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教授教你消除逃避心理,自然而然變專注。
尼爾.艾歐 & 李茱莉 / 時報文化 / 2020初版 / 陳映竹譯/

我看的這本的封面
推薦給:
❦ 覺得自己很難專心、經常分心的人,並且想改善這個問題的人!
❦ 想精進自己「心無旁騖」能力的人
我自認應該不是很容易分心的人,所以在看到書名的時候,我以為我速讀瀏覽一下即可。
我想我錯了,書中提到的「分心」,廣泛指稱所有會讓自己"分心"的那個行為,包括,自己訂下了計畫,但因為分心了,所以計畫沒有完成。
嗯,我倒是經常發生這樣的情形。🤦🏻♀️🤦🏻♀️
我每天一早都會自己跟自己說許多當天想完成的事情,例如「今天一定要把課備完」、「今天一定要在十點前就上床睡覺」、「今天一定要及時看完格友的文章」……我常跟自己說這些我想做的事情。
但每天的事情真的很多,我可能也是一個有點要求完美的工作狂,也是一個重然諾又會累的人,所以在有限的時間裡,我會優先完成對他人的承諾,卻犧牲了自己曾對自己說的"我想做的事"。
我常把時間先留給工作與他人,然後,家人和自己,都變成「我的時間的分配末位者」,而每天我"剩餘的時間",也都少得可憐。
本書提醒我,如果我是個重然諾的人,那也應該,重視,自己跟自己的約定才是。
其實要做到也很簡單,照書中提到的概念,只要發揮我重然諾的本性,自己對自己立下「協定」,並且要去履行它。
作者艾歐提供了一些「履行協定」的建議及提醒,諸如:
❦p43
坦塔洛斯的詛咒---永無止境的追求。但真的是如此嗎?畢竟他早已身處地獄,已死之人並不「需要」食物和飲水,因此他受到的詛咒並不在於花費了無窮無盡的時間,去追求注定無法企及的物品,而在於他對自己行為背後更高一層的瘋狂渾然不覺,他盲目而無法察覺從一開始他就不需要那些東西,這才是這個故事真正的寓意。
幸運的是,我們不像坦塔洛斯,面對欲望,我們可以辨認這些欲望的本質,並做出處置,如果有必要的話,並停止它。
讓你分心的東西永遠都會存在,而管理它們是我們的責任。
變得心無旁騖,意思就是努力地讓自己做到言出必行。
❦p55
唯有了解自己的痛苦,才能開始控制並且找出更好的辦法來處理負面的衝動。
❦p91
好消息是,我們可以透過改變跟自己對話的方式,來培養自我疼惜的力量。用跟朋友談話的方式來跟自己對話,愈能夠自我疼惜的人,有著愈好的自癒能力。
這不表示我們不會把事情搞砸,我們都會,每個人都在面對各式各樣的分心,並且與之苦戰,重要的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是也不要囤積這種有毒的罪惡感,這會讓我們感覺更差,而且說來諷刺,這樣也會讓我們更加分心,好逃避羞恥感所帶來的痛苦。
❦p102
目標是讓自己的行事曆上頭完全沒有空白,如此一來,你會擁有一個模板,讓你知道每一天想要如何去使用自己的時間。
一旦排定了,就要執行,與其說是執行,不如說是履行。
就像你不會在開會的時候放老闆鴿子,你也絕不應該在自己跟自己的約定上爽約,畢竟,還有誰比你更能夠讓你過著你想要的生活呢?
我們能夠掌握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我們投入一項任務的時間。
❦p112
先安排留給你自己的時間,「投入」比起「產出」要來得確實很多,先把焦點放在「你能如何投入此事」,要過著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要明確地知道,你唯一應該專注的事情是,把時間分配給能夠實踐自己價值觀的事情。
☙ ❦ ❧
雖然小昕的閱讀心得已至尾聲,但楊斯棓醫師為這本書寫了序,我覺得他言簡意賅,說得真好,他說,「如果要我把這本書濃縮成最少的幾個字,應該就是這樣:
珍惜時間、妥善安排、視為契約、戮力執行。」還有,閱畢此書後,我上網買了一副“降噪耳罩”,它除了減低一些環境聲響外,還有耳塞沒有的一種效果---戴著這麼顯眼的耳罩,旁人,也不會隨意找我攀談了吧?!
聽到的八卦少一些,奪回的專注力多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