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小碎步、氣喘吁吁地挪動著;
有人綁著護腰、杵著拐杖,一步一步地走。
那畫面讓我心中泛起一股酸楚。
這世界上有太多人,在健康時忘了珍惜身體,
在身體喊痛時,才突然驚覺「原來這具身體不是理所當然的自由活動」。
我們常常太習慣「撐」了。
撐著過完一天、撐著把事情做完、撐著不讓自己倒下。
但撐久了,身體的聲音就會越來越微弱。
它不再只是酸、不只是疲倦,而是開始「壞掉」。
當我們終於停下來時,往往是因為病痛逼著我們休息。
有時候我會想,其實照顧身體,不需要太多條件。
不一定要去健身房,不一定要做高強度運動,
每天給自己十五分鐘,讓身體動一動、呼吸暢通一點,就已經是種溫柔的保養.。
🌿 例如早晨起床前,可以先在床上做三個伸展:
👉 雙手交握往上延伸,深呼吸三次;
👉 雙腳打直,腳尖往自己方向勾起,喚醒腿部循環;
👉 再用手掌輕拍肩膀、腰部、膝蓋,提醒自己「身體在這裡」。
🌿 午後工作累時,可以試著站起來繞一圈,
做兩次深呼吸,或輕輕轉動肩膀與手腕。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動作,卻是讓身體「記得被關心」的訊號。
我常在瑜珈課上對學生說:
「動,是一種感恩的表達。」
當我們願意動、能夠動,
代表我們仍擁有這具可以行走、呼吸、感受世界的身體。
而運動,不只是為了變瘦、變強壯,而是為了讓自己不被僵硬的身體困住。
讓肌肉保持彈性,讓氣能流動,讓心能安放。
今日路過醫院時,我默默地告訴自己:
「趁健康還在時,請多愛自己一點。」
因為愛,不只是心靈的事,也是一種身體的行動。
一杯溫水、一段伸展、一場散步,
都是與自己重新相遇的方式。
願我們都能在生活中,留給自己一些呼吸的空間,
讓身體有機會回復柔軟、找回彈性。
因為真正的健康,不只是沒有病,
而是一種「能自由活動、自在呼吸」的狀態。
當你願意動一動,那一刻,就是光。
那是你對生命說:「我願意繼續陪你,慢慢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