
「我不知道,這是別人寄的。」
「我不知道他的電話,聯絡不到。」「我不知道去哪裡聚會好,反正你們覺得好就好。」
「我不知道我愛不愛他,但他要送我東西我就收。」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無論聽到什麼,他只有一句話回你:
「哇嗯災。」
#鸚鵡人與黑洞
鸚鵡人,他說話的模式像鸚鵡,都在模仿、重複「別人」的聲音。
每天說很多、很多的話,可是他從沒去聽他「自己真心」的聲音。
鸚鵡人手拿望遠鏡,自覺視野很高遠,在找「我生命的意義」;
卻看不清自己周圍的現實,也看不見自己腳下的處境。
需要跟人打交道時,
有人提醒他要遵守規定,他老話一句:「我不知道。」
身著綠色旗袍,腳上卻蹬著拖鞋,扛著超重背包。
她原本是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是有錢、有氣質、有格調的吧,
而且,還肩負著「回家救更多人的命」這樣的神聖使命的吧。
現實是,行李超重需要額外掏錢,但她就是不付。
這個我不知道,那個我不知道,
可是,我很知道不管超重多少,我都只能付你一千五百塊。
早就想好劇本了,而且這種戲碼以前演過很多次了,都有效。
只要硬拗,只要大聲,不怕丟臉,別人能拿我怎樣?我就跟你耗!
耽誤我上飛機,你還得賠我機票錢!我跟你沒完!
更何況這次加碼一千五百塊,還不給我過,那就是你的不是了。
這個鸚鵡人,她的嘴巴在模仿、重複的,是她「自己大腦」的聲音。
大腦精算過,那些聲音裡滿滿算計。都在防別人,不能給別人錢,
但要我付錢,我就通通都不知道;但那裡面其實是「我都知道」。
那些大腦的聲音漸漸形塑出來一種絕境——一種怪奇的孤絕之境——
七十歲了還背著超重的救命藥要回家救人、自己卻要上開刀枱、可是朋友都聯絡不到、身上只有這點錢⋯⋯
「鸚語」也為她吸引來一個黑洞,把自己吞沒,
身心被分割成兩半,不成人形。
沒有「覺」的人,連自己在往下走都不知道。
#什麼叫做人生會往下走
正常人都會想往高處爬,多半也都覺得有在自己的相對位置往上努力著。
外配來台灣、台灣人移民到日本、紐澳歐美,大多有類似的想望——追求更好的生活生命品質。
移民成功後,接下來還有各種文化衝擊。
有的人以為已經在高處了,但通不過測試的話,他人生就會往下走。
懂吃懂打扮了,肯花錢聽演唱會了,常逛美術展了;
會掙錢了,有辦法弄到救命藥了,穿上旗袍了,
這樣的生活,怎會是往下走的呢?
#換湯不換藥
#凡事都說我不知道就是一條妥妥的下坡路
世界各地的遊戲規則本來就有差異。
那麼,你就不能說「以前」(那裡)都怎樣,「現在」(這裡)怎麼可以這樣?
遇到差異或受挫時、遇到新制時,滿口的「我不知道」就是一個警訊。
一直說「我不知道」,這句話會變成一個曼陀羅(Mantra)會有它的力量。
一直說「我不知道」會把自己內在系統中高階的「分辨」、「覺」都關閉掉,
同時卻開啟了人體系統中那個下行漩渦——更多的情緒、雜念、腦補、玻璃心⋯⋯
不管誰說什麼,一律答「我不知道」,表面上好像避免掉責任與壓力,撇清一切關係,
但潛意識裡則繼續焦慮著,甚至無力感愈深,心情愈悲苦。
內心積壓很多情緒,怎麼發洩?只好動不動就大罵,跟人吵架,甚至動手動腳。
本來命還不錯,卻因為把「我不知道」變成口頭禪而流失掉大量的福氣。
鸚鵡人愈老,愈凸顯他只能「機械式地重複說著過時、無用的觀點」,
別人想教他、點他,他又抬出「我不知道」當擋箭牌,想繼續躲,繼續賴皮,
這樣子,會永遠失去往上發展的機會,人生也會全面陷落。
#同一句話也可以開啟「覺」
現在出國旅行的人很多,難免遇到狀況,或不符合人家規定,或不如預期的時候。
有些人也很愛說「超~崩潰」,久了就變成口頭禪。
有的人不問真心感受如何,硬是要演「超~崩潰」,
邊說還要邊搭配某種語調、表情、作態⋯⋯
然而,當你真的遇到超崩潰的事情時,要知道:
這件事情的背後一定有什麼你還不瞭解的地方,
或是你一直沒有正視,卻是你急需修正的地方。
社會上有各種規定,本意是要讓事情運轉得更好的。
不遵守規定,弄到最後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發洩哭鬧,就是往「下」去撒氣;身心元氣大傷,愈不學習就永無翻身日。
瞭解清楚,就是往「上」去疏通;明白錯在哪裡,或規定有不盡合理之處。
這就是你的身心內在是墜落,或是往上提升的關鍵點。
#結語
最近的新聞事件勾起記憶中一幅景象。
長途巴士裡,有個爺爺顫巍巍地走到司機旁邊說他要下車。
疾行的巴士,怎可能讓你說下就下?
結果,他一直哭說肚子很餓要下車,坐在階梯上吵鬧⋯⋯
有乘客給他吃的,也有人問他是否有低血糖?糖尿病?
記得他邊吃、邊哭、邊嚷嚷:「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活著,無需高談闊論詭譎世事,無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活著,就是「要知道」你自己,身與心。
全方位地瞭解自己,瞭解得愈多愈好。
圖:高雄美術館。張騰遠。末日地球玩具所——黑洞君與鸚鵡人。
評語:鸚鵡人紅色大嘴對應黑洞君紅色雙腳。
美術高雄2025:眼球世代藝術奇譚
2025.07.05 - 202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