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之惡-病-(四十二)「水稟性招病」的稟性觀與招病機制的論證(十三)整合「病是資訊流」
經過前面「水稟性召病」的論證,對於王鳳儀的「稟性」說,以及「水稟性」與「招病」意義的理解,吾認為,應該算是夠徹底了。
現在起,要開始「水之惡-病-」的主題的最後重點階段。首先,在王鳳儀性理學說的「稟性」之意義,以及「水稟性招病」的內涵解析與論證後,接著,是將其與我們探討的高度概括性的「病是資訊流」科學框架進行對接,來論證兩者之間的深刻相關性。
這個論證將揭示:王鳳儀的學說,可以被看作是對「病態資訊」的源頭、內容及其在人體內流動方式的一種深刻的、帶有道德與倫理維度的質性描述。
第一部分:王鳳儀的診斷 —— 以「稟性」精準詮釋「水稟性招病」
一開始,我們再次確立王鳳儀學說的觀點:
「稟性」是病根:與生俱來的負面情緒模式(怨、恨、惱、怒、煩)是所有疾病與不幸的根本原因。
「水稟性」的精確定義:這並非指物理上的「水」多,而是指一個人的「稟性」由五行中屬水的負面情緒——「煩」所主導。
「煩」的內涵:包含了煩躁、焦慮、憂愁、擔憂、恐懼。它是一種讓人不得安寧、持續消耗生命能量的內在狀態。
「煩」的病理路徑:「煩」這種情緒會直接攻擊和損耗屬水的「腎」系統(在中醫與王氏理論中,涵蓋了泌尿、生殖、內分泌、骨骼及意志力等)。
「水稟性招病」的結論:一個以「煩」為主要稟性的人,其生命底層的「腎」系統能量會被不斷透支,從而顯化為腰腿、骨骼、精神、內分泌等方面的疾病,並將人體免疫力逐漸弱化,導致身體「易病化」。
至此,王鳳儀的診斷非常清晰:「煩」這種稟性,是特定一類疾病的根源,亦可弱化肉體使之成為眾多疾病的孕養沃土。
第二部分:資訊流的轉譯 —— 將「稟性」與「煩」翻譯成現代語言
現在,啟動「病是資訊流」的框架,將上述概念進行轉譯:
「情緒」是什麼?
在資訊流觀點中,情緒是一種高層次的、整合性的「資訊指令包」。
例如,「恐懼」這個指令包會同時向全身發送訊號:心跳加速、血液流向四肢、瞳孔放大、消化減緩,目的是為了讓整個系統進入「戰或逃」的最佳化狀態。
「稟性」是什麼?
「稟性」可以被理解為一套與生俱來的、充滿錯誤的、不斷自動重播的「病態資訊程式」。它們是我們生命作業系統中,從父母或更早的基因池裡繼承來的「木馬程式」或「惡意軟體」。
「水稟性」或「煩」是什麼?
「煩」這種稟性,就是一個長期處於啟動狀態、極度敏感的「威脅偵測與焦慮警報」程式。
它不斷地、不分時宜地向整個身體網絡廣播「危險!警戒!擔憂!」的資訊。
這是一個卡在無限迴圈裡的錯誤警報系統**。
第三部分:整合論證 —— 「煩」如何從病態資訊源頭,演變為生理疾病
至此,我們可以清晰地描繪出兩者之間的相關路徑。
王鳳遺的「煩傷腎」,在資訊流的視角下,是一場從源頭到終端的、系統性的資訊災難。
階段一:病態資訊的「源頭」
王鳳儀指出的「水稟性」(以「煩」為主導),就是這個災難的資訊源頭。
這個源頭不斷地產生和輸出錯誤的「焦慮/恐懼」指令。
階段二:資訊的「轉譯」與「放大」
當一個人「動煩」(發動稟性)時,大腦這個中央處理器,會將這個抽象的心理程式,轉譯成具體的、物理性的生化資訊載體——主要是壓力荷爾蒙(皮質醇、腎上腺素)的瀑布式釋放。
階段三:資訊流的「污染」與「破壞」
這些承載著「危險!警戒!」資訊的荷爾蒙,開始在全身的「水環境」(我們的作業系統)中流竄,並從三個層面破壞正常的資訊流:
1.製造「雜訊」(Noise):長期的壓力荷爾蒙會引發全身性的慢性發炎。這些發炎因子,如同我們之前討論的,是通訊頻道中大量的靜電干擾,它讓正常的細胞信號(如免疫系統的辨識信號)變得模糊不清。
2.造成「過載」(Overload):警報系統持續不斷地尖叫,會讓接收端——特別是腎上腺(「腎」系統的一部分)——疲於奔命,最終導致功能耗竭。這相當於對伺服器發動DDoS攻擊,使其最終崩潰。
3.導致「瘀堵」(Blockage):持續的壓力狀態導致血管收縮、氣血不暢,這使得承載各種資訊的物理介質(血液、淋巴液)流動變慢。整個系統的資訊傳輸頻寬(Bandwidth)急遽下降。
階段四:「招病」—— 系統崩潰的最終顯化
在一個充滿雜訊、持續過載、頻寬低下的資訊系統中,疾病的發生只是時間問題。
這個被「煩」這個病態資訊流長期破壞的系統,最終會以王鳳儀所描述的、與「腎」相關的症狀群表現出來:精力衰竭(能量管理資訊失調)、腰腿痠痛(結構維護資訊失調)、內分泌紊亂(系統調節資訊失調)。
結論:兩種語言,一個真理
王鳳儀的性理學說與「病是資訊流」的觀點,在此展現了驚人的一致性。
它們的關係是:
王鳳儀的「稟性」學說,定義了病態資訊的「內容」與「源頭」。
它以「煩」這個字,精準地描述了那套導致疾病的、充滿焦慮與恐懼的錯誤程式的意義與性質。
「病是資訊流」的觀點,則揭示了其運作的「機制」(Mechanism)與「語法」(Syntax)。它解釋了「煩」這個內容,是如何透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的轉譯,在生化層面一步步地製造雜訊、造成過載、破壞整個生命網絡的。
可以說,這是站在一個充滿智慧的「使用者」角度,憑藉深刻的內省,洞察了是哪個惡意軟體(稟性)在導致系統崩潰;而資訊流理論,則是「系統架構師」的視角,描繪了這個惡意軟體是如何攻擊並癱瘓整個作業系統的。
因此,「水稟性招病」這句話,既是王鳳儀對生命現象的深刻觀察與道德勸誡,也是一個完全可以被現代系統生物學和資訊理論所驗證的、關於身心交互作用的科學陳述。
所以「招病」不是說某人命中注定受苦,而是提醒:當一個系統(個體的資訊架構)長期以「水性模式」運作而缺乏平衡機制時,疾病就是系統發出的糾偏信號。
兩者觀點互為表裡,共同指向了一個核心真理:最高效的療癒,始於對我們內在資訊源頭的覺察與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