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跨界策略實戰家,將職涯視為企業級專案的系統重建紀錄
不是離開職場,而是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定義工作與成長。
2023 年,我開始了一場沒有劇本的人生實驗。
那時的我,剛從受雇者轉為自雇者。
沒有年終獎金、沒有固定會議、沒有主管指派任務。 世界突然安靜下來,只剩下自己與時間的對話。我以為這會是一段自由的旅程,卻發現它更像是一場「系統重建」。
從習慣回報改成自主決策,從依賴團隊到獨立作業,從被安排任務到主動定義價值。
我開始透過書寫、反思、嘗試與驗證,一點一滴梳理過去在職場學到的事,也誠實面對高階經理人創業過程裡的孤獨、焦慮與修復。
三年下來,我學習的不只是生存技巧,而是如何用企業的生命週期來經營個人職涯,如今,我把這些實驗結果整理成方法論,也在企業顧問與課程中實踐。
我以顧問的思維與創作者的靈魂,記錄下十個轉型現場的真實故事—— 寫給仍在路上的你,也寫給那個不斷進化的自己。
系列目錄:將「經驗」轉化為「方法論」
1.交付篇:同樣叫「交付」,但層次天差地遠:專業分水嶺在於「價值交付」
2.時間篇:時間和專注力,是最嚴苛的老闆:你如何從「被動回應」到「創造節奏」?
3.風險篇:從「風險稀釋」到「全責承擔」,你具備現代工作者必備的心理肌肉嗎?
4.資源篇:擺脫「資源代償」:成為獨立整合者,才是職場成熟的分水嶺
5.學習篇:成長不等預算:從「上課型」到「行動型」,如何靠自己點燃學習之火?
6.人脈篇:組織外的人脈學:在脫離「體制」後,你還剩下什麼?
9.收入篇:從月薪變多線的修煉——自由,不是沒有老闆,而是學會設計現金流
10.定位篇:從員工到品牌經營者——你不只是一份職稱,而是一個被信任的名字
無論你身在體制內,或走在自雇的路上,那都只是與世界相處、與自己對話的不同型態。
我不鼓勵離職創業,因為關鍵不在身份的轉換, 而在於——你是否具備將「經驗轉化為系統」的策略能力。
這十篇文章,是我送給同樣在路上的你:給正在猶豫是否轉型的上班族, 給經營副業、想走向自由工作的職場人, 也給仍在摸索自雇模式的同行者。
這不是勵志指南,而是一份《策略轉型方法論的現場紀錄》。
每一篇都誠實記錄我在現場遇過的矛盾、掙扎與轉折,用「真實故事 × 企業策略思維 × 行動提醒」三個層次, 重新整理那些從「體制邏輯」走向「自我邏輯」的成長軌跡。
愛蜜莉想跟你說
自由,不是沒有規則,而是學會自訂規則。
自雇的挑戰,不在於沒人發薪,而在於沒人替你定義自己。
真正的成長,是從「被安排」走向「自我設計」。
無論你現在是員工、主管、顧問或創業者, 希望這個系列,能陪你一起練習:
從被評分者 → 到自我評估者;
從被管理者 → 到自我領導者。
願我們都能在變動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節奏。
如果你也正在考慮轉型,歡迎留言分享你最擔心的挑戰。
📣 策略轉型工作坊預告
我正在規劃一個專為資深專業人士設計的 《策略轉型工作坊》,協助你用 C-Level 的視角,找到自雇或職涯升級的 10 倍速賽道。
若你想了解如何將經驗產品化、設計高價值現金流,請私訊我:愛蜜莉的人生演算法
留言註明「轉型策略」,我將優先寄送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