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之惡-病-(四十三)「水稟性招病」的稟性觀與招病機制的論證(十四)地球萬物皆蘊含水(上)
整合「病是資訊流」與「水稟性招病」之後,吾想再加入一個觀點——是個諾貝爾獎得主提出的假說,也是第八十八回提過——水能承載訊息。
然後,這世界,也就是地球上的萬物,皆蘊含水。如此,我們的探討將提升至宇宙論與生命哲學層次的高度。
「地球萬物皆蘊含水」是個普世性的前提,我們在此一個更宏大的背景下,重新整合「病是資訊流」與「水稟性招病」,以及「水作為資訊載體」。
這個全新的維度,讓探討將從「隱喻」走向「本質」,看到一個更統一的宏觀圖景。
結論是:
如果說「病是資訊流」,那麼「水」就是承載、傳遞、甚至形塑這一切資訊流的宇宙級「作業系統」。而「水稟性招病」這句話,描述的便是一個生命體的「作業系統」本身發生了污染、降級與崩壞,從而必然導致所有應用程式(生命功能)失常的根本狀態。
水,是生命資訊流的「基底介質」。
「水稟性」是這基底介質的「污染與紊亂狀態」。
它從根本上劣化了資訊傳遞的保真度與效率,從而系統性地「招募」疾病。
當我們將「病是資訊流」的觀點,與「水是資訊的載體」這一自然事實結合,「水稟性招病」這句古語便不再只是中醫的體質分類,而是直指——
生命的資訊流如何在地球上被傳遞、失衡與再生。
一、水:宇宙的資訊載體與生命的操作系統
首先,我們必須重新理解「水」。
水,遠不止是H₂O這個化學分子。
它是生命資訊的「原始海洋」。
地球上一切生命都源於水,我們的身體約70%由水構成。這並非偶然。水是生命化學反應(即資訊交換)唯一指定的發生場所。
水分子極性強,能溶解無數物質,形成一個複雜的離子與分子湯。這意味著它構建了一個豐富的化學資訊環境,幾乎所有生命化學反應都在此「資訊湯」中進行。
它作為完美的溶劑,讓各種分子(荷爾蒙、蛋白質、離子等「資訊包」)得以在其中自由移動、相遇、互動。
沒有水這個介質,就沒有生命資訊的流動。
水亦有資訊的「結構化儲存」與「傳導」的功能。
現代物理學與生物學的前沿研究發現,細胞內的水並非一盤散沙,而是圍繞著DNA和蛋白質等大分子,形成高度有序的、類似液晶的「結構化水」(Structured Water)。
生物體內的水並非普通的水,而是更接近於「液晶態」的結構化水(如細胞內的水),具有高度的有序性和能量傳導特性。它能形成一個連續的、動態的電磁通訊網絡。
這個水的結構是動態且極其敏感的,它會隨著周遭的電磁場、溫度、溶質的變化而改變。
這意味著,水本身就具備了儲存和傳導資訊的潛力。
此外,水分子通過氫鍵形成瞬息萬變的動態網絡結構。
先驅科學家,如雅克‧本維尼斯特(Jacques Benveniste)、魯珀特·謝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及後續研究者提出假說,認為水的氫鍵網絡能夠儲存並傳遞電磁資訊,如同一個暫時的「記憶體」。這為順勢療法和能量醫學提供了可能的物理基礎。
水不僅僅是被動的「舞台」,更是主動參與資訊處理的「演員」。健康的細胞,其內部的水結構必然是高效、有序的。
因此,「水」就是生命這個複雜資訊系統的底層硬體與作業系統。
它的品質,直接決定了整個系統的運行效能。
水是地球上最具包容性與傳導性的物質。
它不僅是生命的化學基礎,更是訊息的物理載體。
江本勝研究曾指出,水分子會隨著環境、意念、聲音的頻率而改變結晶形態——
雖然這類實驗結果仍具爭議,但從物理與系統論的角度來看,水確實具備「以振動記錄與傳遞資訊」的能力。
水分子的氫鍵網絡,使它能快速重新排列並「記住」能量狀態。生物體內的水(約佔人體70%)正是細胞通訊、神經傳導、代謝交換的介質。
因此,水即是生物體的資訊流之河——任何失衡、阻滯、污染的訊息,都會在這條河上顯影。
在這樣的理解中,「病」是水的信息流亂象的具象化。
身體的病,不過是「水中資訊失衡」在有機結構上的具體呈現。
(待下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