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假勇敢 低風險高聲量的政治秀 #昭哥公民筆談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很多人看到有人大聲罵政府、大聲挑戰制度,就以為那是「勇敢」,就是「正義」。但在民主社會裡,最常見的其實不是勇敢,而是—— 精算後的勇敢。也就是只在「安全又能賺聲量」的地方表現得像勇者,卻從不碰真正危險、或承擔相對應的後果。


一、館長:罵得很大聲,但只選安全的罵

館長最常被誤以為「敢罵、很硬、反黑、正義」。但你只要把兩個場景擺在一起,就能看得很清楚:

館長說大陸廁所有門,阿不丟好棒棒

館長說大陸廁所有門,阿不丟好棒棒

●在中國
他不會罵習近平,也不會批評中共的專制體制。因為那不是「口水風險」,而是「人身風險」。在台灣大聲咆哮頂多被酸民噴兩句,但如果換到那邊真敢罵,你可能不是被關,就是直接「被消失」,連求救管道都沒有。



館長在台灣很會罵

館長在台灣很會罵

●在台灣
他可以毫無顧忌地罵民選總統、罵政府官員、罵所有制度內的人。

為什麼? 因為在台灣罵政府—— 不會消失不會出事,頂多被網路罵回去,反而能賺流量。


他的攻擊不是基於道理,而是基於「不用付代價」的邊界。換句話說: 不是捍衛正義,而是在安全範圍內模仿正義。這種「只敢在自由空氣裡假裝勇敢」的現象,台灣並不陌生。如果你真的相信他在追求價值,那你可能低估了流量市場的殘酷本質。


二、黃國昌:「政治碰瓷」的高段操作

另一個更高階、更具威力的類型,就是黃國昌。他的手法不是單純「罵」,而是更精準的操作——政治碰瓷。什麼叫政治碰瓷?

簡單說就是:

  • 故意製造衝突
  • 在證據模糊前,先把自己包裝成被迫害
  • 趁混亂、趁情緒,塑造「民主英雄」或「體制受害者」形象
  • 成功就賺到流量與政治紅利
  • 失敗?罰則超低,幾乎沒有實質損失

這是一種 CP 值極高的政治投資。

8/30 的走讀事件就是現成教材

遊行沒申請,他卻硬要衝。

黃國昌疑似勒警察脖子

黃國昌疑似勒警察脖子


挑起群眾、挑起衝突,過程中甚至有 8 名警察受傷。 等到警察依法執法,他就開始喊—— 「怎麼了?我只是在路上走路!司法迫害!」 你看,典型的劇本:


  • 挑起衝突
  • 迎接鏡頭
  • 大喊迫害
  • 民眾分辨不清時,就能獲得巨大聲量

這種手法比館長更具破壞性,因為他多了「立法委員」「法學博士」這層外衣。看起來懂法、捍衛法,實際上卻是利用制度的縫隙玩政治劇場。


三、為什麼這兩種人會成為一種現象?

你如果只討厭他們的行為,其實還不夠。要看的是——為什麼這類人格型態在現在聲量這麼大?甚至可以說很成功,答案其實很簡單:

1️⃣演算法時代:情緒越大,流量越高

高憤怒、高衝突的內容,比理性分析更容易傳播。這讓「大聲罵」和「政治碰瓷」成為最便宜、最高效的內容形式。

2️⃣民主社會中做這樣的事成本極低

在民主國家罵政府,成本趨近於零;在專制國家講真話,代價卻可能是自由或生命。 因此,民主社會中「假勇敢」特別容易偽裝成「真正的勇敢」。

3️⃣政治人物與網紅都知道:流量等於權力

當權力透過聲量獲得,邏輯就變成:誰能引發更多情緒,誰就勝利。不是誰比較有道理。這就是為什麼館長與黃國昌雖然風格不同,但本質操作卻非常接近。


四、制度視角:真正的災難不是他們本身

台灣民主最脆弱的地方不是在於有人亂喊、有人挑事,而是越來越多人會模仿他們。如果像館長這種「安全式勇敢」、像黃國昌這種「碰瓷式抗爭」, 被視為成功模式,那後果會變成:

黃國昌咆嘯:可以這樣插隊唷

黃國昌咆嘯:可以這樣插隊唷

● 基層警察不敢執法
因為一執法就會被錄影、被剪輯、被政治操作。最後誰受傷? 就是第一線的基層。

● 民眾以為「大聲=正義」
政策討論被取代成情緒比賽,法治被取代成誰比較會演。


● 政治人物不再思考長期,只做能立即製造話題的行為
長期影響:制度退化、公共理性崩解。


五、真正的勇敢是什麼?

如果你把眼光放到中國維權者香港被捕學生俄羅斯反戰者身上,你就知道:真正的勇敢,是對著不義講真話,明明知道可能會付出巨大代價,仍然願意承擔。而不是:

  • 在安全的地方假裝硬漢
  • 在法治國家碰瓷警察
  • 用特權創造衝突
  • 用話術捏造迫害
  • 用情緒操作群眾

這不是勇敢,是表演。不是追求正義,是追求聲量。


✅結論:「低風險的正義」不是正義,是幻覺

館長的「安全式罵人」,黃國昌的「政治碰瓷」, 看似對抗權力、捍衛人民, 但其實都是在利用民主制度的寬容,創造自己的聲量資本。如果整個社會都把這種人當成「英雄」,最後被侵蝕的不是政府,也不是政黨, 而是我們賴以生活的—— 法治、秩序與公共理性。民主要的不是吵得最大聲的人,而是能承擔責任的人。

投票

黃國昌咆嘯很帥嗎?

  • 很帥,是正義的化身
  • 很帥,是道德的長城
  • 很帥,是政治的完人
  • 算了,我投不了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昭哥公民小語
    8會員
    83內容數
    我是個普通公民,不是專家,也不是政治人物 我只想就我的觀察 聊聊我們的公民社會以及民主議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通過分析動畫《攻殼機動隊》,講者指出為Donna Haraway忽略的賽伯格的存有論問題:第一,如何在種種界線消弭的前提下說賽伯格就是界線本身?第二,如何理解賽伯格仍不斷重返心物問題的現象,縈繞於賽伯格的鬼魂是什麼?第三,如何理解駭客的湧現?是否、以及如何在倫理上考量這樣的存在?
    Thumbnail
      通過分析動畫《攻殼機動隊》,講者指出為Donna Haraway忽略的賽伯格的存有論問題:第一,如何在種種界線消弭的前提下說賽伯格就是界線本身?第二,如何理解賽伯格仍不斷重返心物問題的現象,縈繞於賽伯格的鬼魂是什麼?第三,如何理解駭客的湧現?是否、以及如何在倫理上考量這樣的存在?
    Thumbnail
    在當今的台灣社會,政治舞台上的種種亂象令人憂心忡忡,而賴清德及其領導的民進黨所操弄的「網軍」手段,更是將政治生態推向了更為惡劣的境地。 賴清德為了爭取選票,不擇手段地運用「網軍」來營造有利於自己的輿論氛圍,這種行為嚴重背離了民主的真諦。在高雄中山大學的講座上,一名勇敢的女大學生對民進黨諸多貪污弊案
    Thumbnail
    在當今的台灣社會,政治舞台上的種種亂象令人憂心忡忡,而賴清德及其領導的民進黨所操弄的「網軍」手段,更是將政治生態推向了更為惡劣的境地。 賴清德為了爭取選票,不擇手段地運用「網軍」來營造有利於自己的輿論氛圍,這種行為嚴重背離了民主的真諦。在高雄中山大學的講座上,一名勇敢的女大學生對民進黨諸多貪污弊案
    Thumbnail
    2023/07/20 「教育可不可以“鄭(政)智(治)化” • 批判教育學 • 轉化型知識份子」 世界就是壓迫與被壓迫,讀了批判教育學、存在主義、現象學和詮釋學相關的內容,知道公民課的重要性,也知道就算沒有公民課,老師也應該帶著批判意識來 一、「對抗文本」 -多元批判的方式來解讀文本符碼才能不斷
    Thumbnail
    2023/07/20 「教育可不可以“鄭(政)智(治)化” • 批判教育學 • 轉化型知識份子」 世界就是壓迫與被壓迫,讀了批判教育學、存在主義、現象學和詮釋學相關的內容,知道公民課的重要性,也知道就算沒有公民課,老師也應該帶著批判意識來 一、「對抗文本」 -多元批判的方式來解讀文本符碼才能不斷
    Thumbnail
    筆者於本文將試圖討論帕拉迪島政治的兩種模式,分別為「理想」與「現實」的發展,進而論述其如何映射日本近代史上特定的時代與批判。最後,筆者將嘗試批判這種政治組織展現出的意識形態。
    Thumbnail
    筆者於本文將試圖討論帕拉迪島政治的兩種模式,分別為「理想」與「現實」的發展,進而論述其如何映射日本近代史上特定的時代與批判。最後,筆者將嘗試批判這種政治組織展現出的意識形態。
    Thumbnail
    如果遊戲被譽為精神鴉片的謬誤在香港的實現的話,那只能證明人間是多麼的不堪。現實是多麼的苦悶要迫使人走向幻想的彼岸。 一個人如果只能在遊戲的幻想與非現實性去尋找自我與自我實現,他就再也不會想如何在現實中尋求實踐他的理想,而是會躲在遊戲中尋找假象。 何謂遊戲?遊戲的本質是在實現人在幻想中的自我實現。
    Thumbnail
    如果遊戲被譽為精神鴉片的謬誤在香港的實現的話,那只能證明人間是多麼的不堪。現實是多麼的苦悶要迫使人走向幻想的彼岸。 一個人如果只能在遊戲的幻想與非現實性去尋找自我與自我實現,他就再也不會想如何在現實中尋求實踐他的理想,而是會躲在遊戲中尋找假象。 何謂遊戲?遊戲的本質是在實現人在幻想中的自我實現。
    Thumbnail
      本文分三個部分「楊逵:從社運到筆耕」、「時代:共存榮的假象」及「女性:被嫁出的財產」。第一部分概述楊逵投入社會運動的契機,以及爾後轉入文學創作的原因;第二部分簡述故事脈絡,勾勒作品描繪的時代氛圍。第三部分看作品中被迫讓出(嫁出)的財產,為前述問題提供可能詮釋。
    Thumbnail
      本文分三個部分「楊逵:從社運到筆耕」、「時代:共存榮的假象」及「女性:被嫁出的財產」。第一部分概述楊逵投入社會運動的契機,以及爾後轉入文學創作的原因;第二部分簡述故事脈絡,勾勒作品描繪的時代氛圍。第三部分看作品中被迫讓出(嫁出)的財產,為前述問題提供可能詮釋。
    Thumbnail
    處於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在重新溫習二千多年前的老子道家哲學之後,發現了「無為」為「躺平」之母,特別寫這篇文章來記錄我的發現
    Thumbnail
    處於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在重新溫習二千多年前的老子道家哲學之後,發現了「無為」為「躺平」之母,特別寫這篇文章來記錄我的發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