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人可以讓自己受歡迎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媒體上,有很多名嘴,是靠罵人出名的。這點是不容置疑的事情,甚至他們受閱聽眾歡迎的程度,使他們不只是甚麼二三線的媒體人,而成為數一數二的媒體人。雖然在東亞傳統的道德和做人處世的觀念中,認為罵人是不好的,而從西方教育的觀念看,以罵人的方式去教育也只會引致被教者的反感、不服氣或者無效。但看這些成功媒體人的例子看,人似乎是可以罵出一片出頭天。

很多人平時都很喜歡罵人,或者有一種想要罵人的想法,就會覺得自己也可能成為罵人的名嘴,從罵人當中變得受注目,受歡迎。這在網民當中很常見,因為不在網絡的時候,罵人也只有少數人聽到,而且大家都會很容易覺得煩厭而避之則吉。

在網絡中的話,你經常可以公開的向人挑釁,而且往往你看不到別人不良的反應。平時那些會因為你罵人而抗拒或者排斥的表情,你一概都不可能看到。那些人見你在罵人,並不會跑來你罵人的文章裡留言,說他不喜歡看你罵人,而只會默默的把你隱形或者unfollow,所以差不多大部分時候,你罵人的話,只會聽到附和與支持你的聲音。

因為難以判斷有多少人抗拒這些罵人的話,所以很多人會覺得自己罵人反而會有人支持,再看到媒體上的名嘴也是罵人,很容易就會產生一種罵人會令自己受歡迎的感覺,不久就沉迷下去而且不斷的重覆。表面上看來,也真的引起了很大的注目,以及好像有不少人附和支持,跟隨者和朋友的數量好像上升。

raw-image

電影《九品芝麻官》劇照

但不斷重覆下去的話,通常就到此為止了。有很多來看熱鬧的人,也確實有人看罵人的言論,但是感覺上比較像小丑或者奇異生物,然後去到一個瓶頸,就是沒有因此在媒體事業上出現了甚麼機會,也沒真的變成很受歡迎的人,在網絡上「紅」了卻是沒有紅到哪裡。而如果追求成為網絡紅人的話,通常還是會再加力量來罵下去,罵更多的人,罵得更狠。

最終的結果,很常是罵錯了不該罵的人,不該罵的事情碰了釘,導致自己沉船。在網絡上多年,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你我都應該看過。

從這個發展觀察,你可以察覺,是的,罵人的確是可以令自己受歡迎。不過很多人忘了一件事,就是罵人也同時可以令自己不受歡迎。但網絡會令你看到前者,而隱藏了後者,你往往不知道自己在製造了一些來看熱鬧的人時,同時製造了更多覺得反感,而不願意看你的東西的人。

罵人為何會令人受歡迎?因為那是一種攻擊行為,攻擊一個別人也不喜歡的對象,的確是可以大快人心。你代別人罵了別人想罵的話,也等於是服務了其他人。這是你會因為罵人而贏取支持和注目的原因。可是,被你罵的對象,很可能會反感,特別是你罵的東西沒有說服力、沒有道理的時候,那幾乎可以肯定就算不是反感也會被鄙視,而且不僅被罵的對象自己反感你,連同他的支持者、同情者,甚至是覺得你沒道理的第三者,都會對你產生反感。這些人原本對你沒有預設立場,或者中立的態度,都變成了排斥和敵意,這就是罵人令你不受歡迎的原因。

raw-image

你可以想想包龍星有沒有罵到不該罵的人。

而且更重要的是,曾經因為你罵人而成為你觀眾的人,會因為你罵了他喜歡的人,或者有一次罵得很明顯不妥當,而轉向不喜歡你。一旦已經對你抱持反感,並不會因為你罵回對的人,而投回前者,繼續支持你。所以長遠來說,討厭你的人還是會比喜歡你的人多的。想自己紅,不斷去找罵的對象的人,通常就會走向後面的結果。

如果真的要罵,罵的對象是一些壓迫所有人的壓迫者、一些不受歡迎的人時,那大概還是能令你受歡迎的。但是如果你罵一些平凡人,或者一些受歡迎的人時,那對對方的傷害,應該還不如你對自己的傷害來得多。罵得太多,大家就會感到厭煩、麻木和反感,對你的評價也會下降。所以罵這個行為會導致受歡迎這件事是正確之餘,大部分人卻不能控制其副作用的反彈,沒必要的話,還是不要亂用。

延伸閱讀:

對於谷阿莫,我可以不站在支持或反對一方嗎?

做實事與鍵盤戰士

樹敵的哲學:甚麼人是敵人?

編輯:宅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立的沙龍
4.8K會員
209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p>
鄭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20
首先,以下是關於政治的判斷,先放下你對於防疫的看法。即是說,你還是可以站在防疫的立場上,接受去打疫苗,甚至向其他人去推廣打疫苗。沒關係,但我現在談的不是一個醫學或健康問題,我以非人性或個人利益,純戰略的角度去看事情。
Thumbnail
2021/06/20
首先,以下是關於政治的判斷,先放下你對於防疫的看法。即是說,你還是可以站在防疫的立場上,接受去打疫苗,甚至向其他人去推廣打疫苗。沒關係,但我現在談的不是一個醫學或健康問題,我以非人性或個人利益,純戰略的角度去看事情。
Thumbnail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0/11/23
以公民抗命的角度看,被國安法控告,是一個無可置疑的巨大光環,如果你想當甘地、曼德拉、翁山蘇姬這類型的政客,你需要的不是絕食而是國安法。他們的賣點,本來就是勇敢面對不義的法律,正面跟政權的理念衝突,這是和理非或非暴力抗爭的核心精神:以自身的受害,去把政權與法律的不義與矛盾浮成一個巨大爭議......
Thumbnail
2020/11/23
以公民抗命的角度看,被國安法控告,是一個無可置疑的巨大光環,如果你想當甘地、曼德拉、翁山蘇姬這類型的政客,你需要的不是絕食而是國安法。他們的賣點,本來就是勇敢面對不義的法律,正面跟政權的理念衝突,這是和理非或非暴力抗爭的核心精神:以自身的受害,去把政權與法律的不義與矛盾浮成一個巨大爭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你不要理會那些傢伙,他們只是因為比不過你所以忌妒你。
Thumbnail
你不要理會那些傢伙,他們只是因為比不過你所以忌妒你。
Thumbnail
當人們在互動時,往往不經意透過批評或貶低他人來表現自己的優越感。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尊重事情的真相,不用別人的難堪來補貼自己的優越感,以及停止使用雙重標準。作者認為,每天的行為與習慣對整個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我們以善良和理解的眼光看待他人,我們自身也會成為一個溫暖有愛的人。
Thumbnail
當人們在互動時,往往不經意透過批評或貶低他人來表現自己的優越感。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尊重事情的真相,不用別人的難堪來補貼自己的優越感,以及停止使用雙重標準。作者認為,每天的行為與習慣對整個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我們以善良和理解的眼光看待他人,我們自身也會成為一個溫暖有愛的人。
Thumbnail
所有傷害別人的人,都是故意的. 因為,當這些人在傷害別人時, 事先都以權衡利弊,他會把利與弊作對比, 最後選擇傷害你. 因為在他們的心裡, 傷害你無所謂,代價很小, 他們或許會獲得更大的利益. 這就是真相,殘酷而又真實.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臉皮越來越厚的人, 得寸進尺,永遠填不滿
Thumbnail
所有傷害別人的人,都是故意的. 因為,當這些人在傷害別人時, 事先都以權衡利弊,他會把利與弊作對比, 最後選擇傷害你. 因為在他們的心裡, 傷害你無所謂,代價很小, 他們或許會獲得更大的利益. 這就是真相,殘酷而又真實.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臉皮越來越厚的人, 得寸進尺,永遠填不滿
Thumbnail
   負面情緒在反覆不停地刺激下,不但得不到發洩,反而會變得更為激烈,我們應該要採取的第一個動作是「踩煞車」,不教事情發展到難以收拾的地步。第二個動作是「拒收」,拒收不是先收再退,是不論對方隨口送來什麼,我們都笑笑的回絕說:「不好意思,您送錯地方了,這裡没有這個人。」
Thumbnail
   負面情緒在反覆不停地刺激下,不但得不到發洩,反而會變得更為激烈,我們應該要採取的第一個動作是「踩煞車」,不教事情發展到難以收拾的地步。第二個動作是「拒收」,拒收不是先收再退,是不論對方隨口送來什麼,我們都笑笑的回絕說:「不好意思,您送錯地方了,這裡没有這個人。」
Thumbnail
這書幫我什麼忙-《被討厭的勇氣》 暴怒情緒是為達目標的一種手段,而且是可以控制的,當你知道後,就不該太常讓它跑出來見人。
Thumbnail
這書幫我什麼忙-《被討厭的勇氣》 暴怒情緒是為達目標的一種手段,而且是可以控制的,當你知道後,就不該太常讓它跑出來見人。
Thumbnail
最近一連串的公眾人物「人設翻車」事件,應該讓很多追八卦的網友感到驚訝又遺憾吧?無論你原本是不是這些人的粉絲,面對這種類似「雙面人」的真面目被揭穿的狀況,相信大家都可以有很深的帶入感,畢竟人一輩子經歷過各種不同的環境,遇到雙面人的經驗應該很多人都有過。 雖然這種狀況不是新鮮事,但有個問題感覺似乎不太
Thumbnail
最近一連串的公眾人物「人設翻車」事件,應該讓很多追八卦的網友感到驚訝又遺憾吧?無論你原本是不是這些人的粉絲,面對這種類似「雙面人」的真面目被揭穿的狀況,相信大家都可以有很深的帶入感,畢竟人一輩子經歷過各種不同的環境,遇到雙面人的經驗應該很多人都有過。 雖然這種狀況不是新鮮事,但有個問題感覺似乎不太
Thumbnail
剛才看到有人在討論公然侮辱罪,說法律面前,言論自由第一,所以告不成。下面有人就在說,明知道告不成還要提告,那就是濫訟。
Thumbnail
剛才看到有人在討論公然侮辱罪,說法律面前,言論自由第一,所以告不成。下面有人就在說,明知道告不成還要提告,那就是濫訟。
Thumbnail
近來為一點小事傷神。 簡單地說,有人在臉書一個閱讀社團針對某事發表高見,不認同他意見的其他成員,自然留言反駁。然後接下來的互動,火藥味有點濃。 原本不干我的事。對於那人,我先前早已決定敬而遠之。而他向來只發文,不會在其他人的貼文留言,跳過不難,不看總可以吧。他從來沒打算交流溝通,只是為了「宣揚理念」
Thumbnail
近來為一點小事傷神。 簡單地說,有人在臉書一個閱讀社團針對某事發表高見,不認同他意見的其他成員,自然留言反駁。然後接下來的互動,火藥味有點濃。 原本不干我的事。對於那人,我先前早已決定敬而遠之。而他向來只發文,不會在其他人的貼文留言,跳過不難,不看總可以吧。他從來沒打算交流溝通,只是為了「宣揚理念」
Thumbnail
髒話其實往往是情境效力遠勝過侮辱性質。倒不是說超營養老雞排罵起來的效果跟肏你娘老雞屄一般無二,畢竟充滿禁忌的污言穢語,宣之於口,就能帶來破除封印的過癮爽感。但是罵髒話的情境和效果主要還是不在內容裡。
Thumbnail
髒話其實往往是情境效力遠勝過侮辱性質。倒不是說超營養老雞排罵起來的效果跟肏你娘老雞屄一般無二,畢竟充滿禁忌的污言穢語,宣之於口,就能帶來破除封印的過癮爽感。但是罵髒話的情境和效果主要還是不在內容裡。
Thumbnail
圖片來源 在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下,人們討論議題的場所逐漸從現實中的茶餘飯後延伸至網上 的各大社群平台。多數人認為網路的普遍可近用性與非強制且自由的溝通表達有助於 形成理性討論並散播進步理念,但學者羅傑.赫維茲認為網路強調快速的發言特質相當 不同於民主所需的審慎思考,無法讓人期待它能創造出民主氛圍。
Thumbnail
圖片來源 在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下,人們討論議題的場所逐漸從現實中的茶餘飯後延伸至網上 的各大社群平台。多數人認為網路的普遍可近用性與非強制且自由的溝通表達有助於 形成理性討論並散播進步理念,但學者羅傑.赫維茲認為網路強調快速的發言特質相當 不同於民主所需的審慎思考,無法讓人期待它能創造出民主氛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