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幅畫開始
某天,完成了寫作目標,就抽籤決定,進行直覺繪畫來獎勵自己。原本想把這幅畫分享出來。可是,當時的我,沒有太深刻的感受,也不知道它想要表達些什麼。
直到隔天早上,我讀到一篇格友的文章。那是一篇有關夢境解析的文章,覺得很被啓發,於是留言寫下自己内心的感觸。沒想到,那留言好像月老的紅綫,牽引著我,讓我連結到那幅直覺繪畫。覺得很呼應自己最近的成長課題。
寫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
夢境的留言
在格友的夢境文章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弟弟」這個角色。那是格友的夢,我把它當成自己的夢,投射以下的歷程。
在夢境中,我需要上下樓梯六次,然後跳進洗衣袋裏。起初是我自己一個人做。後來那個「弟弟」說,要和我一起做。
我們上下樓梯六次之後,由我先跳進洗衣袋裏。可是,當準備投進洗衣袋的那一刻,我聽到自己的内心有個疑惑的聲音:「等下弟弟會一起跳進來嗎?」
根據格友的夢境解析,那個「弟弟」其實是自己的内在小孩。我當下恍然,反思到:內在小孩都主動要陪我一起,我卻對他有一絲懷疑。我好像一直都對「陪伴」不太信任啊。
從懷疑到照顧
其實我很怕自己一個人,卻很少主動説出需要被陪伴的需求。也許,覺得被陪伴會打擾別人,所以内心才會那麽矛盾:一方面,被陪伴讓我覺得安心;另一方面,又會懷疑他人是否真的願意陪伴?可是事實是,内在小孩,那個弟弟,他是一直願意和我一起的。

作者直覺繪畫:《陪伴自己》
再次回看那幅直覺繪畫,我在内心自問:「那個弟弟,他在這張畫的哪裏呢?」
沒等多久,腦海就馬上有了答案。我覺得弟弟就在那片紅色波浪裏。而那個灰藍色的存在,正伸出手,要去秀秀那個躺在紅色波浪裡的弟弟。他正在照顧自己的内在小孩呢。
這時,我感覺胸口有股能量在竄動。看見那個灰藍色的存在,臉上掛著笑容,我感受到他的喜悅。這幅畫也許在表達,能夠照顧他人,也能夠被他人陪伴,這份情感連結很讓人感動。
可是,很快我又想起現實生活中的孤獨。成人的世界,好像不能一直期待照顧和陪伴的。
孤獨教會我的事
孤獨就像瓶子裏的白開水。我一直壓抑著對情感連結的渴望,努力把瓶蓋扭緊。可是,孤獨感太多,白開水太滿。它還是情不自禁,從瓶蓋的縫隙流了出來。
以前,我讀不懂那是孤獨感、想尋求連結的召喚。不管有事沒事,還是大事小事,我都忍不住發信息跟別人分享。比如,家裏什麽東西壞了,我買了什麽。又比如,遇到什麽不如意之事,我學習到了什麽。那些,其實都是我零零碎碎的日常,跟他人無關的事。
有一次,我又忍不住發信息,跟姐姐分享我自己的事。姐姐不知道我是太孤獨了,想尋求連結。她以為我想訊問她的意見。結果,就這樣回复我的信息:
「我沒意見,大家成年人了,各自的想法觀念生活都不同,未來的路,我個人認為就由自己來做決定是最好的選擇。人生短短幾十年,活在當下,想做什麼就做,不要留下遺憾。」
囘看她的信息,我才發現,這不就是我的直覺繪畫裏表達的嗎?那個灰藍色的存在,他有翅膀,可以自由飛翔。也許,學會照顧自己,就是走向自由的開始。放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那就是對内在小孩最好的照顧。
微笑的自己
我再次端詳著那幅直覺繪畫,去感受它。那個灰藍色的存在,他的笑容裏,不僅僅是喜悅,還有一份自由自在。
接著,我閉上眼睛,深呼吸。想要通過這個方式,靠近自己的潛意識,接受内在智慧的指引。我在心裏問道:「請問灰藍色的存在,想對我說什麽呢?」
很快的,内心就冒出這一句話:「別急著照顧別人的需求,也要記得照顧自己的需求。」
這一句話,好像讓我明白了一些什麽。望著房間那一袋還捨不得丟掉的舊衣服。我立刻站起身,望著它們,謝謝它們曾經來到我的生命裏。然後,終於捨得把它們丟進垃圾桶了。我知道,我再也不需要它們的陪伴了。内在小孩一直都願意陪伴我的。

把外在空間清理好,内在空間也會被清理。這是給自己、給内在小孩的照顧。我微笑著。看見灰藍色的存在,也依然微笑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