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台灣金管會與環境部持續在推動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揭露與申報,盡可能完善相關排放資訊。 ExxonMobil 在加州發起訴訟認為加州的強制要求違反言論自由,這在台灣應該是不太可能發生的狀況。
以目前的趨勢來說,強制性溫室氣體盤查資訊揭露將會往更嚴格的規範移動,時間早晚問題罷了。
新聞來源連結請參考。石油巨頭遭質疑
全球兩大石油公司近期再度成為焦點。 ExxonMobil 正在對抗加州新頒布的氣候揭露法規,而 TotalEnergies 則因誇大減碳承諾、誤導公眾,被法院裁定涉及「漂綠」。隨著各國陸續強化氣候監管,化石燃料企業與政府、監管機構之間的角力也愈發激烈。
ExxonMobil 起訴加州氣候揭露法
美國石油巨頭 ExxonMobil 近日向法院提告,試圖阻止加州實施新的氣候揭露規範。該公司主張,法規違反其憲法保障的權利,特別是《第一修正案》的言論自由,並且不公平地針對州內大型企業。
訴訟聚焦於兩項主要法案:
- 第 253 號法案(SB 253):要求年營收逾 10 億美元的企業揭露所有溫室氣體排放,包括供應鏈等間接的「第三範疇」排放。
- 第 261 號法案(SB 261):要求企業揭露氣候風險可能對其財務與營運造成的影響。
Exxon 認為,這些法規迫使企業以符合加州政治立場的方式談論氣候變遷,不僅增加營運成本,所得數據也難以準確,尤其在全球供應鏈中追蹤排放極具挑戰。
加州官員則回應, Exxon 的訴訟意在逃避資訊透明,強調企業若不揭露完整氣候影響,全球減碳目標將難以實現。
此案結果影響深遠:若法院裁定 Exxon 勝訴,其他州可能延後推動類似法案;若加州獲勝,該州的規範將成為全球最嚴格、最具指標性的氣候揭露制度之一。
TotalEnergies 被判誤導公眾,歐洲首例「綠色漂洗」勝訴案件
法國能源巨頭 TotalEnergies 近日在巴黎遭法院裁定,因宣傳內容誤導公眾而違反「漂綠」相關法規。法院指出,該公司 2021 年的行銷文案宣稱自己是「能源轉型的主要推手」,並承諾 2050 年達成淨零排放,但同時仍積極投資石油與天然氣開發,與其宣稱不符。
依判決, TotalEnergies 必須在一個月內刪除或修改相關文字,否則每日將被罰最高 2 萬歐元;同時須向三個提告的環保團體支付賠償與訴訟費用。
公司表示尊重法院裁決,但強調多數指控已被駁回,並堅稱其低碳投資計畫確實存在。
此案被視為歐洲針對大型化石燃料企業的首宗成功「漂綠」判決,釋出明確訊號:企業的永續宣傳必須以具體行動為依據,而非空泛承諾。
全球企業氣候責任新時代
ExxonMobil 與 TotalEnergies 的兩起案件,反映出各國政府與司法機關對企業氣候主張的審視正邁入新階段。石油與天然氣公司多年來高喊「2050 淨零」口號,卻仍積極擴張化石燃料業務,如今這種矛盾正受到更嚴格檢驗。
全球監管趨勢也從過去的「自願揭露」轉向「強制揭露」。投資人與消費者要求企業拿出實際減碳證據,而非僅以報告或廣告自我美化。
國際能源署( IEA )指出,全球油氣業約占能源相關排放的 15%,包括甲烷洩漏與煉油排放。若要達成「淨零」目標,該產業的排放量必須在 2030 年前減少至少 60%。
但現實依舊落後。2024 年,全球大型石油公司在新化石燃料計畫上的投資高達 4,000 億美元,而投入再生能源的金額卻不到 800 億。這種懸殊對比讓外界批評,企業的氣候承諾與實際資金流向背道而馳。
氣候揭露法:企業責任的新轉捩點
企業透明揭露排放量,被視為邁向氣候責任的關鍵一步。 ExxonMobil 訴訟所挑戰的加州新法,要求大型企業全面揭露排放數據,涵蓋直接營運、供應鏈及產品使用階段。
支持者認為,這項制度有三大效益:
- 為大型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 讓投資人與消費者能客觀比較企業減碳表現;
- 迫使企業採取更積極的減排行動。
例如,「第三範疇」排放——即顧客在使用企業產品時產生的碳排——往往占石油公司總碳足跡逾八成。若缺乏揭露機制,化石燃料的真實環境代價將被掩蓋。
反對者則認為,追蹤全球供應鏈的碳排過程成本高昂、技術複雜,恐導致數據不一致、難以核實。
儘管爭議不斷,專家普遍認為「強制揭露」是全球趨勢。歐盟、日本與加拿大等地也正研擬相似制度,顯示企業氣候資訊透明化已勢在必行。
氣候訴訟升溫
ExxonMobil 與 TotalEnergies 的官司只是全球氣候訴訟浪潮的一環。根據格蘭瑟姆研究所( 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 )統計,全球已出現近 3,000 起氣候相關訴訟,其中約 230 起直接針對企業,焦點多落在「漂綠」、誤導投資人及未揭露氣候風險等問題。
對企業而言,潛在成本龐大:罰金、訴訟費與品牌信譽受損都可能拖累市值。對投資人而言,這進一步提高了原本就波動劇烈的能源產業風險。
同時,全球資金正快速流向潔淨能源。根據 BloombergNEF 的估算,2024 年相關投資總額突破 2 兆美元,涵蓋再生能源、電動車與碳捕捉技術等領域,規模已是化石燃料投資的兩倍以上。
這股資本重心的轉移,正對石油業施加前所未有的壓力——企業必須證明自己正在擁抱能源轉型,而非停留在過去。
石油業的十字路口:轉型還是對抗?
ExxonMobil 與 TotalEnergies 的兩起案件,象徵石油產業正面臨重大抉擇。各國政府推動更快的脫碳進程,但企業獲利仍倚賴化石燃料。
ExxonMobil 的訴訟展現出對監管的反抗,而 TotalEnergies 的判決則揭示企業在宣傳走得太快、行動跟不上的風險。
無論立場為何,兩案都清楚指出:氣候問責不再是選擇題。法院、法規與投資人正要求企業以具體成果證明其承諾。
要在能源轉型中保持競爭力,石油巨頭必須加碼低碳投資、提升資訊透明度,並確保營運方向與可驗證的氣候目標一致。
若 Exxon 訴訟敗訴,美國可能掀起更多州與聯邦層級的揭露法潮;若各國法院仿效法國判例,「綠色漂洗」訴訟恐將在全球蔓延。
不論結果如何,化石燃料企業已無法再以口號取代行動——空洞承諾的時代正結束,真正的「氣候責任」時代才剛開始。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淨零競賽加速:企業迎戰 2027 年更嚴格標準
永續發展:企業商業模式的新驅動力
腳下的解方:讓土壤碳權成為企業減碳與農業轉型的雙贏之道
2025年全球十大碳移除領導企業
SBTi 轉型重啟,擴大企業淨零承諾版圖
自願碳市場的關鍵洞察:企業參與度、品質需求與供應緊縮
MSCI 氣候轉型追蹤報告:全球企業排放、目標與實體風險現況
ESG 退潮?企業如何在反彈聲中堅守長遠價值
油田裡的碳捕捉與封存,合理減碳方案還是更多化石燃料的漂綠騙局?
英國220億英鎊碳捕捉與封存計劃:大膽改革還是化石燃料的長期束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