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人們談論 AI 代理(Agent)時,往往想像的是一個能執行任務的智慧助理:可以搜尋資料、整理報告、撰寫內容。但在過去一年裡,大多數所謂的「AI Agent」其實仍屬於初代架構,也就是所謂的 淺層代理(Shallow Agent)。
它的運作模式極為簡單:一個 while loop 反覆運行——接收指令、呼叫工具、返回結果、再重試。這樣的架構能快速地解決短鏈任務,但當任務變長、邏輯變複雜、需要跨天執行時,整個系統便會崩潰。如今,AI 社群正掀起一場結構性轉變——從反應式的 Shallow Agent(Agent 1.0),邁向具備計畫能力與長期記憶的 Deep Agent(Agent 2.0)。這不只是技術迭代,更是一場產業思維的再造。
一、Agent 1.0:迴圈執行的上限
在早期架構中,Agent 主要依賴語言模型的「上下文記憶」(context window)來維持狀態。它的思考、動作、觀察結果,全都被鎖在一次對話的短期記憶中。
這樣的設計雖然直覺,但極度脆弱:只要任務步驟太多、資料太雜,模型便會「失憶」、進入死循環,甚至忘記原始目標。
對應的問題包括:
- 上下文超載(Context Overflow):模型記憶被無用資料填滿,指令無法被執行。
- 目標遺失(Loss of Goal):中途忘了自己在解決什麼問題。
- 缺乏回溯機制(No Recovery):一旦中間走入錯誤路徑,無法自我修正。
Shallow Agent 很像是會寫程式的助理,但沒有工作記憶,它可以幫你查五家餐廳、比較三款商品,但要它協助撰寫一份策略報告或自動整理一週的銷售資料,幾乎不可能。
二、Agent 2.0:從反應式到結構化的智能
新一代的 Deep Agent(Agent 2.0),其價值並非更聰明的模型,而是更具結構性的思考。
它將過去單線、短期的回應流程,升級為具備「規劃、分工、記憶與上下文管理」的系統架構,可歸納為四個關鍵支柱:
1. 具體規劃(Explicit Planning)
Deep Agent 不再靠模型即興思考,而是先建立一份可更新的行動計畫表:每一步都會記錄下執行狀態(pending、in_progress、completed),失敗時也會自動修正路線,這讓一項任務能持續執行數小時甚至數天,而不會迷失方向。
2. 階層式委派(Hierarchical Delegation)
如果說傳統 Agent 是「萬用助手」,那Deep Agent 則採用主代理( Orchestrator )→ 子代理(Sub-Agent )的分層設計,由主代理人負責將任務拆解,子代理人則負責執行拆解後的任務,如「研究員」、「撰稿員」、「程式員」。每個子代理在乾淨的上下文中執行任務,最終回傳給主代理人統整結果。
3. 永續記憶(Persistent Memory)
為解決上下文遺失問題,Deep Agent 將中間成果寫入外部資料源,如檔案系統或向量資料庫。這讓 Agent 能「知道資訊在哪裡」,而非「記住所有內容」,同時也開啟企業級應用的可能,如多個AI Agent共享資料池,協作生成報告或決策建議。
4. 極致上下文工程(Extreme Context Engineering)
要讓 Agent 真正理解角色、任務與邏輯,單憑一句「你是一個有幫助的 AI」遠遠不夠。Deep Agent 需要極高精確度的提示詞設計:定義何時該暫停規劃、何時建立子代理、檔案命名規範、協作流程格式等。
這些設計讓 Agent 能在多角色、多工具的環境中維持穩定行為。

三、從技術進化到產業重構
這場從「Shallow」到「Deep」的演化,實際上正在改變整個 AI 產業的邏輯。早期的 Agent 架構偏向工具層,將模型視為能用的工具;但 Deep Agent 架構則轉向系統層,讓模型能為組織工作。
這意味著企業導入 AI 的策略也必須升級,從「讓員工使用 ChatGPT」的單點實驗,轉為讓組織擁有自己的 Agent 網絡,讓 AI 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執行任務、串聯流程、積累知識資產。
而這樣的架構轉向,也帶來三個產業層面的意義:
- 導入者結構改變:企業不再依賴單一 AI 應用,而需要能控、能審計、能協作的 Agent 平台。
- SOP 變成知識資產:AI 不僅執行流程,還能將執行經驗沉澱為「AI SOP」,反覆優化與擴散。
- 從模型中心到組織中心:焦點不再是「用哪個模型」,而是「如何讓組織整體學會使用 Agent」。
四、未來:從反應到自治的企業 AI
Deep Agent 的出現,標誌著 AI 從單次任務的助手,邁向長期任務的協作者。
對企業而言,這將改變「導入 AI」的根本邏輯,從購買一個更強大的模型,轉變為建構一個能長期學習、持續協作的智能架構。未來的競爭不在於誰的 Prompt 寫得好,而在於誰能將公司內的流程、資料、決策模式轉化為可被代理執行的任務網絡。
對企業而言,導入 AI的議題也應多一層思考,能否在既有工作流程上,讓 AI Agent 成為流程中的角色,而非單純的工具。
想更深入理解企業如何將AI Agent導入工作流程? AI Agent 服務商 EgentHub 提供從 SOP 梳理、資料串接到多層權限管理的企業級 AI Agent 管理平台,幫助組織快速建立可控、可學習的 Agent Hub,讓 AI 從工具走向真正的協作夥伴。
延伸閱讀《 AI Agent 的隱形風險:權限管理成為企業最容易忽略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