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邏輯(18)-把工作當成玩

底層邏輯(18)-把工作當成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閱讀分享

書名:底層邏輯 1


主題:把工作當成玩


副標:心態轉變的底層邏輯


重點摘要


1. 工作是創造,不是消耗。對待工作的態度,正是優秀與平庸的分界線。


2.玩與工作的四象限,樂趣(X軸,右邊是玩,左邊是枯燥)和價值(Y軸,上方是工作,下方是消耗)把時間分為四象限:


第三象限-X軸及Y軸都是負值,這是枯燥的消耗。每天索然無味,不懂創造價值。


第四象限-X軸正值但Y軸負值,這是消耗地玩。這種人容易間歇性地躊躇滿志,持續性地混吃等死,因為改變太難,玩比較簡單。


第二象限-X軸負值但Y軸正值,這是枯燥的工作。消耗的玩很花錢,那我們就用枯燥的工作來替換。當我們賺到了錢,然後又可以消耗的玩了。


第一象限-X軸及Y軸都是正值,這是樂在工作。只要我們找到工作的樂趣,就有源源不絕的熱情與創造力。


3. 人與人的區別就是有的人把工作當作遊戲,有的人卻只是玩玩而已。


TIPS


出來工作,遲早是要「玩」的。


我的想法


先容我嘆了一口長氣(呼~~~)。


我自己有一份別人蠻羨慕的工作,那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曾經,在這份工作我的想法跟作者一樣,就是把工作當成玩,就像遊戲一樣在解任務,不只解自己的任務也解別人的任務。久而久之別人的任務都壓在自己的身上了,自己的任務都解不完了卻都要先解別人的任務。再加上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對工作的感受從「樂在工作」轉換成了「枯燥的工作」,工作最重要的只是賺錢而已,其他都無所謂了。


直到我開始寫作,一開始漫無目的的寫。因為我沒有特別什麼想要寫的,我也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那時候我跟自己說寫就對了,所以我也自己去接了一些業配,花錢去玩寫成遊記,甚至開了童軍的篇章。後來我參加了讀書會,一開始讀書會我也不知道那個到底是在做什麼,以為就只是看看書而已。再加入了一些寫作及閱讀的陪跑營,也讓我決定我的一個方向就是把書細讀,一章節一章節的寫出來。慢慢地重新踏入了「樂在工作」的狀態。


現在我在寫作的這條路上,我過的就像是作者說的類似機器人的生活。因為要抽出時間寫,再加上我習慣了早起,我每天也是早上五點就開始寫作了,也可以把思緒整理一下。下午五、六點下班回家再抽個一小時進行寫作或閱讀。別人會覺得過著類似自虐的生活,但我覺得我很滿足,至少我的心裡是富足的。


不論自己想要做什麼,心態要站穩是很重要的。因為出來工作,遲早是要「玩」的。




點網址會比較好閱讀 https://hunghanzhijing.com/


#日更挑戰

#底層邏輯

#讀書心得

avatar-img
蓬萊行動研究室
16會員
69內容數
這裡不提供標準答案,但可以陪你一起把問題講完。 你可以: 抽一個字,看看潛意識想說什麼 寫一段你沒機會說完的心情 或只是靜靜讀一篇文,聽聽自己的反應 你不用馬上做什麼, 只要記得:你是可以選擇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蓬萊行動研究室 的其他內容
本文強調人生如同商業模式,核心在於能力、效率和槓桿的結合。成功需明確目標、選擇適合工具及方法,並有效利用團隊、產品、資本和人脈槓桿。書中鼓勵追求高效勤奮,並透過刻意練習及時間管理提升自我,強化個人影響力,實現目標。
本文探討人生等同於一種商業模式,成功依賴於能力、效率和槓桿的結合。反思微軟加班文化,強調在追求高效勤奮時需平衡工作、健康與家庭。作者提倡「刻意練習」,同時警示勤奮應在個人承受範圍內,以保持生活的全面性和意義。
https://forms.gle/PmAwLmHkvtsV2hp7A 我想要跟各位討論一下: 我在覆盤我這次底層邏輯的重點摘要,我的想法是從一小節一小節的閱讀之摘要重點及寫出我的想法。 目標就是讓沒有看過的這本書的人可以更了解這一本書的內容。
本文探討了系統思維的重要性,強調理解元素、關係及其背後規律對洞察複雜系統至關重要。書中以商業模式變化為例,展示如何透過系統思維識別時代機遇,提升競爭力。此外,強調系統思維在學習中的應用,促進跨學科理解、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為適應未來變化奠定基礎。
《底層邏輯 1》一書深入探討了企業治理的核心要素:流程管理、制度建立與系統整合。書中強調,有效的流程優化、堅固的制度以及靈活的系統整合是企業成功的關鍵。透過這三大支柱,企業能夠促進創新,鼓勵持續學習與改進,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實現長期發展。
在複雜的商業世界中,掌握系統思考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透過理解變數、因果鏈、增強與調節迴路及滯後效應,我們可以深入挖掘問題本質。這不僅要求我們增加知識存量,更要建立正向增強迴路,從而在面對挑戰時能夠更加從容不迫,有效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方式。
本文強調人生如同商業模式,核心在於能力、效率和槓桿的結合。成功需明確目標、選擇適合工具及方法,並有效利用團隊、產品、資本和人脈槓桿。書中鼓勵追求高效勤奮,並透過刻意練習及時間管理提升自我,強化個人影響力,實現目標。
本文探討人生等同於一種商業模式,成功依賴於能力、效率和槓桿的結合。反思微軟加班文化,強調在追求高效勤奮時需平衡工作、健康與家庭。作者提倡「刻意練習」,同時警示勤奮應在個人承受範圍內,以保持生活的全面性和意義。
https://forms.gle/PmAwLmHkvtsV2hp7A 我想要跟各位討論一下: 我在覆盤我這次底層邏輯的重點摘要,我的想法是從一小節一小節的閱讀之摘要重點及寫出我的想法。 目標就是讓沒有看過的這本書的人可以更了解這一本書的內容。
本文探討了系統思維的重要性,強調理解元素、關係及其背後規律對洞察複雜系統至關重要。書中以商業模式變化為例,展示如何透過系統思維識別時代機遇,提升競爭力。此外,強調系統思維在學習中的應用,促進跨學科理解、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為適應未來變化奠定基礎。
《底層邏輯 1》一書深入探討了企業治理的核心要素:流程管理、制度建立與系統整合。書中強調,有效的流程優化、堅固的制度以及靈活的系統整合是企業成功的關鍵。透過這三大支柱,企業能夠促進創新,鼓勵持續學習與改進,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實現長期發展。
在複雜的商業世界中,掌握系統思考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透過理解變數、因果鏈、增強與調節迴路及滯後效應,我們可以深入挖掘問題本質。這不僅要求我們增加知識存量,更要建立正向增強迴路,從而在面對挑戰時能夠更加從容不迫,有效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