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姜考是一位认真的头陀比丘,他坚毅果断、勇敢无畏,无论做什么都脚踏实地,全心投入。当他住在山中时,请求在家弟子护持供养,为他建造三条经行步道:第一条用来礼敬佛陀,第二条礼敬佛法,第三条则礼敬佛陀的声闻弟子僧团。他每天依照固定作息,分别在三条步道上行走礼敬,从不间断。
每天早上吃完饭后,他便在第一条步道上经行礼佛,直到中午。下午两点,他开始于第二条步道礼敬佛法,直到四点,然后扫地与沐浴。当所有日常与必要事务完成后,他便在第三条步道上行走,礼敬僧伽,直到晚间十点或十一点。接着稍作禅坐,然后就寝。凌晨醒来后,他便再次入定禅修,直到黎明,再次经行,直到外出托钵为止。
有几晚他整夜禅坐不动,直到天亮才起身。即使在平时,当他入定禅修后,结束时心仍异常明亮。而当他彻夜禅坐时,整个物质世界似乎完全从他心中消失,连身体的感受也彷佛消退。从观察苦受开始,一直到苦受消融,进入极为微妙与超凡的宁静状态,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奇妙经历。当下唯一存在的只有「觉知」,而这纯粹的「觉知」带来了难以言喻的平静与喜悦。他的内心完全无任何所缘,亦即,一切存在与支撑的条件都同时消失。这状态持续到内心自然退出为止,之后所缘才一点一滴恢复,然后他又依循平常方式修行。当内心统合并进入「一境性」时,即使停留数小时,也不会感觉时间漫长。这就是「心法合一」的境界,内心中不再存在任何二元对立或相对性。一旦出定,便能确知刚才内心安住于定境之中,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阿姜考说:「无论哪一晚,只要我的心轻易入定,自在地达到一境性,就算整夜静坐,感觉也像只坐了两三个小时而已,毫无障碍。」
阿姜考遇到的危险,多数与大象有关。他说:「继上一次遭遇大象不久,我又在南邦府美庞县遇见一头巨象,这次几乎丧命。那是一头真正的森林野象,不像先前那头曾与人类生活、受人照顾。」
那是深夜,阿姜考正在经行禅修,忽然听见丛林中树枝断裂与撞击声愈来愈近,野象正朝他奔来,情势危急,根本无法逃脱。他想起森林野象怕火,便立刻离开步道,取出仅剩的蜡烛,一根根插在步道两旁并迅速点燃。这画面对人来说也许祥和美丽,但无法预测大象会如何反应。
当他刚点燃完蜡烛,大象已近在咫尺,他无路可逃,只能于心中发下「真实决意」,祈求佛法僧的威德加持,护佑他这名佛陀的仆人,免于大象攻击。此时,大象停在距他仅两公尺远的步道旁,两耳张开,站立不动,庞大如小山,在烛光中轮廓清晰。
同时,阿姜考继续行走,彷佛全然不在意这头大象,尽管他其实吓得几乎喘不过气。当他首次见到这头气势汹汹的大象时,他立即将「Buddho」紧紧把握于心,不让心念离开,唯此是他当下唯一的避难所。此时,「Buddho」与他的心识合而为一,恐惧全消,内心只剩纯粹「觉知」与不断默念「Buddho」。
那只大象宛如山岳般矗立,双耳张开,静静注视他,似未准备好接纳任何友善接触。牠当初直奔阿姜考而来,似要将他踩死,但当走到面前时却停住,如石像般静止不动。
当心与「Buddho」合一后,阿姜考恐惧尽除,甚至勇气倍增,几乎想走上前去。然而他冷静思考后意识到,直接靠近如此凶猛的野兽,是一种骄慢与鲁莽的行为,因此他仍保持勇敢但克制地继续经行,彷佛无事发生。
这头象在原地站了一小时左右,那些长时间燃烧的蜡烛也差不多熄灭了。最后,大象慢慢退后,转身离去,进入森林觅食,仍可听见牠折断树枝与踩踏枯木的声音。
这是阿姜考首次亲身体会「Buddho」与内心合一的力量。在生死交关的时刻,无处可逃,他唯有诚实面对、深切修持,即便死亡也坦然接受。这次经验让他坚定信心:只要心与「Buddho」自然地融合,任何外在力量皆无法伤害他。他说,这信念自此根植不移。
奇妙的是,这头大象靠近他时并未暴躁失控,反而安详站立,静看他经行,不显一丝不耐。当牠看够了,便退回林中寻食,毫无攻击之意。
对这头象的慈悲与感激,阿姜考不亚于先前那头驯象。这头象自出生即生活在森林,年龄恐已超过百岁。由于牠不懂人语,阿姜考未与其交谈,只专心经行。村民后来告诉他,这是象群中的老象王,不知为何独自出游,也许只是暂时离群。
大象离去后,阿姜考仍心怀惊奇,继续经行。他深刻体悟此象之出现,正是帮助他领会「法」中关于恐惧与无畏的奥义,使他对正法产生绝对清晰与确信。对他而言,这头大象彷佛是天神遣来的圣象。
因为森林中的野象通常不亲近人类,亦不会和平对待人,除非被制服才会逃跑。但这只象主动靠近,眼神清明,完全未被火光惊吓,更未表现任何伤人之意。牠威严地走到他面前,静立一小时后转身离去,彷佛一位「老大」。
这件事令他印象深刻,至今难忘。自那时起,无论行脚何处,他都不再畏惧,因为内心对佛法已深信不疑。正如《法句经》所言:「法会守护修道者。」佛法绝不会遗弃实修之人,任其如朽木般埋没于泥水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