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閱讀感想
習慣看似簡單就能養成,其實要理解人因習慣而驅使行為,不論是往好的走向或是往壞的方向去走,這整個連貫性都會讓一個人變幸福或痛苦。 所以研究習慣變成是一門學問,因為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培養好習慣,如何毀掉壞習慣。 《原子習慣》可以教會我們實戰的逐步講解,利用別人真實的做法和作者的投入研究來驗證習慣系統是何等的強大。 用對系統,你就能感受到生活會跟隨你的腳步邁進,適應各種生命的挑戰,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看過不會後悔,是沒看過才會後悔。
可以提早為自己的人生重新規劃調整,讓你的行為可以改變,利用「複利效應」不斷地重複執行,這就是讓「習慣」可以得到自我改善。 裡面有提到最重要的觀點,想要培養一個習慣之前,你必須先想清楚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也就是身分認同。 這點我深感認同,曾經我也是利用這個觀點而決定想要塑造出一個好習慣。 像是閱讀,我當初就是想要成為一個有學問、有內涵,可以幫助我打開視野,不會侷限在自己世界裡的好方法,所以我才開始培養出讀書這項習慣。 其實原本我很少在看書,除了在學校的課本和漫畫書,其他我都幾乎不怎麼涉及,所以我一開始把目標定在去一次圖書館就好,然後到地點以後我就會找一本書借回去閱讀(不得不去找一本)。 之後才是關鍵,因為借書有期限的壓力,所以我逼自己一天至少要看一頁,不管有多累。 到後來,每日讀書頁數越來越增多,直到最近,三天就可以看完一本工具書,還加上自己整理的重點筆記。 我覺得很棒的是,一個習慣可以延伸出很多個自己感到很好的行為。去圖書館我選擇用走路過去,還可以當作運動散心,既可以省錢也能變得更健康。 好好運用行為改變四法則:提示、渴望、回應、獎賞。 相信一定多少能改善你現在的生活,檢視自己想要的身分認同,從習慣開始下手,這樣會知道自己為何而活(「為何」行動),就能克服所有的「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