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金錢、房子與機會:年輕人真的比較幸福嗎?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專欄系列:《我們真的過得比較好嗎?——世代之間的真實與想像》

raw-image

餐桌上的那句話

「你們薪水那麼高,還買不起房?」

這句話,你可能也聽過。長輩端著茶,眼神裡帶著半分不解、半分責備;年輕人低頭苦笑,想說的話卡在喉嚨裡吞不出來。

表面上,這是一場關於金錢的對話。實際上,它揭露了世代之間對努力與結果截然不同的理解。上一代看見的是數字,這一代感受的是無力。


那些冷冰冰的數字,說出了什麼?

讓我們先看看數據。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台灣近十年的實質薪資幾乎停滯不前。2024 年全體受雇員工的平均實質薪資約為 5 萬 6 千元,聽起來不算少,但問題是——房價漲得更快。

房價所得比,也就是買一間房需要多少年收入,如今已經攀升到超過 10 倍以上。在台北市,更是超過 15 倍。

換句話說,一位月薪 5 萬的年輕人,即使不吃不喝,也要超過十五年才買得起一間老舊公寓。這不再是懶得存錢的問題,而是結構性的代際落差。

薪水有漲,但物價漲得更快;收入有增加,但房價增加得更多。這就是年輕世代面對的數學難題:不是不努力,而是怎麼算都算不過來。


當「努力」不再保證翻身

在上一代的經濟記憶中,努力是最關鍵的字眼。

那是一個資源快速成長的年代:製造業起飛、土地價格上升、創業與升遷機會處處可見。只要肯拚、肯做,明天就會比今天好。這是那個時代的真實,也構成了那一代人的信念。

然而如今,社會進入成熟期,資源分配趨於固定。新創門檻高、薪資漲幅小、社會階層流動減緩。學歷仍然重要,但不再保證穩定與向上。在高學歷普及的年代,努力變成了最低標準,而非保證回報的條件。

這也難怪,許多年輕人會說:「我們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沒有用。」

這句話聽在長輩耳中刺耳,卻道出了新世代的真實處境:他們不是放棄努力,而是發現光靠努力已經不夠了。


當「擁有」成為奢侈

上一代的幸福,多半圍繞著擁有:買房、成家、養兒育女,是人生的完整循環。這是那個年代的標準配備,也是衡量幸福的座標。

但當擁有成為奢侈,年輕人只好尋找新的幸福定義。

租屋不再是過渡,而是一種長期選擇;旅行、自由工作、重視心理健康,成為新的生活指標。他們把錢花在體驗上、花在學習上、花在讓自己喘口氣的空間上。

這樣的價值觀轉變,常被誤解為逃避責任或不夠成熟。但更準確的說法是:在無法改變結構的情況下,尋找可掌握的幸福。

他們不是不想擁有,而是理解現實後,選擇了另一條生存之路。


公平感的錯位

對長輩來說,「我們那時候更辛苦」是事實;對年輕人而言,「我們的代價更高」也是事實。

問題不在誰比較苦,而在公平感的崩解。

上一代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換得回報,這是一種線性的公平。付出與收穫成正比,這是那個時代的遊戲規則。

而現在的社會,回報與努力不再成比例:房價受金融政策影響、就業機會取決於全球市場、人工智慧改變勞動型態。太多因素超出個人控制,太多變數無法預測。

年輕人活在一個變數更大的時代。他們知道自己並非最貧窮的一代,但可能是最焦慮的一代,因為看不見努力與回報之間的連結。


如何理解這個「富而不安」的時代?

面對這樣的世代差異,我們該怎麼辦?

從指責轉向理解。每一代的生活困境都不同,拿過去的成功經驗套用到今天,只會製造更多誤解。「我當年怎樣怎樣」也許是真的,但那不代表今天的年輕人用同樣方法就能成功。

從個人責任轉向結構檢討。房價、教育、低薪問題,不是個人選擇能解決的。政府的政策、企業的責任、全球化的影響,這些結構性問題,才是關鍵所在。


從物質競賽轉向生活品質。當擁有變得困難,幸福就該回到生活的感受本身。不被比較、能喘息、能成長,這些才是新的幸福語彙。擁有一間房子固然重要,但擁有一個不被焦慮吞沒的人生,同樣重要。


幸福的代價

如果說上一代的故事是從貧到富,那麼這一代的故事,可能是從富到焦慮。

幸福不再只是資產的累積,而是一種心理的安全感。年輕人並不比上一代懶惰,他們只是活在更複雜的系統裡,面對更多無法掌控的變數。

而理解這一點,正是跨世代溝通的起點。


所謂「比較幸福」的迷思,也許該讓位給另一個問題:

我們是否能讓幸福更平均?讓每一代人都有機會,在自己的時代裡,活得有尊嚴?

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我們共同面對的課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Zeseri 捷思艾瑞
77會員
106內容數
數位工具設計師 專為個人與小商家打造 Google Sheets / Notion 模板, 幫你省時、省力,專注在更重要的事。 除了設計實用工具,也喜歡動腦、討論與思辨。 我在文字裡探索議題、整理想法, 把痛點變知識,把知識做成工具。 讓生活與思考,都更清晰。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職場小資女 Zoe 面對 X 世代主管的壓力、愛情中的世代眼光,以及生活的倦怠感時,她求助於導師 Alan 大叔。這是一場關於世代衝突、價值觀差異與自我成長的對話。從「換頻溝通」到「愛情選擇」,再到「生活平衡」,文章用口語化故事呈現,帶你看見跨世代共存的智慧。
Thumbnail
當職場小資女 Zoe 面對 X 世代主管的壓力、愛情中的世代眼光,以及生活的倦怠感時,她求助於導師 Alan 大叔。這是一場關於世代衝突、價值觀差異與自我成長的對話。從「換頻溝通」到「愛情選擇」,再到「生活平衡」,文章用口語化故事呈現,帶你看見跨世代共存的智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親子關係的挑戰,從作者自身的經驗出發,反思世代間的價值觀差異與溝通問題。文章藉由作者重返校園的感受,引申出關於「擁有」、「滿足」與「愛」的反思,並鼓勵父母與孩子重新理解彼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親子關係的挑戰,從作者自身的經驗出發,反思世代間的價值觀差異與溝通問題。文章藉由作者重返校園的感受,引申出關於「擁有」、「滿足」與「愛」的反思,並鼓勵父母與孩子重新理解彼此。
Thumbnail
世代之間對於新聞事件的反應差異,源於長輩的「預防型語言」與年輕人的「共感型語言」不同。長輩基於自身經驗,傾向於快速找出預防措施,而非沉溺於悲傷;年輕人則較重視同理與憤怒,先表達情緒再尋求解決方案。文章建議在溝通時,理解彼此的出發點,避免直接批判,透過翻譯和引導,促進更好的理解與溝通。
Thumbnail
世代之間對於新聞事件的反應差異,源於長輩的「預防型語言」與年輕人的「共感型語言」不同。長輩基於自身經驗,傾向於快速找出預防措施,而非沉溺於悲傷;年輕人則較重視同理與憤怒,先表達情緒再尋求解決方案。文章建議在溝通時,理解彼此的出發點,避免直接批判,透過翻譯和引導,促進更好的理解與溝通。
Thumbnail
【《霸王別姬》電影心得之二:世代衝突】 《霸王別姬》的故事背景從1924年到1978年,五十人間中國歷經多個政權交替,京劇也從「下三濫」、文化交流、「牛鬼蛇神」到國族藝術。 六年前看小四這個角色的時候,只覺得氣憤,但現在回頭看,小四夾在想要成角和革命中,不僅是「跟風保全自己」的心態,更多的是
Thumbnail
【《霸王別姬》電影心得之二:世代衝突】 《霸王別姬》的故事背景從1924年到1978年,五十人間中國歷經多個政權交替,京劇也從「下三濫」、文化交流、「牛鬼蛇神」到國族藝術。 六年前看小四這個角色的時候,只覺得氣憤,但現在回頭看,小四夾在想要成角和革命中,不僅是「跟風保全自己」的心態,更多的是
Thumbnail
作為傳說擁有五千年文化的我們,"中華文化"擁有很多很仔細及固執的傳統觀念;在現在連老一輩都開始逐漸瞭解<<傳承>>的重要性的同時-他們到底何時能夠接受科技及前衛的發展方向?還是只是口頭承諾,事實上無限拖延...,傳統的思維有時候真的"限制了我們的發展格局"。 思想/工作: 結論:
Thumbnail
作為傳說擁有五千年文化的我們,"中華文化"擁有很多很仔細及固執的傳統觀念;在現在連老一輩都開始逐漸瞭解<<傳承>>的重要性的同時-他們到底何時能夠接受科技及前衛的發展方向?還是只是口頭承諾,事實上無限拖延...,傳統的思維有時候真的"限制了我們的發展格局"。 思想/工作: 結論:
Thumbnail
出社會的你們是否曾經抱怨過建築業界勞資雙方的代溝越來越深? 這集的建築業界新舊聞 我們要來聊聊與業界相關的三個主題 1.彭文苑三年六萬留言事件簿 2.建築師公會與建改社作為 3.建築籌備會執行進度簡易說明  一起來聽聽工會籌備的進度如何吧! 👉聆聽這集的節目 👉空間規劃設計產業工會籌備會
Thumbnail
出社會的你們是否曾經抱怨過建築業界勞資雙方的代溝越來越深? 這集的建築業界新舊聞 我們要來聊聊與業界相關的三個主題 1.彭文苑三年六萬留言事件簿 2.建築師公會與建改社作為 3.建築籌備會執行進度簡易說明  一起來聽聽工會籌備的進度如何吧! 👉聆聽這集的節目 👉空間規劃設計產業工會籌備會
Thumbnail
胡晴舫的小說《群島》圍繞兩大主旨:網路與世代。不同年代的角色,各自以不同的價值觀面對網路上的新秩序,同時,也暗示看似自由、開放、進步的網路,其實正引領眾人回到封閉,甚至暴力的封建生活方式。
Thumbnail
胡晴舫的小說《群島》圍繞兩大主旨:網路與世代。不同年代的角色,各自以不同的價值觀面對網路上的新秩序,同時,也暗示看似自由、開放、進步的網路,其實正引領眾人回到封閉,甚至暴力的封建生活方式。
Thumbnail
 華人的年節即將到來,往往在一片濃濃的年味當中,有更多心靈是充滿焦慮和不安的。 特別在現今社會,這種含有傳統習俗及家族團聚意涵的節期,遇到了社會上的個體,集體性的想要掙脫傳統束縛及框架,想要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風氣潮流,就容易在我們內心形成一種衝突及對立拉扯和震盪。有時,家是還沒回,心卻開始亂了...
Thumbnail
 華人的年節即將到來,往往在一片濃濃的年味當中,有更多心靈是充滿焦慮和不安的。 特別在現今社會,這種含有傳統習俗及家族團聚意涵的節期,遇到了社會上的個體,集體性的想要掙脫傳統束縛及框架,想要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風氣潮流,就容易在我們內心形成一種衝突及對立拉扯和震盪。有時,家是還沒回,心卻開始亂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