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寫,怎麼辦?」想問的究竟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四月中辦了一場分享會。會後有人提問:「小孩不是沒有想法,但他不想寫,只想用講的,怎麼辦?」

我當時的回答比較簡短,沒能在現場好好的分析這個問題。我後來想,一整場的分享都在講不想寫可以不要寫,但仍舊有人提出了不想寫該怎麼辦的問題——或許代表著這個問題藏在許多家長的心裡。

現在,我想試著來分析這個問題。

如果把「不想寫」換成「不想畫」——「小孩不是沒有想法,但他不想畫,只想用講的,怎麼辦?」如果把問題換成這樣,我們可能會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因為幾乎大部分的大人都不會問這樣的問題。

為什麼不會問這樣的問題?

因為我們對小孩會不會畫畫沒有期待。會畫很好,不會畫也沒關係;如果小孩不會畫或不想畫,大人可能都不會很擔心。其實也可以換成「跳舞」——會跳很好,不會跳也沒有關係。那為什麼我們對小孩會不會寫作有所期待,那個「期待」究竟是什麼?

為什麼大人對小孩「會不會寫」「想不想寫」有那樣多的關注?這個問題的背後,真正在意的是什麼?

當我們談到「寫」,一種是「寫作的能力」,一種是「想要寫作的欲望」。而寫作的能力,站在不同的評判角度,又會有不同的面向——一個是「能夠掌握文字這種工具,表達想法的能力」,另一個是「作文考試能拿到高分的能力」。

那麼,大人在意的是哪一種呢?是想要寫作的欲望?使用文字的能力?還是作文高分的能力?如果把「寫作」換成「畫畫」,再問一次這個問題,我們可能會更清楚問題的本質。

raw-image

首先,作為「欲望」,或者我們比較常說的「興趣」,不管是寫作還是畫畫,我想大家多半都能接受「興趣是勉強不來的」。有些人喜歡寫,有些人喜歡畫,有些人不愛寫也不愛畫,喜歡跳舞。所以,如果是作為個人的興趣或欲望,我想大人應該不會對「不想寫」(或不想畫)的小孩感到擔憂,應該不會問出「不想寫(畫)怎麼辦?」這樣的問題,除非大人是按著自己的希望,送小孩去學畫畫或寫作。

那麼,如果是作為一種「能力」呢?人作為一種社會性的動物,是否能妥善的運用某種能力可能會影響他在這個社會上的發展,或這個社會對這個人的評價。比如「寫作能力」,一個人的寫作能力好不好意味著他能否貼切的使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對議題的思考如何,他能否透過書寫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不論是知性上或情感上。

或許是因為寫作被看作一種社會能力,所以學校教育對這項能力的關注也就越多;關注多,隨之而來的練習、作業、考試也多。所以寫作這項本來只是「透過文字表達想法的能力」,後來又變形成「在作文上取得高分的能力」。當然,這兩者的關係也可能不是我說的這樣,學校會關注只是因為作文要考(?),但不論是哪一種原因,在現實的情況下,大人不會對小孩說「不想寫就不要寫」。

也因此當小孩不想寫的時候,大人會有「不想寫,怎麼辦?」這樣的問題,而這個問句的背後有著對寫作的兩種期待——「覺得小孩應該學好寫作這種能力,這對他在社會上很有幫助」、「覺得小孩應該學會作文高分的能力,這對他考試升學很有幫助」。

我不去評論這兩種期待「對不對」。我想說的是,在現行的體制下,掌握作文的拿分訣竅,以及是否真能運用寫作這項能力與他人溝通,這兩者是脫溝的。為什麼這麼說,請閱讀〈學習的弔詭(一)作文讓小孩離寫作越來越遠〉

其實在分享會的一開始,我詢問現場的讀者對「不想寫可以不要寫」的第一印象時,就討論到了這兩種面向——作為興趣,「不想寫就不要寫」是廢話;而作為一種在教育體制內要學好的能力,「不想寫就不要寫」是不可能的,因為不得不。但問題是,某些設計來希望提升學生「寫作力」的作業與考試,真的有用嗎?

我的意思是,我也不否定寫作是一種社會能力。或者該這麼說,寫作是一種基本運用文字的能力,我們可以把它看成一種「工具」;學會了這樣的工具,我們可以進入利用書寫與他人溝通的世界。但我認為學校對於這種基本能力的學習,應該僅僅止於認字、造句等基本的語文練習即可;或者該這麼說,我們可以透過文字遊戲以及閱讀,總之就是多方讓小孩認識到文字的多樣性,以及文字的力量。但不要「規定」他們做語句練習或文字遊戲以外的寫作,因為寫作是一種自我表達,除非他自己想寫,不然他就沒東西可寫,或寫來應付。

讀到這裡會覺得有點鬼打牆嗎?那麼寫作到底是什麼?整理一下——寫作是一種「運用文字的能力」,而這個能力的目的是用來「表達」。

學了運用文字的能力,你可以透過書寫表達自我;但你也可以選擇不要表達自我。所以「不想寫可以不要寫」的意思並不是否定透過某些練習來增進文字能力,而是當小孩學會文字這種工具之後,面對「寫」這件事的時候,想不想寫就是他個人的事情。

raw-image

我是覺得,有些大人把「運用文字的能力」跟「寫作」混淆了。他們其實是希望小孩的文字能力能夠增強,但卻要求小孩透過寫作表達自己;這樣很有可能不一定能增強小孩的文字能力,反而壞了他寫作的胃口。

所以像是寫小日記一類訓練寫作的方式,我個人並不是很認同,因為日記是一種自我表達。一個本來就喜歡透過文字表達自己並樂於分享的人遇上了小日記,他可能會寫得很開心;但是反過來,不想要表達自己的人或是還沒想到要分享什麼的人,你硬要他寫小日記,就是把他放在一個不得不敷衍了事的狀態——「怎麼只寫這麼一點點?」「因為不知道要寫什麼啊!」

大人可能也不想逼他寫,因為他也覺得「不想寫就不要寫」;可是當寫作變成功課,又「不得不寫」。這種情況就是把大人跟小孩都放在一個很兩難的處境。

最後,我想說一點關於這個分享會,以及書寫這個專欄時所感受到的矛盾。

我是一個寫作者,我喜歡寫,因為我漸漸長成一個喜歡也可以透過文字來思考的人,我也喜歡分享自己思考的過程。寫作是一種很適合我表達自我的方式,我也喜歡做這件事。我覺得能夠透過寫作來表達自己很好,但我不覺得每個人都要很會這件事,沒有這個必要。

所以,分享會想要談的,真的是「不想寫可以不要寫」。不是假裝的,假裝透過叫小孩不想寫不要寫,然後希望他們寫得更好──而是真的把小孩的主動權還給他們,他們在想做這件事的時候再做。

但是,我後來發現來參與分享會,或閱讀這個專欄的一些讀者,他們可能是抱著想要知道「寫作方法」的心態來的。所以我才驚覺到這裡有些東西混在一起了,那個混在一起就是我前面說的,把「對小孩文字能力的期待」,以及「寫作應該是一個人自己主動想做的事」,混在一起。

混在一起其實會談不清楚,因為立基點不同:一邊一直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但另一邊一直問「不想寫怎麼辦」。

不過,也因為這樣的分析,我「大概」知道大人可能的憂慮——如果寫作作為興趣,大人不應該去干涉他;但作為能力呢?如果我希望小孩的寫作能力至少有一定的程度,但又不去訓練他寫作,那可以怎麼做?

其實在「不想寫可以不要寫」這個專欄裡已經說了不少,但下一篇我還是會統整的再說明分析一下。大致上會分為:「本來就喜歡寫的小孩」、「對寫作還沒有感覺,像是在交作業的小孩」、「對於運用文字這種符號有障礙的小孩」。可能會分作這幾個方向,提出我個人的觀察與建議。

但我還是要強調,這只是我個人的觀察與建議。這種事情沒有方法論,不是怎麼操作就會得出什麼結果,重點還是陪在小孩身邊的那個大人。而且我真的覺得,小孩對許多事物原本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大人其實只要不要做太多會壞掉他胃口的事情就好了。

延伸閱讀:

「不想寫可以不要寫」,想做的是什麼?

「大不出來」的原因,以及我對寫作的思考

她寫得很快樂,一點都不害怕

更多「不想寫可以不要寫」的寫作課

raw-image

編輯:宅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廖瞇的沙龍
475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廖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7/15
他說他會用鏡頭,感覺有一種在「控制」別人的感覺。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會用鏡頭」跟「會用文字」,差別在哪裡? 他說會用鏡頭像是控制別人看到的畫面,我就想,那麼會用文字呢?會用文字是不是也控制了別人讀到的畫面?想到的東西?
Thumbnail
2020/07/15
他說他會用鏡頭,感覺有一種在「控制」別人的感覺。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會用鏡頭」跟「會用文字」,差別在哪裡? 他說會用鏡頭像是控制別人看到的畫面,我就想,那麼會用文字呢?會用文字是不是也控制了別人讀到的畫面?想到的東西?
Thumbnail
2020/06/18
長的東西就不是靠「想寫」與「時間上餘裕」就可以完成的。長的東西距離自己想寫的那個當下,已經有段時間,它幾乎都是被包起來的狀態。被包起來後就要這裡去戳那裡去戳,看戳哪裡會有東西流出來。當然,要戳什麼地方也不是亂戳,多半都是按著線索戳,像醫生看診。
Thumbnail
2020/06/18
長的東西就不是靠「想寫」與「時間上餘裕」就可以完成的。長的東西距離自己想寫的那個當下,已經有段時間,它幾乎都是被包起來的狀態。被包起來後就要這裡去戳那裡去戳,看戳哪裡會有東西流出來。當然,要戳什麼地方也不是亂戳,多半都是按著線索戳,像醫生看診。
Thumbnail
2020/04/26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Thumbnail
2020/04/26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爸媽不讀書的,真的不要問小孩作文寫不好、不閱讀怎麼辦?放下你的手機,陪他們一起讀書吧!
Thumbnail
爸媽不讀書的,真的不要問小孩作文寫不好、不閱讀怎麼辦?放下你的手機,陪他們一起讀書吧!
Thumbnail
多數孩子隨著年紀越大,就越不肯向大人表露心事。每當我出一些可能會觸及負面情緒的題目時,幾個平常寫作能力不錯的高年級或國中孩子,反而寫得很拘謹,甚至不如中年級的學生。這個時候,我會透過兩個方法鼓勵他們大膽寫出內心話……
Thumbnail
多數孩子隨著年紀越大,就越不肯向大人表露心事。每當我出一些可能會觸及負面情緒的題目時,幾個平常寫作能力不錯的高年級或國中孩子,反而寫得很拘謹,甚至不如中年級的學生。這個時候,我會透過兩個方法鼓勵他們大膽寫出內心話……
Thumbnail
關於寫作很多人會問以下的問題: 「我寫不出來怎麼辦?」 「我沒有靈感怎麼辦?」 「我不知道怎麼寫好。」 其實,在拿起你的鋼筆時,你應該要知道『你要寫什麼』
Thumbnail
關於寫作很多人會問以下的問題: 「我寫不出來怎麼辦?」 「我沒有靈感怎麼辦?」 「我不知道怎麼寫好。」 其實,在拿起你的鋼筆時,你應該要知道『你要寫什麼』
Thumbnail
但遠不是變的,寫作也不是。 不是能變得或者變成的東西,不是把它從什麼就變成了寫作。那是突然就發生的,只是我們的學習裡沒有讓寫作自然發生的養成,用什麼方法寫、寫的可能有哪些、可以在什麼地方寫,我們有沒有可能創造一個讓人有想要寫的時候,都有得以寫的可能與勇氣的環境?
Thumbnail
但遠不是變的,寫作也不是。 不是能變得或者變成的東西,不是把它從什麼就變成了寫作。那是突然就發生的,只是我們的學習裡沒有讓寫作自然發生的養成,用什麼方法寫、寫的可能有哪些、可以在什麼地方寫,我們有沒有可能創造一個讓人有想要寫的時候,都有得以寫的可能與勇氣的環境?
Thumbnail
有了想法,不一定會做出來,而「創作」就是一種將想法實踐的過程,僅僅有想法是不夠的。因此,在這次蒲公英深耕計畫中想做的就是──陪伴孩子們將他們的點子生出來,將原本只存在於腦袋的想法,實際化為可見的作品;而這樣的過程若是正向經驗,或許有可能在未來的某天,成為將創作付諸實現的力量。
Thumbnail
有了想法,不一定會做出來,而「創作」就是一種將想法實踐的過程,僅僅有想法是不夠的。因此,在這次蒲公英深耕計畫中想做的就是──陪伴孩子們將他們的點子生出來,將原本只存在於腦袋的想法,實際化為可見的作品;而這樣的過程若是正向經驗,或許有可能在未來的某天,成為將創作付諸實現的力量。
Thumbnail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Thumbnail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Thumbnail
當孩子質問:「寫作文到底要幹什麼?」你以為他是誠心誠意想了解寫作的功能與目的嗎? 回想一下,孩子是否曾經在投入什麼熱衷的活動時,忽然喊卡,走過來問你:「媽,打電動到底要幹什麼?」或「爸,我打籃球打得好開心呀,但這到底有什麼意義呀?」——想必是不會吧。 那問題的重點在哪裡呢?
Thumbnail
當孩子質問:「寫作文到底要幹什麼?」你以為他是誠心誠意想了解寫作的功能與目的嗎? 回想一下,孩子是否曾經在投入什麼熱衷的活動時,忽然喊卡,走過來問你:「媽,打電動到底要幹什麼?」或「爸,我打籃球打得好開心呀,但這到底有什麼意義呀?」——想必是不會吧。 那問題的重點在哪裡呢?
Thumbnail
「你們覺得幾歲可以寫詩?」有人說十歲,有人說三歲。有個女孩大聲的說:「只要會寫字,就會寫詩!」說完後女孩偷偷的笑。我一邊想著她笑的意思,一邊接著說:「所以在座的同學都會寫詩囉?」女孩急著說:「我的意思是,只要會寫字,就會寫『詩』那個字啦!」我說我知道喔,「不過我覺得你說的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句詩耶」。
Thumbnail
「你們覺得幾歲可以寫詩?」有人說十歲,有人說三歲。有個女孩大聲的說:「只要會寫字,就會寫詩!」說完後女孩偷偷的笑。我一邊想著她笑的意思,一邊接著說:「所以在座的同學都會寫詩囉?」女孩急著說:「我的意思是,只要會寫字,就會寫『詩』那個字啦!」我說我知道喔,「不過我覺得你說的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句詩耶」。
Thumbnail
大人心裡很知道自學計畫裡面很多內容其實都不可能達成,包括計畫的完整性和沒有彈性(像是課表部分),但是不要照著計劃走,然後呢? 要怎麼走?
Thumbnail
大人心裡很知道自學計畫裡面很多內容其實都不可能達成,包括計畫的完整性和沒有彈性(像是課表部分),但是不要照著計劃走,然後呢? 要怎麼走?
Thumbnail
坦白說第一堂自學生寫作課,我感覺好像三溫暖。我既感受到想要寫的孩子的強烈感情(他的用詞我聽了心臟都砰砰跳),也有媽媽叫他來上課所以就配合看看的這種。這讓我發現,自由書寫並不是寫作的萬靈丹;自由書寫對「想要寫卻寫不出來」很有用,但是對「不想要寫」卻沒什麼用。
Thumbnail
坦白說第一堂自學生寫作課,我感覺好像三溫暖。我既感受到想要寫的孩子的強烈感情(他的用詞我聽了心臟都砰砰跳),也有媽媽叫他來上課所以就配合看看的這種。這讓我發現,自由書寫並不是寫作的萬靈丹;自由書寫對「想要寫卻寫不出來」很有用,但是對「不想要寫」卻沒什麼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