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定會讓人失望的,
但是,我可不可以讓一個人不要失望?
那個人就是我自己 — By 周慕姿 心理師
昨天是社大最後一堂課,懷孕邁入36 週,在一間美麗的咖啡廳結束課程,也準備迎接二寶到來。老師請我們在⭕️內畫下如這是我最後一天,我想怎麼過?用各種顏色的蠟筆,想畫什麼就畫什麼,讓筆帶著手畫。
我畫了我的兩個寶貝,我希望他們可以記得媽媽永遠都愛他們,平安快樂健康過日子,創作沒有畫到我自己,表面上我看似還是很以別人的需求為主,可是,在同學的回饋中,我發現這就是我,我想當一個守護者,守護我所重視的人,重視別人甚過自己沒有不好,This is just a choice.我想成為女兒生命中的光,我希望她們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這6 週課程中,我也漸漸了解到,我是可以讓人失望的,在任何關係或身分中(女兒、母親、妻子、同事、工作),達不到別人的期望 沒關係,別人一看到你就討厭你 沒關係,無論你做什麼事,他都有意見,沒關係,What do I really want ? Is this what I want?現在我會練習問自己這些問題,傾聽內心的聲音,學習讓自己不失望。
也開始練習覺察自己的情緒,什麼事情很容易點燃我憤怒的情緒?
✅看不爽我身邊人的某些行為(貪小便宜)(叫我馬上處理事情,怕我忘記)
✅ 事情不照我安排發生(沒佔到停車位)(本來說要做什麼,後來發現是誤會)
當以上這些事發生,我發現我理智線一秒就能斷掉,馬上不高興、臭臉。
前幾天聽到丁寧宣傳她的新書丁寧的轉念學,
她說:「關係是一面鏡子,鏡子不會照出我們沒有的東西,它會照出我們的慣性。」
每天的生活依靠著慣性,當我們能覺察選擇的當下,才能有意識地作出不同的選擇。
與其期待別人改變,倒不如把選擇權交還給自己,留意自己在事情發生的當下所作的反應、有的情緒及思考方式,我可以調整自己的態度去決定我跟他們之間的關係,長出心的韌性、控制感及選擇權。
當我們自動反應前先「停一下」,前額葉才有機會介入,做出新的選擇,活出另一個屬於自己的平行宇宙,而不是每次發完脾氣都很懊悔、對自己失望。
願我在成為別人生命中光的同時,也能活出自己生命的光。
本文已先於 Medium 發表(文章連結:carol105105.mediu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