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看到客服團隊被抱怨「效率低」、「客訴多」、「員工流動率高」。
主管開始要求話術統一、回覆更快, 但結果往往只是——客服更累,客戶更不滿。
在我多年帶客服團隊的經驗裡,我發現:
👉 多數的客服問題,根本不是員工不夠努力,而是流程沒有設計好。
當流程不清晰,問題永遠回到人的身上;客服每天處理重複問題、資訊不一致、權限不明確。表面上看起來是「客服人員能力不夠」, 其實是系統沒給他足夠的工具與判斷依據。沒有明確的流程,客服只能憑經驗和情緒在撐。
時間久了,出錯被罵、被客人罵、被主管罵, 最後連對工作的信任都耗光了。
👉客服流程設計不只是「話術SOP」
許多企業以為設流程就是寫一份SOP,但真正有效的客服流程,包含三個層面:
1️⃣ 資訊流程:客服能否快速取得正確答案?
2️⃣ 權限流程:客服有沒有自主處理問題的空間?
3️⃣ 回饋流程:客服的問題能否被回傳、改善系統?
當這三個流程清楚,客服才有機會「服務」而不是「應付」。
👉主管要做的,不是盯效率,而是設系統
好的客服主管,不是要求「更快回覆」,而是協助團隊減少「浪費在無意義事情上的時間」。與其每天檢討錯誤,不如問一句:「這個錯誤,是因為誰沒照流程? 還是因為流程本身不合理?」
客服團隊的品質,不只是人員訓練的成果,更是公司整體營運設計的反映。
當流程設計好了,客服不但更有信心,也更能代表品牌說話。
真正成熟的服務文化,從來都不是靠「努力」堆出來的, 而是靠「設計」打造的。
我在帶客服團隊的這幾年認為有三件很重要的事:
1.客戶服務系統
很多客服的壓力,其實不是客戶,而是「資訊」。訂單在哪?出貨了沒?退貨怎麼查? 如果客服要在三個系統裡跳來跳去找答案,再好的話術都救不了體驗。
2.知識庫
客服每天都在回答相似的問題,但很多公司沒有整理出統一的知識庫。
結果新人要自己去翻舊訊息、問同事、猜答案——效率自然低下。
知識庫不只是「FAQ文件」,而是能夠不斷更新、反映公司決策與流程變化的「知識循環系統」。 只要建立起來,團隊的訓練成本和錯誤率都會大幅下降。
3.可以反應問題的管道。
客服是最接近客戶的一群人,但在很多公司裡,他們的觀察、建議、甚至客戶痛點, 常常卡在主管或流程中間,傳不上去。我認為,一個健康的客服系統,應該有可以安全地反映問題的機制,讓客服能把一線的真實狀況傳遞回產品、營運或管理層。
因為最好的服務改善,往往來自最前線的觀察。
客服也不該是「被動的防火牆」,而應該是品牌洞察與顧客體驗的第一個傳感器。
當系統順、知識清、溝通暢,客服團隊自然能穩定、專業,也更能代表品牌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