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業的轉折點:從承諾到問責的時代來臨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前言

台灣金管會與環境部持續在推動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揭露與申報,盡可能完善相關排放資訊。 ExxonMobil 在加州發起訴訟認為加州的強制要求違反言論自由,這在台灣應該是不太可能發生的狀況。

以目前的趨勢來說,強制性溫室氣體盤查資訊揭露將會往更嚴格的規範移動,時間早晚問題罷了。

新聞來源連結請參考。

石油巨頭遭質疑

全球兩大石油公司近期再度成為焦點。 ExxonMobil 正在對抗加州新頒布的氣候揭露法規,而 TotalEnergies 則因誇大減碳承諾、誤導公眾,被法院裁定涉及「漂綠」。隨著各國陸續強化氣候監管,化石燃料企業與政府、監管機構之間的角力也愈發激烈。

ExxonMobil 起訴加州氣候揭露法

美國石油巨頭 ExxonMobil 近日向法院提告,試圖阻止加州實施新的氣候揭露規範。該公司主張,法規違反其憲法保障的權利,特別是《第一修正案》的言論自由,並且不公平地針對州內大型企業。

訴訟聚焦於兩項主要法案:

  • 第 253 號法案(SB 253):要求年營收逾 10 億美元的企業揭露所有溫室氣體排放,包括供應鏈等間接的「第三範疇」排放。
  • 第 261 號法案(SB 261):要求企業揭露氣候風險可能對其財務與營運造成的影響。

Exxon 認為,這些法規迫使企業以符合加州政治立場的方式談論氣候變遷,不僅增加營運成本,所得數據也難以準確,尤其在全球供應鏈中追蹤排放極具挑戰。

加州官員則回應, Exxon 的訴訟意在逃避資訊透明,強調企業若不揭露完整氣候影響,全球減碳目標將難以實現。

此案結果影響深遠:若法院裁定 Exxon 勝訴,其他州可能延後推動類似法案;若加州獲勝,該州的規範將成為全球最嚴格、最具指標性的氣候揭露制度之一。

TotalEnergies 被判誤導公眾,歐洲首例「綠色漂洗」勝訴案件

法國能源巨頭 TotalEnergies 近日在巴黎遭法院裁定,因宣傳內容誤導公眾而違反「漂綠」相關法規。法院指出,該公司 2021 年的行銷文案宣稱自己是「能源轉型的主要推手」,並承諾 2050 年達成淨零排放,但同時仍積極投資石油與天然氣開發,與其宣稱不符。

依判決, TotalEnergies 必須在一個月內刪除或修改相關文字,否則每日將被罰最高 2 萬歐元;同時須向三個提告的環保團體支付賠償與訴訟費用。

公司表示尊重法院裁決,但強調多數指控已被駁回,並堅稱其低碳投資計畫確實存在。

此案被視為歐洲針對大型化石燃料企業的首宗成功「漂綠」判決,釋出明確訊號:企業的永續宣傳必須以具體行動為依據,而非空泛承諾。

全球企業氣候責任新時代

ExxonMobil 與 TotalEnergies 的兩起案件,反映出各國政府與司法機關對企業氣候主張的審視正邁入新階段。石油與天然氣公司多年來高喊「2050 淨零」口號,卻仍積極擴張化石燃料業務,如今這種矛盾正受到更嚴格檢驗。

全球監管趨勢也從過去的「自願揭露」轉向「強制揭露」。投資人與消費者要求企業拿出實際減碳證據,而非僅以報告或廣告自我美化。

國際能源署( IEA )指出,全球油氣業約占能源相關排放的 15%,包括甲烷洩漏與煉油排放。若要達成「淨零」目標,該產業的排放量必須在 2030 年前減少至少 60%。

但現實依舊落後。2024 年,全球大型石油公司在新化石燃料計畫上的投資高達 4,000 億美元,而投入再生能源的金額卻不到 800 億。這種懸殊對比讓外界批評,企業的氣候承諾與實際資金流向背道而馳。

氣候揭露法:企業責任的新轉捩點

企業透明揭露排放量,被視為邁向氣候責任的關鍵一步。 ExxonMobil 訴訟所挑戰的加州新法,要求大型企業全面揭露排放數據,涵蓋直接營運、供應鏈及產品使用階段。

支持者認為,這項制度有三大效益:

  • 為大型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 讓投資人與消費者能客觀比較企業減碳表現;
  • 迫使企業採取更積極的減排行動。

例如,「第三範疇」排放——即顧客在使用企業產品時產生的碳排——往往占石油公司總碳足跡逾八成。若缺乏揭露機制,化石燃料的真實環境代價將被掩蓋。

反對者則認為,追蹤全球供應鏈的碳排過程成本高昂、技術複雜,恐導致數據不一致、難以核實。

儘管爭議不斷,專家普遍認為「強制揭露」是全球趨勢。歐盟、日本與加拿大等地也正研擬相似制度,顯示企業氣候資訊透明化已勢在必行。

氣候訴訟升溫

ExxonMobil 與 TotalEnergies 的官司只是全球氣候訴訟浪潮的一環。根據格蘭瑟姆研究所( 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 )統計,全球已出現近 3,000 起氣候相關訴訟,其中約 230 起直接針對企業,焦點多落在「漂綠」、誤導投資人及未揭露氣候風險等問題。

對企業而言,潛在成本龐大:罰金、訴訟費與品牌信譽受損都可能拖累市值。對投資人而言,這進一步提高了原本就波動劇烈的能源產業風險。

同時,全球資金正快速流向潔淨能源。根據 BloombergNEF 的估算,2024 年相關投資總額突破 2 兆美元,涵蓋再生能源、電動車與碳捕捉技術等領域,規模已是化石燃料投資的兩倍以上。

這股資本重心的轉移,正對石油業施加前所未有的壓力——企業必須證明自己正在擁抱能源轉型,而非停留在過去。

石油業的十字路口:轉型還是對抗?

ExxonMobil 與 TotalEnergies 的兩起案件,象徵石油產業正面臨重大抉擇。各國政府推動更快的脫碳進程,但企業獲利仍倚賴化石燃料。

ExxonMobil 的訴訟展現出對監管的反抗,而 TotalEnergies 的判決則揭示企業在宣傳走得太快、行動跟不上的風險。

無論立場為何,兩案都清楚指出:氣候問責不再是選擇題。法院、法規與投資人正要求企業以具體成果證明其承諾。

要在能源轉型中保持競爭力,石油巨頭必須加碼低碳投資、提升資訊透明度,並確保營運方向與可驗證的氣候目標一致。

若 Exxon 訴訟敗訴,美國可能掀起更多州與聯邦層級的揭露法潮;若各國法院仿效法國判例,「綠色漂洗」訴訟恐將在全球蔓延。

不論結果如何,化石燃料企業已無法再以口號取代行動——空洞承諾的時代正結束,真正的「氣候責任」時代才剛開始。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淨零競賽加速:企業迎戰 2027 年更嚴格標準
永續發展:企業商業模式的新驅動力
腳下的解方:讓土壤碳權成為企業減碳與農業轉型的雙贏之道
2025年全球十大碳移除領導企業
SBTi 轉型重啟,擴大企業淨零承諾版圖
自願碳市場的關鍵洞察:企業參與度、品質需求與供應緊縮
MSCI 氣候轉型追蹤報告:全球企業排放、目標與實體風險現況
ESG 退潮?企業如何在反彈聲中堅守長遠價值
油田裡的碳捕捉與封存,合理減碳方案還是更多化石燃料的漂綠騙局?
英國220億英鎊碳捕捉與封存計劃:大膽改革還是化石燃料的長期束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46會員
354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細雨徐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8
印尼憑藉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宣佈一項雄心勃勃的計畫,將向全球市場出售高達13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權。此舉不僅預計為印尼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並將有助於實現其氣候減碳目標,同時也為全球企業提供了重要的減排抵銷選項。文章深入探討了印尼碳交易市場的建構、挑戰與未來展望,展現印尼在亞洲綠色經濟中的領導潛力。
Thumbnail
2025/10/28
印尼憑藉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宣佈一項雄心勃勃的計畫,將向全球市場出售高達13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權。此舉不僅預計為印尼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並將有助於實現其氣候減碳目標,同時也為全球企業提供了重要的減排抵銷選項。文章深入探討了印尼碳交易市場的建構、挑戰與未來展望,展現印尼在亞洲綠色經濟中的領導潛力。
Thumbnail
2025/10/27
Carbon Unbound Europe 峰會聚焦在美國氣候政策轉向後,全球碳移除領域的權力重組。歐盟、英國與北歐國家憑藉政策支持與市場機制加速推動 CDR 部署,加拿大也被視為潛在領導者。與會專家指出,儘管市場不確定性與地緣政治挑戰仍存,全球對 CDR 的興趣與投入並未減退。
Thumbnail
2025/10/27
Carbon Unbound Europe 峰會聚焦在美國氣候政策轉向後,全球碳移除領域的權力重組。歐盟、英國與北歐國家憑藉政策支持與市場機制加速推動 CDR 部署,加拿大也被視為潛在領導者。與會專家指出,儘管市場不確定性與地緣政治挑戰仍存,全球對 CDR 的興趣與投入並未減退。
Thumbnail
2025/10/23
隨著企業減碳壓力與監管需求升高,全球碳會計軟體市場預計將從 2024 年的 180 億美元成長至 2032 年的逾 1,000 億美元。為回應碳數據不一致與信任危機,包括大型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在內的聯盟「Carbon Measures」成立,目標是建立統一、可驗證的碳數據標準。
Thumbnail
2025/10/23
隨著企業減碳壓力與監管需求升高,全球碳會計軟體市場預計將從 2024 年的 180 億美元成長至 2032 年的逾 1,000 億美元。為回應碳數據不一致與信任危機,包括大型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在內的聯盟「Carbon Measures」成立,目標是建立統一、可驗證的碳數據標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囉嗦了,直接看正題。 台火股價最近很強,對不? 老牌資產股,是在漲什麼? 台火有雙題材,因為是資產股,營建強,所以台火股價也蒸蒸日上,此外,其實去年有段時間,碳權交易類股很火,台火由於有大片林地,在碳權上有想像空間。但台火當時股價很快就回落,沒什麼動。 大概是當時主力還沒吃夠籌碼? 不清
Thumbnail
不囉嗦了,直接看正題。 台火股價最近很強,對不? 老牌資產股,是在漲什麼? 台火有雙題材,因為是資產股,營建強,所以台火股價也蒸蒸日上,此外,其實去年有段時間,碳權交易類股很火,台火由於有大片林地,在碳權上有想像空間。但台火當時股價很快就回落,沒什麼動。 大概是當時主力還沒吃夠籌碼? 不清
Thumbnail
臺灣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計劃擴大投入綠能投資。本文探討能源轉型的議題與挑戰,並分析企業在綠能領域的發展。討論了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的前景,以及綠色金融機制的重要性。同時介紹了雲豹能源作為在能源轉型軌道上的優質企業案例。
Thumbnail
臺灣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計劃擴大投入綠能投資。本文探討能源轉型的議題與挑戰,並分析企業在綠能領域的發展。討論了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的前景,以及綠色金融機制的重要性。同時介紹了雲豹能源作為在能源轉型軌道上的優質企業案例。
Thumbnail
產業新聞: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加徵高額關稅。另外,全球減碳的目標下,臺灣鋼鐵企業中鋼剛持續研發節能減碳技術,並積極協助下游客戶進行碳管理的輔導。然而,中鋼也面臨著減碳帶來的成本挑戰。最後,分心有分好壞,觀念好物分享如何利用適度的分心來專注工作。
Thumbnail
產業新聞: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加徵高額關稅。另外,全球減碳的目標下,臺灣鋼鐵企業中鋼剛持續研發節能減碳技術,並積極協助下游客戶進行碳管理的輔導。然而,中鋼也面臨著減碳帶來的成本挑戰。最後,分心有分好壞,觀念好物分享如何利用適度的分心來專注工作。
Thumbnail
產業新聞摘要:美國預計對中國鋼鐵加徵關稅,同時取消中國雙面太陽能板的關稅豁免。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中國的比亞迪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車廠,對特斯拉等全球汽車產業造成威脅。另一方面,加州發展再生能源迅速,但可能帶來消費者負擔。資策會MIC表示,AI算力需求急增,將導致雲端資料中心部署架構變化。
Thumbnail
產業新聞摘要:美國預計對中國鋼鐵加徵關稅,同時取消中國雙面太陽能板的關稅豁免。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中國的比亞迪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車廠,對特斯拉等全球汽車產業造成威脅。另一方面,加州發展再生能源迅速,但可能帶來消費者負擔。資策會MIC表示,AI算力需求急增,將導致雲端資料中心部署架構變化。
Thumbnail
由於歐美國家實施的一些碳權 ESG等等議題 (綠色版的空手套白狼 環保稅 綠色通膨) PS. 如果美國大選川普上了 綠能ESG這塊 就會震盪 因為川普比較傾向傳統產業 但在台灣"由於最有價值" 我想金主還沒賺夠 應該不會有問題 還有接下來的碳權 也有很多公司會起來 有機會
Thumbnail
由於歐美國家實施的一些碳權 ESG等等議題 (綠色版的空手套白狼 環保稅 綠色通膨) PS. 如果美國大選川普上了 綠能ESG這塊 就會震盪 因為川普比較傾向傳統產業 但在台灣"由於最有價值" 我想金主還沒賺夠 應該不會有問題 還有接下來的碳權 也有很多公司會起來 有機會
Thumbnail
這項措施要求550家企業限期完成碳排登錄,涉及半導體業、鋼鐵業、發電業、石油煉製業等行業。根據環境部的提醒,這些企業應在4月30日前完成去年112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並在10月31日前完成查驗作業。這一舉措的背景是為了監管和管理企業的碳排放,以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環境的目的。企業需
Thumbnail
這項措施要求550家企業限期完成碳排登錄,涉及半導體業、鋼鐵業、發電業、石油煉製業等行業。根據環境部的提醒,這些企業應在4月30日前完成去年112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並在10月31日前完成查驗作業。這一舉措的背景是為了監管和管理企業的碳排放,以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環境的目的。企業需
Thumbnail
1.台灣政治環境變化對整體綠能市場影響有限,差異在於推進速度。 2.未來售電比例將拉高,工程比例將下降。 3.再生能源的核心競爭了在於溝通,而非技術。雲豹透過自身銀行、營運、地方溝通資源,投資規模較小的再生能源公司,創造雙贏。 4.未來將借助台灣的技術經驗,進軍東南亞、日本市場。
Thumbnail
1.台灣政治環境變化對整體綠能市場影響有限,差異在於推進速度。 2.未來售電比例將拉高,工程比例將下降。 3.再生能源的核心競爭了在於溝通,而非技術。雲豹透過自身銀行、營運、地方溝通資源,投資規模較小的再生能源公司,創造雙贏。 4.未來將借助台灣的技術經驗,進軍東南亞、日本市場。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