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當孩子搗蛋欺負弟妹,他不是不乖,而是在討愛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孩子不是故意找麻煩,行為的背後,常常是渴望被愛的訊號。

朋友最近剛生完第二胎,跟我抱怨:「每天帶小的已經夠累了,還要煮飯、做家務,結果大的又常常打弟弟,晚上還尿床,甚至還搶弟弟的奶瓶喝!」

聽完,我能理解她的無奈,但我更想告訴她:這些行為,並不是「找麻煩」或「故意搗蛋」,而是孩子在傳遞訊息,「媽媽,我也需要被照顧。」

退步,是在說「我還需要愛」

兩歲半的姐姐,明明已經戒尿布,卻突然又開始尿床;原本喝水喝得好好的,卻偏要跟弟弟搶奶瓶。這些都是典型的「行為退化」。

心理學上常說,孩子在面對手足出生時,會重新調整自己在家庭裡的位置。

當他感受到,爸媽的注意力都被弟弟搶走了,他可能會選擇「退回去當小寶寶」,因為那樣的自己,似乎比較能獲得父母的照顧。

打弟弟也未必是出於惡意,而可能是孩子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我不喜歡弟弟搶走爸媽,我也想要你們的關注。」

大人常常忽略的陷阱

在我們成長過程裡,常聽到一句話:「大的要讓小的。」

孔融讓梨的故事,幾乎成了手足相處的道德標準。

於是,哥哥姐姐經常被期待懂事、體貼、分享,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後面。

然而,這樣的「理所當然」,很可能帶來無形的受傷。

多少成人心裡仍隱隱帶著小時候的委屈:爸媽總是偏心,對弟弟妹妹特別寬容,卻對自己嚴格要求。

孩子非常敏銳,他們能讀懂父母的表情、語氣、肢體,但卻是最差的詮釋者。當他感覺到「爸媽笑著抱弟弟,卻皺眉看自己」,他可能解讀成:「爸媽不愛我了。」

父母可以怎麼做?

  1. 分配專屬時間
    即使每天或每周只有 10 分鐘,刻意安排「只屬於你」的孩子個別陪伴時間,讓孩子知道自己依然重要。
  2. 肯定情緒,不急著說教
    當孩子表現出嫉妒或退化,不要急著責備,可以先說:「我知道你希望我也像照顧弟弟一樣照顧你。」讓孩子的感受被看見。
  3. 公平,不是完全一樣
    公平不代表平均分配,而是回應每個孩子當下的需要。有時候老大需要的是一個擁抱,有時候小的需要的是一瓶牛奶。

當孩子退步、鬧脾氣、搶奶瓶,其實是在說:「請你別忘了,我也還是個孩子。」

我們常期待老大懂事,卻忘了,他跟弟弟妹妹一樣,都需要父母的愛與安全感。唯有在愛中被看見,他才能慢慢長出力量,真正成為能「分享」的哥哥或姐姐。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菲雅生活筆記-Sophia Chen 的沙龍
85會員
312內容數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2025/09/24
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可能不只是身體不舒服,心理壓力也可能造成生理症狀。家長和老師應重視學童心理健康,給予理解和支持,別讓心理的痛苦被忽視。
Thumbnail
2025/09/24
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可能不只是身體不舒服,心理壓力也可能造成生理症狀。家長和老師應重視學童心理健康,給予理解和支持,別讓心理的痛苦被忽視。
Thumbnail
2025/09/21
探討親子溝通中的常見誤區,點出父母的焦慮如何影響與子女的關係,以及如何透過同理和理解建立更良好的親密關係。文章以朋友轉職的經驗為例,說明如何用更有效的溝通方式,傳遞愛與支持。
Thumbnail
2025/09/21
探討親子溝通中的常見誤區,點出父母的焦慮如何影響與子女的關係,以及如何透過同理和理解建立更良好的親密關係。文章以朋友轉職的經驗為例,說明如何用更有效的溝通方式,傳遞愛與支持。
Thumbnail
2025/09/17
從職場女性到全職媽媽,作者分享了她人生選擇中的掙扎與體悟,探討在職場成就與家庭親情間取得平衡的課題,並鼓勵媽媽們正視自己的感受,尋求支持,在愛孩子與愛自己之間找到新的平衡。
Thumbnail
2025/09/17
從職場女性到全職媽媽,作者分享了她人生選擇中的掙扎與體悟,探討在職場成就與家庭親情間取得平衡的課題,並鼓勵媽媽們正視自己的感受,尋求支持,在愛孩子與愛自己之間找到新的平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