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藍丞弘(IAA NLP專任講師)、黃之瑩(IAA NLP 高階執行師)
三個人在同一天,忘記自己已經走了多遠
午後的陽光斜斜照進來,小嵐墊腳站在鞋櫃前,想找一雙能搭配新衣裙的鞋子,意外看見那雙曾讓她怦然心動,但是被冷落許久的高跟鞋。那是當年升職時買的,刷卡的那一刻,覺得自己離理想的人生靠近了一點,而今天拿起這雙沾著灰塵的鞋子,竟一時想不起自己當時為什麼那麼喜歡它。她皺起眉頭,盯著它,覺得自己遺忘了什麼重要的事情。
另一個城市,志豪坐在書桌前。藍色原子筆靜靜躺在鍵盤旁邊,那是他準備考證照時,每天陪他熬夜的工具。他曾用它畫過上百頁重點,寫過無數次彙整。只是今天,他看著筆身的刮痕,心裡卻升起奇怪的空洞感:「怎麼覺得自己最近什麼都沒做好?」明明筆身上印刻著那麼多完成的痕跡,志豪全然視而不見。
在遠方的小村子裡,阿公坐在自家門口,房子被洪水沖進一半,泥巴乾在牆上,像一份殘酷的紀錄。他抬起腳,看著那雙陪他逃命成功,被泥濘浸過的橡膠拖鞋。「幸好有它,不然我這條老命喔……」他笑著搖搖頭,笑意背後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感激;而不知道為什麼,他突然紅了眼眶。
這三個人,都在自己的生活裡停了一下。這個瞬間,他們站在「還沒得到」與「已經擁有」的交叉口,誰也沒有意識到,其實他們早已走了很遠。
故事先暫停在這裡,讓我們慢慢地繼續往下走。
感恩心理學:讓潛意識重新認識自己的資源
我們都常聽過一句話:「宇宙回應你的狀態,而不是你的願望。」乍聽很玄幻,其實裡面藏著NLP與心理學的邏輯。
我們的注意力,每天都在四個格子之間流轉:
(1)想要並且已擁有、(2)想要但還沒有、(3)不想要卻存在、(4)不想要也還沒有。
多數人的困擾卡在2、3兩格,要嘛一直盯著「我想要但還沒有的東西」,要嘛抱怨「我不想要但偏偏存在的問題」。久而久之,生命自然會產生一種匱乏感:「我什麼都沒有」、「我人生好爛」。
而NLP的預設立場是反過來的:你早已具備所有資源,你的成果來自你過去無數次的成功累積。感恩,就是把你的視線拉回到「我想要而且已經擁有」的格子裡,重新喚醒對自身能力與歷程的覺察。
從心理學來看,這會讓情緒穩定、降低焦慮、提升自我效能感,讓大腦意識到:「我不是零,我有根基。」從NLP的角度來看,感恩就像重新校正你內在的焦距,提醒潛意識:「我不是從頭開始,我擁有一座資源庫。」這也是為什麼願意練習感恩的人行動力會更穩定、更持久。
三分鐘找回「其實我不差」的生活儀式
你不需要筆記本,也不需要寫滿三十條感恩日記。只要三分鐘、一個小物品以及一次真誠的對話。
第一步,選擇一樣生活中很普通的東西。例如:筆、杯子、鞋子、枕頭、手機、水壺、精油瓶都可以,讓它成為你今天感恩的焦點。
第二步,問自己兩個問題中的任何一題:「我為什麼感謝它?」或「如果今天沒有它,我會缺少什麼?」它替你解決了什麼、陪你走過什麼、象徵你人生哪一段成就。你可能會很快發現,答案開始一一浮現。
第三步,把注意力放在「我依靠什麼能力,才得到它」這件事上。你會看到自己其實堅持過、跨越過、解決過問題;也會看到過去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到現在的目標裡。
最後,讓這句話沉浸在自己心裡:「我真的已經擁有很多,而且我就是靠自己的雙手和雙腳一路走到這裡的。」這種安定感,就是潛意識最需要的滋養。
當他們靜下心來,都看見了讓自己感恩的老朋友
讓我們回到故事裡...
隔天志工回到阿公家時,阿公正蹲在門口仔細刷洗那雙拖鞋。他把它立在門邊,像安頓一位老朋友。阿公心滿意足地看著它,露出很安穩的笑容,彷彿明白自己並不是赤手空拳地活到今天。
那天晚上,志豪重新打開桌上的筆記。藍紅交錯的筆跡密密麻麻,他第一次安安靜靜地審視著過往這些痕跡。這些字不只是進度,更是他一路累積到現在的證據。然後他重新動手,書寫一段新的內容。
小嵐在週末把那雙高跟鞋擦得亮亮的。她站在鏡子前,憶起幾年前那個為自己努力的女孩。她對著鏡子微笑了一下,那個笑容從容自在,是一種「我還在往前走」的確認。
他們三個人都沒有做什麼偉大的事。他們只是給自己一點時間,看見自己已經走過的路。
感恩不是溫柔,它是一種能把你拉回來的力量
你不需要一直成功,也不需要每天都很積極。但是請給自己三分鐘,把注意力放回你已經擁有的那些東西。因為你今天擁有的一切,都是過去那個努力的你替現在的你鋪好的路。
工作上,感恩讓你找到持續的動能;
關係裡,感恩讓你重新看見彼此的好;
自我療癒時,感恩讓你從匱乏的深井,重新回到光裡。
最後,送給你今天最重要的提醒,也是這整篇文章的核心意念:
「當你看見此刻自己已經擁有的,那也正是未來萌芽與茁壯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