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講的「空性」,是一般人最難以理解的觀念之一。我因為編輯《光師父說心經》,從文稿中聽師父孜孜不倦、反覆再三地說明,對這名詞已有一種熟悉之感。日常中經常想起師父說的「空」,對很多事已不那麼計較。
很多人以為空就是什麼都沒有,很虛無,但佛教講的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指「沒有永恆不變的真實體」。不僅是有機體(生命)會變,我們以為是無機體的東西(如桌子、杯子),每分每秒也在衰敗中。所以,執著於某人某事某物,到底是執著哪個時刻的人事物呢?執著於這一刻,下一刻他/它已經變了。希望變動中的人事物永遠不變,是一種妄想,沒有認識到真實(真理)。
如果什麼都會變,那麼是不是就不要努力了?相反。人事物會變,主因是「因緣」,不同的機緣會造就不同的結果。即使只是一個拿在手上的小茶杯,也因為背後有許多人及機制的支持,才讓我們能夠與它相遇、使用它。更不用說每個人、每一天、每個言行,會造成多麼不同的世界樣貌。因此,作惡的人也可能向善,富有的人也有可能瞬間頓失所有。因緣是會變動的。所以並不是「橫豎都會變所以不用努力」,正是「因為會變才值得努力」。如果都不會變,也不需要努力了(努力也沒有用)。
了解這件事,就更有動力努力。為修善法而努力,為改變因緣而努力,為能回應變化、鍛練心志而努力。
所以佛教講的「空」其實是很積極的。這一路聽師父講佛法、編《光師父說心經》,我感覺佛法非常入世、務實、且合乎邏輯,一點都不縹緲或形而上。
放下、功德、業障⋯⋯師父也都有非常精闢的解說。這些名詞的意思,原來跟我以前還不認識菩薩寺時所以為的,完全不同。
一個人最大的學習,就是戰勝自己的習氣。
女兒去年寫給我的母親節卡片中稱讚我修養變好了。現在遇事想起「空」,會覺得,如果我執著在這個狀況,就是沒有前進。事情已經變化了、過去了,我還停在這裡。而且,日常中大都是小小的煩惱,如果我往「這沒關係」的方向去想,大部分事情還真的沒那麼重要!(可我知道過去的我會介意懊惱到不行)
師父說,學習佛法最重要的是要應用。不是光唸經(雖然唸經也很重要)拜佛,更重要的是要改善自己的生命。
身為《光師父說心經》的編輯,我必須自己有所成長,才能和我經手的內容更靠近。師父說心經的內容有200多個檔案,我現在才整理了十分之一,所以這是一件可以做一輩子的工作!一直都有增長智慧的空間,這是何等幸運的事。
生命沒有捷徑,只有精進。
一起學習。
*《光師父說心經6:煩惱的根本就是我》,慧光法師著,邱秉恆書畫,維摩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