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揭開「超覺行銷」的糖衣
「超覺行銷」是一套分為兩階段、合計索價近27萬台幣(超一14.5萬,超二12.5萬)的高價課程,其宣稱整合了管理學與心理學的十年精華。然而,深入剖析其運作模式後,我們所見的並非商業賦能,而是一場精心布局的心理圍獵,一個運用「強制說服」(Coercive Persuasion)技術的典型範本。
本文旨在以心理分析與高壓團體行為模式的專業視角,系統性地拆解該課程所運用的心理操控手法。這些手法環環相扣,其最終目的並非啟發學員,而是透過系統性地擊潰其個人意志與心防,使其陷入順從、依賴的病態心理,進而投入更多金錢,最終淪為組織封閉利益生態圈中的被剝削者。理解這些手法的運作原理,是建立有效辨識力與防禦能力的關鍵第一步。--------------------------------------------------------------------------------
1. 心理擊潰與重建:瓦解個人意志的第一步
課程的初始階段,是透過一系列精神虐待手段,執行心理學上的「自我剝離」(Ego Stripping),摧毀學員既有的自我認同與價值體系,為後續的價值觀植入與思想重塑鋪平道路。
1.1. 手法一:公開羞辱與人格打擊
此手法蓄意執行公開羞辱,旨在瞬間粉碎學員的心理防線,使其陷入認知失調與自我懷疑。
- 輪番上陣的指責:課程開場,隊長與講師便輪番上陣,對學員進行高強度的公開指責與人身攻擊。講師會指著學員鼻子破口大罵、用力敲打其胸膛,並使用「不配當男人」等極具人格貶損的字眼。
- 瓦解自尊與防衛:這種突如其來的攻擊,是一種旨在使目標心理防衛機制在短時間內崩潰的休克療法。它能迅速繞過理性思辨,製造困惑、無助與自我否定的情緒,從而剝奪其獨立判斷能力。
- 精準鎖定脆弱時刻:課程精準地鎖定學員身心俱疲的脆弱時刻來強化打擊效果。例如,作者在剛下紅眼航班、精神不濟的狀態下立即被捲入叫罵環節,此時的心理承受力最低,最容易被擊垮。
1.2. 手法二:製造情緒耗竭與剝奪感
透過剝奪基本生理需求與製造極度疲勞,課程旨在從生理層面削弱學員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透過誘導嚴重的睡眠剝奪與營養壓力,該課程系統性地損害了前額葉皮質的功能——這是大腦負責理性判斷與衝動控制的中樞。上午在叫罵中度過,午餐未完便被要求打電話推銷,下午則是暴力的肢體活動,第一天甚至不提供晚餐。這創造了一種高度的易受暗示狀態,參與者在神經學上已被預設為更容易不加批判地接受外部指令。
1.3. 手法三:「死而復生」的感恩陷阱
在經歷了連串的打擊、羞辱與疲勞轟炸後,課程會突然給予短暫的認可或獎勵,例如隊伍拿到冠軍或被允許吃一頓好飯。這種「打一巴掌再給一顆糖」的循環,在心理學上稱為「間歇性強化」(Intermittent Reinforcement),是形成「創傷連結」(Trauma Bonding)的關鍵機制。學員會將這種解脫的強烈快感錯誤地歸因於施虐者(老師、助教),並對其產生不理性的感激與依賴,誤以為是組織幫助自己實現了「突破」與「成長」。
總結而言,此階段的心理擊潰並非隨機的虐待,而是為創造一個高壓服從環境、讓學員放棄個人意志所進行的系統性人格瓦解工程。
--------------------------------------------------------------------------------
2. 製造高壓與服從:團體動力學的惡意應用
在學員個人意志被瓦解後,課程便利用精心設計的群體壓力與規則,迫使其融入團體的集體意志,徹底放棄個人判斷。
2.1. 手法四:淘汰機制的恐懼統治
「淘汰機制」是製造恐懼與內部猜忌的核心工具,其運作流程精密且殘酷,旨在建立組織的絕對權威。

2.2. 手法五:永不間斷的業績競賽
此手法將學員的精力完全導向為組織創造收益,其本質是利用同儕壓力進行的財務勒索。
- 每日推銷任務:課程期間,每天都有指定的推銷任務(美其名為「傳愛」),從AQ課程到POP全系列課程,無所不包。
- 轉移焦點與同儕壓力:競賽模式將學員的注意力從批判課程內容,轉移至達成業績目標的焦慮上。在團隊榮譽的綁架下,學員會被迫耗盡自己所有的人脈網絡。
- 變相的財務勒索:若業績不達標,學員會被強烈暗示「傳愛給自己」,也就是自己刷卡簽單。這實質上是一種精密的財務勒索,將未達標的壓力直接轉化為學員的個人財務損失。
在透過心理恐懼建立起絕對服從的氛圍後,課程隨即將操控手段升級,引入經過計算的身體危險,以鍛造更難以切斷的創傷連結。
--------------------------------------------------------------------------------
3. 身體暴力與極限挑戰:偽裝成「突破」的危險活動
此階段的目的,是透過涉及身體傷害與安全疏失的活動,利用強烈的生理創傷記憶來鞏固組織的控制權。
3.1. 手法六:常態化的肢體暴力
課程中的「搶枕頭」活動,其本質是一場被合理化的、有組織的暴力衝突。其暴力程度遠超遊戲範疇,導致多起嚴重傷害事件:
- 一位新加坡同學當場骨折,需緊急搭乘醫療專機返國進行手術。
- 另一位學員被踹斷小骨,當場送往急診。
- 作者本人的左肋骨被重擊,造成長期性的副作用。
課程非但未制止暴力,反而將其合理化為一種精神考驗。助教與隊長甚至直接鼓勵作者「以暴力回擊」,並將其不願施暴的行為曲解為「沒有為團隊著想」。這種做法旨在系統性地扭曲學員的價值觀,使其接受並內化暴力,視之為達成目標的常態手段。
3.2. 手法七:高風險的「過火」儀式
金山的「過火」儀式是一場將學員置於極度危險之中的偽裝儀式,堪稱一次精心策劃的傷害行為。
- 致命的場景:現場設有一條長達5米的燒紅碳火道,宛如地獄入口。主辦方一度宣稱溫度高達600度,後又輕描淡寫地改口為200度。
- 零安全措施:最令人髮指的是,現場完全沒有任何醫護人員待命。唯一的「安全措施」僅是兩池冷水,對於可能發生的嚴重燒燙傷形同虛設。
- 真實的傷害與冷血的回應:儀式中,有女生當場被燙傷尖叫,腳底瞬間起滿水泡;更有男生中途摔倒,膝蓋直接烙進火炭中,空氣中甚至瀰漫著皮膚燒焦的氣味。面對這些真實的傷害,主辦方非但沒有提供專業救助,反而冷酷地宣稱:「這是個人的業障顯現。」
這類高風險儀式並非為了「成長」,而是為了製造強烈的創傷記憶與虛假的「共患難」情感連結。它是一次蓄意的危險暴露,將身體的傷害重新詮釋為靈性的失敗,從而讓成功完成的學員產生征服恐懼的虛假成就感,更加盲目地信服主辦方的絕對權威。
這些精心設計的身心創傷,最終都服務於一個核心目的——將學員徹底工具化,使其成為組織源源不絕的斂財管道。
4. 財務剝削與關係綁架:打造封閉的利益生態圈
在學員的身心被徹底控制後,課程的最終目的 ~ 系統性的財務剝削與關係綁架便昭然若揭。
4.1. 手法八:強迫銷售與自我買單
以「賣書」活動為例,此手法的剝削本質展露無遺。學員被要求銷售一整箱主辦人的著作《活在真心的國度》,但無論最終銷售成果如何,剩餘的書都必須由學員自己全額買下。所有書款早已預先繳清,且不允許退書或給予任何折扣。這並非銷售訓練,而是將組織的產品庫存壓力與銷售成本,巧妙地轉嫁給受害者的剝削行為。
4.2. 手法九:「POP利益生態圈」的雙重標準
課程表面上禁止學員間的商業往來,實則建立了一個基於權力不對等的內部剝削鏈。

作者的親身經歷是此潛規則的最佳例證:其隊長(資深學姐)要求以高達三成的抽成(遠超作者商品15%的利潤),讓商品在她的平台上架。當作者基於商業邏輯與法規拒絕後,對方竟以「不給學姐面子」、「當初淘汰你是對的」等理由進行羞辱與報復,且繼續在其它課程中延續同一個話題。這種雙重標準破壞了學員間的信任,並形成了一個由上至下的剝削結構,讓新人成為資深學員與組織的利益供給者。
上述所有手法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最終形成了一套與高壓團體(或稱邪教)高度相似的思想改造與心靈控制系統。
--------------------------------------------------------------------------------
5. 總結:識別心靈操控的防禦指南
綜合來看,「超覺行銷」課程運用了一系列經典的心理操控手法,其核心模式可歸納為一個清晰的剝削鏈條。
手法歸納
- 公開羞辱:以人格攻擊摧毀個人自尊。
- 情緒耗竭:以生理極限削弱批判性思考。
- 感恩陷阱:以「施虐-獎勵」循環製造創傷連結。
- 淘汰恐懼:以公開處刑的方式建立絕對服從。
- 業績競賽:以同儕壓力迫使學員耗盡人脈與金錢。
- 肢體暴力:將暴力合理化並與團隊精神掛鉤,扭曲價值觀。
- 危險儀式:以創傷記憶製造虛假的共患難連結與權威崇拜。
- 強迫銷售:將組織的商業成本與風險轉嫁給學員。
- 利益綁架:建立基於權力不對等的內部剝削鏈。
核心模式分析
這些手法的共同運作模式如下: 「環境隔離 -> 自我擊潰 -> 價值觀植入 -> 製造依賴 -> 財務剝削」
這是一個典型的高壓團體或類邪教組織的「思想改造」模型。它首先將個體與外部支持系統隔離,然後通過系統性的心理與生理虐待擊潰其個人意志,接著植入一套符合組織利益的新價值觀,最終讓個體對組織產生深度依賴,心甘情願地為其付出金錢、時間與人際關係。
防範警示
當您未來遇到任何課程、團體或組織時,若出現以下警示信號,請務必提高警覺:
- 強調絕對服從與懲罰異議:組織要求成員無條件服從領導,任何質疑或反對都會受到公開羞辱或懲罰。
- 要求切斷外部聯繫或耗盡既有人脈:組織鼓勵成員與持反對意見的家人朋友疏遠,同時又要求成員利用其人脈網絡為組織服務或牟利。
- 將身心虐待包裝成「成長」或「考驗」:組織將羞辱、暴力、剝奪睡眠甚至危及安全的行為,美化為幫助成員突破自我、淨化心靈的必要過程。若有人想退出,甚至會被威脅「你的業力會引爆,家人會怪罪你」,以此製造心理恐懼,阻止脫離。
保持批判性思考與獨立判斷,是抵禦此類心靈操控的最佳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