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關係中,你更重視「被需要」還是「被理解」?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一、 起點:一張卡牌上的問題

在思維槓桿《深刻愛上一個人》卡牌中,有一道問題讓我停下腳步:

在關係裡,你更重視「被需要」還是「被理解」?

這讓我想起過去某一段關係,我們幾乎毫無交流與溝通,唯一會說到話的地點是他的臥室,喝了點酒,時間在半夜,我們都心知肚明,那只是慾望在作祟。

斷聯過後我還是對那個人念念不忘,他就像彈力球一樣,在我腦袋中瘋狂亂跳,這是因為我其實渴望「被愛」?還是只是渴望那份「被需要」的感覺?

二、 被需要的定義

對方的需求與我有關,因此他選擇了我,無論這背後是出於目的性的考量,還是情感上的連結。

「需要」可以是工具性的,為了達成某種目的,如獲得金錢、利益;也可以是關係性的,為了維繫某段關係,如愛情、友情的經營。

同樣一件事情,背後的動機可能截然不同。工具性的需求偏向事件本身所帶來的效益:因為我想完成某件事,所以選擇你來協助;而關係性的需求則聚焦在人與人之間的羈絆:因為我在乎這段關係,所以想與你一同經歷或維持某些互動。

例如,與一個人約會,可以因為職場關係,我是這個人的客戶,他希望和我拉近關係,促成交易,也可能因為我是她很好的朋友,他想和我維繫彼此的情誼,這兩種情境,雖然行為相同,本質上都是「被需要」,但動機與意義卻大不相同。 三、 被理解的定義

我看見你的全部,無論是事件本身還是你。

無論是傾聽或是陪伴,也許都會讓人有一種「被理解」的感受,而更深層的被理解,更意味著「我不需要解釋太多,他能懂我內心的感受,能看見我真實的樣子,並不帶批判與評論的接納我。」 而「被理解」可以是理性的理解與感性的理解,看待同一件事,前者更偏向「我知道你為什麼這樣做,因為你的原生家庭/因為你害怕某件事/因為你累了……」;而後者則是「我雖然不懂你的全部,但我願意在這裡,陪伴你度過你現在的感受,我看到你了,也陪著你。」 總和兩者的定義,看起來「被理解」似乎比「被需要」還更容易走得長久,那麼「被理解」更重要嗎? 四、 理解是不是一種能力?

看起來,不帶批判性思維的陪伴與傾聽是被理解的關鍵,但似乎這並不是一件太過於困難的事情,又或著是說,這是一件可以靠著後天來學習的技能,透過大量的書籍與自我覺察可以修練這件事,也就是說一個人只要掌握了這項技能,是不是誰都可以理解?只要他願意這麼做。 五、 理解,是建立在需求之上的技能?

假設理解是一個技能,對方因為想維繫我這個客戶而試圖理解我,或是因為想和我維持良好緊密的友誼而選擇理解我。

在一段關係中,對方都可以藉由「理解」這個技能而與一個人親近,「理解」是手段,而「維繫關係」才是目的。

這樣來看,「被需要」是關係的根源,沒有需要,就不會有理解。 六、 如果只剩下「被理解」

如果在一段關係中只剩下被理解,就像去找心理諮商師,對方因為收了錢或是因為職業操守而接住你、理解你、陪伴你並幫助你,嚴格來說她有可能不需要你,而是你更需要他,當你決定不再付錢的那一刻,你們的關係也就終止了。 七、 如果只剩下「被需要」

而如果這段關係中只有被需要,那更多的就像利益關係,各取所需,不存在情感方面的支持,像是工作上的合作或是利益交換的友誼。 八、真正滋養彼此的,是兩者的並存

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元素單獨存在即使可以發展成一段長久的關係,卻無法成為能「滋養雙方」的關係,就像一棵樹木需要土壤與陽光,才能長出健康茁壯的大樹。 不過「只有被理解」與「只有被需要」還有一個核心觀點,在於只有理解的關係容易停滯,缺乏前進的動力;而只有需要的關係仍有發展空間,因為需要才願意付出、努力,甚至進一步選擇理解。

所以「被需要」還是關係中的先決條件,「被理解」才可能隨後發生。 九、 如果你真正感覺到安全、有價值、不怕被丟下時,你還會把「被需要」擺在第一位嗎?還是「被理解」才是讓你能安心的地方?

如果這個人讓我信任、感受到被重視、很安全,那我相信他一定也很努力經營我們的關係吧!我時常這麼想。

長期來看,當需要變成基底,理解才會變成核心。 那當一個人不需要你時,怎麼會選擇理解你? 難道不是因為需求而讓我有安全感嗎? 十、愛,是需求,還是超越需求?

有一個可能的例外:愛本身也能成為理解的動力。有些人不一定需要你的具體功能,是因為愛而理解你,這裡的愛不具備依賴或是利益性,而是一種超越需求的純粹想要理解你,而不是因為你帶給他什麼。 但是,愛難道不也是一種需求嗎? 如果愛是一種需求,那麼當需求消失,愛也會隨之消失,可是真正成熟的愛,往往包含了「選擇」與「給予」。「我愛你,並不是因為你能滿足我,而是因為我就是想看見你、接納你,即使你什麼都給不了我。」這時候,愛就超越了需求,變成一種存在狀態。 所以需求是愛的初階、是門票,帶著強烈的慾望、渴望、佔有,但進階的愛,是需求之外我的選擇,也是成熟的愛。 十一、 那麼,一段關係中,到底是「被理解」更重要還是「被需要」? 需求像是火種,可以引人注目、讓人靠近,理解能讓人建立連結,產生歸屬感,在關係的初期,「被需要」是先決條件,給人留下動力,而在中期,因為需要而帶來的付出,而讓人慢慢選擇理解,到了後期,當安全感被建立時候,理解反而轉化為核心,讓關係能夠安穩持續。

十二、 什麼樣的人更在意「被理解」或是「被需要」?

什麼樣的人更在意「被理解」?

1. 內心世界豐富並渴望被看見的人

  • 他們可能比較敏感、思考多,希望有人能真正懂自己。

2. 曾經被誤解、忽視過的人

  • 在他們過往的成長經驗裡,常常覺得「沒有人真正懂我」。

3. 相對獨立的人

  • 他們生活上不需要太多幫助,但卻渴望共鳴。

什麼樣的人更在意「被需要」?

1. 自我價值感容易與「被需要」掛鉤的人

  • 他們通常覺得自己有用、有價值,才值得被留下。
  • 常見於:照顧型人格、完美主義者、習慣當「付出者」的人。

2. 害怕被拋下的人

  • 被需要=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 他們透過「不可或缺」來維繫安全感。

3. 習慣用行動證明愛的人

  • 對他們來說,愛=相互需要。

一個人可能同時具備這些特質,只是強弱比例不同,更好分辨的方法是你可以問問自己以下問題:

1. 當衝突發生時,你更在意什麼? 被需要型:會想「沒有我,他會不會過不下去?」「他是不是還需要我?」→ 需要確認自己「位置」還在。 被理解型:會想「他是不是誤會我了?」「他懂我為什麼這麼做嗎?」→ 需要確認自己「心意」被看見。

2. 當對方對你冷淡時,你的第一反應? 被需要型:可能焦慮「我是不是不再重要了?是不是被替代了?」 被理解型:可能糾結「他是不是不了解我?是不是曲解了我的想法?」

3. 在關係裡,什麼讓你最有安全感? 被需要型:聽到或感受到「我真的很需要你」「沒有你我不行」。 被理解型:聽到或感受到「我懂你」「我知道你為什麼這麼做」。

4. 你對「愛」的直覺定義? 被需要型:愛 = 因為彼此需要,所以留下來。 被理解型:愛 = 因為彼此懂得,所以相依靠。 十三、 結論

在關係裡,什麼更重要?「被需要」,還是「被理解」?

在關係的初期,被需要是推動的燃料;在關係的中期,理解才是穩定的根基。需求讓人留下,理解讓人安心,兩者合而為一,才是真正能走長遠的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hoebe
0會員
1內容數
你好我是Phoebe,我只是來隨意寫點東西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對於交朋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條件及要求。當你遇到想在一起的人,多少會投以期待。但也許你並不是對方最想要的選擇。 我們都有自由選擇自己想要交往的對象,也有拒絕的權利。收到別人的拒絕時,要明白對方拒絕的是這個選項,而不是你這個人。 不用因為對方的選擇而否定自己、而你因此升起的難過、情緒,都只是因為沒
Thumbnail
對於交朋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條件及要求。當你遇到想在一起的人,多少會投以期待。但也許你並不是對方最想要的選擇。 我們都有自由選擇自己想要交往的對象,也有拒絕的權利。收到別人的拒絕時,要明白對方拒絕的是這個選項,而不是你這個人。 不用因為對方的選擇而否定自己、而你因此升起的難過、情緒,都只是因為沒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情緒對人際關係和溝通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對話時應注意的要點,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應如何適當表達。作者提出了情緒導向的溝通新觀念,希望讀者可以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更加注重情感的表達。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情緒對人際關係和溝通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對話時應注意的要點,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應如何適當表達。作者提出了情緒導向的溝通新觀念,希望讀者可以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更加注重情感的表達。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外表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強調了外表在交往中的影響力。無論其他條件如何,如果沒有感覺,交往也無法持久。有感覺的話,其他條件不好的情況下,仍有可能維持關係。但是如果沒有感覺,其他條件再好都難以持續。外表在人際交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外表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強調了外表在交往中的影響力。無論其他條件如何,如果沒有感覺,交往也無法持久。有感覺的話,其他條件不好的情況下,仍有可能維持關係。但是如果沒有感覺,其他條件再好都難以持續。外表在人際交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親密關係中的人際獨裁者的特質,以及處理這樣關係的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親密關係中的人際獨裁者的特質,以及處理這樣關係的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伴侶之間對話的重要性,強調自我價值的肯定比付出更重要。作者認為,被喜歡的應該是自己本身而不是為對方做了什麼。文章提供了多個例子來支持這個觀點,並呼籲讀者思考自己被喜歡的原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伴侶之間對話的重要性,強調自我價值的肯定比付出更重要。作者認為,被喜歡的應該是自己本身而不是為對方做了什麼。文章提供了多個例子來支持這個觀點,並呼籲讀者思考自己被喜歡的原因。
Thumbnail
🍀今日指引 接受 Acceptance 「懷著無條件的愛與包容心,用天使的眼光看待自己與他人。如此,你能夠啓發與提升任何人達到他們最高的潛力。」 ⚘️當你對自己與他人的看法是正面時,你將發現自己的心裡會好過一些。不要試圖控制或改變他人,放下強求的習性,你反正會更平靜地得到自己想要(
Thumbnail
🍀今日指引 接受 Acceptance 「懷著無條件的愛與包容心,用天使的眼光看待自己與他人。如此,你能夠啓發與提升任何人達到他們最高的潛力。」 ⚘️當你對自己與他人的看法是正面時,你將發現自己的心裡會好過一些。不要試圖控制或改變他人,放下強求的習性,你反正會更平靜地得到自己想要(
Thumbnail
人際影響力對於團結合作來說至關重要,透過喜好原則、權威原則和稀缺性原理來影響人行為。瞭解如何利用外表魅力、相似性、恭維、條件反射和關聯、頭銜、衣著、身分標識、怕失去而愛上、數量有限和限時特賣等方法來提升你的影響力。
Thumbnail
人際影響力對於團結合作來說至關重要,透過喜好原則、權威原則和稀缺性原理來影響人行為。瞭解如何利用外表魅力、相似性、恭維、條件反射和關聯、頭銜、衣著、身分標識、怕失去而愛上、數量有限和限時特賣等方法來提升你的影響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