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是奇葩,我該怎麼辦?》「達爾文陷阱」下的主管應對求生指南!
你公司裡是否也有這種「神人」?報告永遠精美,但執行全靠下屬;
會議上口若懸河,但私下甩鍋第一名;
對老闆溫順如貓,對同事兇猛如虎。
最氣的是,這種人還升官了!
先別急著懷疑人生,這不是你瞎了,而是你非常幸運地遇上了職場的「達爾文陷阱」(Darwinian Trap)。
簡單來說,就是當一間公司的「生存規則」出了 Bug,那些最會「玩弄系統」的奇葩,反而會被當成菁英來獎勵。
他們交出的短期業績,就像濾鏡開到最強的自拍照,雖然騙得了讚,卻經不起現實的考驗。
英國皇家特許管理學會(CMI)的報告也證實,惡劣的管理是導致人才流失的頭號元兇。
一個組織若縱容這種現象,短期看似獲利,長期卻需付出員工福祉、團隊信任與組織活力的巨大代價。
公司短期賺了點小錢,長期卻賠上了團隊的未來和士氣,這筆帳,怎麼算都虧。
但光看清真相還不夠,畢竟我們每天還是要跟這些「神級主管」共事。
有句話叫「打不過就加入」,但…不想加入怎麼辦?至少先學會自保吧!
以下的主管類型,一起來看看你遇過哪些吧!
1. 「短期興奮劑」注射者 (The Short-Term Adrenaline Junkie)
口頭禪:「先不管以後,這季財報先給我衝上去!」
他們是公司的「嗎啡」,能帶來短暫的快感,但副作用極大。
行為樣態:
為了衝業績,推出「買一送二」跳樓大拍賣,結果季度結束,倉庫空了,利潤也沒了。
要求工程師用「膠帶加熱熔膠」的方式修補系統漏洞,雖然上線神速,但下次崩潰也指日可待。
為了節省預算,把團隊電腦從 MacBook 換成 20 年前的小霸王學習機,美其名曰「提升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績效考核前,把所有資源都砸在「看起來很厲害」的門面專案上,至於那些打地基的苦差事?誰理你。
強迫客服部門用「罐頭訊息」應付所有客訴,處理速度快得驚人,顧客滿意度也低得嚇人。
●應對求生指南
用數據說話,把醜話說前頭:
在他要求你衝刺前,主動提交一份「風險評估報告」。
例如:「報告主管,這個方案能讓業績提升 30%,但根據過往數據,退貨率可能會上升 50%,長期來看將侵蝕 15% 的利潤。」讓他自己選擇要不要吞下這個苦果。
留下書面證據:
任何可能導致後遺症的指令,務必用 Email 或通訊軟體再次確認。
「老闆,依您的指示,我們將採用『快速但不穩定』的方案 A,以確保專案如期上線。」未來出事時,這就是你的免死金牌。
主動提出「B計畫」:
在執行他的短期猛藥時,同步準備一個「長期維護方案」或「補救措施」,並讓他知道。這不僅能保護你,也展現了你的深思熟慮。
2. 「360度無死角」監視器 (The Micromanager)
口頭禪:「這件事你先別動,我看一下...嗯,還是我來好了。」
他們不是不信任你,是除了自己誰都不信。
行為樣態:
你寫一封 Email,他要幫你改三個錯字;你做一份簡報,他要親自調整字體跟行距。
開會時,把所有功勞都說成是「在我的英明指導下」,團隊成員只是他意志的延伸。
永遠不敢做決策,任何需要他簽字的東西,都會在他的桌上變成化石,因為「穩定」比創新重要。
喜歡在公開場合「指導」你,讓你感覺自己像個需要手把手教學的巨嬰,藉此彰顯他的專業。
要求你寫日報、週報、雙週報,詳細記錄每小時的工作內容,但他自己從來不看。
●應對求生指南
超級加倍的匯報:
他要日報,你就給他「小時報」。主動、頻繁、鉅細靡遺地向他匯報進度,讓他感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
當他被你的資訊轟炸到煩的時候,他自然會放手。
把他當成「顧問」:
在請示時,不要問「我該怎麼做?」
而是說:「老闆,針對這個問題,我提出了 A、B 兩個方案,各自的優劣如下...我個人傾向 A,想聽聽您的專業意見。」把選擇權交給他,但主導權在你手上。
建立「免打擾時段」:
劃定明確的界線,例如:「老闆,為了專心完成您交辦的報告,我今天下午 2-4 點會關閉通知,4 點準時向您匯報進度。」
3. 「向上管理」的天才表演家 (The Political Performer)
口頭禪:「老闆說的都對!」
他們的專業不是工作,而是「在老闆面前工作」。
行為樣態:
他的行事曆不是用來安排工作,而是用來標記什麼時候該「不經意地」在茶水間遇到大老闆。
擅長將下屬的成果「翻譯」成老闆喜歡聽的語言,讓老闆覺得整個團隊只有他最有洞見。
對上司一個指令一個動作,對下屬卻是「我只要結果,過程我不管」。
專案一出事,他會立刻化身為「危機處理專家」,並精準地找到一個「需要為此負責」的下屬。
熱衷於參加各種跨部門會議,貢獻不多,但確保在每位高層面前都刷了臉。
●應對求生指南
讓他有面子,你才有裡子:
在你的工作成果中,刻意留下一些可以讓他「再加工」或「提點」的地方。
在匯報時,主動說:「這部分要特別感謝老闆的提點,才讓專案更完善。」讓他有東西可以去向上邀功,他才會覺得你「上道」。
建立自己的能見度:
除了透過他,也要找到合適的管道讓更高層或跨部門同事知道你的存在與貢獻。
例如,主動分享專案成果到公司內部社群,或在跨部門會議上進行簡潔有力的發言。
成為他的「情報官」:
主動提供他需要的資訊,幫他準備向上匯報的「彈藥」。
當他依賴你的資訊時,你對他的影響力就會增加。
4. 「功勞我來扛,黑鍋你來背」甩鍋俠 (The Credit Thief & Blame Thrower)
口頭禪:「我們是一個團隊,但這次的錯主要在你。」
他們是職場的寄生蟲,吸取你的養分,留下有毒的廢物。
行為樣態:
專案成功時,他會說:「看吧!當初我就說這個方向是對的。」
專案失敗時,他會說:「我早就提醒過你們,但某某同仁堅持己見。」
喜歡把簡單、容易出彩的工作留給自己,把複雜、吃力不討好的燙手山芋丟給別人。
在會議上,當著所有人的面搶走你的點子,並用更大的聲音說出來,彷彿那是他的原創。
當客戶抱怨時,他會立刻把你推到前線,並告訴客戶:「我會請他給你一個滿意的交代。」
●應對求生指南
CC 大法好:
所有重要的溝通、決策、進度更新,務必將所有相關人等(包括他的主管,如果情況允許)都加到 CC 欄位。
這是在陽光下做事,讓功勞和責任無所遁形。
公開場合「確認」貢獻:
在團隊會議上,可以溫和地說:「接著報告由我負責的部分...延續上次某某(自己)提出的點子,我們做了以下的推進。」這不是撕破臉,而是溫柔地宣示主權。
學會「領功」,而不是「邀功」:
在報告成果時,多使用「我們團隊」和具體的貢獻者名字,而不是只說「我」。
當你大方地分享功勞給同事時,甩鍋俠的自私行為會更顯突兀。
5. 「點子殺手」與「創新黑洞」 (The Idea Assassin)
口頭禪:「你這個想法很好,但是...(下略三千字的反對理由)」
他們是創意的墳場,任何新想法進去,出來都只剩墓碑。
行為樣態:
對任何新提案的第一反應永遠是「風險太高」、「沒預算」、「人力不夠」。
喜歡用「我們以前都這樣做」來打回所有改革建議,因為改變會威脅到他的安穩地位。
表面上鼓勵大家腦力激盪,但最後採用的永遠是他自己那個最保守、最無聊的方案。
當團隊成員的創新專案成功時,他會說:「運氣好罷了。」失敗時則說:「我早就知道行不通。」
害怕部下功高震主,會刻意打壓有潛力的年輕人,確保沒人能威脅到他的位置。
●應對求生指南
把你的新點子,包裝成他的舊想法:
提案時,可以這麼說:「老闆,我記得您上次提過我們應該在某方面改進,我根據您的方向,想了一個小小的執行方案...」
讓他覺得這個點子源自於他的智慧。
從「小型實驗」開始:
不要一開始就提出顛覆性的宏大計畫。從一個不需太多資源、風險極低的「試點專案」開始。
當實驗成功,有了數據支持,他就很難再用「風險太高」來阻擋。
尋找「外部盟友」:
如果你的點子能解決其他部門的痛點,先去跟該部門溝通,獲得他們的支持。
當你帶著「某某部門也覺得這個方案很棒」的背書去提案時,他否決的壓力就會大增。
6. 「狀況外」的提油救火隊長 (The Gasoline-on-the-Fire Type)
口頭禪:「這點小事,我來處理!」(然後事情變得更糟)
他們總在最關鍵的時刻華麗登場,然後用一個錯誤的決策,讓小火苗變成森林大火。
行為樣態:
客戶只是小抱怨,他立刻衝去跟客戶道歉,並承諾了團隊根本做不到的補償方案。
專案進度稍微落後,他立刻召集所有人開緊急會議,佔用大家八小時,討論出來的結論是「大家要更努力」。
為了「激勵」士氣,在團隊加班到半夜時,跑來說:「大家辛苦了,我請你們吃雞排,明天早上九點準時開會!」
聽到跨部門有摩擦,他立刻跑去對方主管那裡「溝通」,結果因為資訊不對稱,反而引發了更大的部門戰爭。
系統出了一個小 Bug,他沒問工程師,就直接跟大老闆報告:「問題不大,重開機就好。」結果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應對求生指南
建立「防火牆」和「預警系統」:
在問題剛發生時,第一時間內部先快速同步,並由最懂狀況的人整理好「懶人包」(現況、可能原因、建議方案)。在他介入前,先把正確資訊塞給他。
控制資訊流向:
非必要時,別讓他第一個直接面對客戶或高層。你可以說:「老闆,我先去了解一下狀況,五分鐘後跟您匯報,我們再一起決定怎麼處理。」搶在他提油救火前的黃金五分鐘。
給他「安全的舞台」:
讓他去做一些安撫人心、宣示決心等「感覺良好」但沒有實質決策權的事。例如,讓他去跟團隊說幾句鼓勵的話(但別承諾事情),或者讓他主持一個無關痛癢的慶功宴。
用「選擇題」代替「申論題」: 永遠不要問他「怎麼辦?」。而是提供幾個你已經評估過的選項,並附上利弊分析,引導他做出最不壞的決定。
7. 「沒有靈魂」的傳聲筒 (The Mouthpiece)
口頭禪:「老闆說...」、「上面交代...」
他們不是主管,只是高層的「人肉錄音機」和「指令轉發器」,沒有任何過濾、緩衝或思考功能。
行為樣態:
高層說「希望大家更有狼性」,他就直接在部門會議上宣布:「從下週開始,所有人晚上九點後才能下班。」
你問他專案方向為何要改,他回答:「我不知道,你去問老闆。」
當你需要資源或跨部門協調時,他只會說:「你自己去溝通看看,上面沒授權給我。」
高層在會議上隨口一提的想法,他立刻當成聖旨,要求團隊放下手邊所有工作,優先執行。
團隊的困難和需求,他從來不敢向上反映,因為他的工作只是「傳達」,不是「溝通」。
●應對求生指南
繞過他,建立「第二管道」:
既然他是傳聲筒,就別指望他能幫你解決問題。
想辦法與他的主管或決策者建立聯繫,在合適的時機(如週報、專案匯報)直接溝通。
把他變成你的「傳聲筒」:
把你需要他向上傳達的訊息,整理成一份清晰、簡潔、有力的書面報告,讓他可以「一字不漏」地轉發。
你幫他省了思考的力氣,他也幫你完成了傳話的任務。
主動「解碼」指令:
當他轉達一個模糊的指令時(例如「把這個弄得更好看一點」),主動追問或提出具體方案:「收到!請問老闆的意思是希望風格更簡約,還是增加更多圖表?這是兩個範例,您看哪個方向比較對?」幫他把抽象的指令具體化。
尋求「書面授權」:
對於任何不合理或有風險的指令,客氣地請他提供書面依據。
「老闆,這個要求比較特殊,為了確保執行無誤,是否能請您將上面的指示用 Email 發給我們?感謝!」
結語
在「達爾文陷阱」中求生,靠的不是蠻力,而是智慧。
看清規則,保護自己,然後找到讓自己發光的方式。記住,你的價值,不該由這些奇葩主管來定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