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斐恩的職場修煉日誌|#159篇
最近有越來越多朋友知道我在做職涯諮詢。這件事讓我很有感觸——當你開始踏實地走在自己的路上,世界也會慢慢回應你。
不久前,一位失聯快二十年的朋友聯絡上了我。二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也夠讓我們都換了幾個身分。當年我們都在做行銷,一起追著市場的脈動跑;如今我成了HR,他成了美妝產業的行銷總監。他笑說:「做零售啊,就是永遠跟時間賽跑。」
節慶一檔接一檔、數字一關卡一關,壓力山大,身體也終於說「不行了」。
醫生檢查不出毛病,中醫卻說:「這是身體在發炎,在抗議你的生活方式。」
那一刻,他終於停下來,開始學會聽自己身體的語言。
休息的那段時間,他第一次沒有KPI、沒有檔期、沒有簡報。
反而在安靜裡,慢慢浮現了新的問題——
「如果我不再回去做行銷,我還能做什麼?」
「我過去二十年的經驗,可以變成什麼新的價值?」
剛好一位朋友邀他去幫忙管理商務中心。
他說那段時間就像重新進入人間觀察筆記:
每天看著進進出出的人,創業者、自由工作者、業務主管……
看著別人為夢想奔走,他反而看見自己過去的樣子,也看見了未來的可能。
他開始想,也許可以把自己的行銷經驗,轉化成「教」與「輔導」——
教,是傳承;輔導,是陪伴。
他希望不再被行程卡死,卻能讓經驗繼續發光。
當他說到這裡,眼神裡有一種「重新呼吸」的清晰。
他問我:「那你覺得,如果我也去拿職涯諮詢師的證照,我會不會更能幫到人?」
我笑了:「差別不在能不能幫,而在你會用什麼方法幫。」
職涯顧問的角色,不是給答案,而是引導對方看見自己的答案。
這是我們都在學的一課——從「教人怎麼做」到「陪人找到方向」。
我後來也分享了一些我認為經營得很棒的行銷顧問案例給他,讓他去參考不同的路徑。
我們聊了彼此的未來,也聊了可能的合作。
那感覺很奇妙,就像兩條人生支線,經過二十年的分岔,又重新連接起來。
我發現,當你開始積累自己、願意往前走,世界真的會開始回來找你。
朋友會被你的方向感吸引,舊人脈會被你的行動喚醒。
而你,也會在這些重逢中,看見自己一路走來的證明。
有時候,我們並不是在「重新開始」,
而是在「讓過去累積的一切,找到新的出口」。
我很期待,未來我們能一起做些不一樣的事情。
畢竟,人生的下半場,最有趣的,就是讓自己不只是工作,而是活得更有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