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ily 吳黛菁《情緒的秩序,靈魂的混沌》專欄封面,象徵情緒與理性的平衡。
在這個講求效率與控制的時代,我們常被焦慮追著跑。
有位學生在課堂上說:「我太想要秩序了,所以我只看見混亂。」 那一刻我意識到,情緒的混沌其實是靈魂在尋找新的節奏。
阿德勒提醒我們,情緒不是要被壓抑的敵人,而是可以選擇的工具。當焦慮出現,並非失敗,而是心靈正在調整平衡。 複雜性理論中的「混亂邊緣」也揭示: 生命在穩定與變化之間,才能維持彈性與創造力。
真正的穩定,不是絕對的秩序,而是能容納變動的結構。
正如自然界的氣候,從不完全靜止。 在理性與感性之間維持動態平衡, 才是「內在修復」的核心能力。
我常請學生練習一個小動作——
每天花五分鐘寫下:「我今天在哪裡失去節奏?」 這個問題能讓理性與情緒對話,也讓人重新找回「心理韌性」。
💡 延伸導讀:
《阿德勒的情緒整理術》|《鬆弛感》|《戰勝焦慮的極簡訓練法》(即將刊登)
📖 原文出處
原文刊登於:品味閱讀交流會|《情緒的秩序,靈魂的混沌》哲學導讀|Emily 吳黛菁
(本文由作者 Emily 吳黛菁 授權轉載至方格子)
🪶 作者介紹:
Emily 吳黛菁|AI 合作師 × 哲學思考教練 品味閱讀交流會主理人。以哲學與心理學幫助人重新整理生活節奏, 讓思考成為情緒的修復技術。 更多導讀請見 👉 jinstyleblo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