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 DKA?
糖尿病酮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是一種急性、潛在致命的糖尿病併發症,常見於第1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能發生在第2型糖尿病病人,尤其在胰島素分泌嚴重不足或需求急劇上升時。
其特徵包括:
- 高血糖(通常 >250 mg/dL)
- 酮體累積(血酮陽性)
- 酸中毒(動脈血 pH <7.3)
- 血中重碳酸鹽下降(<18 mEq/L)
二、病因與誘發因素
DKA 的發生通常與以下情況有關:
- 胰島素中斷:未規則施打、劑量不足
- 感染:肺炎、尿路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等
- 急性疾病:心肌梗塞、中風、胰臟炎
- 藥物影響:類固醇、利尿劑、抗精神病藥物
- 酮症誘發藥物:SGLT2 抑制劑(如 empagliflozin)可能導致「正常血糖酮酸中毒」
- 心理壓力或飲食失調:如厭食症、酮飲食未監控
📌 年輕患者、胰島素依賴者、感染者為高風險族群。
三、臨床症狀與表現
DKA 的症狀通常在數小時至數天內迅速惡化,常見表現包括:
- 多尿、口渴、脫水
- 噁心、嘔吐、腹痛
- 呼吸深快(Kussmaul 呼吸)
- 體味有酮味(如水果味)
- 意識混亂、嗜睡、昏迷
- 血壓下降、心跳加快
📌 酮酸中毒會刺激呼吸中樞,導致深快呼吸以代償酸中毒。
四、診斷標準與實驗室檢查
診斷 DKA 需綜合臨床表現與實驗室數據,主要指標如下:

若使用 SGLT2 抑制劑,可能出現「正常血糖 DKA(euglycemic DKA)」,需特別留意酮體與酸鹼值,SGLT2抑制劑相關euglycemic DKA需立即停用該藥物。
euglycemic DKA 進行胰島素治療時,需提早加入葡萄糖補充以防止低血糖發生(常同步給予高濃度葡萄糖液如10%或20% dextrose),以維持血糖在安全範圍並允許足量胰島素持續抑制酮體生成和糾正酸中毒。
糖尿病酮酸中毒(DKA)嚴重度分級之標準 :
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2025年《糖尿病照護標準》,主要依據意識狀態、動脈血pH、血清碳酸氫鹽(HCO₃⁻)、陰離子間隙與酮體狀態進行分類。分為輕度(mild)、中度(moderate)、重度(severe)三級。具體分級標準如下表:

五、治療原則與住院管理



DKA 為急症,需住院並密切監測。主要治療步驟包括:
1. 靜脈補液(IV fluid)
- 初期使用等張鹽水(0.9% NaCl)快速補充
- 目標為改善循環、腎灌流與血糖稀釋
2. 胰島素治療
- 靜脈注射胰島素(通常以 regular insulin)
- 降血糖速度控制在每小時 50–75 mg/dL(約2.8–4.2 mmol/L/hr),避免因血糖及滲透壓過快下降而導致腦水腫等嚴重併發症
- 酮體清除與酸中毒改善為主要目標
3. 電解質管理
- 密切監測鉀離子,防止低血鉀
- 酸中毒改善後,鉀離子易快速下降,需主動補充
4. 處理誘發因素
- 抗生素治療感染
- 控制原發疾病
- 停用可能誘發 DKA 的藥物
📌 治療期間須密集抽血、監測尿量、血糖、電解質與意識狀態。
📌由於euglycemic DKA患者血糖較低,胰島素治療過程中需及時加入含葡萄糖液體,以防止低血糖發生。
六、預後與併發症
DKA 的死亡率約為 1–5%,若延誤治療或合併感染、腦水腫、心律不整等併發症,風險顯著上升。常見併發症包括:
- 腦水腫(尤其兒童)
- 低血鉀、低血鈉
- 急性腎損傷
- 心律不整
- 血栓形成
📌 兒童與老年人需特別注意腦水腫風險,避免快速降血糖。
七、預防重點與照護建議
對病人與照護者的建議:
- 規則施打胰島素與回診
- 生病時加強血糖與酮體監測(Sick Day Rule)
- 不任意停藥或減量
- 注意「三多一少」症狀(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
- 若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呼吸急促,應立即就醫
- 熟悉血酮測量方式(血酮機或尿酮試紙)
📌 教育病人與家屬識別早期症狀,是預防 DKA 的關鍵。
八、DKA 是可預防的急症,關鍵在於穩定控糖與早期識別
糖尿病酮酸中毒雖然危險,但透過規律控糖、正確用藥與病識感提升,可大幅降低發生率與死亡風險。醫療人員、病患與照護者應共同合作,建立「應對策略」,守護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安全。
九、資料來源
1.Fluid management algorithm in DKA and HHS according to the 2025 ADA Diabetes Management Guidelines.
2.Diabetic Ketoacidosi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Veauthier B, Levy-Grau B.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24;110(5):476-486.
3.Diabetic Ketoacidosis.Dhatariya KK, Glaser NS, Codner E, Umpierrez GE.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2020;6(1):40. doi:10.1038/s41572-020-0165-1.
4.Hyperglycemic Crises in Adults With Diabetes: A Consensus Report.Umpierrez GE, Davis GM, ElSayed NA, et al.Diabetes Care. 2024;47(8):1257-1275. doi:10.2337/dci24-0032.
5.Management of Hyperglycemic Crises: Diabetic Ketoacidosis and 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e.Fayfman M, Pasquel FJ, Umpierrez GE.The Med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7;101(3):587-606. doi:10.1016/j.mcna.2016.12.011.
6.Hyperosmolar Hyperglycemic State: A Historic Review of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Pasquel FJ, Umpierrez GE.Diabetes Care. 2014;37(11):3124-31. doi:10.2337/dc14-0984.
7.Incid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yperosmolar Hyperglycemic State: A Danish Cohort Study.Rosager EV, Heltø ALK, Fox Maule CU, et al.Diabetes Care. 2023;:dc230988. doi:10.2337/dc23-0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