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愛不釋手的書

跟女兒聊天,她常常東拉西扯思想紛陳雜亂,八歲這個年紀很是可愛,未到青春期還有大量童真但又開始對成年人世界的一切興致勃勃,問這問那令父母忙得不可開交。
還會聽我們嘮叨但又開始有自己意見,雖然想法未必有邏輯但已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角度,這時候的娃娃開始長大,父母有時話不能太直,要拐一點彎角給點尊重而又繼續灌輸家庭的價值觀給他們。
女兒是比較天真的一群。可能校風使然,她大部分同學都比較天真爛漫。回父母嘴的也有,不過都很「小學雞」而非刻意抬摃那類,一般還是很着緊父母的反應和心情。女兒最近對我的要求是:「媽媽你可否多點笑容,不要這麼兇,像XX的媽媽一樣温柔便最好了。」人家的媽媽特別香這個我也明白,可她並不知道人家的媽也會罵人罵得兇狠罰得嚴謹,這點就得慢慢給她解話。不過看着她已從小時候還在建立恒常習慣至今時今日開始覺察周圍的氣氛和不同家庭/友人的異同時,我開始想辦法鞏固她的價值觀。畢竟青春期一到,正常少男少女都不再會聽得父母半句話入耳。
「女呀,你知道為甚麼有些人比較快樂有些人不?有些人總會比較得人疼、生活比較順利、就算不順心時也會有較多人替他着緊為他擔心但有些人不?」女兒搖搖頭。
「有研究指外表較吸引的人會比較樂觀和正面,因為人是群居動物,人家對自己的反應較正面,長此下去思想也較正向,看世界的眼光也就較寬廣較陽光。這是研究結果,但我想並非全部人都是一模樣。」
「和外表無關的。你對人家好人家就會對你好,自然而然的,我的朋友同學們都是這樣。我有一個同學在媽媽肚子裏七個月就跑出來,從小到大架副重重的眼鏡,個子又小,可人很有禮又親和,她和我們都玩在一起的,我們不會欺負她。」
天呀原來學校已有這樣的環境。「你知道甚麼是『歧視』嗎?」我驚訝。「知道,就是有人和大部分人不同,因此被其他人欺負。」那應該嗎?「不應該,所以我們不容許這環境存在。」
「不容許這環境存在。」她原來已經比很多成年人懂得更多。在社會仍然有人會以為被盲人仗碰到會帶來惡運、自來貓不是吉兆、你的樣子如何你的命運也必如何時,女兒學校早已知道這非正確局面,也知道待人接物貴乎公道對等而非雙方外在條件。這漂亮的一頁,我像翻看一本書時偶爾翻出驚喜。
「那我告訴你,你再長大一點時,也許你或你身邊的朋友會忽然變得很在意自己外貌身型變化,變得戰戰兢兢丢掉信心。這是成長的一部分,很有自信的孩子都會經歷過。說別介意是廢話,倒不如由現在開始了解迎接那時間的經過,長大後你就會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外表並非唯一,也別讓外表控制或左右你的人生。」
「我知道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女兒堅定的眼神注視着我。「我明白你說甚麼。但每個人都會想變漂亮點啊。」媽媽明白也理解,但變漂亮就是變好的其中一環而非唯一。你要變漂亮,最快是整容。可要經歷身體刀傷麻醉插尿喉等無謂痛楚,值不值得?而且變漂亮的速度越快,下墜的速度也越快,即是你一旦投入了這遊戲,就得終生小修小補才能美麗到老,否則要比沒整的更醜。但想一下,人生是自己寫的一本書,你想有怎樣的故事?
做一本快樂的漫畫書也不容易
做一本快樂的漫畫書也不容易
「我想是一本漫畫書。」女兒想也不想便道:「我要做一本很快樂很色彩繽紛的漫畫書,就是人家閱讀時都會哈哈大笑的那一種。字不用太多,好讓人易懂……那然後書內要有好吃的,有好聽的,也有好玩的。」
你的書要很豐富內容還是薄薄的一本?「薄薄的可以了。」為甚麼?「其實厚重的書很累人啊,讓人有很大壓力。就簡單輕鬆的最好。」
我不知道她能否透過努力成為一個簡單快樂的人,但既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人生,自己的故事還是由自己寫好了。幸運大的話遇上惜書人,也得先讓自己成為一本令人愛不釋手的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本來以為一邊當媽一邊學做媽,怎知反過來被女兒每天調教的是小女子。所謂親子,原來是互動而非從上而下的教養。拋棄八股的君臣父子兄弟等包袱,原來當媽所得更教我驚喜萬分。有孩子的人,是上天多賜重活一趟的機會。把握這機會把點滴記下來,提醒自己無論當媽當爸當甚麼,最重要其實是當好一個人。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