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一個跟自己對盤的職場環境》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照片:太平山見晴懷古步道)

(照片:太平山見晴懷古步道)

2025到了最後一季,無論過得如何,大部分的人都想要2026可以更好,也許有人已經開始計畫轉職的可能。

人與職場環境其實存在頻率對不對的問題,在一個頻率與自己不對盤的環境中,很容易遇到各種挫折,或做事總會事倍功半,讓自己處於內耗模式。

大部分的人以為既然這裡與自己不對盤,了不起換個環境就好,然而奇怪的是,怎麼新環境依舊會內耗。人一直遇到跟自己不對盤的公司,就像有些女孩會一直遇到渣男一樣,這不是單純的工作運不好,而是有屬於自己內在的原因。

​​

會在這裡工作,其實是注定的

​​

你覺得自己不是在選擇工作,而是被工作選擇嗎?畢竟當初投那麼多履歷,最後會找你面試的早已是被別人篩選後的剩下,於是能做的,只有在這幾間願意錄取你的公司中,進行選擇,甚至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而當初那個「最愛」,早已拋在腦後。

能進入最愛的第一志願,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幸運,所以他可以進Google,你只能進內科,成為那個被公司選擇的人。

你可能沒有想過,假如真的幸運進入Google,也許會更痛苦,不懂得自我表現的你,可能會成為一流公司裡的後段班,考績落於需要被檢討的範圍。這樣的你,早就被Google面試主管看透,因為全身散發一股「我不適合這裡」的氣質。

​​

所以是人選工作、還是工作選人?其實答案只有一個,就是「人選工作」。命運是自己走出來的,也就是這麼一回事,但我們只有腦袋看見自己的遭遇,而看不出來這些遭遇都源自於自身所散發出的氣味,氣味不對盤,自然不會聚集。

比如喜歡爬山的人,在一群人的聚會裡,很大的機會是與另一個也喜歡爬山的人相談甚歡,而不是跟喜歡跑夜店的人湊在一起,這是因為你們有著相同的氣味。職場也是如此,看起來是對方挑選你,其實是你散發出的氣味讓對方覺得「你不適合這裡」。

​​

所以很多面試主管第一眼就決定要不要錄取這個人,後續的對談只是進行驗證,有人說這是眼緣,但眼緣還是指是面試主管挑選人,事實上是求職者決定了這個結果,就是我跟你有沒有相同的氣味。大部分的人不了解這一點,總以為是經歷或履歷、面試技巧問題,因此朝錯誤的方向努力,一直試圖改造外在的自己

氣味是從內在散發出來的,這個內在也就是個人的軟實力

​​

稻盛和夫在改造破產的日航時,他改造的不只有組織架構與流程,這些專業的顧問公司都做得到,日航會起死回生的真正關鍵因素在於「改造人心」,唯有員工對未來的日航有著共同的氣味,這份改造才能成功。

​​

就像把智慧型手機交給只用手機來打電話的老人家,無論手機有多厲害的新功能,對他而言,一點用都沒有,因為他渾身散發出與先進科技不對盤的氣味,所以傳遞出來的只會是「這些我都不懂,幹嘛要那麼複雜,給我簡單的就好。」甚至還會埋怨送他智慧型手機的人,假如送給他一台Nokia長輩機,他反而會很開心。

​​

若老人家的觀念一輩子不改,他一輩子就會與最新功能手機擦身而過,彼此活在不同的平行時空中。

稻盛和夫聞到日航員工所散發出的氣味,這氣味不改變,就算納入最完美的改造方案,員工也無法執行出成效。然而他的改造不是讓日航員工的腦袋塞入什麼道德觀念,或背誦公司文化精神與口號,而是讓每位員工對自己現在負責的這份工作產生感動。

身為職場一份子的你,會知道要對工作產生感動,是多麽不容易的事情,但是,這卻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稻盛和夫讓日航員工做到了,這就是軟實力的改造。

不是公司選擇你,而是你在選擇公司,選擇跟你氣味相投的公司

​​

一個願意改造自己氣味的人,終究會遇見那個跟你氣味相投的公司,他們會認得你。想進入外商公司,那你要先去了解自己有沒有擁有與外商公司相同的氣味,這不只是英文能力,還包括你是自己會找答案還是等待別人給你答案的人,一個被動的人無論穿著打扮談吐如何的外商,整個人就是散發不出一股積極樂觀的氣味。

​​

若要2026過得更好,其中一個關鍵點就在於「改造自己的氣味」,讓自己散發出一股旺運的氣味。就像日航員工擁有努力邁向成功的氣味,一群相信公司會成功的人,終究讓公司起死回生,所以這是稻盛和夫的功勞嗎?沒有,這是所有日航員工的功勞。

​​

軟實力未來會是往上走的公司教育訓練的重要項目,只是到底軟實力要學什麼,就在這幾個字裡「人生皆為自心映照」。

​​

當初日航高層不置可否的向稻盛和夫表達「學這些我早就知道的東西有什麼用?!」

稻盛和夫說了類似一句話「腦袋知道,但是,你做得到嗎?!」


氣味就在你做到的當下,散發出他的芬芳。


*******

☀️週日學堂:職場軟實力之智慧品☀️

❗️第四期課程即將開課囉

​​

這一期的課程主題是「為2026的自己做準備」。

2025開始邁入第四季,這一年你覺得自己跟以前有什麼不一樣呢?

也許事情依舊忙亂,主管依舊、同事換了幾位、薪水可能調了個3%。也許今年你有了個大翻轉,這個翻轉讓自己到現在心臟仍大力地跳動的。

那三個月後的2026,有沒有期待想成為什麼模樣?

你想成為的模樣,關鍵點不是有沒有擁有什麼樣的技術,技術別人一學就會,真正跟別人不同的地方,就在於自己的「軟實力」。

❗️這一期十堂課的內容如下:

  1. 10/26 別人看見你的第一眼,是看見了什麼?
  2. 11/02 你講的話,別人聽得進去嗎?這其實跟你的人格有關係
  3. 11/09 讓自己的工作成爲自己的事業
  4. 11/16 讓工作運勢加分的方式
  5. 11/23 不要讓情緒障礙自己的工作運,而是成為加分的選項
  6. 11/30 你有資格成為一位好的管理者嗎?
  7. 12/07 穿越往上走的逆風
  8. 12/14 家庭是職場的拉扯?還是助力?
  9. 12/21 你以為在賺錢嗎?其實在賺你的未來
  10. 12/28 遇見什麼樣的工作與同事,由你自己決定


❗️同學的心得分享

​ ​ [品君同學]

​ ​ 上了品妍老師二期的職場智慧,每個星期日晚上的充電,讓我不會Monday Blue。

​ ​ 這一期是如何培養工作的豐盛意識,啟發我許多思維。例如,我原以為豐盛就是升官發財,也以為我的天賦是不是還沒發揮? 是不是未來有個能發揮我天賦的工作在等我?

上了課才知道原來天賦不是我想的那樣,天賦不是一個工作,而是我能貢獻別人的特質,這個思維讓我更專心目前於工作,而願意把它做得更好。

有別於市面上的職場課教的是方法,品妍老師教的是心法,讓我職場遇到問題不害怕。

​​

​ ​ [淨茹同學]

近年來線上課程普及。無論是追求自我成長、提升能力,或是心靈上的平靜。其中不乏許多反而可能有害的±選擇,往往讓人一不小心就被迷惑,掉入了陷阱裡頭。

分享我個人 10 年來上過各種課程的 3 個避雷心得:

1. 不以恐懼為驅動力,例如和學員說如果不做什麼,就會遭遇什麼不幸。

2. 提出的解決方案,總是針對他人或透過外力,而非靠自身努力(例如:你遭小人,就是因為現在運勢低靡)。​

3. 以各種名義要你捐款掏錢,但卻沒有提供相對應的服務,只能以消災解厄、幫助達成願望為誘因。

____

我推薦品妍老師的課程,因為不只完全避開上面所說劣質課程的地雷之外,還能幫助我提升辨識的能力,避開職場上以及身心靈上的地雷。

品妍老師和外面課程比較不同的地方在於,她像古人 “私塾” 的概念,透過大量案例以及引用書籍中的論述,來幫助大家一點一滴的智慧、提升在職場上的情商。這個陪伴是非常細緻而且健康的方式,而不是以短期功效和利益為訴求。這樣的關係,更是難能可貴。

有句話說:「凡人畏果,菩薩畏因。」品妍老師的課程,就是在協助我們如何了解許多原本看不通、想不透,但是又深陷其中讓人痛苦的議題,該如何找到那團毛線球的頭,也就是 “因” 幫助你有智慧的去解開人生中的糾結。​

我也曾為了工作發展上的不順利,對主管心生抱怨。但是品妍老師協助我看到當中的問題。原來,我自己也有那份傲慢和競爭的心態在裡頭而不自知。​

和品妍老師學習智慧以來,同事也發現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生活的甜度也增加了。遇事更能遊刃有餘的去處理,生活也不再是匆匆忙忙無明的過著。我想,這就是投資自己最棒的回饋了吧!

​​

❗️「週日學堂_職場軟實力之智慧品」課程說明與報名連結,請見留言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Y CHEN 人生花滿院的沙龍
28會員
194內容數
人生是一段築夢之旅。 築夢也逐夢。 就讓這場夢。 變成一場「好夢」。
2025/10/12
❗️潮流,就是跟著一群人做一樣的事 ❗️自我風格,從在潮裡找到滋養開始 ❗️在覺察中打開滋養
Thumbnail
2025/10/12
❗️潮流,就是跟著一群人做一樣的事 ❗️自我風格,從在潮裡找到滋養開始 ❗️在覺察中打開滋養
Thumbnail
2025/10/06
❗️渴望別人的愛會讓自己看不見自己 ❗️牢牢的抓住愛,恐懼它消失的一天 ❗️有一種愛,永遠不會離你而去 ❗️真正不會離開你的愛,存在自己的靈魂裡
Thumbnail
2025/10/06
❗️渴望別人的愛會讓自己看不見自己 ❗️牢牢的抓住愛,恐懼它消失的一天 ❗️有一種愛,永遠不會離你而去 ❗️真正不會離開你的愛,存在自己的靈魂裡
Thumbnail
2025/09/29
很多人想知道自己的天賦,其實自己早就知道,只是沒有把天賦活出來。 然而,要怎麼做才能活出天賦? 如果只是追隨人生策略與設定,那人就很容易被「活出自己」給外在制約。 活出天賦的前提是,要體認自己的人生一定會有另一個人的存在,這時,天賦該怎麼運用在你與他之間,那才會是自己的獨一無二。
Thumbnail
2025/09/29
很多人想知道自己的天賦,其實自己早就知道,只是沒有把天賦活出來。 然而,要怎麼做才能活出天賦? 如果只是追隨人生策略與設定,那人就很容易被「活出自己」給外在制約。 活出天賦的前提是,要體認自己的人生一定會有另一個人的存在,這時,天賦該怎麼運用在你與他之間,那才會是自己的獨一無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記得來這間系統公司面試時,我是以資訊人員的職缺進來的,工作內容不外乎是測試、整合,但偏偏我不是坐在原系統公司同事這而是坐在總公司的同事那,一開始是上下樓我認為還可以。但就在某一天,系統公司要搬家,雖然搬去附近,但我還是留在總公司,其實我有點問號。   一直找不到工作的感覺。   主管的意思是
Thumbnail
記得來這間系統公司面試時,我是以資訊人員的職缺進來的,工作內容不外乎是測試、整合,但偏偏我不是坐在原系統公司同事這而是坐在總公司的同事那,一開始是上下樓我認為還可以。但就在某一天,系統公司要搬家,雖然搬去附近,但我還是留在總公司,其實我有點問號。   一直找不到工作的感覺。   主管的意思是
Thumbnail
比起「面試中,如何展現自己的優勢」,我更想知道,「如何在面試過程中,可以稍微判斷,這家公司有沒有可能有毒(Toxic Workplace)?」因為我更同理關心的是,在職場中疲憊不堪且困惑的上班族,要進入一家公司或許不難,難的是適應不同的企業文化與裡面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比起「面試中,如何展現自己的優勢」,我更想知道,「如何在面試過程中,可以稍微判斷,這家公司有沒有可能有毒(Toxic Workplace)?」因為我更同理關心的是,在職場中疲憊不堪且困惑的上班族,要進入一家公司或許不難,難的是適應不同的企業文化與裡面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其實我從出社會到現在工作20幾年了, 從事過服務業、電腦零售業、傳產製造業、到目前的電子製造業, 其實我內心對於工作一直有個想法, 那就是“到最適合自己的地方,做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反映在日常工作的選擇上, 我雖然也陸續換了幾份工作, 面對大部份的轉換, 基本上都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Thumbnail
其實我從出社會到現在工作20幾年了, 從事過服務業、電腦零售業、傳產製造業、到目前的電子製造業, 其實我內心對於工作一直有個想法, 那就是“到最適合自己的地方,做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反映在日常工作的選擇上, 我雖然也陸續換了幾份工作, 面對大部份的轉換, 基本上都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Thumbnail
雖然我的領域一直是行銷公關和市場策略,不過本質都是研究人性,先有人才有市場。 以前的業主和人資部門要面試新人,蠻常詢問我意見,我在乎的始終只有一個點。 這個人能帶給公司的價值是什麼? 而這個價值未必是現有的天賦跟能力,反而是人格特質,還有對事物的理解程度。
Thumbnail
雖然我的領域一直是行銷公關和市場策略,不過本質都是研究人性,先有人才有市場。 以前的業主和人資部門要面試新人,蠻常詢問我意見,我在乎的始終只有一個點。 這個人能帶給公司的價值是什麼? 而這個價值未必是現有的天賦跟能力,反而是人格特質,還有對事物的理解程度。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