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羅馬於1204年被十字軍毀滅後,一部分的希臘貴族並沒有隨之逃去尼西亞、特拉比松等抵抗勢力的基地。相反地,他們面對兵荒馬亂的現實,選擇留下來,與「國仇」拉丁帝國合作。
其中之一,叫做「迪奧多羅.布拉納斯」(Thedore Branas),原東羅馬皇帝阿列克賽三世(A3)的大將,亞德里亞堡&季季莫蒂霍總督。先前介紹過,東羅馬本來在第四次十字軍前夕,地方上就有許多豪族。但迪奧多羅.布拉納斯等級不同。
十二世紀以皇室科穆寧家族為核心、組建起的貴族大聯盟中,布拉納斯家族也是相當核心的一支。布拉納斯跟後來的皇家安傑羅斯家一樣都跟科穆寧聯姻,迪奧多羅.布拉納斯算上來還是曼努埃爾一世皇帝的姪孫,地位跟柯林斯城扛霸子,利奧.斯古羅斯那種地頭蛇不可同日而語。
迪奧多羅.布拉納斯是A3皇帝的核心軍事將領,但他跟安傑羅斯家其實是有仇的。
他的爸爸阿列克賽.布拉納斯戰功彪炳,曾一度在1185年東羅馬逐漸衰落時,還痛扁諾曼侵略者,收復了包含第二大城賽薩洛尼基在內的眾多失地。是為安傑羅斯家初代目皇帝伊薩克二世任內第一樁、也是最顯赫的戰功。
然而,後來老布拉納斯一如傳統羅馬將領故事,率眾兵變,最後在君士坦丁堡城外遭政府軍擊敗,首級割下後,傳說還被送入城內,被人當球踢。
在1195年,A3政變,把他老弟伊薩克二世趕下台時,迪奧多羅.布拉納斯就是A3核心支持者。大概就是出於這樁家仇吧。
無論如何,在1203-1204年的大變局後,君士坦丁堡外的色雷斯地方引入保加利亞勢力,他們本來期盼可藉此擺脫拉丁帝國控制,不想保加利亞軍比拉丁帝國還殘虐。
於是迪奧多羅.布拉納斯和其他人一起到色雷斯偏北的菲力波城(Philippopolis),抵禦殘酷的保加利亞沙皇卡洛揚的燒殺擄掠。
只是,這批希臘殘軍大概寡不敵眾,菲力波城仍然淪陷,並按照中世紀攻城的傳統規矩,遭遇殘暴的洗劫。
逃出生天的迪奧多羅.布拉納斯最後決定了:他要投奔拉丁帝國。
這個決定看來有點奇怪,但我們其實是可以想像的:布拉納斯是色雷斯人,他看到的是荒蕪的故鄉、兵禍的威脅,東羅馬權威毫無蹤影。
因而他如果還想要阻止外人在家鄉肆虐,除了自己去當十字軍的劍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迪奧多羅.布拉納斯成為了十字軍皇帝的封臣,他的任務是總督亞德里亞堡&季季莫蒂霍防務,抵擋保加利亞南下。
季季莫蒂霍在1206年仍然失守被劫,但迪奧多羅.布拉納斯成功地在1207年單獨抵擋沙皇卡洛揚的圍城。以他手中有限的資源來說,是相當了不起的功績。
在拉丁帝國新引進的封建體制中,迪奧多羅.布拉納斯躍居高位。他不只是世襲的亞德里亞堡之主,也是少數得封舊頭銜「凱撒」的希臘人。
在東羅馬復國後,迪奧多羅.布拉納斯的家族並沒有因為投效十字軍而受到多大非議。相反地,布拉納斯家依然是皇親國戚,迪奧多羅的孫女還嫁進了皇室。
或許當時人也明白:迪奧多羅.布拉納斯「屈身仕賊」,也只是在大亂之餘,保境安民的選擇之一。
當東羅馬土崩瓦解、不同的希臘大豪各自號稱「羅馬正統」之際,恰恰是這批投敵的貴族,在被遺棄於色雷斯的帝國子民之前,攬下了本該由東羅馬政府承擔的保民責任。
&
圖片:拉丁帝國皇帝盾徽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Arms of the Emperor of Constantinople.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