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章所述的方法已被那些住在森林中自我锻炼的比丘所采用,他们获得了满意的成就,且老虎从未伤害过他们。
在此,讲述一个故事,以便读者思考这一事件中所发生的一切。有一位阿姜,他是阿姜曼的资深弟子,当时他正在湄公河畔修头陀行,与他同行的是一位白衣居士。这位阿姜选择在悬崖下暂时修行,而那位持守八关斋戒的白衣居士则在约120米外的另一处悬崖下修行。讲述这则故事的阿姜说,他在那里待了好几个月,因为他认为那里对他和居士的身心健康都有益处,且「出世沙门法」(Samaṇa-Dhamma)的修持也顺利进展,毫无障碍。托钵食物的取得并不困难,因为他们离最近的村落不到四公里,那里约有十五户人家,村民们不会出来打扰他们,也不会在他们精进修行时制造障碍或浪费时间,因为每个村民都在忙自己的事情。
有一天下午,这位阿姜感到有些不适,似乎有点发烧,身体忽冷忽热,不太正常。当白衣居士来到他的修行处时,他请居士去煮些水,并添加一些他想尝试的药,希望能治好病。一位医生曾告诉他,这种药可以治疗疟疾,他担心这是疟疾的开始。因为当地疟疾盛行,许多人感染此病,森林茂密,习惯住在开阔乡村和农田的人无法前往并住在那里。此外,森林中充斥着各种野生动物,包括老虎和其他猫科动物,夜晚时牠们的咆哮声非常吵闹。据说当地还有一些吃人的老虎,可能是越南人使牠们变得凶猛且不怕人。居士了解阿姜的需求后,便带着水壶回自己的修行处煮水。但之后,阿姜再也没有看到他,他也没有带热水回来。阿姜一直等到天黑,仍不见居士的踪影,于是他想,居士可能因禅修过于专注而忘了该做的事。与此同时,阿姜的发烧症状逐渐减轻,最终完全康复。至于这位居士,他拿着水壶准备点火,但无论如何尝试,火都点不起来,他开始生气。接着,他忘记自己是一名居士,是一位重要头陀比丘的净人,他突然站起来,愤怒地想:「我点了那么多次火,为什么这次点不燃?也许需要一些水。如果需要水,我就给它一些!」于是,他在起火的地方小便,把火种都弄湿了,然后径自离开,没有对阿姜说什么。阿姜一直等到晚上,仍不见居士回来。
夜幕降临后,一些奇异且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以前,居士的修行处并没有什么异常,但这天晚上约九点时,这位白衣居士在静坐禅修时,想起自己因愤怒而对柴火小便的愚痴行为,以及对阿姜的轻忽态度。此外,他没有去向阿姜忏悔,矫正自己的错误,以减轻恶业。当他焦躁不安地反省自己的错误时,突然在他身后约两米处传来一声巨响,是一只大老虎的咆哮声。这只老虎趴伏在地上,盯着他看,似乎准备扑上来吃掉他。老虎持续低吼,声音大到连阿姜都能听到。
老虎在咆哮的同时,尾巴上下摇摆,敲击地面发出「砰砰」的声音,前后移动,彷佛准备扑向居士,将他当成新鲜的食物。居士听到这不寻常的声音,且从未如此靠近过他,这是他数月来第一次感到恐惧。他赶紧转头去看,当时正值满月,他能清楚地看到这只大老虎蜷伏在那里,盯着他看。他的血液彷佛凝固,因恐惧而颤抖,几乎晕厥。他赶紧忆念三宝,因为这是生死存亡的关键。他祈求道:「愿佛、法、僧护佑我,让我今晚不要被老虎吃掉,否则我就没有机会去向阿姜忏悔我今天下午对他的错误行为。愿佛陀整晚都帮助我并保佑我,愿『法』与尊者慈悲,饶恕我因愚痴的恶行所生的恶业。不要让我被老虎吃掉,作为对这些过错的惩罚。」
于是,他不停地祈求,重复默念「Buddho」,发抖、颤抖,并转身盯着老虎,深怕牠扑上来立刻将他吞掉。但这只老虎一看到居士转身看牠,便退后了一些,继续低吼。接着,老虎改变位置,从另一个方向靠近,然后又退后,如此反复。居士感到死期将至,被迫跟着老虎的动作紧张地在蚊帐四周来回移动,一刻不得放松。当他专注盯着老虎时,老虎会退后,有时走得很远,彷佛永远不会回来。但一旦他稍放松,老虎便会再次靠近。他不能让「Buddho」与「心」分离,必须不断重复默念,直到「心」紧附于「Buddho」,将其视为生命的保障。每当「Buddho」稍有闪失,老虎便会靠近。当他意识到危险时,便立刻忆念「Buddho」,恳求佛陀救他。接着,当「Buddho」与「心」靠近时,老虎又会退后,彷佛永远不会回来。
但人的特性是被动的,通常需要受到压迫才会行动。一旦老虎退到某个距离,「心」便丢弃了「Buddho」,觉得自己不会死了。然后,老虎又开始靠近,彷佛准备扑向他,但牠始终没有行动,只是不断改变方向。从晚上九点到黎明,老虎与居士之间的拉锯战持续不断,谁都没有认输。居士因恐惧死亡而流泪,直到再也流不出泪来。黎明的曙光出现时,老虎慢慢退到约八米外,然后缓缓离开,直到消失不见。
虽然老虎已经走了,居士仍躲在蚊帐下,保持高度警觉,因害怕老虎躲在附近而不敢出来。他担心一旦走出蚊帐,老虎会扑上来吃掉他。于是,他强迫自己一直坐在蚊帐下,静观其变,直到确定老虎已经离开且不会回来。之后,他赶紧离开蚊帐,跑到阿姜那里,惶恐、颤抖、两眼发红、语无伦次。
阿姜看到居士异常的行为,便质问他,最终了解到居士是来请求宽恕前一天下午对他的恶行。居士解释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将老虎出现及整晚的经历告诉了阿姜。然而,阿姜并没有立即宽恕他,反而以威胁的语气说道:「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如果你喜欢好事,便得善果;如果你喜欢坏事,便得恶果。你喜欢老虎,所以你就遇到了老虎。何必来求我宽恕?我还没办法宽恕你,至少你应该再见一次你喜欢的东西。如果到时候你没有被老虎吃掉,至少可以学到一个能让你长期反省的教训。老虎比我更适合教你,所以我应该让老虎来训练你。你觉得这样安排如何?我是不是应该今晚再带你去见老虎?如果你不听从牠的教诲,我就让牠把你当成食物吃掉,因为我已经懒得教你了。你觉得怎样?你是不是想要这样?与老虎相遇并彻夜听牠的教诲很适合你,今晚我会让牠再来教你一遍。如果之后你还是不受教,我就让牠把你带走,变成牠的食物,这样牠可以好几天不用再吃东西。怎么样?快点回答,别再耽搁了!你究竟要选哪一样?是我还是老虎?赶快回答,否则我马上叫老虎来把你带走,牠会比我教得更好。」
阿姜说完后,作出呼叫老虎的动作,喊道:「老虎去哪儿了?快点回来带他走吧!别等了!我会把他交给你,让他当你的随从,快点来带他走吧!」这时,居士嚎啕大哭,完全失控,哀求阿姜:「我真的好怕,求阿姜别叫老虎了,不然我马上就会死掉。昨晚我一度以为我会死,但我恢复了清醒,所以赶紧来向阿姜求助。但你却不断叫牠回来,我哪还有力气对抗牠?所以尊者,求您叫牠走远一点,别再回来了!」
居士哭泣并哀求阿姜不要叫老虎回来,他跪求饶命、坦承自己的愚痴,并承诺今后会更加自制与谨慎,因为他学到的死亡之课迄今历历在目。他保证再也不会这样做,并向阿姜忏悔。阿姜见时机适当,便原谅了他,并安慰道:「这都是你的恶业使然,是你的恶业把老虎带到你面前。如果你不真心反省你的恶行,今晚你就会看得更清楚!一旦夜幕低垂,老虎就会来把你带走,而且不会再回来了。牠不会像昨晚那样好说话、跟你玩得那么开心了!」
「当你受了伤就会记住,因为善与恶一直都并存于世上,没有人能摆脱这两者。如果业力能被置于任何有情的权力之下,这种权力肯定早就清除这两者,这样到今天就不会有任何业力存在了。但事实上,善恶业迄今一直存在,这是因为业力并不依存于任何特定的众生或权力,而是依存于每一个造下自己业行的个体。」
「你昨天下午造下的恶业,就必须让你亲尝恶果。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看见你的错误,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今晚业力所变现的黄褐条纹大王就会来把你带走,好让你可以清楚看见业果。」
教训他一顿后,阿姜叫居士回到他的修行处,但居士不肯去,因为他害怕老虎躲在那里等他,怕牠会扑上来抓伤他,将他带走并吃掉。于是,阿姜不得不以恐吓的手段逼他。
「刚刚你才说你已接受并看到不受教的恶果,而且绝不再犯。但话还没说完,你又故态复萌了,怎么搞的?如果你真能赢过那只老虎,那你就继续冥顽不化好了。」
之后,阿姜再次呼喊老虎,喊道:「老虎啊!你是这位居士的大师,快点来把这个冥顽不化的居士带走,好好地教一教他吧!我已经懒得教他了,快点来!」
阿姜一说完,居士又开始啼哭并承诺:「我现在就回去,拜托不要让老虎再回来了,我真的很怕,昨晚我差点死掉。」之后,他立即动身回到自己的修行处,不再担心恐惧与死亡。
说来还真玄,从那天起,一直到几个月后他们离开那里为止,再也没有看到老虎在附近出没的迹象了。这似乎是有某种力量在影响老虎的出没,使牠去折磨这个愚蠢、鲁莽的居士,因为他竟然做出站在木材上撒尿的蠢事。即便是对持戒及禅修都不感兴趣的一般人,也不会做这种事。除非是那只大老虎,否则这种人根本不受控。从那时起,居士完全被驯服了,阿姜也说,自此之后,居士再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桀骜不驯的样子。这真的很有效,因为老虎非常善于磨练及教导人们,并注入长时间的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