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測#870] 你的消費者孤寒你的收入就低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物價就是薪水,薪水就是物價,薪水高物價就高,物價高薪水才能高。所以幾乎高薪的地方,例如香港,物價都會水漲船高;而幾乎所有物價低的地方,平均薪水都會低。

所有薪水都是間接來自消費者的,如果你直接拿二千元給水電師父幫你修水喉,他就得到二千元,你就花了二千元;如果你肯出到三千元,你就幫水電師父加薪了。這對於大部份人來說都容易理解。

但買二百元麥當勞,也是一樣嗎?其實也是一樣的,你那二百元,可能十元變成了服務生的薪水,十元變成了廚房那傢伙的薪水,十元變成了中間負責運輸的司機的薪水,十元變成了倉務員的薪水。最後一環接一環,那個在工廠包裝食品的工人,以及在農場種玉米的農夫,可能每人分到兩元甚麼的。

然後裡面可能還有幾十元交了稅,這些稅又變成了警察消防員的薪水... 上面的當然不是真實的數字,只是告訴你,這些人的薪水還是從你那餐麥當勞的消費中拆出來的。

跟冷氣師父的例子一樣,如果你肯四百元買現在二百元的餐,相信這些人全部都可以加薪。倒過來說,你要上面這些人全部加薪,那你的餐就不可能再是二百元。

但你可能會問,這人類社會這一百年來物質生活是不斷改善的,人們越來越能負擔各種電器,電子產品,食物,以前一臺電腦要十萬元,現在只要一萬元就買到了;以前吃不吃肉類,現在誰都吃得起了。這好像是說薪水可以提高時,物價不一定上升嗎?

那是因為這些都是可以「量產」的東西,這幾十年的技術進步產業發展,使同樣數量的工人可以生產東西的數量大幅增加了,導致了每單位的人力成本下降。工業革命令工業品產量大幅增加,六十年代的綠色革命令糧食產量大量增加,九十年代的資訊革命令電子產品與軟體產量大幅增加。

終究你還是在給薪水生產這些東西的人,只是他的消費者數量提升,服務對象提升,賣給了全世界,消費者多了,生產者做的事沒增加很多,所以人均花的錢就變少了。農夫工作時間沒有增加,卻能夠生出多了一倍的玉米,自然玉米的價錢就可以減半,而農夫不用減薪。

說白的,就是「在科技的幫助下,一個人用同樣的時間,做多了工作」,因此他收入增加,物價也能夠減少。

但這個邏輯是不適用於任何「不能量產」的東西,上門修水電的師父,一個人同一時間還是只能服務一個客戶,除非他會分身術,否則水電師父不能同時服務十個住在不同地方的客戶;一個超商還是需要至少一個店員,不能一個店員同時服務二十個不同地方的超商;一個送外賣的,還是得一個個地點分開送,而不能同時送到天母與板橋。

這些「服務業」通常不適合量產。

而像我們香港臺灣這種後工業時代的社會,大部份人都是從事「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不論你是做超商店員,水電師父,侍應,廚師,你服務的對象都是同一個社會中的消費者。大部份臺灣人服務的就是其他臺灣消費者。

而大部份人所抱怨的「物價高」,大部份構成都是服務業的成本,很少人是直接去農場取奶取蛋回家自己煮,或者直接去工廠拿貨的;大部份人生活之所以方便,都是靠著別人的服務支撐起來,因此你花的大部份錢,是給了負責那些從產地運到你的家旁邊超市中間的所有人。

如果你要在超商與超市裡買奶與蛋,那麼奶與蛋的價格,一定包括了裡面店員的薪水,上架員的薪水,運輸司機的薪水,水電師父的薪水,倉務員的薪水;你去餐廳吃一頓奶與蛋造成的布丁,你花的成本的是廚師的薪水,侍應的薪水,清潔員的薪水。

奶與蛋是可以大量生產沒錯,所以他的成本可能很低,但那是你親自走去農場直接買的價錢。如果人們堅持要在自己家附近買,那麼你買的是「把奶與蛋運到你家附近的服務」,而不是奶與蛋本身,因此人們覺得貴,是「把奶與蛋運到你家附近的服務」貴。

所以有些人在網絡上看到了甚麼東西的生產成本後,不明白為何市售的價錢跟生產成本差那麼遠,是因為他以為東西生產了出來,就有魔法把產品飛到自己家附近。他們以為自己買的是「產品本身」,而不知道自己買的是「把東西運到需要的人手上的服務」,大家買的是大部份是服務,只有少部份是實物。

社會上大部份人的工作,並不是生產實物,而是把實物加工並運到需要的人手上。你不是買「牛奶」,你是買「將牛奶從牧場運到你家還保持可喝的狀態」的服務。

客觀事實就是我們過著方便的生活,在超商買一個便當就可以解決一餐,省時間的生活,而不是在農場用頭頂一桶牛奶回家,去家旁的森林砍柴,然後再拿柴燒開爐煮一頓全家飯菜的十九世紀生活,我們是「大量消費服務業」的世代。

若果整個社會人人都斤斤計較,每件事都很孤寒,摳門,貴一點就大吵大鬧寧可省下來,這個社會就是一個希望所有人都低薪的社會,那這個社會的薪水上不上是理所當然的事。

這也是為何大部份社會中,薪水高物價就會高的原因,在矽谷你年收入十萬美元,生活品質並不見得會比臺灣年收入三萬美元好。因為所有服務你的人,都會收更高的價錢,導致所有物價都會變貴。不論社會,大部份人都是三餐一宿每天上班的月光族生活。

對於那些每月花光收入,要負擔起一家人支出的底層勞動者來說,在全世界都分別不大,就算他在高薪的地區,他也不會過得比較爽,因為他的高收入會被高物價吃掉。而在低薪的地區例如越南,也因為物價較低,所以一樣養得起全家,而不變的就是錢都會被花光,而他每天的生活大部份時候都在工作,甚至在高薪地區因為高物價,往往要兼多一份差。

香港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以前教書時一堆家長為了應付香港的物價,早上上班下班兼職,都儲不到錢,他們活在高薪的香港,生活只會更痛苦。因為別人的高薪,就是他們的高物價。他們貧窮,所以更沒時間跑去農場直接買雞蛋,因此他們也只能承受雞蛋底下的服務業成本。

高薪最有利的是有閒錢的中產或以上階級,因為他們才會去購買他國提供的服務,以及較多消費他國生產的商品,例如你要買一部電腦,一部遊戲機,同樣是有閒錢的階級,高薪的地方就較能負擔。去別的地方旅行時,就會覺得當地物價便宜。在高收入的地方,使用低收入地方的服務就會覺得超值。反之,在低收入的地方,用高收入地方的服務就會覺得很貴,例如你在日本工作,在杜拜旅遊,你就會覺得連喝一瓶水都很貴。

倒過來說,低薪低物價的社會,最有利的是產業與經濟發展。比方說你是一個畫色圖給網絡上的顧客收課金的,通常跟你的國籍無關。如果你活在矽谷,你九成是活不下去的;但如果你是活在東南亞低物價的國家,憑 2000 美元的收入你就能夠活得很滋潤,所以這些地區在文化產業上可能反而比高薪的地區發達。低物價的社會有利做國際市場的生產者,所以你看到香港在九七之後人均收入上升,文化影視卻反而衰落:只因為在香港,你當個底層員警都能夠拿到 3000 美金時,本來要做文化事業的人都跑去當公務員了。

如果一個人做的行業,是對針對本地市場的服務業,那他的薪水與物價,通常都不會有很大的差距。是不太可能過得特別爽的。想要過得特別爽,就必然是服務比自己更有錢的市場,你服務的是收入比我們高的美國人,新加坡人,那你自然就會過得比身邊的人爽。但不少人因為不懂或害怕英文所以不想服務其他市場的人,那他在本地市場能提供的消費力就那麼多,又有甚麼空間去提薪呢?

當然去到最後,就會有人提出要政府立法控制價格,補貼之類,倚靠政治力去強行調整收入。但不論用甚麼方式,都只是間接分享稅金,一旦換政府了人亡政息,事情就會回復原狀。所以對於有心想要改善自己收入的人,望著有錢的市場改變自己的業務,才是唯一有意義的解。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立的方格子
5.1K會員
405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
鄭立的方格子的其他內容
2025/10/21
在我很小的時候的八十年代,我曾經住過彩虹邨等地方,都是一些窮人住的地方,很髒而且很擠迫。不過因為每天都有飯吃,而且有人照顧保護,所以我感到內心安穩,也就是說感覺到幸福的,希望能夠一輩子都活在這樣的生活裡,我需要的只是在竹席上聽一輩子的收音機,偶然玩玩樂高玩具就行了。 因為我是被曾祖母照顧的,曾祖母
2025/10/21
在我很小的時候的八十年代,我曾經住過彩虹邨等地方,都是一些窮人住的地方,很髒而且很擠迫。不過因為每天都有飯吃,而且有人照顧保護,所以我感到內心安穩,也就是說感覺到幸福的,希望能夠一輩子都活在這樣的生活裡,我需要的只是在竹席上聽一輩子的收音機,偶然玩玩樂高玩具就行了。 因為我是被曾祖母照顧的,曾祖母
2025/10/20
殖民主義到底是怎樣運作的?我們可能會想像,就是那些歐洲國家的國王突然雄心壯志,突然想要一個殖民地,所以政府指揮底下的艦隊跑去打爆某個地方然後獲取殖民地。會有這樣的想像,是因為我們想到的殖民主義例子都是十九世紀的,像鴉片戰爭,八國聯軍,黑船來航等,這些都是以「官方宣戰再獲得領土」的形態實行,實際上跟古
2025/10/20
殖民主義到底是怎樣運作的?我們可能會想像,就是那些歐洲國家的國王突然雄心壯志,突然想要一個殖民地,所以政府指揮底下的艦隊跑去打爆某個地方然後獲取殖民地。會有這樣的想像,是因為我們想到的殖民主義例子都是十九世紀的,像鴉片戰爭,八國聯軍,黑船來航等,這些都是以「官方宣戰再獲得領土」的形態實行,實際上跟古
2025/10/20
有讀者問,二十一世紀美國到底出了甚麼問題呢?這篇文就是答這問題的。我寫的時候就知道這篇文會長,但我認為如果想知道發生甚麼事,來龍去脈是重要的。 在小布殊的時代上任前的 1997-2001 年的時候,美國政府是有盈餘的(想不到吧?),但在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展開了反恐戰爭。偏偏九一一事件發形在科網股爆
2025/10/20
有讀者問,二十一世紀美國到底出了甚麼問題呢?這篇文就是答這問題的。我寫的時候就知道這篇文會長,但我認為如果想知道發生甚麼事,來龍去脈是重要的。 在小布殊的時代上任前的 1997-2001 年的時候,美國政府是有盈餘的(想不到吧?),但在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展開了反恐戰爭。偏偏九一一事件發形在科網股爆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隨著《最低工資法》的實施與《證券交易法》的修正,勞工薪資議題成為重要話題。探討最低基本工資如何與房價之間的關係,並分析其對中產階級和整體市場的深遠影響。薪資上漲雖然提升購房能力,但也可能推高房價,並對中產階級造成財務壓力。未來,如何在勞工收入與房價之間找到平衡,將成為政策制定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隨著《最低工資法》的實施與《證券交易法》的修正,勞工薪資議題成為重要話題。探討最低基本工資如何與房價之間的關係,並分析其對中產階級和整體市場的深遠影響。薪資上漲雖然提升購房能力,但也可能推高房價,並對中產階級造成財務壓力。未來,如何在勞工收入與房價之間找到平衡,將成為政策制定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講到買房難免就會扯到贈與稅問題,畢竟年輕人不是大家都很有錢,尤其在現今,通膨問題萬物齊漲,就那該死的薪水沒有甚麼漲,然後萬惡的房價,根本就直接衝破天花板的年代。 父母幫小孩一把,先墊付房屋申購時的頭期款,已經算是一種常態,也是蠻好的方式。
Thumbnail
講到買房難免就會扯到贈與稅問題,畢竟年輕人不是大家都很有錢,尤其在現今,通膨問題萬物齊漲,就那該死的薪水沒有甚麼漲,然後萬惡的房價,根本就直接衝破天花板的年代。 父母幫小孩一把,先墊付房屋申購時的頭期款,已經算是一種常態,也是蠻好的方式。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預估七月的電費帳單金額為$443元,昨天收到七月的帳單了,就來看看理想和實際的差距有多大。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預估七月的電費帳單金額為$443元,昨天收到七月的帳單了,就來看看理想和實際的差距有多大。
Thumbnail
文章裡講述現今房價居高不下之外,從第三方的角度來說還需要思考個性合不合拍的問題。內容將透過分享自己在工作看到的面向,帶出三觀和生活習慣的重要性,有個人觀點的內容文章,分享很多實際的好的可供參考。
Thumbnail
文章裡講述現今房價居高不下之外,從第三方的角度來說還需要思考個性合不合拍的問題。內容將透過分享自己在工作看到的面向,帶出三觀和生活習慣的重要性,有個人觀點的內容文章,分享很多實際的好的可供參考。
Thumbnail
萬物皆漲 當然今年房價也是 以桃園來說 1坪成交價是台幣700元 當房東大戰房客租金時 又迸出什麼火花 一切作怪的源頭94政府 政策面不當 殺的都是百姓 現在包租房東已經不是人人羨慕職業 原因 1.雷人太多 2.鬧自殺 3.經濟不好 海贓郎租客一堆 4.房子搞得亂78遭
Thumbnail
萬物皆漲 當然今年房價也是 以桃園來說 1坪成交價是台幣700元 當房東大戰房客租金時 又迸出什麼火花 一切作怪的源頭94政府 政策面不當 殺的都是百姓 現在包租房東已經不是人人羨慕職業 原因 1.雷人太多 2.鬧自殺 3.經濟不好 海贓郎租客一堆 4.房子搞得亂78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