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受雇到自雇的三年人生實驗— 十篇真實故事 × 專業觀察 × 行動提醒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一位跨界策略實戰家,將職涯視為企業級專案的系統重建紀錄

不是離開職場,而是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定義工作與成長。

2023 年,我開始了一場沒有劇本的人生實驗。

那時的我,剛從受雇者轉為自雇者。

沒有年終獎金、沒有固定會議、沒有主管指派任務。 世界突然安靜下來,只剩下自己與時間的對話。

我以為這會是一段自由的旅程,卻發現它更像是一場「系統重建」。

從習慣回報改成自主決策,從依賴團隊到獨立作業,從被安排任務到主動定義價值。

我開始透過書寫、反思、嘗試與驗證,一點一滴梳理過去在職場學到的事,也誠實面對高階經理人創業過程裡的孤獨、焦慮與修復。

三年下來,我學習的不只是生存技巧,而是如何用企業的生命週期來經營個人職涯,如今,我把這些實驗結果整理成方法論,也在企業顧問與課程中實踐。

我以顧問的思維與創作者的靈魂,記錄下十個轉型現場的真實故事—— 寫給仍在路上的你,也寫給那個不斷進化的自己。


系列目錄:將「經驗」轉化為「方法論」

1.交付篇:同樣叫「交付」,但層次天差地遠:專業分水嶺在於「價值交付」

2.時間篇:時間和專注力,是最嚴苛的老闆:你如何從「被動回應」到「創造節奏」?

3.風險篇:從「風險稀釋」到「全責承擔」,你具備現代工作者必備的心理肌肉嗎?

4.資源篇:擺脫「資源代償」:成為獨立整合者,才是職場成熟的分水嶺

5.學習篇:成長不等預算:從「上課型」到「行動型」,如何靠自己點燃學習之火?

6.人脈篇:組織外的人脈學:在脫離「體制」後,你還剩下什麼?

7.價值篇:老闆的評分表不見了,市場才是唯一打分的人

8.溝通篇:當主管變成客戶:你具備「雙語能力」嗎?

9.收入篇:從月薪變多線的修煉——自由,不是沒有老闆,而是學會設計現金流

10.定位篇:從員工到品牌經營者——你不只是一份職稱,而是一個被信任的名字


無論你身在體制內,或走在自雇的路上,那都只是與世界相處、與自己對話的不同型態。

我不鼓勵離職創業,因為關鍵不在身份的轉換, 而在於——你是否具備將「經驗轉化為系統」的策略能力。

這十篇文章,是我送給同樣在路上的你:給正在猶豫是否轉型的上班族, 給經營副業、想走向自由工作的職場人, 也給仍在摸索自雇模式的同行者。

這不是勵志指南,而是一份《策略轉型方法論的現場紀錄》。

每一篇都誠實記錄我在現場遇過的矛盾、掙扎與轉折,用「真實故事 × 企業策略思維 × 行動提醒」三個層次, 重新整理那些從「體制邏輯」走向「自我邏輯」的成長軌跡。


愛蜜莉想跟你說

自由,不是沒有規則,而是學會自訂規則。

自雇的挑戰,不在於沒人發薪,而在於沒人替你定義自己。

真正的成長,是從「被安排」走向「自我設計」。

無論你現在是員工、主管、顧問或創業者, 希望這個系列,能陪你一起練習:

從被評分者 → 到自我評估者;

從被管理者 → 到自我領導者。

願我們都能在變動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節奏。

如果你也正在考慮轉型,歡迎留言分享你最擔心的挑戰。


📣 策略轉型工作坊預告

我正在規劃一個專為資深專業人士設計的 《策略轉型工作坊》,協助你用 C-Level 的視角,找到自雇或職涯升級的 10 倍速賽道。

若你想了解如何將經驗產品化、設計高價值現金流,請私訊我:愛蜜莉的人生演算法

留言註明「轉型策略」,我將優先寄送活動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蜜莉的人生演算法
73會員
153內容數
我是愛蜜莉,20 年橫跨市場研究、策略與品牌行銷,目前是顧問、講師。在這裡,我用文字記錄思考、感受與實踐——從職場到人生,從轉型到覺察。如果你正在路上,想讓自己更清楚、更自在、也更貼近理想的樣子,歡迎走進這場「人生演算法」。
2025/10/14
本文分享個人品牌經營心法,包含從「被定義」到「自我定義」、從「專業能力」到「價值提案」、從「執行任務」到「經營信任」、從「個人品牌」到「價值生態系」、從「被看見」到「被想起」,以及從「工作者」到「經營者」的六大轉變。
Thumbnail
2025/10/14
本文分享個人品牌經營心法,包含從「被定義」到「自我定義」、從「專業能力」到「價值提案」、從「執行任務」到「經營信任」、從「個人品牌」到「價值生態系」、從「被看見」到「被想起」,以及從「工作者」到「經營者」的六大轉變。
Thumbnail
2025/10/14
本文作者分享從受僱轉為自由工作者近三年來的體悟,強調「穩定」是需要自己設計而非來自單一薪資,並提出從「狩獵期」、「耕作期」到「經營期」的成長曲線,以及「現金流線」、「成長線」、「資產線」的多線收入佈局,探討外核(現金流)與內核(心流)的雙重穩定,以及從「時間換金錢」到「價值乘法」的思維轉變。
Thumbnail
2025/10/14
本文作者分享從受僱轉為自由工作者近三年來的體悟,強調「穩定」是需要自己設計而非來自單一薪資,並提出從「狩獵期」、「耕作期」到「經營期」的成長曲線,以及「現金流線」、「成長線」、「資產線」的多線收入佈局,探討外核(現金流)與內核(心流)的雙重穩定,以及從「時間換金錢」到「價值乘法」的思維轉變。
Thumbnail
2025/10/13
本文探討在職場中,面對內部主管和外部客戶時,溝通策略的差異與關鍵。作者分享從自身經驗出發,理解主管追求「可控」與客戶尋求「被理解」的本質,並結合心理學理論,闡述「情緒價值」並非討好,而是成就感的再分配。
Thumbnail
2025/10/13
本文探討在職場中,面對內部主管和外部客戶時,溝通策略的差異與關鍵。作者分享從自身經驗出發,理解主管追求「可控」與客戶尋求「被理解」的本質,並結合心理學理論,闡述「情緒價值」並非討好,而是成就感的再分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這是我出社會工作後的第二份工作。某次檢視工作內容及未來規劃,發現自己在原地踏步。是時候挑戰自己了吧!
Thumbnail
 這是我出社會工作後的第二份工作。某次檢視工作內容及未來規劃,發現自己在原地踏步。是時候挑戰自己了吧!
Thumbnail
全新轉職投入新產業後,才逐漸意識到工作之於社會責任對我而言,佔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也從不斷反思、自我辯證的過程,更認識自己、也更了解心之所向。
Thumbnail
全新轉職投入新產業後,才逐漸意識到工作之於社會責任對我而言,佔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也從不斷反思、自我辯證的過程,更認識自己、也更了解心之所向。
Thumbnail
提出辭呈那刻,意識到自大學開始,無論兼職、全職工作了超過10年;與文字打交道的日子裡,多少遇過、聽過了上萬種故事,平凡到你周遭也會發生,獨特到你罕有耳聞。歡迎你2024陪伴我,開始掏心掏肺掏記憶,分享跨域、跨年齡的生活故事。
Thumbnail
提出辭呈那刻,意識到自大學開始,無論兼職、全職工作了超過10年;與文字打交道的日子裡,多少遇過、聽過了上萬種故事,平凡到你周遭也會發生,獨特到你罕有耳聞。歡迎你2024陪伴我,開始掏心掏肺掏記憶,分享跨域、跨年齡的生活故事。
Thumbnail
本書的最後一篇我們來談談職業表現。在成為「理想自我」的道路上,你很可能一開始就會是老闆,但你也可能一開始是打工仔,要幾份工作後,學到技術、存到第一桶金,才能開始往「理想自我」邁進。這都不要緊,因為每個人的起始手牌就都不一樣,所以能做的選擇也不同,能達成理想的時區也不同。
Thumbnail
本書的最後一篇我們來談談職業表現。在成為「理想自我」的道路上,你很可能一開始就會是老闆,但你也可能一開始是打工仔,要幾份工作後,學到技術、存到第一桶金,才能開始往「理想自我」邁進。這都不要緊,因為每個人的起始手牌就都不一樣,所以能做的選擇也不同,能達成理想的時區也不同。
Thumbnail
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自己最知道,以這個為出發點去思考很多人生重大的事,心裡都會有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解答!
Thumbnail
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自己最知道,以這個為出發點去思考很多人生重大的事,心裡都會有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解答!
Thumbnail
雖然不是人人的人生目標都想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但我覺得如果能夠用自由工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工作跟時間的話,也會是一個學習如何為自己工作的自主人生吧,就來看看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甚麼吧!
Thumbnail
雖然不是人人的人生目標都想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但我覺得如果能夠用自由工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工作跟時間的話,也會是一個學習如何為自己工作的自主人生吧,就來看看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甚麼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著作者的求職心路歷程,探討了對金錢的心態轉變和尋找工作的初衷。透過內心的對話和療癒過程,作者獲得了對工作和金錢的新體會,最終找到了為自己而工作的初心。文章中還包含了對生活中各種珍貴的遇見和體驗的感悟。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著作者的求職心路歷程,探討了對金錢的心態轉變和尋找工作的初衷。透過內心的對話和療癒過程,作者獲得了對工作和金錢的新體會,最終找到了為自己而工作的初心。文章中還包含了對生活中各種珍貴的遇見和體驗的感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