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人必看:AI、電動車時代還適用嗎?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在這個 AI(人工智慧)與電動車(EV)被視為未來新引擎的時代,很多人會問:傳統的“價值投資”理論還適用嗎?那些以本益比、股東權益報酬率、護城河為基礎的方法,在這樣快速變動與高科技資產重度依賴的時代,會不會被新時代拋棄?我在下面從三個層面(理論、方法論、實務)幫你拆解,並提供一些調整方向與建議。



--- 一、理論層面:價值投資的核心理念沒有過時 首先要指出的是:價值投資的核心精神 — 買入被市場低估的資產、給自己安全邊際、長期持有 — 本身並沒有因為科技浪潮而失效。 價值投資強調「內在價值 > 市場價格」的差距,只要你能判斷什麼是 “內在價值”,這條路仍然成立。 在 AI / EV 時代,很多新的企業或業務其價值更多來自無形資產(如演算法、數據庫、網絡效果),這讓傳統帳面指標(資產淨值、帳面價值)可能不再能全面反映真實潛力。這正是我們要做調整的地方。 多家資產管理與量化機構其實認為:價值策略沒有被淘汰,只是價值的定義與判斷方式需要「擴展」。例如 GMO 在其報告中就指出:價值本身沒壞掉,但價值投資的規則與指標需要因時代變動而演化。 所以,AI / EV 時代不是要放棄價值投資,而是要學會在新結構下,如何重新定義「價值」。 --- 二、方法論層面:什麼要調整?什麼可以保留? 在 AI / EV 為背景的產業變動下,價值投資的工具與思考方式需要做一些補充與調整: 傳統思路 在 AI / EV 時代的挑戰 可補充 / 調整方向 用 P/B、P/E、淨資產等財報指標為主要估值工具 很多 AI/EV 企業在早期可能虧損、資本支出大、有大量無形資產 引入無形資產估值、研發投入回報估算、演算法收益折現等模型

注重實體資產與固定資產 在 AI 時代,重要資產可能是數據、演算法、網絡與用戶生態 把無形資產、軟體棧、生態系整合能力納入估值考量

關注現金流折現(DCF 模型) AI / EV 領域的現金流不確定、折現率挑戰大 模型需設多情境(悲觀 / 中性 / 樂觀),調整折現率與風險假設

長期持有與安全邊際 技術變動快,有些公司可能被替代或墊底 加強對「技術路線風險」、「商業模式可持續性」的分析

強調管理層與護城河 管理層技術能力與戰略視野更重要,護城河可能來自演算法、生態 把管理層科技素養、AI 團隊能量、生態綁定能力納入考察指標 尤其在 AI 領域,很多研究指出企業是否能真正「從 AI 投入中獲取價值」是關鍵。根據波士頓顧問集團(BCG)報告,少數企業能真正把 AI 投入轉成營收與成本優化回報,其他很多企業雖然做了很多 AI 投資,卻獲得的效益很小。 這就意味,在估值時你要問自己:這家公司真的具備 AI / EV 所需要的關鍵要素 嗎?而不只是“願景”與“新聞題材”。 --- 三、實務應用:如何在 AI / EV 時代做價值投資?(以鴻海為例思考) 下面是我給你在 AI / EV 時代做價值投資(尤其像鴻海這樣交叉科技 + 製造業公司)會採取的方法與步驟: 1. 拆分業務線 + 給每條線不同估值模型 例如,把 “iPhone /傳統代工業務”看作一條比較穩定、可用傳統指標估值的線;把 “AI /機櫃 /伺服器 /電動車”看作高成長、高不確定的線,用高折現率、用情境模型估值。 這樣你不會把整家公司都套一個單一倍數模型,而是拆解後再彙總。

2. 給無形資產 /新技術加分 對鴻海來說,它的優勢不只是製造能力,還有它的供應鏈整合能力、資金能力、全球產能、AI /伺服器生態整合能力。如果這些無形能力正在變得更強,那麼你可以在內在價值計算中給予權重。 尤其在 AI 時代,演算法、資料、模型平台、生態鎖定,有時比製造本身更值錢。正如一篇文章指出:在 AI 時代,很多公司要把無形資產納入估值框架,因為傳統指標可能低估這些價值。

3. 設定多情境估值,並嚴格控制風險 在 AI / EV 高成長、高不確定的領域,多數估值模型容易被誇大假設帶歪。你要做三套模型(悲觀 / 基準 / 樂觀),並在每個模型中設定敏感度(如折現率、增長率、毛利率的變動對估值的影響)。 這樣即使市場狂熱,你也有自己的界線,不會被高估值潮拉走。

4. 關注早期能見度指標 在 AI / EV 領域,提前能見度會比傳統企業更重要。例如:新訂單數量、客戶認證 /採購協議、試產 /驗證進度、關鍵零件交期、管理層技術招聘、合作夥伴 /生態建設進展等。 對鴻海來說,你可能會追:AI 機櫃 /伺服器訂單能見度、GPU /加速器交期狀況、新電動車平台訂單與合作量、子公司 /合資企業公告等。

5. 建立持股評估機制(每季 /每年回顧) 即使你決定長期持有,也要每季度或每年回頭檢查你的假設是否仍然成立:成長假設、成本壓力、技術風險有無改變、有無新競爭者突破等。若某條假設破裂,要有機制調整或退出。 很多投資者失敗不是因為選股錯,而是因為在錯誤繼續錯、沒及時修正假設。 --- 四、優勢與挑戰:什麼公司 /什麼情況最適合? 在 AI / EV 時代,並非所有公司都值得用價值投資思路,有些類型反而更適合成長 /價值混合策略。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判斷條件:

✅ 比較適合用價值思路的公司特質 已成熟、有穩定現金流、在其領域有顯著護城河(品牌、規模、成本、客戶黏著等) 正在進行 AI / EV 布局,但該布局尚處於補充 /延伸階段,而主業仍穩健 有能力控制技術 /成本風險、具備強資本 /技術整合能力 在變動中提供負載能力:例如既有製造 + AI /EV 擴張,即使 EV /AI 部門短期虧損,也有主業支撐

⚠️ 比較風險高、不太適合純價值思路的公司類型 僅有概念 /願景但尚未有實質訂單或營收支撐 技術 /生態門檻低、競爭激烈,容易被新創顛覆 現金流差、融資風險高,需要靠不斷融資維持運作 業務變動過於劇烈,未來方向難以預測 舉例來說,有研究就以 Tesla 為個案來看 EV 行業中的價值投資可行性。該研究指出即便 Tesla 在 EV 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但評估其是否為價值投資標的,要非常小心技術風險、成本結構與競爭壓力。 --- 五、結語與給你的建議(作為投資人/價值投資者) 在 AI、電動車時代,價值投資並不是過時,它仍有根基與意義。但要用「老派」的模式去套在新科技產業上,往往會失敗或被過度低估/高估。真正能活下來的價值投資者,是會隨時修正方法、會給未來技術價值一席之地,但同時不忘核心的安全邊際、內在價值與風險控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25歲努力上班投資鴻海的白領女孩
46會員
537內容數
我從17歲開始出社會打工兼投資股票,到現在25歲當一個白領女孩雖然薪水不高,但是搭配價值投資股票,這段期間的資產也慢慢累積起來!在價值投資的過程中,想分享投資心得跟即時產業的分析給在投資路上迷茫的朋友們~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們,願意給我一點鼓勵話,可以來我的首頁訂閱和贊助~ 你的每一份心意,都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
2025/09/30
很多人聽到「價值投資」會以為那是高深難懂的領域,其實它的核心是:用理性判斷“價格 vs 價值”的落差,並留有安全邊際。在這條路上,巴菲特有一套自己很信奉的法則——我暫且稱為 3M 投資法則。下面我先從「什麼是價值投資」開始講起,再一步步拆解 3M 是什麼、如何運用,最後給你幾個實作指標讓你也可以開始
Thumbnail
2025/09/30
很多人聽到「價值投資」會以為那是高深難懂的領域,其實它的核心是:用理性判斷“價格 vs 價值”的落差,並留有安全邊際。在這條路上,巴菲特有一套自己很信奉的法則——我暫且稱為 3M 投資法則。下面我先從「什麼是價值投資」開始講起,再一步步拆解 3M 是什麼、如何運用,最後給你幾個實作指標讓你也可以開始
Thumbnail
2025/09/22
如果一家公司在多數「力量」裡都呈現對競爭者有利(低新進入威脅、低替代威脅、低買方議價力、低供應商議價力、低產業競爭激烈度),那它比較有持久的護城河。我下面實作了 8 家公司範例(跨科技、半導體、消費、金融、奢侈品),並標註它們護城河的主要來源與風險,供你直接參考或放入投資筆記。 --
Thumbnail
2025/09/22
如果一家公司在多數「力量」裡都呈現對競爭者有利(低新進入威脅、低替代威脅、低買方議價力、低供應商議價力、低產業競爭激烈度),那它比較有持久的護城河。我下面實作了 8 家公司範例(跨科技、半導體、消費、金融、奢侈品),並標註它們護城河的主要來源與風險,供你直接參考或放入投資筆記。 --
Thumbnail
2025/08/16
嗨~我是粉色花海女孩🌸,想像一下:Luxgen N5 一炮而紅,成為國產 EV 的代名詞,媒體瘋傳、訂單爆棚、股價飆升。作為投資人,你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是「哇,要不要追高?」或「現在賣掉鎖利?」 先深呼吸。今天我用溫柔但務實的語氣,幫你把情緒化的衝動轉成可執行的 資產配置與持股調整策略,並提供三種風
Thumbnail
2025/08/16
嗨~我是粉色花海女孩🌸,想像一下:Luxgen N5 一炮而紅,成為國產 EV 的代名詞,媒體瘋傳、訂單爆棚、股價飆升。作為投資人,你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是「哇,要不要追高?」或「現在賣掉鎖利?」 先深呼吸。今天我用溫柔但務實的語氣,幫你把情緒化的衝動轉成可執行的 資產配置與持股調整策略,並提供三種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福斯大舉投入新一代電動車與汽車軟體,Waymo開放舊金山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市場仍將關注今年AI車用與自動駕駛,昨日市場輪動震盪並以科技股主要表現,債券維持表現,整體維持中性偏強,靜待市場表態格局。
Thumbnail
福斯大舉投入新一代電動車與汽車軟體,Waymo開放舊金山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市場仍將關注今年AI車用與自動駕駛,昨日市場輪動震盪並以科技股主要表現,債券維持表現,整體維持中性偏強,靜待市場表態格局。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Thumbnail
AI伺服器成長預期2028年的數學也已經逐漸都有人算出來了 這就是正常的未來產業週期,無可避免也是歷史慣性 過去的智慧型手機跟電動車都表演過了 硬體先領先市場市佔率想像力之後才是軟體的週期還有電子零組件的價值提升想像 就像近期很多人討論巴菲特賣蘋果的操作 巴菲特買蘋果是在2016年跟現
Thumbnail
AI伺服器成長預期2028年的數學也已經逐漸都有人算出來了 這就是正常的未來產業週期,無可避免也是歷史慣性 過去的智慧型手機跟電動車都表演過了 硬體先領先市場市佔率想像力之後才是軟體的週期還有電子零組件的價值提升想像 就像近期很多人討論巴菲特賣蘋果的操作 巴菲特買蘋果是在2016年跟現
Thumbnail
每個產業都一樣,就是想像期階段都可以把"本益比估值拉高" 這個過去智慧型手機 電動車 航運 鋼鐵 AI等等都表演過了 很多AI產業過去10年本益比最多就是15倍上下波動而已 例如我們有賺到高潮的廣運跟廣明還有磐儀,而2023年就拉高到30~40倍 但基本面只要沒跟上,狗(股價)跑太快
Thumbnail
每個產業都一樣,就是想像期階段都可以把"本益比估值拉高" 這個過去智慧型手機 電動車 航運 鋼鐵 AI等等都表演過了 很多AI產業過去10年本益比最多就是15倍上下波動而已 例如我們有賺到高潮的廣運跟廣明還有磐儀,而2023年就拉高到30~40倍 但基本面只要沒跟上,狗(股價)跑太快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未來展望 在當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工智慧(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從自動駕駛汽車到精準醫療,AI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其潛力無限。然而,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也必須關注其對社會、經濟和倫理的影響。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未來展望 在當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工智慧(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從自動駕駛汽車到精準醫療,AI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其潛力無限。然而,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也必須關注其對社會、經濟和倫理的影響。
Thumbnail
#智能化 這個趨勢就像來潮的姨媽,已經勢不可擋惹。 美國許多大廠科技業已經大刀裁員,預計將用AI來取代人員作業,更不用說跟AI掛鉤的產業,也是一路開花。 因此,選擇投資高潛力AI項目,會是今年獲益的大關鍵。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最近討論度直上雲霄的 AI Pin,以及它的代幣「AI」。 首
Thumbnail
#智能化 這個趨勢就像來潮的姨媽,已經勢不可擋惹。 美國許多大廠科技業已經大刀裁員,預計將用AI來取代人員作業,更不用說跟AI掛鉤的產業,也是一路開花。 因此,選擇投資高潛力AI項目,會是今年獲益的大關鍵。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最近討論度直上雲霄的 AI Pin,以及它的代幣「AI」。 首
Thumbnail
提供對歐洲對小朋友友善政策、家庭生活哲學、DIY文化、投資策略、及蘋果電動車計劃終止等主題的深入探討。探討ESG概念對企業的影響,文章涵蓋了家庭、投資、及科技三大領域的關鍵趨勢。透過專業分析,AI技術在未來發展中的角色。此外,還探討了汽車產業的未來趨勢,包括對新興電動車市場的影響。
Thumbnail
提供對歐洲對小朋友友善政策、家庭生活哲學、DIY文化、投資策略、及蘋果電動車計劃終止等主題的深入探討。探討ESG概念對企業的影響,文章涵蓋了家庭、投資、及科技三大領域的關鍵趨勢。透過專業分析,AI技術在未來發展中的角色。此外,還探討了汽車產業的未來趨勢,包括對新興電動車市場的影響。
Thumbnail
這兩天蘋果公司放棄開發近10年的Apple Car,並將資源轉向投資AI,Hank認為是明智之舉!因為儘管未來電動車平台擁有很多智能化發展的空間,但車輛總需求數並不會增加,加上中國電動車早已將這個市場紅海化,因此電動車所能帶來的收益成長並不具備投資想像力。
Thumbnail
這兩天蘋果公司放棄開發近10年的Apple Car,並將資源轉向投資AI,Hank認為是明智之舉!因為儘管未來電動車平台擁有很多智能化發展的空間,但車輛總需求數並不會增加,加上中國電動車早已將這個市場紅海化,因此電動車所能帶來的收益成長並不具備投資想像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