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鴻溝 - The Health Gap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你是否也曾懷疑,為什麼有些創傷早已結束,卻仍在心裡留下回音?那些突如其來的焦慮、莫名的倦怠,甚至對溫柔的抗拒,其實都是身體在替靈魂說話。多年來,我在實驗室、會議室與病房之間穿梭,看見的不只是科學的嚴謹,更是人心的脆弱與堅韌。創傷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是換了一種語言,藏進你的呼吸與姿態之中。真正的復原,不在於忘記,而在於能在記憶的廢墟裡重新安住自己。

當你不再與痛苦對抗,而是學會傾聽它的節奏,生命便開始回到最初的安靜

—那才是力量最深的形狀。

Michael Marmot 是英國著名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學者,專長於「健康不平等」與「社會決定因素」的研究。他曾任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教授,並帶領多項針對健康差距的國際研究。他在本書《The Health Gap: The Challenge of an Unequal World》中主張:除了醫療技術與個人行為外,更應關注「出生、成長、生活、工作、老化」這些社會環境條件,因為這些才是造成健康差距的根本驅動因素。他以實證研究為基礎,指出在高收入國家內部,甚至在同一城市、鄰近社區,也可能出現 20 年左右的預期壽命差距。

在『The Health Gap』中,Marmot 提出「健康不平等」並非僅因個人選擇或醫療可及性問題。他指出,在美國的某些城市,如巴爾的摩 (Baltimore) 的 Upton/Druid Heights 區,一位男性的平均壽命約為 63 歲;而在同城大約不遠的 Roland Park/Poplar 區,則高達 83 歲。這樣 20 年的差距,來自於教育、職業、收入、社會地位、生活條件等累積效應,而非單純疾病或醫療差異。透過這樣的例證,他點出:即便在物質豐富的社會,社會階層越低,健康水平越差,反映出「社會梯度」(social gradient) 的存在。

此外,Marmot 在書中不僅指出問題,更提出應對策略。他認為,改善健康不平等需要從大範圍政策出發,調整權力、金錢與資源的分配,提升人們對自己生命的掌控能力 (empowerment),並改善生活條件,包括教育、工作環境、住房與社區支持。他強調,這不是悲觀的論述,而是帶有希望的觀點:若社會願意採取行動,顯著縮小這些不平等是可能的。

以下摘要書中重點與您分享:

The living legacy of trauma manifests in intense physical, perceptual, and emotional reactions to everyday things—rarely recognizable as past experience. These emotional and physical responses, called “implicit memories,” keep bringing the trauma alive in our bodies and emotions again and again, often many times a day.
raw-image

創傷的活生生遺產,會以強烈生理、感知與情緒反應的形式,在日常事物中顯現—這些反應鮮少能被辨識為過往經歷。這些稱為「隱性記憶」的情緒與生理反應,不斷在我們的身體與情感中重現創傷,往往每日發生多次。

創傷事件結束後,其影響並非消逝,而是以活生生的遺產形式持續存在。這種遺產表現為對日常事物產生強烈的生理、感知與情緒反應。這些反應被稱為隱性記憶,它們反覆在身心重現創傷體驗,使倖存者難以將其視為過去,導致持續處於危險的錯覺之中。

Because trauma is remembered emotionally and somatically more than it is remembered in a narrative form that can be expressed verbally, survivors often feel confused, overwhelmed, or crazy. Without a memory in words or pictures, they do not recognize what they are feeling as memory.
raw-image

由於創傷更多是以情感與身體感受的形式被記住,而非能用語言表達的敘事形式,倖存者常感到困惑、不堪重負,甚至懷疑自己是否瘋了。在缺乏文字或圖像記憶的情況下,他們無法將自身感受辨識為記憶。

創傷記憶主要儲存於杏仁核等非語言區域,以情感和身體感受的形式存在,而非清晰的語言敘事。當杏仁核被觸發時,負責語言表達的前額葉皮質會停止運作。因此,倖存者在經歷強烈情緒或生理反應時,常因缺乏具體事件記憶而感到困惑或自我懷疑,未能意識到這些反應本身就是一種無言的記憶。

Most of all, th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or wise mind has a calming effect on the amygdala, the structure believed to be an emotional memory center where trauma-related feeling and body memories are stored or encoded.
raw-image

最重要的是,內側前額皮質(亦稱智慧心智)能對杏仁核產生鎮靜作用。杏仁核被認為是情感記憶中心,負責儲存或編碼創傷相關的情感與身體記憶。

在創傷情境中,思考大腦(前額葉皮質)會停止運作,讓身體啟動本能的生存反應。療癒的關鍵在於恢復前額葉皮質的活動。內側前額葉皮質,即智慧心智,能夠直接對負責偵測威脅和儲存創傷記憶的杏仁核產生鎮靜作用,有助於區分過去與現在的危險,並安撫神經系統。

Few trauma survivors realize that their self-destructive behavior represents an ingenious attempt to regulate their nervous systems and their unbearable physical and emotional reactions.
raw-image

鮮少創傷倖存者意識到,這些自我毀滅行為實則是調節神經系統、緩解難以承受的身心反應的巧妙嘗試。

面對難以承受的創傷情緒與身體反應時,個體會發展出各種自我毀滅性的應對行為,例如自殘、飲食失調或物質濫用。這些行為在生理上能帶來短暫的神經化學紓解(如刺激腎上腺素與內啡肽分泌),從而提供虛假的耐受窗口。從治療角度來看,理解這些絕望的應對措施是一種精妙的生存策略,而非人格缺陷,是邁向復原的關鍵第一步。

The key is increasing your ability to notice your thoughts, feelings, and impulses as signals about how the nervous system is doing, rather than a sign of how you are measuring up to old expectations.
raw-image

關鍵在於提升你察覺自身思緒、感受與衝動的能力—將其視為神經系統運作狀態的訊號,而非衡量你是否符合舊有期待的標尺。

戒斷或清醒初期常導致創傷後症狀加劇,使倖存者陷入戒斷/復發循環。為打破此循環,需學會利用覺察大腦(內側前額皮質)來平靜杏仁核與調節神經系統。重點應放在不帶評判地察覺(Noticing)情緒和衝動,將其視為神經系統的狀態訊號,而非自我缺陷的證明,從而減少情緒淹沒感並擴展耐受窗口。

Trauma survivors frequently find themselves fleeing from those who are kindest to them and attaching to partners who are distant or even abusive.
raw-image

創傷倖存者常發現自己逃離最善待自己的人,卻依附於疏遠甚至施虐的伴侶。

早期的依附關係以非語言的身體記憶形式留存。在創傷環境中,親密與疏離皆充滿危險。這種創傷性依附模式導致倖存者長大後在關係中產生矛盾反應。他們可能被疏遠或施虐的伴侶吸引,因這觸發了尋求親近的本能;而安全的伴侶則可能觸發逃離或抗爭的衝動。


I wanted to emphasize the positive evolutionary function of this part and challenge the tendency to see the ability to function as a false self, as if the trauma-related responses were the only "true self."
raw-image

我意在彰顯此部分的積極演化功能,並挑戰將功能性運作視為虛假自我的傾向—彷彿創傷反應才是唯一的「真實自我」。

結構性解離是人類大腦對長期創傷的本能適應反應,使人格碎片化。其中「維持正常生活自我」(Going On with Normal Life self)負責日常功能運作。治療的關鍵是將這個部分視為一種積極的生存資源,而非虛假的自我。學會用「部分語言」來區分和命名內在的創傷性部分(如求救、戰鬥、屈從),有助於促進身心的整合,並降低被情緒淹沒的風險。

The ability to just notice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triggered, rather than react to it, is an act of self-acceptance.
raw-image

僅僅察覺觸發體驗而非立即反應的能力,本身就是自我接納的實踐。

創傷復原的目標是「重新掌握身心主導權」,活在當下。這需要持續擴展耐受窗口,並將觸發反應視為記憶而非當下危險。當倖存者能僅僅察覺(Noticing)被觸發的徵兆,而不予評判或反應時,這便是一種自我接納。最終,接受所有生存策略,並原諒那個曾掙扎求生的「年幼自我」,是達成療癒與和解的終極關鍵。



結語

本書提醒我們,情緒與身體反應其實是過往經驗的迴聲,而非當下的威脅。當人能以溫柔的覺察接納這些反應,而非急於壓抑或逃避,就會逐漸讓內在的混亂沉澱為清明。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修復過程—透過理解而非抗拒,我們重新與自身建立安全的連結。當理智的前額葉重新運作,杏仁核的警報逐漸安靜,身心自然回到平衡狀態。

更深層的療癒並非消除創傷,而是學會與其共存,承認它在我們生命中的痕跡,同時允許自我重新整合。當人開始注意到每一次呼吸、情緒與身體訊號的微妙變化時,便不再被舊記憶牽引,而能活在真實的此刻。這種自我接納的能力,讓我們在歷經風雨後仍能柔軟、安穩,重新找到內在的秩序與生命的韻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伊桑的書摘
15會員
284內容數
歡迎來到伊桑的書摘!我是Ethan,一位熱愛讀書的人,致力於每年閱讀一百本好書,並將從中汲取的智慧分享給志同道合的朋友。這裡的內容專為那些追求長壽與智慧朋友而設計,涵蓋最新的科學研究、健康觀點,並以歐美醫藥哲學的角度探討疾病預防與養生之道。
伊桑的書摘的其他內容
2025/11/03
你可曾想過,為什麼有些人即使身處風暴中心,仍能維持內在的平靜?我曾以為,知識與努力足以抵禦世界的不確定,直到一次次親眼看見—身體的崩潰往往早於心靈的求救。那是一場長久的對話:理性與情感、秩序與混沌,在實驗室、在會議室、也在夜深人靜的自我反省裡不斷交錯。我開始理解,真正的修復並非追求強韌,而是學會..
Thumbnail
2025/11/03
你可曾想過,為什麼有些人即使身處風暴中心,仍能維持內在的平靜?我曾以為,知識與努力足以抵禦世界的不確定,直到一次次親眼看見—身體的崩潰往往早於心靈的求救。那是一場長久的對話:理性與情感、秩序與混沌,在實驗室、在會議室、也在夜深人靜的自我反省裡不斷交錯。我開始理解,真正的修復並非追求強韌,而是學會..
Thumbnail
2025/10/31
你是否也曾懷疑,為什麼努力生活卻總覺得靈魂在遲鈍地喘息?我曾經以為,知識能拯救焦慮,經驗能治癒不安——直到我發現,真正的改變往往發生在那些微小的、被忽略的片刻。那不是劇烈的轉折,而是一種如晨光般緩緩滲透的覺醒。從實驗室的理性,到教育現場的啟發,再到細胞層次的生命律動,我逐漸明白,人最深的健康,...
Thumbnail
2025/10/31
你是否也曾懷疑,為什麼努力生活卻總覺得靈魂在遲鈍地喘息?我曾經以為,知識能拯救焦慮,經驗能治癒不安——直到我發現,真正的改變往往發生在那些微小的、被忽略的片刻。那不是劇烈的轉折,而是一種如晨光般緩緩滲透的覺醒。從實驗室的理性,到教育現場的啟發,再到細胞層次的生命律動,我逐漸明白,人最深的健康,...
Thumbnail
2025/10/27
你可曾想過,為什麼我們一生都在追尋「更好」的自己,卻常在快要抵達時感到更空虛?我也曾如此,以為努力與理性能讓人生更穩固,直到某天明白——人類的行動從不是由理智驅動,而是被情感牽引。那些看似混亂、失控與不完美的瞬間,恰恰揭示了我們最真實的存在。於是我開始學會傾聽內心的脈動,而不是計算未來的秩序。
Thumbnail
2025/10/27
你可曾想過,為什麼我們一生都在追尋「更好」的自己,卻常在快要抵達時感到更空虛?我也曾如此,以為努力與理性能讓人生更穩固,直到某天明白——人類的行動從不是由理智驅動,而是被情感牽引。那些看似混亂、失控與不完美的瞬間,恰恰揭示了我們最真實的存在。於是我開始學會傾聽內心的脈動,而不是計算未來的秩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一、節目介紹與核心主題 《格外農品格來聊》本次節目為特別企劃,由主持人子昂(格外農品執行長、台灣食農創生發展協會理事長)和雅文共同主持,討論商業主題 。 核心主題是如何從上市櫃公司的ESG報告書中,為在地中小企業和小農找到合作機會與商機
Thumbnail
一、節目介紹與核心主題 《格外農品格來聊》本次節目為特別企劃,由主持人子昂(格外農品執行長、台灣食農創生發展協會理事長)和雅文共同主持,討論商業主題 。 核心主題是如何從上市櫃公司的ESG報告書中,為在地中小企業和小農找到合作機會與商機
Thumbnail
能量收驚 - 444元 透過古老靈性智慧與神聖的東方神明連結,能量收驚服務旨在溫和釋放您長期累積的負面能量,恢復身心靈的平衡與穩定。此過程幫助修復您能量場中的破損部分,讓您重拾內在的和諧與力量。神明的保護將進一步加強您的靈性防護,為您帶來深層的平靜與安定感,使您能夠更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能量收驚 - 444元 透過古老靈性智慧與神聖的東方神明連結,能量收驚服務旨在溫和釋放您長期累積的負面能量,恢復身心靈的平衡與穩定。此過程幫助修復您能量場中的破損部分,讓您重拾內在的和諧與力量。神明的保護將進一步加強您的靈性防護,為您帶來深層的平靜與安定感,使您能夠更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三度啟航:女性人生的從薪、從新、從心之旅」 (#好的顧問導師教練 協助妳提早得到幸福 更快實現夢想 幸福課程 -->幸福教練黃老師 #歡迎公民營單位廠商活動體驗邀約 -->潮資訊媒體) #從薪開始:金融藝術的優雅掌握 賺取金錢,有時候是一種需要設計的藝術。
Thumbnail
「三度啟航:女性人生的從薪、從新、從心之旅」 (#好的顧問導師教練 協助妳提早得到幸福 更快實現夢想 幸福課程 -->幸福教練黃老師 #歡迎公民營單位廠商活動體驗邀約 -->潮資訊媒體) #從薪開始:金融藝術的優雅掌握 賺取金錢,有時候是一種需要設計的藝術。
Thumbnail
我是美女學生模特兒星探 經紀人 培訓老師 演藝媒合經紀 寫真攝影指導 企劃 歡迎美女學生找我應徵 幸福課程 幸福教練黃老師 潮資訊媒體 社群編輯 探索妳的星途,與我一同啟程! 🌟 妳好!我是 幸福教練黃老師, 身兼美女學生模特兒、星探、經紀人、 培訓老師、演藝媒
Thumbnail
我是美女學生模特兒星探 經紀人 培訓老師 演藝媒合經紀 寫真攝影指導 企劃 歡迎美女學生找我應徵 幸福課程 幸福教練黃老師 潮資訊媒體 社群編輯 探索妳的星途,與我一同啟程! 🌟 妳好!我是 幸福教練黃老師, 身兼美女學生模特兒、星探、經紀人、 培訓老師、演藝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