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內耗的職場人都在偷偷做這3件事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在職場的拼搏中,我們常常感到力不從心,甚至即使很忙碌,仍然不知疲倦地拖延。

Leo,早已熬夜到凌晨兩點,依舊忙著修改第七版PPT。面對即將到來的deadline,他反而不自覺地刷著朋友圈,回復著群聊消息,甚至在熱搜榜上漫無目的地游走。

儘管忙得不可開交,他卻依舊滿懷焦慮地問自己:「我明明沒閒著,為什麼卻這麼累?」—— 這就是現代職場中最常見的一種現象:身體做著事,心卻散漫無定。

問題的本質:不專心,是成年人「高耗能模式」的源頭

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一種狀態:

  • 寫報告時幻想著度假;
  • 休假時心裡掛念著工作;
  • 和家人一起吃飯時,腦袋卻想著那些未完成的任務;
  • 甚至加班時,我們的心也時不時回到家裡。

這種「身心分離」的狀態,無形中增加了我們的心理負擔,就像是身上背著三重工作:體力活、腦力活和情緒活。當我們身體在忙,心卻未曾停下,額外的「心累附加稅」也隨之產生。

解決方案:用「專注力設計」重建職場的幸福感

  • 打造「心流保護區」對抗分心基因

不被打擾是每個人專注的前提。可以模仿榮格的「塔樓工作法」:即使只是簡單地在桌前放個「請勿打擾」的牌子,或把手機放在三米之外。這些小小的舉措,便能為你創造出一個「心流保護區」。

更進一步,可以設定「專注儀式感」——像福爾摩斯穿披風、貝多芬數咖啡豆一樣,提前為自己設定專注的「儀式」。無論工作內容多瑣碎,你的專注時間就是屬於自己的。

  • 練習「正念沈浸」,把休息還給自己

正如許多人在工作時焦慮四溢、心不在焉,同樣,在休息時我們也常常覺得「放鬆」是一種罪惡感。其實,正念休息並非浪費時間,而是給自己充電的過程。

與其回想著工作,倒不如集中精力去享受和家人一起度過的時光,甚至在用餐時全神貫注地品味食物的滋味,調動身體每一根神經,享受當下的每一刻。

  • 設置「雜念收納器」,清空大腦緩存

如何消除焦慮和亂七八糟的想法呢?隨手記下靈感與煩惱,把它們暫時放在一邊。在你閉上筆記本的那一刻,告訴自己:「想夠了,接下來該做事了」。

這種方式能幫助你更清晰地集中注意力,減少焦慮感。

領導者視角:專注,是對團隊最好的情緒價值

作為一個有多年經驗的組織顧問,我發現,能夠真正做到專注的人,往往不是那些意志力最強的人,而是那些更懂得「環境設計」的人——他們知道如何通過創造一個專注的環境,讓自己和團隊更高效。

領導者不僅要做出示範,在開會時放下手機,專心傾聽,還要為團隊設定「深度工作時段」,讓每個人都能專注完成任務。此外,領導者的休假行為同樣至關重要。只有自己能夠做到「徹底離線」,才能讓團隊更有信心去享受屬於他們的休息時光。

你的專注力,才是你團隊的強大後盾。

📌 你的專注力狀態是?請在評論區分享你的選擇,和我們一起探討:

A. 心流常客,做事忘我

B. 偶爾分心,但能拉回來

C. 總被瑣事綁架,身心俱疲

D. 在嘗試,但還沒找到節奏

👉 點擊「贊」或「在看」,分享你的感想。每一條留言我都會認真閱讀,我們一起走出「分心」的怪圈,把專注力練成職場中最颯的「肌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2.6K會員
679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11/20
職場人的疲憊,部分來自工作,更多源自心神不寧的「內耗」。通過「心流保護區」對抗分心,用「正念沈浸」找回休息,設置「雜念收納器」清空思維,你將能重拾專注力,提升工作效率,過上更有意義的生活。
2025/11/20
職場人的疲憊,部分來自工作,更多源自心神不寧的「內耗」。通過「心流保護區」對抗分心,用「正念沈浸」找回休息,設置「雜念收納器」清空思維,你將能重拾專注力,提升工作效率,過上更有意義的生活。
2025/11/19
職場上的內耗常常來自我們對工作的處理方式。通過四大低內耗心法——願景錨定、深度專注、能量充電和升級思維,你可以有效減少內心的焦慮,提升職場效率,成為一個更有活力的領導者。讓我們一起放過自己,重拾職場的高效與平衡。
Thumbnail
2025/11/19
職場上的內耗常常來自我們對工作的處理方式。通過四大低內耗心法——願景錨定、深度專注、能量充電和升級思維,你可以有效減少內心的焦慮,提升職場效率,成為一個更有活力的領導者。讓我們一起放過自己,重拾職場的高效與平衡。
Thumbnail
2025/11/18
當休息變成「加班的延續」,我們離職場耗竭就不遠了。本文從心理隔離、主動娛樂到能量補給,提供三個實用策略,幫你實現真正有效的休息。記住,會休息的人,才能走得更遠。
Thumbnail
2025/11/18
當休息變成「加班的延續」,我們離職場耗竭就不遠了。本文從心理隔離、主動娛樂到能量補給,提供三個實用策略,幫你實現真正有效的休息。記住,會休息的人,才能走得更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臺灣獨立調香師品牌 Sunkronizo,Friday : Sexy Vibe 淡香精,揉合威士忌、菸草、皮革、蜂蜜與花香的多層次魅力,讓知性自信與內斂的從容態度,從視覺、嗅覺都充分表現。
Thumbnail
臺灣獨立調香師品牌 Sunkronizo,Friday : Sexy Vibe 淡香精,揉合威士忌、菸草、皮革、蜂蜜與花香的多層次魅力,讓知性自信與內斂的從容態度,從視覺、嗅覺都充分表現。
Thumbnail
使台劇得以突破過往印象中偶像劇、鄉土劇等範疇,產製更多類型,甚至紅到國外、帶動台灣觀光的最重要原因,便是「隨選串流平台」服務在近十年的蓬勃發展,台灣人愛看串流的程度或許比你我想像中都高,高到連美國電影協會(MPA),都委託Frontier Economics進行研究
Thumbnail
使台劇得以突破過往印象中偶像劇、鄉土劇等範疇,產製更多類型,甚至紅到國外、帶動台灣觀光的最重要原因,便是「隨選串流平台」服務在近十年的蓬勃發展,台灣人愛看串流的程度或許比你我想像中都高,高到連美國電影協會(MPA),都委託Frontier Economics進行研究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當年那個立志從政的江蘇宿遷少年,誰也未曾料到 : 竟最終走上了白手起家的創業之路,還成為中國電商行業的代表人物。當從政的夢想被現實一點點撕碎,取而代之的,是一條無數次跌倒又重新站起的創業之路。
Thumbnail
當年那個立志從政的江蘇宿遷少年,誰也未曾料到 : 竟最終走上了白手起家的創業之路,還成為中國電商行業的代表人物。當從政的夢想被現實一點點撕碎,取而代之的,是一條無數次跌倒又重新站起的創業之路。
Thumbnail
在某個營區,有兩位士兵每天輪流守著一張長椅。無論颳風下雨、白天黑夜,兩人都得實彈警戒,嚴防任何人靠近。 有當過兵的都知道命令是一切,在過去年代軍營是不能亂問原因的。 這樣的儀式,已經持續了50年。沒人問為什麼。 直到有一天,一位年輕士官終於忍不住問旁邊的學長: 學弟:請問我們為什麼要
Thumbnail
在某個營區,有兩位士兵每天輪流守著一張長椅。無論颳風下雨、白天黑夜,兩人都得實彈警戒,嚴防任何人靠近。 有當過兵的都知道命令是一切,在過去年代軍營是不能亂問原因的。 這樣的儀式,已經持續了50年。沒人問為什麼。 直到有一天,一位年輕士官終於忍不住問旁邊的學長: 學弟:請問我們為什麼要
Thumbnail
本文介紹7部以低成本預算打造出賣座恐怖/驚悚片的布倫屋(Blumhouse)推出的好評恐怖/驚悚電影。
Thumbnail
本文介紹7部以低成本預算打造出賣座恐怖/驚悚片的布倫屋(Blumhouse)推出的好評恐怖/驚悚電影。
Thumbnail
我在宋錦城身邊待了7年,他的白月光一露臉,他將車、房劃到我名下,暗示我功成身退,便可以早點離開了。 我在宋錦城眼裡,大概就是毛遂自薦的情人。 那時我已經拍過幾部小火的劇,在裡面飾演或惡毒、或嬌蠻任性的女二、三、四,年底公司的對賭協議沒過,被他以低價收購,年末的尾牙上他大發慈悲地過來露了露臉,那是
Thumbnail
我在宋錦城身邊待了7年,他的白月光一露臉,他將車、房劃到我名下,暗示我功成身退,便可以早點離開了。 我在宋錦城眼裡,大概就是毛遂自薦的情人。 那時我已經拍過幾部小火的劇,在裡面飾演或惡毒、或嬌蠻任性的女二、三、四,年底公司的對賭協議沒過,被他以低價收購,年末的尾牙上他大發慈悲地過來露了露臉,那是
Thumbnail
內在到底是什麼東西? 許多人所說的心碎指的就是我們身體內所產生的內在感受嗎? 當你正在看著螢幕上這篇文章的文字時,請把注意力稍微分一些到你身體的感受上 對你而言,這可能是一個很不怎樣的小舉動,但你不知道的是,就是這麼簡單的舉動,卻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 我們在生活中一直都把注意力放在外在的人事物資
Thumbnail
內在到底是什麼東西? 許多人所說的心碎指的就是我們身體內所產生的內在感受嗎? 當你正在看著螢幕上這篇文章的文字時,請把注意力稍微分一些到你身體的感受上 對你而言,這可能是一個很不怎樣的小舉動,但你不知道的是,就是這麼簡單的舉動,卻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 我們在生活中一直都把注意力放在外在的人事物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