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對慾望的看法>

當一位藏傳佛教大師說出
「慾望不是敵人,虛偽才是」時,無數修行者的內心防線瞬間崩塌。

我們花了多少年時間與慾望作鬥爭,壓抑它、逃避它,卻從未想過—
也許我們一直在錯誤的戰場上廝殺。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這句話,如同一記當頭棒喝。在傳統認知裡,慾望往往被貼上「貪嗔痴」的標籤,成為修行路上的頭號公敵。

但仁波切卻指向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我們對待慾望的虛偽態度。

什麼是虛偽?就是明明有慾望,卻假裝自己已經超脫;
明明被慾望牽引,卻要裝作視而不見。這種自欺欺人,才是真正的障礙。

欽哲仁波切提出了一個革命性的觀點:將慾望作為修行的工具。
這並非鼓勵放縱,而是邀請我們以全新的眼光審視內心的動力機制。
當飢餓感升起時,不必急著譴責「貪欲」,而是觀察這個感受如何在身心中顯現;
當憤怒湧現時,不必立刻壓制,而是看清它的能量如何流轉。

每一個慾望的背後,都是心性活動的直接展現。
這種觀點深深紮根於金剛乘佛教的「轉毒為藥」理念。
就像煉金術士將普通金屬轉化為黃金,修行者要學會將煩惱轉化為智慧的燃料。
慾望本身是中性的——它既可以成為束縛的繩索,也可以成為覺醒的階梯。
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具備足夠的覺知來駕馭這股能量。

真正的修行,從誠實開始。當我們不再需要在慾望面前裝腔作勢,不再需要維持一個「無欲無求」的假象時,修行才真正開始。 這種誠實需要勇氣。
承認自己的貪婪、嫉妒、憤怒,比假裝慈悲要困難得多。
但正是在這種坦誠中,真正的轉化才成為可能。
欽哲仁波切的教導並非讓我們成為慾望的奴隸,而是要求更高層次的覺知。

這是一門精細的藝術——既不壓抑,也不放縱;
既不譴責,也不沉溺。 就像騎馬一樣,你需要與馬建立連結,感受它的節奏和力量,而不是硬要它停下來或者任由它狂奔。

慾望就是那匹馬,覺知就是你的馬術。 當我們不再把修行視為一場消滅慾望的戰爭,而是看作一個整合內在各種力量的過程時,修行變得更加生動和真實。

我們不再是分裂的—一邊是「應該的我」,一邊是「現實的我」。
或許真正的問題不是「我們該如何戰勝慾望」,而是「我們敢不敢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慾望」?

當虛偽的面具卸下,修行的真正面目才會顯現—那會是怎樣的風景?


1. 慾望的本質

「慾望」本身並無罪,它只是心性活動的一種流動能量。

佛法說「一切法空」,慾望亦然。 它能纏縛你,也能解放你,端看你如何運用。 若執為實有,它成了繩索; 若觀為緣起,它成了覺照的明鏡。


2. 虛偽的陷阱

許多修行人,不是被慾望困住,而是被「假裝沒慾望」困住。

這就是仁波切所揭示的虛偽。 你看,壓抑是一種慾望(想成為無欲者的慾望), 否認也是一種慾望(維護修行者形象的慾望)。 所以真正的敵人不是慾望,而是「假面」。


3. 轉毒為藥

金剛乘的精神正是在此:

不把煩惱當垃圾丟掉,而是當燃料熬煉成智慧。 貪欲若能觀照其生滅,便是「心的明覺」在顯現; 嗔恚若能清楚覺知,就成為穿透力的火焰。 毒與藥的分界,不在對象,而在態度。


4. 誠實與勇氣

修行真正的起點,是敢於對自己誠實。

承認「我貪」、「我嗔」、「我妒」並不丟臉, 丟臉的是假裝自己慈悲、假裝自己清淨。 這份誠實需要極大的勇氣, 因為它推翻了我們長久經營的「聖者幻象」。 可是一旦敢於誠實,慾望就失去了遮掩的力量。


5. 中道的調御

慾望不是要壓死的馬,也不是要放縱的馬。

它是一匹健壯而狂野的駿馬, 修行人要學會騎乘它、與它合拍。 不壓抑、不放縱、不否認、不依附

而是與它共處,並以覺知為韁繩。


6.核心的觀點

佛陀從未要我們成為「沒有慾望的人」,

而是要我們成為「不被慾望欺騙的人」。 當你敢赤裸裸地看見慾望、看穿它的空性, 那一刻,慾望就已經轉為智慧。

所以,修行的問題從來不是:

「我能不能戰勝慾望?」
而是: 「我能不能誠實到,讓慾望顯出它的真面目?」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果寶寶看世界
7會員
129內容數
因一個夢的緣起,所以開始執筆創緣。 我們常看到的那諸瞬因果, 也許是沒看到的機緣匯河。 願能日日夜夜栽種諸多菩提果, 願與諸有情共乘無上正等正覺。 願生生世世永不退發心,願大家吉祥。
果寶寶看世界的其他內容
2025/09/16
《金剛經說甚麼》簡介 《金剛經说什么》這本書,是已故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針對佛教經典《金剛經》所做的講記。南懷瑾先生依據梁代昭明太子對《金剛經》的三十二品(相當於章節)劃分,逐一進行講解。在每一品的講解結束後,他還會以一首偈頌作為總結,闡發自己的修行體悟與心得。 這部講記的緣起,是在一九七八年
Thumbnail
2025/09/16
《金剛經說甚麼》簡介 《金剛經说什么》這本書,是已故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針對佛教經典《金剛經》所做的講記。南懷瑾先生依據梁代昭明太子對《金剛經》的三十二品(相當於章節)劃分,逐一進行講解。在每一品的講解結束後,他還會以一首偈頌作為總結,闡發自己的修行體悟與心得。 這部講記的緣起,是在一九七八年
Thumbnail
2025/09/07
中觀派面對命運的積極行動指引 命運之說,往往令人陷於兩難:一則視為「天注定」的鐵律,導向宿命與無力感; 二則否認因果,陷入放縱與隨意。中觀派的智慧,正是避免這兩端。龍樹菩薩提出「緣起性空」,指出命運既非固定的必然,也非完全的虛無。以此為基礎,佛弟子得以發展出積極的心態、語言與行動,將命運視為修行的
Thumbnail
2025/09/07
中觀派面對命運的積極行動指引 命運之說,往往令人陷於兩難:一則視為「天注定」的鐵律,導向宿命與無力感; 二則否認因果,陷入放縱與隨意。中觀派的智慧,正是避免這兩端。龍樹菩薩提出「緣起性空」,指出命運既非固定的必然,也非完全的虛無。以此為基礎,佛弟子得以發展出積極的心態、語言與行動,將命運視為修行的
Thumbnail
2025/08/27
噶舉祖師帝洛巴大師唱了一首歌: 有執著處,就有痛苦; 有偏見時,就有限制。 觀念存在處,二元對立;二元分別,暗含無明。不要思維、計劃或尋求了悟,不外求物。清明而無垢,自覺自然生,並能療形勞。安住於不移、不造作,任運自成。 引言 在千年的修行傳承中,帝洛巴大師常以直指人心的偈頌提醒弟
Thumbnail
2025/08/27
噶舉祖師帝洛巴大師唱了一首歌: 有執著處,就有痛苦; 有偏見時,就有限制。 觀念存在處,二元對立;二元分別,暗含無明。不要思維、計劃或尋求了悟,不外求物。清明而無垢,自覺自然生,並能療形勞。安住於不移、不造作,任運自成。 引言 在千年的修行傳承中,帝洛巴大師常以直指人心的偈頌提醒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龍德上師佛王誓約:只要是屬於三寶常住的物品,不予則不能取,若曾有意無心犯過這種過錯的,想起來都要去懺悔。偷盜,叫做不予取,是指以貪、瞋、痴三種不清淨的動機來謀奪財物,主要都是由貪心的動機所引起。
Thumbnail
龍德上師佛王誓約:只要是屬於三寶常住的物品,不予則不能取,若曾有意無心犯過這種過錯的,想起來都要去懺悔。偷盜,叫做不予取,是指以貪、瞋、痴三種不清淨的動機來謀奪財物,主要都是由貪心的動機所引起。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法不賣錢。」現在很多的法師都有這個問題:「法」,嘴巴講都不賣錢,為什麼呢?「法」,不賣小錢,只賣大錢。弘法動機:「想賺大錢」。這實在真糟糕!天災人禍怪不得這麼厲害。做弘法的法師真的要警惕自己的身語意,常常審視自己的動機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法不賣錢。」現在很多的法師都有這個問題:「法」,嘴巴講都不賣錢,為什麼呢?「法」,不賣小錢,只賣大錢。弘法動機:「想賺大錢」。這實在真糟糕!天災人禍怪不得這麼厲害。做弘法的法師真的要警惕自己的身語意,常常審視自己的動機
Thumbnail
很多現在來皈依、來學佛了都還亂講話,「妄語」會消掉平生的福德。邪淫的人要有一個淫緣,找一個對象、對方肯,還要場地,什麼時候....這個邪淫才算成立,「妄語」一下就講出來了!誇大、自我炫耀,講迷惑顛倒的話、吹牛......這一些講多了,福德分分秒秒在流失。何必呢?所以為什麼有的修行人
Thumbnail
很多現在來皈依、來學佛了都還亂講話,「妄語」會消掉平生的福德。邪淫的人要有一個淫緣,找一個對象、對方肯,還要場地,什麼時候....這個邪淫才算成立,「妄語」一下就講出來了!誇大、自我炫耀,講迷惑顛倒的話、吹牛......這一些講多了,福德分分秒秒在流失。何必呢?所以為什麼有的修行人
Thumbnail
我們都要結佛緣求生到永恆的淨土,不是跟鬼神結緣將來落在鬼神的境界。所以,一時有(神通)感應,不值得高興。沒有學佛、沒有善知識的教導或沒有正法,你不會判斷。一有(神通)感通就陷進去,就好像一個宅男非常渴望有女孩子喜歡他,隨便一個女生,他就談戀愛
Thumbnail
我們都要結佛緣求生到永恆的淨土,不是跟鬼神結緣將來落在鬼神的境界。所以,一時有(神通)感應,不值得高興。沒有學佛、沒有善知識的教導或沒有正法,你不會判斷。一有(神通)感通就陷進去,就好像一個宅男非常渴望有女孩子喜歡他,隨便一個女生,他就談戀愛
Thumbnail
在佛法、戒律上修學不足的地方,一般依傳戒的儀軌會問,譬如:犯了什麼事情?甚至推敲當初違犯的動機,避免下一次類似緣境出現的時後再犯。這些不好的緣境出來的時候,修行人不能沒辦法。哪裡錯、哪裡比較弱,緣境要來,就準備好用這個方法。比如情慾、淫欲的問題,老是犯這個事情,情慾淫欲的緣境一來,好好地去對
Thumbnail
在佛法、戒律上修學不足的地方,一般依傳戒的儀軌會問,譬如:犯了什麼事情?甚至推敲當初違犯的動機,避免下一次類似緣境出現的時後再犯。這些不好的緣境出來的時候,修行人不能沒辦法。哪裡錯、哪裡比較弱,緣境要來,就準備好用這個方法。比如情慾、淫欲的問題,老是犯這個事情,情慾淫欲的緣境一來,好好地去對
Thumbnail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
Thumbnail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
Thumbnail
什麼樣的人喜歡說妄語呢?貪、瞋、痴強烈,樂於追求名聞利養,油嘴滑舌且沒有慚恥心的人。學佛修行的人沒有見到本尊或鬼神,卻謊稱見到;未曾證悟,也沒有蒙佛授記,卻說已經獲得,這屬於犯上人法妄語,出家人若說此妄語是為破根本戒。對正法、上師、僧眾惡意中傷、毀謗、欺騙,是為大妄語。
Thumbnail
什麼樣的人喜歡說妄語呢?貪、瞋、痴強烈,樂於追求名聞利養,油嘴滑舌且沒有慚恥心的人。學佛修行的人沒有見到本尊或鬼神,卻謊稱見到;未曾證悟,也沒有蒙佛授記,卻說已經獲得,這屬於犯上人法妄語,出家人若說此妄語是為破根本戒。對正法、上師、僧眾惡意中傷、毀謗、欺騙,是為大妄語。
Thumbnail
很多的邪師外道什麼都敢講,有的時候先不要講因果報應,就讓很多的眾生對神佛失去正確的信心,觀感不好,扼殺了很多眾生的趨向正法、趨向善法的因緣,相當可惜。 所以包括許多,還有出家的人毀謗正法,從而捨法的罪業墮入大地獄中,特別對高深的教法 《大圓滿》、《大手印》、《無上瑜伽》,動不動就去評議它,顯教密教
Thumbnail
很多的邪師外道什麼都敢講,有的時候先不要講因果報應,就讓很多的眾生對神佛失去正確的信心,觀感不好,扼殺了很多眾生的趨向正法、趨向善法的因緣,相當可惜。 所以包括許多,還有出家的人毀謗正法,從而捨法的罪業墮入大地獄中,特別對高深的教法 《大圓滿》、《大手印》、《無上瑜伽》,動不動就去評議它,顯教密教
Thumbnail
《佛王誓約》在講述殊勝的伏藏,這樣的一本寶典相當重要。如果以前我們犯下諸如此類的罪業,現在知道造下這麼大的錯誤,就不要光陷在情緒裡。很多人知道犯錯了、做錯,就開始情緒化,心情盪到谷底,自暴自棄,人格偏差等,這些都是多的。做這麼多神經兮兮的假動作幹什麼?情緒化動作幹什麼?這些都多的,一件都不必做。
Thumbnail
《佛王誓約》在講述殊勝的伏藏,這樣的一本寶典相當重要。如果以前我們犯下諸如此類的罪業,現在知道造下這麼大的錯誤,就不要光陷在情緒裡。很多人知道犯錯了、做錯,就開始情緒化,心情盪到谷底,自暴自棄,人格偏差等,這些都是多的。做這麼多神經兮兮的假動作幹什麼?情緒化動作幹什麼?這些都多的,一件都不必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