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的秩序,靈魂的混沌》哲學導讀|Emily 吳黛菁 品味閱讀交流會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Emily 吳黛菁《情緒的秩序,靈魂的混沌》專欄封面,象徵情緒與理性的平衡。

Emily 吳黛菁《情緒的秩序,靈魂的混沌》專欄封面,象徵情緒與理性的平衡。


在這個講求效率與控制的時代,我們常被焦慮追著跑。

有位學生在課堂上說:「我太想要秩序了,所以我只看見混亂。」 那一刻我意識到,情緒的混沌其實是靈魂在尋找新的節奏。

阿德勒提醒我們,情緒不是要被壓抑的敵人,而是可以選擇的工具。

當焦慮出現,並非失敗,而是心靈正在調整平衡。 複雜性理論中的「混亂邊緣」也揭示: 生命在穩定與變化之間,才能維持彈性與創造力。

真正的穩定,不是絕對的秩序,而是能容納變動的結構。

正如自然界的氣候,從不完全靜止。 在理性與感性之間維持動態平衡, 才是「內在修復」的核心能力。

我常請學生練習一個小動作——

每天花五分鐘寫下:「我今天在哪裡失去節奏?」 這個問題能讓理性與情緒對話,也讓人重新找回「心理韌性」。

💡 延伸導讀:

《阿德勒的情緒整理術》《鬆弛感》|《戰勝焦慮的極簡訓練法》(即將刊登)


📖 原文出處

原文刊登於:品味閱讀交流會|《情緒的秩序,靈魂的混沌》哲學導讀|Emily 吳黛菁

(本文由作者 Emily 吳黛菁 授權轉載至方格子)


🪶 作者介紹:

Emily 吳黛菁|AI 合作師 × 哲學思考教練 品味閱讀交流會主理人。以哲學與心理學幫助人重新整理生活節奏, 讓思考成為情緒的修復技術。 更多導讀請見 👉 jinstyleblog.ne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菁式記錄
8會員
79內容數
我是 Emily 吳黛菁,哲學諮商師與 AI 合作師,專注於提問力、閱讀教育與情緒修復。透過品味閱讀交流會與 AI 工具,帶領學員實踐哲學思維,建立理性對話力與自我成長力。
菁式記錄的其他內容
2025/10/11
越愛越孤單?阿德勒心理學提醒:愛不是依附,而是合作。 Emily 吳黛菁以哲學導讀帶你理解,在親密關係中如何保持自我、 找回自由與被理解的勇氣。
Thumbnail
2025/10/11
越愛越孤單?阿德勒心理學提醒:愛不是依附,而是合作。 Emily 吳黛菁以哲學導讀帶你理解,在親密關係中如何保持自我、 找回自由與被理解的勇氣。
Thumbnail
2025/09/23
提問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能訓練的關鍵能力。本篇文章透過哲學、心理學與 AI 的觀點,解析為何錯誤的問題會帶來不安、拖延與孤獨,並教你如何改寫問題,把思維困境轉化為行動。加入《菁式記錄》,學會用好問題開啟更清晰的人生對話。
Thumbnail
2025/09/23
提問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能訓練的關鍵能力。本篇文章透過哲學、心理學與 AI 的觀點,解析為何錯誤的問題會帶來不安、拖延與孤獨,並教你如何改寫問題,把思維困境轉化為行動。加入《菁式記錄》,學會用好問題開啟更清晰的人生對話。
Thumbnail
2025/09/22
「提問力」是 AI 時代最稀缺的能力。本文由《菁式記錄|AI哲學諮商》整理,結合哲學思考、心理學觀點與 AI 對話,帶你掌握菁式三步驟提問法,提升思考與對話深度,讓好問題成為人生的超能力。
Thumbnail
2025/09/22
「提問力」是 AI 時代最稀缺的能力。本文由《菁式記錄|AI哲學諮商》整理,結合哲學思考、心理學觀點與 AI 對話,帶你掌握菁式三步驟提問法,提升思考與對話深度,讓好問題成為人生的超能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 意識神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匯處:  https://reurl.cc/9vEbld
Thumbnail
📕 意識神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匯處:  https://reurl.cc/9vEbld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我相信大家絕對會很好奇到底什麼是靜心? 靜心會回到自身內在,與自己相處,是更加了解自己,還有身體狀況的過程
Thumbnail
我相信大家絕對會很好奇到底什麼是靜心? 靜心會回到自身內在,與自己相處,是更加了解自己,還有身體狀況的過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