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久違的公司話題,在車上說起來比較剛好
今天早上開車上班,進交流道的時候突然想記錄一點東西。
不是什麼特別的契機,只是很久沒講公司的事了。
這幾個月我發現一件事:我用錄音講話、再轉成文字,效率其實很好,也誠實很多。
今天想講的,是我現在這份工作,還有我為什麼會動了「裸辭」的念頭。
【2】過去的我,是會為工作燃燒的那種人
我以前真的很愛一份工作,是在天下做線上課程的那段時間。
沒有人逼我,但我會自己扛進度、週末抱電腦去咖啡店。
加班沒加班費,但我心甘情願。
因為我知道我做的內容會被看見,整個團隊也有默契。
後來改組,我們整批人離開。
那之後,我換了不少工作,但那種投入感就再也沒出現過。
【3】逐漸看懂職場現實:我只是打工人
這幾年跳過幾個產業後,我越來越確定一件事:
只要公司不是我的,我就是打工人。
你出錢買我八小時,我交出時間跟產出,就這麼簡單。
我甚至跟新同事說過這句話:「你不用太投入,公司又不是你的。」
這句話後來傳到主管耳裡,他很不高興,但我沒有後悔。
說實話,很多主管都搞不清楚,
他們現在的位置,不是靠能力撐起來的,是剛好輪到他們代管。
但他們總以為那是自己的實力,然後開始壓別人、管過頭。
【4】這是我第一次,真的想裸辭
我以前換工作都會先找好下家才走。
但現在這份工作,讓我第一次想直接離開,不管下一步在哪。
不是因為做不來,而是因為那種累積的消耗。
那個消耗不是任務本身,而是某些互動、某些決策邏輯、某些人。
你會覺得自己的判斷被質疑、被浪費、被消磨。
然後你開始不想再多給了,只想剛好而已。
【5】上週的車拍現場,讓我看到不一樣的工作熱情
上週我去參加了一場汽車拍攝,
現場一群攝影師、媒編、剪接在架機、討論、跑位、試燈。
我其實很清楚媒體業薪水不高、工時不短,
但他們每個人都像真的愛這件事。
不是在演,不是為了 KPI,那是自然流露出來的熱情。
他們眼神亮,講到車的時候是快樂的。
那一瞬間,我很羨慕。
我好像很久沒有在自己臉上看過那樣的狀態了。
【6】昨天 Toastmasters 的主題,剛好也講到這件事
昨天我主持讀書會,主題是 Lessons from the Road。
我本來想講旅遊,但最後還是講了拍攝的事。
我說,我看到了一群還在喜歡自己工作的成年人,
而我,好像已經沒那個喜歡的力氣了。
說出口的那一刻,有點沉,但也很真實。
【7】不是做不來,是做起來很不對勁
朋友會勸我:「就當這份工作是被動收入,剩下時間拿去做你想做的事。」
我當然懂,這也是一種方法。
但當你每天有 8–10 小時的時間要花在這件事上,
而你心裡是抗拒、是疲憊的, 那真的很難說這不是問題。
這已經不只是錢的事,是生命感受的事。
我現在已經停在公司地下室了。
這段講了14分鐘,不知道有沒有順利收進引擎的聲音。
如果你有聽見的話,那應該是——
囉囉囉囉,是我的車在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