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書序|《九評共產黨》:歷史反思與文化批判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二十一世紀初,中國社會正處於快速變遷與高度封閉並存的局面。資訊封鎖、官方史觀與意識形態控制,長期壟斷公共論述的空間。在此背景之下,2004年《大紀元時報》2004年發表《九評共產黨》,20多年來已經引起廣泛矚目。

這部作品以強烈的道德語氣與文化批判角度,直擊中共政權的核心本質,既引發海外華人的退黨運動(迄今已有452,322,934人退出共產黨),也在國際形成熱議。本文試圖從出版脈絡、內容結構、影響爭議,以及與其他批判文本比較,全面評介此書的思想意涵與時代定位。 出版背景與時代脈絡 《九評共產黨》於2004年11月由《大紀元時報》首度連載,隨後結集成書。它的出現與中共鎮壓法輪功密切相關,也可視為海外華文媒體在資訊封鎖下的一種反制。該書出版後迅速掀起「退黨運動」,在海外及部分中國民間引發共鳴。這一現象凸顯了作品不僅是政論文本,更帶有文化與精神動員的性質。 核心觀念與批判架構 本書的核心內容在揭示中共的「邪惡本質」。其論述並非僅依循西方自由民主的框架,而是訴諸中國傳統倫理資源,強調中共「反人性」「反天道」。它既批判制度暴政,也訴諸文化倫理,將共產主義視為「異端」與「黨文化」。然而,該書也因立場鮮明、筆鋒激烈,而常被批評忽略歷史的複雜性。部分學者評其為「檄文式反共」,既有啟發性,也需讀者保持辨識力。 篇章結構與論述特色 《九評》以九篇社論展開:從中共的起源、暴政、迫害法輪功,到對傳統文化的摧毀與「邪教式」控制,逐層描繪出一個以謊言與暴力為核心的專制政權。其語言激烈,重在譴責與警醒,並以文化與形上學的批判,與一般政治評論有所區隔。 影響與爭議 此書出版之後在海外廣為流傳,據稱促成數以億計的「退黨聲明」。國際媒體亦曾給予肯定,2005年即獲得美國亞裔記者協會獎項。然而,中共則將其視為顛覆性威脅,嚴厲封鎖,並打擊傳播者。這種兩極化反應,凸顯其挑戰性與敏感度。 比較視野:與其他反共論述的對照 如果將《九評共產黨》置於更廣闊的反共譜系,可見其獨特性。 與中國知識分子批判相比(如何清漣、余杰),《九評》更強調形上與文化層面的譴責,較少依賴社會調查數據。與西方學術研究相比(如MacFarquhar、Brady),《九評》缺乏細膩史料分析,但在道德召喚上則更具感染力。 與異議人士宣言相比(如劉曉波、魏京生),《九評》則更突出精神維度,呼籲退出「黨文化」,凸顯文化救贖之意味。由此可見,《九評》既非純然學術,也非單純政治檄文,而是一種文化批判與精神召喚的綜合體。 評價與反思 作為思想文本,《九評共產黨》的價值在於打破單一敘事,使歷史得以被重新審視。雖然其筆鋒過於絕對化,欠缺平衡性,但在當時環境下,卻填補了公共論述的空白。讀者應當既看見它的啟發力量,也理解其侷限性,從而在多重史觀中形成更深刻的思考。 延伸閱讀建議 若欲深化對《九評共產黨》所觸及議題的理解,讀者可同時參考以下幾類著作: ▪︎歷史研究取向 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Roderick MacFarquhar)主編的《文革的起源》系列,對文革的制度背景與歷史過程有精細剖析。 馬若德(Merle Goldman)《中國的知識分子與民主運動》,有助於理解專制統治下知識界的掙扎與回應。

▪︎制度和國家行為模式

許成鋼的《制度基因》聚焦於極權主義國家制度如何形塑經濟激勵與行為模式,探討法治、財產權保障、政治穩定、資訊透明等制度要素對資源配置與創新動能的影響,有助於理解共產主義制度對中國的絶對掌控。 ▪︎社會經濟批判 何清漣《中國的陷阱》與《中國的潛規則》,揭示改革開放後制度與經濟背後的權力網絡。 馬凱碩(Minxin Pei)的《中國的陷阱》(China’s Trapped Transition),則以制度轉型角度剖析中共統治的困境。 ▪︎思想與文化批判 余杰的評論集,如《中國影帝溫家寶》,提供知識分子視角的尖銳觀察。 林培瑞(Perry Link)的《中國的禁忌》,點出「黨文化」如何滲透語言與思維。 ▪︎人權與異議聲音 劉曉波的《未來的自由中國》,以宣言形式表達對民主與自由的訴求。 魏京生的演講與回憶錄,則帶有強烈的民主運動現場性。 透過並讀這些作品,讀者不僅能看見《九評共產黨》所代表的文化與精神批判,也能理解其他研究者或運動者如何從歷史、經濟、制度、思想層面進行補充。如此一來,便能在多重視角中,形成對中共現象更全面的把握。

結語

《九評共產黨》是一面鏡子,照見專制與文化縫隙,也是一聲呼喊,提醒人們反思歷史與信仰的抉擇。它不是冷靜的學術專著,而是一篇時代的檄文。即便讀者對其內容存有爭議,仍無法否認它在思想史與公共輿論場中留下的痕跡。最重要的,不是全盤接受或拒絕,而是學會思辨:如何在多重史觀中辨識真相,如何在價值縫隙中尋找未來。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7K會員
1.2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9/07
《人類未來進化史:關於人類增強與技術超越的迷思》( Visions of Technological Transcendence: Human Enhancement and the Rhetoric of the Future.2017),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22 年出版。
Thumbnail
2025/09/07
《人類未來進化史:關於人類增強與技術超越的迷思》( Visions of Technological Transcendence: Human Enhancement and the Rhetoric of the Future.2017),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22 年出版。
Thumbnail
2025/08/30
作者:Yuval Noah Harari 書名:Nexus: A Brief History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from the Stone Age to AI 中譯本:《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智人之上》
Thumbnail
2025/08/30
作者:Yuval Noah Harari 書名:Nexus: A Brief History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from the Stone Age to AI 中譯本:《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智人之上》
Thumbnail
2025/08/10
今日的香港,或許是明日的台灣;而今日的台灣,亦是香港曾經錯過的機會。兩地的命運,早已被地緣政治與價值抉擇緊密連結。自由不會自動延續,民主也不會憑空長存,它們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望、承擔與行動。無論身在何處,唯有看清威脅的真貌,拒絕被虛假敘事所蒙蔽,才能在巨浪之後,仍站立於堅實的立場上。
Thumbnail
2025/08/10
今日的香港,或許是明日的台灣;而今日的台灣,亦是香港曾經錯過的機會。兩地的命運,早已被地緣政治與價值抉擇緊密連結。自由不會自動延續,民主也不會憑空長存,它們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望、承擔與行動。無論身在何處,唯有看清威脅的真貌,拒絕被虛假敘事所蒙蔽,才能在巨浪之後,仍站立於堅實的立場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全世界很多國家的人被共產黨誤導的核心問題是,每一個國家的人民因為不斷自我檢討自己國家缺失的過程當中,已存有希望自己的國家不會出現那些缺點跟狀況。然而這樣的誤導謬誤影響了人們對於現有局勢的真實認知,值得我們反思。
Thumbnail
全世界很多國家的人被共產黨誤導的核心問題是,每一個國家的人民因為不斷自我檢討自己國家缺失的過程當中,已存有希望自己的國家不會出現那些缺點跟狀況。然而這樣的誤導謬誤影響了人們對於現有局勢的真實認知,值得我們反思。
Thumbnail
從共產陣營垮台後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到川普上台、槍械、種族、性別等左右派分裂急劇加速的《身份政治》,再到這本《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政治學者福山以著作提出他對現實的解釋與思考。 在本書裡,他對美國「自由主義民主國家」政治體制及原則面臨的威脅,表達了高度的擔憂。因此,本書率先重申自由主
Thumbnail
從共產陣營垮台後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到川普上台、槍械、種族、性別等左右派分裂急劇加速的《身份政治》,再到這本《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政治學者福山以著作提出他對現實的解釋與思考。 在本書裡,他對美國「自由主義民主國家」政治體制及原則面臨的威脅,表達了高度的擔憂。因此,本書率先重申自由主
Thumbnail
這一篇,我主要是想要幹話: 中國共殘黨,是這樣洗腦一般中國人們對台灣的印象 (也就是一般中國民眾,容易對台灣具有的印象,因此讓我驚覺原來中國共殘黨是這樣洗腦出的效果) 話說從頭 2011年左右,我在中國那邊的百度+Q群,認識一名中國朋友 當時他的年齡大約是高中生近大學生
Thumbnail
這一篇,我主要是想要幹話: 中國共殘黨,是這樣洗腦一般中國人們對台灣的印象 (也就是一般中國民眾,容易對台灣具有的印象,因此讓我驚覺原來中國共殘黨是這樣洗腦出的效果) 話說從頭 2011年左右,我在中國那邊的百度+Q群,認識一名中國朋友 當時他的年齡大約是高中生近大學生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被惡意檢舉)中國那邊,共殘黨洗腦洗出一堆腦殘小粉紅,就是這樣 這陣子,我發出幾篇關於討論政治,針對中國共殘黨的文章 第一 第二 第三 然後,剛才有中國朋友通知我,我的中國Q群被封禁了 情況已經很明顯,絕對是 惡意檢舉到封群 惡意檢舉到封群
Thumbnail
被惡意檢舉)中國那邊,共殘黨洗腦洗出一堆腦殘小粉紅,就是這樣 這陣子,我發出幾篇關於討論政治,針對中國共殘黨的文章 第一 第二 第三 然後,剛才有中國朋友通知我,我的中國Q群被封禁了 情況已經很明顯,絕對是 惡意檢舉到封群 惡意檢舉到封群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分析了21世紀中國的政治現實。作者指出學界對中國經濟成就存在誤解,忽略了專制政府的管制策略及體制下的黑暗面。他將書分為五個部分,探討領導人、政府言行、行動、生產、及中國本質。書中指出黨國體制是核心,意識形態是合理化權力的關鍵。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面臨權力集中和未來展望的挑戰。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分析了21世紀中國的政治現實。作者指出學界對中國經濟成就存在誤解,忽略了專制政府的管制策略及體制下的黑暗面。他將書分為五個部分,探討領導人、政府言行、行動、生產、及中國本質。書中指出黨國體制是核心,意識形態是合理化權力的關鍵。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面臨權力集中和未來展望的挑戰。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Thumbnail
2005/11/12 未來中國基層若出現競爭性體制,在九二共識屋頂下,國民黨完全有可能成為對岸唯一能接受、大陸民眾會寄望的兩黨制試點候選者。兩岸國際代表權競爭,也可能協商出互不奪取對方館處的默契,使收買外交和軍備競賽降溫。黨人萬不可妄自菲薄,只談生意經,休灰了志氣。需知考試尚未結束,民國仍須努力。
Thumbnail
2005/11/12 未來中國基層若出現競爭性體制,在九二共識屋頂下,國民黨完全有可能成為對岸唯一能接受、大陸民眾會寄望的兩黨制試點候選者。兩岸國際代表權競爭,也可能協商出互不奪取對方館處的默契,使收買外交和軍備競賽降溫。黨人萬不可妄自菲薄,只談生意經,休灰了志氣。需知考試尚未結束,民國仍須努力。
Thumbnail
2002/11/02 不經由歷史的追溯梳理,「中國」時而被感嘆為一盤散沙,時而被畏懼為霸權黃禍。其行止雖竭力仿效西方列強,卻又偶有疏離挑戰,往往令人難以理解。遂至各取所好,強加於人,真正變成偏執的霸權性話語。但是假若論者能理解概念意涵的流變,則在眾聲喧嘩的概念專斷下,或能保有幾許寬闊的澄明。
Thumbnail
2002/11/02 不經由歷史的追溯梳理,「中國」時而被感嘆為一盤散沙,時而被畏懼為霸權黃禍。其行止雖竭力仿效西方列強,卻又偶有疏離挑戰,往往令人難以理解。遂至各取所好,強加於人,真正變成偏執的霸權性話語。但是假若論者能理解概念意涵的流變,則在眾聲喧嘩的概念專斷下,或能保有幾許寬闊的澄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