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下的解方:讓土壤碳權成為企業減碳與農業轉型的雙贏之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言

Carbon Herald 刊登了一篇新的社論,探討土壤碳匯的潛力。期望藉由更完善的 MRV機制,以及改善供應鏈利益分配的方式,彌補當前碳權市場中的中價鴻溝區間。

概念上而言,當前除了土壤碳匯之外,包含林業相關、濕地復育等自然基礎解方通常也都會被推廣為中間價位碳權商品。碳移除效率一般來說定義在百年之內,但同時擁有生物多樣性保育以及價格較低的優點。

專欄:企業碳權策略的下一步,就在我們腳下的土壤

碳權已成為企業用來抵銷剩餘排放的主要工具。但這個市場本身機制複雜,導致其公信力始終受到質疑。

目前,市場上的參與者大致分成兩類。一類企業購買的是 avoidance credits,這種碳權價格便宜、品質堪憂,且並不真正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另一類則投入 engineered carbon removals,這些技術手段從高成本的 direct air capture,到可規模化的 biocharenhanced weathering。雖然這些方案有效,但受限於成本、規模或實施難度,各有挑戰。

進一步來看,目前會採購 engineered removals 的企業集中在特定幾個領域——例如大型科技公司、顧問業,以及減碳難度極高的重工業。而在這些企業中,真正願意大規模投入的,也只是少數幾家,從 CDR leaderboard 的「purchasers」排名即可看出。

需求集中與價格過高,讓碳移除市場出現明顯缺口:也就是缺乏能普及、價格合理、且具擴展潛力的方案。而解方可能就埋藏在腳下——以 regenerative agriculture 為核心的土壤碳移除技術,提供一種自然、可立即部署的替代方案,有望彌補品質與規模之間的落差。

土壤:被忽略的巨大碳匯潛力

土壤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碳儲庫,儲碳量是大氣的三倍以上。但儘管土壤具備強大的天然碳吸收能力,卻經常在碳移除策略與投資布局中被排除在外。

對於尋求處理剩餘排放的企業來說,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提供了少數幾個同時具備擴張潛力、立即見效且經濟實惠的減碳選項之一。

根據估算,到 2050 年這項技術每年可從大氣中移除 20 至 50 億公噸的 CO₂。對於需因應法規要求、投資人壓力或自願性氣候承諾的企業而言,只要建立起健全的標準、科學的技術路線與可信的 MRV(碳量測、報告與驗證)系統,土壤碳將成為值得信賴的減碳解方。

更重要的是,土壤解方還能帶來額外的永續效益,例如修復生物多樣性、強化糧食安全等。換句話說,企業購買 soil carbon credits 不僅能抵銷自身難以減少的排放,也能回應更廣泛的環境議題。

不過,既然潛力如此巨大,為何土壤碳權至今仍未成為市場主流?

原因之一在於,從現有市場架構到碳量測技術,仍有多重障礙待解。其中一項較少被討論但實際影響深遠的挑戰,是 voluntary carbon market (VCM) 與企業供應鏈減碳機制之間,缺乏順暢對接的制度設計與協調機制。

碳權市場與供應鏈倡議:失衡的合作關係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土壤碳封存)發展迅速,其所仰賴的 regenerative agriculture(再生農業)實踐也愈加普及。然而,實際執行這些轉型做法的第一線農民,卻常在資金分配上吃虧,導致整體再生農法的推廣受到阻礙。

這樣的現象,部分來自 VCM(自願性碳市場)與供應鏈倡議之間的結構性落差。前者是企業為了抵銷自身剩餘排放,透過購買 soil carbon credits 所形成的市場;後者則是由農食企業主導,針對特定作物與產地,投資再生農法的計畫。

問題出在這兩個體系之間缺乏協調——激勵機制彼此割裂,市場零散、資金流向不均,結果造成價值集中於企業,而非回饋到真正實踐農法的農民身上。

若要真正推動再生農業並擴大土壤碳移除的影響力,這兩種模式勢必要在公平基礎上協作共存。唯有如此,才能促使更多企業積極參與,同時實質支持農民轉型的努力。

供應鏈與農民之間的落差從何而來?

現在的農食企業承受著日益嚴峻的減碳壓力,特別是在 Scope 3(間接排放)上。為了達成目標,他們必須讓農民能夠在田間實踐更永續的耕作方式。為此,企業往往會訂出規範,或鼓勵特定農法,藉此主張相關碳效益歸屬於自家減排成果。

問題在於,這類供應鏈計畫通常只鎖定一兩種「重點作物」——那些與企業採購策略相關的農產品。但農民為了維持土壤健康,必須實行輪作,而當輪作的作物不在企業支持範圍內,他們就得不到進一步資金援助或技術支援。

結果,這種單一作物導向的計畫,形成支離破碎的資助機制,把發展永續農法的壓力與成本推給了農民。也因此,保障農民能獲得公平報酬,並為其永續成果爭取最佳價格,是推動這整套系統永續運作的關鍵。

讓土壤碳權成為企業信賴的減碳工具

VCM(自願性碳市場)有潛力扮演關鍵角色,協助填補供應鏈與農民之間的落差。透過 soil carbon credits,農民能獲得實質財務誘因,進而在整座農場推動永續耕作。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強化碳市場與供應鏈計畫之間的協調與互通。兩者相輔相成,都是實現有效土壤碳封存不可或缺的要素。

因此,如何讓企業願意投入並認同 soil carbon credits,成了眼前的重要目標。

只要運用可信的驗證技術來確保其減碳成效,同時擴大社會對土壤碳效益的理解,我們就能逐步建立一種新的企業思維——企業不只將土壤碳視為抵銷剩餘排放的工具,也將其視為面對整體氣候危機的重要解方之一。

真正的解方,其實就在腳下

全球農業排放中,有約 5% 至 10% 是由土壤退化所造成。而若能善用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土壤碳封存),其潛力足以年年移除數十億噸碳排,對比之下,更凸顯土壤健康對達成 淨零碳排 和減碳目標的重要性。

農民不只是土地的守護者,更是全球糧食體系的核心。但他們在轉型永續農法時,得面對不少財務與經營上的風險。因此,透過投資 soil carbon credits,企業不僅能支持農民實施 regenerative agriculture(再生農業),更有助於推廣土壤解方的擴大應用。這類投資不只是因應氣候危機的必要之舉,也是保障長遠糧食安全的關鍵所在。

但要讓土壤碳移除真正發揮效果,就得讓 VCM(自願性碳市場)與企業供應鏈的減碳倡議「互通整合」。這樣的協作模式不僅能促進企業更積極參與,也能讓農民獲得合理報酬,同時帶來全球性的環境正效益。

當前碳權市場充斥著低品質或高價格的選項,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或許該重新低頭思考:解方,其實一直都在腳下的這片土壤之中。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土壤碳監測變革:創新 MMRV 技術確保農業碳匯可信度
生態系統復育後的土壤碳匯變化研究
想種樹賺碳權之前,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自然氣候解方吧
自願性碳市場改革加速,政策缺位成最大隱憂
2024 自願性碳市場:誠信驅動的轉型與市場重塑
自願碳市場的關鍵洞察:企業參與度、品質需求與供應緊縮
2024自願性碳市場總回顧
VCMI自願性碳權策略工具指南:協助發展中國家參與自願性碳市場
自願性碳交易市場作為氣候變遷的應變工具,如何實現環境正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34會員
304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細雨徐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6
本文介紹CDR.fyi平臺上2025年上半年全球十大碳移除領導企業。文章詳細描述了每家公司的業務模式、碳移除技術、市場表現、合作夥伴和未來發展計畫,並分析了生物炭、碳礦化和海洋碳移除等不同技術的應用及市場潛力。
Thumbnail
2025/08/06
本文介紹CDR.fyi平臺上2025年上半年全球十大碳移除領導企業。文章詳細描述了每家公司的業務模式、碳移除技術、市場表現、合作夥伴和未來發展計畫,並分析了生物炭、碳礦化和海洋碳移除等不同技術的應用及市場潛力。
Thumbnail
2025/08/05
英國政府宣布將碳移除正式納入其排放交易制度(UK ETS),成為全球首個將「移除碳」與「減少排放」並列於強制碳市場的主要經濟體。未來僅限英國境內執行、經驗證且可封存超過200年的移除行動才能獲發碳權,並設立拍賣與不增加總量上限等機制,以確保環境誠信。
Thumbnail
2025/08/05
英國政府宣布將碳移除正式納入其排放交易制度(UK ETS),成為全球首個將「移除碳」與「減少排放」並列於強制碳市場的主要經濟體。未來僅限英國境內執行、經驗證且可封存超過200年的移除行動才能獲發碳權,並設立拍賣與不增加總量上限等機制,以確保環境誠信。
Thumbnail
2025/08/04
自願性碳市場在改革下逐步成熟,利用 AI 與遙測技術提升透明度,並吸引許多大企業參與。然而,政策缺位導致投資信心不足,去年市場規模僅為 2021 年的四分之一。各國正將高完整性碳權納入減碳策略,新加坡、英國與肯亞亦組建聯盟支持市場發展。完善政策與市場基礎設施是 VCM 擴大規模、吸引資金的關鍵。
Thumbnail
2025/08/04
自願性碳市場在改革下逐步成熟,利用 AI 與遙測技術提升透明度,並吸引許多大企業參與。然而,政策缺位導致投資信心不足,去年市場規模僅為 2021 年的四分之一。各國正將高完整性碳權納入減碳策略,新加坡、英國與肯亞亦組建聯盟支持市場發展。完善政策與市場基礎設施是 VCM 擴大規模、吸引資金的關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這是一場課後重點紀錄,聽完北大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的李堅明教授的演講後,重點紀錄整理如下: 為什麼要碳交易
Thumbnail
這是一場課後重點紀錄,聽完北大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的李堅明教授的演講後,重點紀錄整理如下: 為什麼要碳交易
Thumbnail
環境部最近宣佈了碳費共有兩種自主折抵方式,第一種是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者可獲得最優惠費率。第二種是企業採取環境部的指定項目進行自主減碳,同樣可享優惠費率,但折扣幅度較小。這兩種方式對於企業減少排放量有不同的影響和折扣幅度,並且需符合特定的條件。
Thumbnail
環境部最近宣佈了碳費共有兩種自主折抵方式,第一種是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者可獲得最優惠費率。第二種是企業採取環境部的指定項目進行自主減碳,同樣可享優惠費率,但折扣幅度較小。這兩種方式對於企業減少排放量有不同的影響和折扣幅度,並且需符合特定的條件。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ESG在近年越來越熱門,企業需要了解碳盤查的重要性。文章解釋碳盤查的意義、法規的要求以及企業執行碳盤查的好處。
Thumbnail
ESG在近年越來越熱門,企業需要了解碳盤查的重要性。文章解釋碳盤查的意義、法規的要求以及企業執行碳盤查的好處。
Thumbnail
### 過程原因及未來影響 碳費審議會的成立和首次審議會召開是為了加速減碳並與國際接軌,這一舉措將對未來的氣候政策和環境保護產生深遠影響。 #### 過程原因 1. **法律框架擬訂**:環境部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下優先擬訂12項子法,其中包括與碳定價相關的法規,這促使了碳費審議會的成
Thumbnail
### 過程原因及未來影響 碳費審議會的成立和首次審議會召開是為了加速減碳並與國際接軌,這一舉措將對未來的氣候政策和環境保護產生深遠影響。 #### 過程原因 1. **法律框架擬訂**:環境部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下優先擬訂12項子法,其中包括與碳定價相關的法規,這促使了碳費審議會的成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淨零排放已成為許多組織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瞭解碳足跡的計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我將介紹碳足跡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方法,並探討碳足跡計算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重要性。此外,我還將分享一些碳足跡計算的工具、挑戰和最佳實踐,以及為什麼碳足跡計算對中小企業來說也很重要。 1. 碳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淨零排放已成為許多組織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瞭解碳足跡的計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我將介紹碳足跡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方法,並探討碳足跡計算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重要性。此外,我還將分享一些碳足跡計算的工具、挑戰和最佳實踐,以及為什麼碳足跡計算對中小企業來說也很重要。 1. 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