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裡的特色商店裡很熱鬧,老師帶了一群高中生來參訪大學,十六、七歲的孩子們看見商品的特別顯得興奮,以生物為主題的小娃娃,代表大學的紀念性衣服、外套、書、電腦…所陳列的商品應有盡有,美觀且容易引起注意,在這裡逛逛不僅可以增廣見聞,也可以舒壓。
據文獻研究結果,孩子如果在十三歲就立定志向且有規劃、有紀律的朝著目標前進,其成功的機率高達百分之九十。
十三歲,大概是國一、國二的年級,以目前國內的教育升學體制,大部份孩子的唯一目標是會考,所以會考科目與考試相關自然成了家長與孩子們的重心,目標、志向也隨著會考成績的落點才開始思考。
高職、高中是八成國中孩子的選擇,孩子們三年後還要面臨一次落點的目標、志向轉換,高中畢業已經十八歲了,此時再來確定前程方向是否會稍微晚了些,選擇了大學經歷是否可以帶領學子順利走向自己興趣的工作與前程。據統計,成功的機率沒有很理想。
教育當局當然知道這些問題的存在與重要性,所以在國、高中時有生涯規劃、適性輔導、職業試探…等相關的政策,但所佔的時間跟會考、學測準備相比,比率不到一成,最後淪為有做即可,其成效如何,隨便做個簡單問卷即可知悉。
以上的事實就好像沈迷於3C商品的問題一樣重要,因為沒有比較有效的解決方法,所以一直以來等待是大部份人的選擇。而不想等待的人則朝向選擇私立學校與實驗教育,讓自己的孩子可以及早朝所設定的志向前進,這或許也是近年來私校與實驗教育熱門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