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解答的我們,為何反而陷入更深的迷惘?
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與高壓之下,許多人心中都存在著對自我成長的渴望,希望能找到解決事業、感情、家庭等生命難題的鑰匙。正因如此,市場上琳瑯滿目的心靈成長課程應運而生,它們打著「療癒」、「覺醒」、「豐盛」的旗號,承諾提供快速的解答與轉變,吸引了無數尋求出口的靈魂。
但如果這些課程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以愛為名,製造了更深的二次創傷、沉重的財務負擔,並將你孤立在一個封閉的價值觀裡,那會是什麼樣子?本文將透過一位前學員的親身經歷,揭開這些高價課程光鮮話術背後的驚人內幕,分享他花費了數十萬後才學到的五個慘痛教訓。
教訓一:所謂的「心理劇」,可能是沒有專業執照的二次傷害
在 POP 這類的心靈課程中,經常會使用一種名為「心理劇」的手法,號稱能處理學員深層的創傷、婚姻矛盾等問題。然而,在缺乏專業執照與訓練的導師手中,這種強大的工具不僅無法療癒,反而可能成為一把再次傷害學員的利刃。以下是兩個真實發生的案例:
● 失控的婚姻諮商: 課堂上一對夫妻的婚姻問題被當眾處理,他們已在這套課程體系中多年,先生習慣每次與妻子吵架就回來上課「發洩」。儘管女方明確表達不願意將私事公開,老師卻仍在男方的堅持下強行進行。最終,這場本應是尋求和解的過程,在不專業的引導下演變成一場鬧劇,夫妻倆下課回家後不久便以離婚收場。更令人心寒的是,事後有學員在課室外的櫃檯,聽到工作人員用戲謔的口吻談論這件私事,所謂的保密與尊重蕩然無存。
● 重演創傷的悲劇: 學員小柔在課堂上被引導,在數十位學員面前重演自己童年被性侵的創傷。在講師的指令下,她被蒙上眼睛,由其他學員扮演施暴者,重現當時無助的情景。這場「治療」結束後,小柔非但沒有得到釋放,反而精神狀態急轉直下,出現嚴重的失眠、噩夢與焦慮症狀,受到了嚴重的二次傷害。
這種不專業的心理劇之所以極度危險,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強迫性的重演: 強迫受害者在沒有充分準備與安全支持下重演創傷,會再次觸發其痛苦記憶,加重心理負擔。
● 缺乏專業知識: 導師並非心理諮商科班出身,不了解創傷治療的專業知識,誤用技術反而對學員造成傷害。
● 忽略個體差異: 每個人的創傷經歷與心理狀態都不同,需要個人化的治療方案,這種「一刀切」的公開處理方式極其粗暴。
● 營造不安全環境: 在一個缺乏保密性、充滿圍觀者的環境中處理內心最脆弱的部分,會讓當事人感到更加恐懼和無助。
小柔的故事並非個案。許多身心靈課程打著療癒的旗號,卻以不專業的方式對待受傷的心靈。他們利用學員的脆弱,進行各種實驗性的治療,導致許多人受到二次傷害。
教訓二:以「愛」為名的情緒勒索,其實是高壓的銷售話術
許多學員都經歷過一種名為「傳愛」的行為。這通常發生在下一階課程開課前夕,老師或資深學員會以「老師很關心你」、「只是想問你好不好」等名義,對你進行頻繁的電話或訊息轟炸,但其真正的目的只有一個——催促你盡快報名繳費。這種壓力大到作者必須依靠手機的專注模式與零打擾功能來過濾電話,甚至因此封鎖了通訊錄中近一半的聯絡人。
這種行為本質上與直銷競賽無異。所謂的「傳愛」成果直接與獎品掛鉤,如果團隊的招生業績沒有達標,隊長(類似直銷的上線)甚至會被要求自己掏錢簽下覆訓課程來「補業績」。這早已脫離了關懷的初衷,淪為一場包裝在「愛」與「成長」糖衣下的高壓銷售。
更甚者,他們會利用「恐懼」來驅使你消費。筆者就曾親身經歷講師在課程最後一天的警告:
"CK啊!你第一天上課的時候印堂發黑...你看經過這兩天的課你就已經法喜充滿了!現在如果你不做個身心合一的話,你很快就打回原形了!!!下次恐怕連我都救不了你..."
這種話術的本質是典型的「恐懼行銷」,透過製造「不繼續上課就會變糟」的焦慮感,讓你因為害怕而掏錢,這與真正的關心和療癒背道而馳。
教訓三:你的課程貸款不是「宇宙銀行的贈與」,而是真實的負債
POP 的課程體系龐大,從 1 階到 12 階,中間還穿插各種特別課程,據估算,若要全部上完,花費可能高達 500 萬台幣。面對如此高昂的學費,課程內部發展出了一套獨特的話術來合理化這一切。
"已被停職的郭先生曾告訴學員,為了上課而背負的學貸是「良性負債」;創辦人之一的呂老師更是在課堂上宣稱:「那些錢都不是你們的,都是宇宙銀行給你們的!!!」。"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筆者為了上兩門高階課程,曾背負近 25 萬的銀行貸款。在上課期間,由於課程費用無法分期,只能在刷卡後向銀行申請高利率的單筆分期,導致收支嚴重不平衡,對金錢的匱乏感與恐懼不減反增。這種被「宇宙銀行」話術包裝的真實負債,正是「恐懼行銷」的延伸——不僅讓你害怕「打回原形」,更讓你陷入財務匱乏的真實恐懼中。
請務必記得,實體銀行並不會認同「宇宙銀行」的說法。與其相信虛無縹緲的宇宙贈與,不如學習務實的理財知識。作者在停課後,跟隨母親學習理財,透過實際的投資才真正學會如何讓錢滾錢,這與課程中的空談形成強烈對比。
教訓四:打造封閉的「正道」宇宙,讓你害怕與外界比較
為了鞏固學員的忠誠度與消費力,POP 刻意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宇宙觀」。在這套體系中,只有 POP 的課程是唯一的「正道」,而其他任何外部的課程、知識體系,甚至是專業的心理諮商,都可能被貼上「邪門歪道」的標籤。
筆者曾親身經歷,僅僅因為向同學推薦 PMP 專案管理證照課程(一個國際公認的專業認證),就立刻被一位資深學員家長制止,理由是「不能推薦 POP 以外的課程」,甚至覺得 PMP 這個名稱與 POP 太像,有所混淆。
這種做法的真實目的只有一個:他們害怕被比較。
透過將學員隔離在一個封閉的資訊環境中,不斷灌輸「只有這裡才是對的」觀念,讓學員逐漸失去獨立判斷的能力。當你不再向外探索與比較,就只能不斷地在他們設計好的課程體系內消費,成為被圈養的客戶。
筆者在離開 POP 後,尋求了一位擁有專業心理諮商師執照的靈氣師父協助,才真正找回了自己。這次經驗讓他深刻體會到,一個由受過正規訓練、具備專業證照的老師所引導的開放、尊重個體的系統,與一個封閉、排外、非專業的系統之間,存在著多麼巨大的差異。
教訓五:真正的豐盛,是離開課程後才開始的
課程中最具誘惑力的論述之一,就是將「上課」與「豐盛」劃上等號。他們會不斷地分享某些學員在上課後事業成功、賺大錢的案例,讓你相信只要持續投入金錢和時間,就能獲得同樣的成果。
然而,筆者的親身經歷卻給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
我停課一年多以來,有因此而過得不好嗎!?~坦白說我過得比上課時還更好...
在停止上課後,他的生活品質有了顯著的提升:
● 經濟壓力減輕: 少了每個月數萬元甚至十幾萬的課程負擔,財務狀況變得健康。
● 重獲生活自由: 有了餘裕去進行一趟長達 10 天的海外旅行。
● 感受真實富足: 第一次在沒有使用分期付款的情況下,為自己購入了一台 Macbook Pro。
這些在上課期間遙不可及的目標,在離開後反而一一實現了。這證明了真正的豐盛,並非來自於無止盡地購買課程,而是來自於找回生活的主導權,透過務實的努力與理性的財務規劃,一步步建立起來的。
結語:在療癒的路上,請帶著你的判斷力前行
這五個慘痛的教訓揭示了一個共同的核心:在面對任何宣稱能快速解決人生問題的心靈課程時,我們都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與批判性思維。真正的成長與療癒,從來都不是一蹴可幾的商品。
如果你真的面臨難以獨自解決的心理困擾,請務必尋求正規、有專業認證的心理諮商或治療管道。在那裡,你的脆弱會被溫柔且專業地對待,而不是被當成銷售的籌碼。
在追求心靈成長的路上,我們該如何保持清醒,真正地療癒自己,而不是陷入另一個精心包裝的陷阱?這個問題,值得每一個尋求答案的我們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