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生活|《台灣AI大未來》評介——在科技浪潮中思索人與制度的邊界

李建崑-avatar-img
發佈於數位生活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引言:當未來已然抵達 人工智慧不再只是科技新聞中的名詞,而是已經滲入我們生活、教育與決策體系的現實存在。簡立峰博士的《台灣AI大未來》,正是在這樣的時代交界點上,為台灣描繪出一幅兼具警醒與啟發的藍圖。作者身兼學者、企業領導與產業觀察者三重身分,其視野橫跨理論與實務,既有科技洞見,也不乏社會憂思。 他開宗明義指出:AI的到來,不只是技術革命,更是一場制度與文化的再造工程。 此言不虛。因為每一次科技變革,真正被重塑的,其實是「人」的角色——思考、判斷、創造與信任的方式,皆因此而改寫。 內容梗概:從全球變局到台灣課題 簡博士以時間為經,以產業與教育為緯,勾勒出台灣在AI世代的挑戰與機會。他回顧三十年來的數位革命:1990年代的個人電腦、2000年代的網際網路、2010年代的行動裝置與社群媒體,而2020年代,則是生成式AI的浪潮。這樣的演進不僅改變了資訊的流通方式,更重塑了知識的生產結構——人類第一次必須與機器共同思考。 書中最具震撼力的觀點,莫過於作者提出的「1:99」警語:「在AI時代,能夠善用工具者將極速領先,不能轉化者則可能被時代拋在後頭。」這種差距,不再是國與國的競爭,而是人與人之間的能力分化。簡博士認為,台灣必須在此刻決定自身的定位——是要成為「AI創新的發動者」,還是「技術浪潮的代工者」? 書中另有數章討論教育、人才與制度轉型。他指出,若教育仍以標準答案為核心,社會便難以孕育具創造力與思辨力的下一代。台灣需要從「應試的知識傳授」轉向「提問的能力培養」,否則即使擁有強大的硬體基礎,仍難躋身AI文明的前端。

思想意涵:技術之外的制度自覺 與多數科技趨勢書不同,《台灣AI大未來》並非止於市場預測,而是以深厚的制度反思貫穿全書。簡博士不斷提醒:AI是鏡子,映照出制度的彈性與文化的成熟。他主張,AI應成為提升人類能力的助力,而非削弱人類主體的機制。 這樣的觀點,展現出作者一貫的務實與清醒。他以自身在Google台灣與學術界的經驗指出,AI的導入不是單一技術決策,而是組織文化與治理模式的轉變。企業若仍以線性思維、封閉流程運作,即使擁有龐大資料,也難以孕育創新。 這種制度觀的深化,使本書超越了單純的產業指南,成為反思「科技治理」與「社會心智結構」的重要文本。 批判與反思:從工具理性到價值重建 然則,若以文化哲學或倫理視角觀之,書中仍有可進一步拓展之處。首先,作者對AI倫理、勞動價值與知識權屬的論述尚屬概略。AI與人類之間的權限與責任,尚待更深層的倫理框架來支撐。其次,儘管強調教育改革,但對於具體政策、制度轉型的落實路徑,仍多停留於理念層面。 然而,這樣的不足並不減損本書的重要性。它最大的貢獻,在於促使社會重新思考人與技術的邊界。當AI能生成詩文、創作音樂、預測行為,人類之所以為「人」,是否仍在於信仰、倫理與自由意志?簡博士雖未明言,然書中所蘊的問題意識,已隱約指向這個深層命題。 台灣的啟示:從算力到心力 台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中擁有關鍵地位,晶片與製造能力為世界所倚重。然而,AI時代的競爭,不止於「算力」的強弱,更關乎「心力」的厚度。簡博士曾言:「AI不是要取代人,而是迫使人更像人。」這句話,幾可作為全書的精神總結。 台灣若要在AI浪潮中站穩腳步,必須同時發展兩種力量:其一是技術理性——持續強化運算、資料、應用的能力;其二是人文理性——培養能辨識善惡、能思索意義的心智結構。唯有二者並進,方能使科技服務於人,而非反客為主。當全球爭奪算力之際,台灣若能在心力上樹立典範,或可於文明競逐中開闢新頁。

結語:科技文明的內在召喚 《台灣AI大未來》不只是一本談趨勢的書,更是一份寫給未來社會的自省文。 它讓我們看見科技進步的速度,也讓我們意識到制度調整的遲滯。 書中最動人的力量,並不在預測,而在提醒:AI的未來,不是機器的未來,而是人類選擇的未來。當技術成為時代的主旋律,我們更應追問:台灣要以何種價值、何種制度、何種信念來駕馭這股力量?

若我們能以謙卑的態度,將科技創新與人文精神並行,使AI成為增進智慧的器,而非支配心靈的神,則本書的警語,將化為一種文化的召喚——提醒我們,真正的未來,從來不是被發明的,而是被選擇的。 引文摘錄 「每十年一場科技革命,帶來的不只是新工具,更改變了人與世界互動的方式。」 「AI不是取代人,而是迫使人更像人。」 「在AI時代,會提問者比會回答者更重要。」 「台灣不能只做代工的國家,還要成為創新的土地。」 延伸思考 1. 教育的再定位:當生成式AI可輔助知識輸出,教育的重點是否應轉向「倫理、創意與判斷」? 2. 制度設計與社會信任:若AI決策滲入公共領域,台灣是否準備好以透明、負責的制度來治理演算法? 3. 文化與信仰的角色:在AI強化效率的同時,信仰與人文精神如何維持社會的溫度與意義? 4. 心智主權與國家競爭力:面對全球數位殖民的風險,台灣如何確保技術應用與資料治理的自主性?

書籍資訊

書名:《台灣AI大未來: 解析最新的AI趨勢、台灣情勢、企業布局與個人發展》 作者:簡立峰/ 蕭玉品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5/09/09

《台灣AI大未來》書影(李建崑攝影)

《台灣AI大未來》書影(李建崑攝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10.1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10/30
程曉農教授的新作《解構美中冷戰》,是他與夫人何清漣多年研究中國政治經濟與權力結構的延伸,也是對當前國際格局的時代診斷。兩人早在《中國:潰而不崩》一書中,即以制度透視與社會剖析並進的筆法,揭示中共體制的韌性與危機共存現象;而今在《解構美中冷戰》中,這種洞察力被轉向全球舞台,對準美中兩強的戰略競合。
Thumbnail
2025/10/30
程曉農教授的新作《解構美中冷戰》,是他與夫人何清漣多年研究中國政治經濟與權力結構的延伸,也是對當前國際格局的時代診斷。兩人早在《中國:潰而不崩》一書中,即以制度透視與社會剖析並進的筆法,揭示中共體制的韌性與危機共存現象;而今在《解構美中冷戰》中,這種洞察力被轉向全球舞台,對準美中兩強的戰略競合。
Thumbnail
2025/10/18
牛津大學教授、挪威社會學家斯坦.林根(Stein Ringen)於2016年出版的《完美的獨裁:21世紀的中國》(The Perfect Dictatorship: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由香港大學出版社發行,全書208頁。作為作者首度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著作。
Thumbnail
2025/10/18
牛津大學教授、挪威社會學家斯坦.林根(Stein Ringen)於2016年出版的《完美的獨裁:21世紀的中國》(The Perfect Dictatorship: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由香港大學出版社發行,全書208頁。作為作者首度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著作。
Thumbnail
2025/09/26
二十一世紀初,中國社會正處在快速變遷與高度封閉並存的局面之中。資訊封鎖、官方史觀與意識形態控制,長期壟斷公共論述的空間。在此背景下,2004年《大紀元時報》發表的《九評共產黨》,20多年來已經引起廣泛矚目。這部作品以強烈的道德語氣與文化批判,直擊中共政權的核心本質,引發海內外極大迴響。
Thumbnail
2025/09/26
二十一世紀初,中國社會正處在快速變遷與高度封閉並存的局面之中。資訊封鎖、官方史觀與意識形態控制,長期壟斷公共論述的空間。在此背景下,2004年《大紀元時報》發表的《九評共產黨》,20多年來已經引起廣泛矚目。這部作品以強烈的道德語氣與文化批判,直擊中共政權的核心本質,引發海內外極大迴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從今年OpenAI推出GPT-4o到COMPUTEX黃仁勳旋風,AI魔力已吹進台灣每一戶人家。2024年《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TIDAF)》無法迴避此一趨勢,以「AI的應用」為主題,探討「AI到底可以為我們做什麼?」本屆報名人數盛況空前,無論動機是焦慮或興奮,讓我們聚在一起擁抱AI的10+2個方法。
Thumbnail
從今年OpenAI推出GPT-4o到COMPUTEX黃仁勳旋風,AI魔力已吹進台灣每一戶人家。2024年《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TIDAF)》無法迴避此一趨勢,以「AI的應用」為主題,探討「AI到底可以為我們做什麼?」本屆報名人數盛況空前,無論動機是焦慮或興奮,讓我們聚在一起擁抱AI的10+2個方法。
Thumbnail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各種生成式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在AI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未來力》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焦慮而誕生的。
Thumbnail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各種生成式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在AI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未來力》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焦慮而誕生的。
Thumbnail
全世界都在瘋AI,而且瘋狂的是台灣的AI 在這波浪潮中,台灣能支撐多久?
Thumbnail
全世界都在瘋AI,而且瘋狂的是台灣的AI 在這波浪潮中,台灣能支撐多久?
Thumbnail
以下都是轉貼各方觀點,重點可以進一步看發表者跟回應者,我自己也有自身應用場景的murmur : 低利率環境可能回不去 科技掌握在大資金公司時代則是持續下去 工業時代引導一波人才需求 東方社會喜歡考試定生死 學校教育外還有補習班可以協助 既然AI工具隨處可得 培養厚植的各方素養與多元興趣
Thumbnail
以下都是轉貼各方觀點,重點可以進一步看發表者跟回應者,我自己也有自身應用場景的murmur : 低利率環境可能回不去 科技掌握在大資金公司時代則是持續下去 工業時代引導一波人才需求 東方社會喜歡考試定生死 學校教育外還有補習班可以協助 既然AI工具隨處可得 培養厚植的各方素養與多元興趣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2024年的科技趨勢有多個報告指出,包括MIT Technology Review、Gartner 和Accenture,強調了人工智能的全面融入、超高效太陽能電池、戰略科技趨勢和科技遠景。這些報告展示了科技在未來將如何塑造我們的世界。
Thumbnail
2024年的科技趨勢有多個報告指出,包括MIT Technology Review、Gartner 和Accenture,強調了人工智能的全面融入、超高效太陽能電池、戰略科技趨勢和科技遠景。這些報告展示了科技在未來將如何塑造我們的世界。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未來展望 在當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工智慧(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從自動駕駛汽車到精準醫療,AI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其潛力無限。然而,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也必須關注其對社會、經濟和倫理的影響。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未來展望 在當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工智慧(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從自動駕駛汽車到精準醫療,AI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其潛力無限。然而,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也必須關注其對社會、經濟和倫理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人工智慧的定義和發展,以及在醫療、金融、製造、交通、教育等領域的應用。探討了AI的優勢和挑戰,以及AI在未來社會中的角色。作者提出了對AI發展的個人觀點和建議,強調了謹慎發展AI並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人工智慧的定義和發展,以及在醫療、金融、製造、交通、教育等領域的應用。探討了AI的優勢和挑戰,以及AI在未來社會中的角色。作者提出了對AI發展的個人觀點和建議,強調了謹慎發展AI並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的重要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