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份子要拋棄「以天下為己任」的致命情結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中國知識份子素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悠久傳統,這也算得上中國知識份子的一大特色吧!
關於這一點,中國歷來的志士仁人有過多重的表述:
孔子的說法是,「士若懷居,不足為士也」,意思是說一個士人,如果他總是想到家鄉,想到為家鄉做事,而不考慮天下,就算不上一個士人了。顯然孔子是反對一個士人首先獻身於他的家鄉,而主張一個士人應該首先獻身於天下。
范仲淹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辛棄疾說:「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顧炎武說:「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更將天下興亡的責任付予給老百姓。
中國知識份子何以會有這樣的情懷與抱負呢?我以為這源自于中國人的「天下觀」。我以為中國人的「天下觀」包含這樣兩重含義:第一,天下有且只有一個中心;第二,任何地方或者任何人,它或他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很大程度或者全部取決於與這個中心的親疏關係。及自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正面碰撞之後,中國人的這種「天下觀」仍然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不得不承認在「天下」之外,存在與中國同等的或更高級的文化形態。而在這之前,中國人則認為「天下」之外是蠻夷之地。
雖然中國的這種「天下觀」非常有利於皇權,並不利於中國知識份子自己,但中國這種「天下觀」的形成確實源自于中國知識份子群體對自然與社會的認識,並達成了共識。這種共識的極端表述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所謂作繭自縛。
稍加對比就會發現,在中國的歷史上,天下多中心或者有一個高級別的中心和眾多低級別的次中心的政治結構更有利於知識份子的生存,也更有利於知識份子的創造性活動。但是,不知為什麼,中國的知識份子總是缺乏遠見,總要攛掇自己服務的主公去取天下。有些時候,其實流氓或草民出身的主公的野心並不大,有塊地方可以吃喝玩樂就可以了,如「樂不思蜀」的劉備,是下面一幫臣子的野心大,喜歡搞「黃袍加身」,為的是自己能夠再上一層樓,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當然最後會落得「飛鳥盡,良弓藏」的下場。
當今中國知識份子仍然抱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深厚情結,這個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我以為這是中國知識份子的致命傷。說白了,所謂「以天下為己任」就是將自己與「最高中心」更緊密地聯繫起來,就是從最高權力者的視角來考慮和認識問題和行動。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知識份子更傾向于流向「中心」。這也是造成中國人力資源分佈極度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不利於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二是中國知識份子更偏好於關注國家「大事」,而不怎麼關注地方「小事」。從而使得中國社會嚴重缺乏自治的精神與傳統。
從個人的切身利益出發,很明顯,身邊之事和地方之事,比國家大事與個人利益的關係更為密切,相應地,個人就應該更多地關注身邊之事和地方之事。將個人的熱情與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與個人密切相關的地方「小事」之中。我想,這才是一個合理的政治參與序列。以選舉為例,我的意思是,假如中國有了真正的選舉,那麼我們應當更多地關注地方選舉而不是全國性的選舉。
但要中國知識份子拋棄「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而代之「以地方為己任」,是很困難的一件事。一則因為習慣化了;二則各種資源趨向中心流動,人也不能自持;三則因為中國的事情,因為多是自上而下,所以簡便的方法就是力圖改變上面。改變了上面,下面也就順理成章了。而這三者之間還有相互強化的作用。所以改變真的很難。
2008年12月30日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0會員
329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儒家也重視家庭價值,但儒家的家庭價值卻有嚴重的缺陷,內容單一,就是一個「孝」,而沒有「愛」。我們可以說,儒家的家庭價值忽視、輕視和剝奪父母對子女天然的愛心;儒家的家庭價值忽視、輕視和剝奪配偶之間的情愛,它只關心只要求子女對父母的孝順。
在當下中國社會,焦慮、浮躁、緊張、冷漠和茫然是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時間內呈現出的精神狀態,構成了當代中國人的總體精神面貌。不論富貴貧賤,每個中國人都或多或少感到生命的空虛與隱痛,沒有精神的依託。我們在灰暗中一路向前奔去,卻望不見盡頭。在地平線的遠方,不是曙光,而是無盡黑暗中斑駁陸離的霓虹燈。
終其所以,「精日」是在缺乏個人主義價值觀的情況下,由於瞭解到事實真相,而發生的民族和國家身份認同的迷失和危機。這很不正常。畢竟,在精神上認為自己是外國人,是缺乏自信的表現。對自己民族和國家的落後應當批評,對其它國家的文明也可以讚美,但這都應當基於個人主義的價值和立場。
儒家思想始于周公,而成于孔孟。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卻並不是「主旋律」。但汉朝以降,儒生们发现,法家打造的郡县制这一巨大的躯壳给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而皇帝也发现,由儒家思想来填充这个躯壳,对他们的统治更有利。这样一来,由儒家思想来主导法家打造的郡县制就绵延了两千多年,直到辛亥革命的爆发。
反叛軍尋找救世主的過程,就如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之際發現“真命天子”的過程。當“救世主”帶領反叛軍打敗機器後,會成為重建的機器系統的下一代的執行人,並完成系統的更新和升級。他不僅是反叛者的救世主,也是機器系統的救世主。這與儒家社會朝代的週期性更替非常相似。
根本原因在於中國人缺乏政治生活,缺乏廣泛的政治參與。既沒有全國性的政治參與,也沒有地方性的政治參與、沒有社區生活的參與。在地方政治與全國政治中,大多數中國人不過是木偶與道具,或者看客,對公共事務缺乏參與權與機會,從而降低了他們的關注度,切斷了他們與所在地之間本可以建立起來的歸屬聯繫。
儒家也重視家庭價值,但儒家的家庭價值卻有嚴重的缺陷,內容單一,就是一個「孝」,而沒有「愛」。我們可以說,儒家的家庭價值忽視、輕視和剝奪父母對子女天然的愛心;儒家的家庭價值忽視、輕視和剝奪配偶之間的情愛,它只關心只要求子女對父母的孝順。
在當下中國社會,焦慮、浮躁、緊張、冷漠和茫然是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時間內呈現出的精神狀態,構成了當代中國人的總體精神面貌。不論富貴貧賤,每個中國人都或多或少感到生命的空虛與隱痛,沒有精神的依託。我們在灰暗中一路向前奔去,卻望不見盡頭。在地平線的遠方,不是曙光,而是無盡黑暗中斑駁陸離的霓虹燈。
終其所以,「精日」是在缺乏個人主義價值觀的情況下,由於瞭解到事實真相,而發生的民族和國家身份認同的迷失和危機。這很不正常。畢竟,在精神上認為自己是外國人,是缺乏自信的表現。對自己民族和國家的落後應當批評,對其它國家的文明也可以讚美,但這都應當基於個人主義的價值和立場。
儒家思想始于周公,而成于孔孟。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卻並不是「主旋律」。但汉朝以降,儒生们发现,法家打造的郡县制这一巨大的躯壳给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而皇帝也发现,由儒家思想来填充这个躯壳,对他们的统治更有利。这样一来,由儒家思想来主导法家打造的郡县制就绵延了两千多年,直到辛亥革命的爆发。
反叛軍尋找救世主的過程,就如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之際發現“真命天子”的過程。當“救世主”帶領反叛軍打敗機器後,會成為重建的機器系統的下一代的執行人,並完成系統的更新和升級。他不僅是反叛者的救世主,也是機器系統的救世主。這與儒家社會朝代的週期性更替非常相似。
根本原因在於中國人缺乏政治生活,缺乏廣泛的政治參與。既沒有全國性的政治參與,也沒有地方性的政治參與、沒有社區生活的參與。在地方政治與全國政治中,大多數中國人不過是木偶與道具,或者看客,對公共事務缺乏參與權與機會,從而降低了他們的關注度,切斷了他們與所在地之間本可以建立起來的歸屬聯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象山慶[蓮想].21~30 21--善導流淨土思想在中國似乎很不盛行,除了一武一宗的「王難滅佛」而文獻毀失之外,或與民族性有關,也就是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性格,講求自力的修身成聖:「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求則得之,捨則失之,…….求在我者也。」在生活中盡心知性、存心養性,凡事
Thumbnail
  原文: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這一篇講的是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個人不要過於輕浮於事,輕率於事,為人輕飄飄的,有失威望。地處超然的態度道法之所在,行事與有榮焉。面對任何事情變化都要穩住,不可輕易相信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當我們說馬列外來時,共匪說民主也是外來。我回應:中國文化裏蘊藏的民主渴求,既有充沛浩大之源,又有清晰可見之流。大要如下: 1、《尚書》: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2、《左傳》: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上,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3、孔子作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 4、孟子: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這一篇要寫如何走出原生世界?原生世界就是不知善、不知惡、不知真、不知假。第一就是要好好的工作,解決人的需要,只是命運寫下我們的工作,因此可以走出原生世界也是有它的規定性的。總統不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為他們要統領三軍,必要時還要兵戎相見,他們的枷鎖是滿滿的,這是必要性的。 讀書人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
Thumbnail
《李光耀觀天下》 一般民眾和政治菁英的觀點有時是不同的。 愛也罷,恨也罷,70年的經驗加上已無須再證明什麼,展望前方,就未來的世界格局提供了質樸清晰的觀點。李光耀描述了一個在不可阻擋的崛起道路上,仍然癡迷於中央集權 的中國;一個儘管具有永不言敗的活力,卻必須分享其支配地位的美國;以及一個掙扎著...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2000/12/25 日前貴報刊載旅美學人童振源關於以「未來一個中國」去「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建議;甚能兼顧各方立場。...要中共接受基本教義派的「獨立」,與要台灣接受中共版的「一國兩制」可能性都是零。然而未來一中的中間路線,則無限寬廣,就看智略、格局如何。此偉業之價值決不亞於「玉碎」的悲壯...
Thumbnail
前言: 「倘若你不以自己為主體,倘若你一直認為自己是別人的一部分:甚是以別人為主自己為奴。那不管你擁有了甚麼珍貴的東西,隨時可能會被剝奪與失去。真心希望國民黨能以台灣為主體,而非視台灣為中國的邊陲或附屬。甚還堅持"必須相信習近平""台灣可以接受統一"。... 猶太人亡國千年以後,二戰後,終於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象山慶[蓮想].21~30 21--善導流淨土思想在中國似乎很不盛行,除了一武一宗的「王難滅佛」而文獻毀失之外,或與民族性有關,也就是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性格,講求自力的修身成聖:「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求則得之,捨則失之,…….求在我者也。」在生活中盡心知性、存心養性,凡事
Thumbnail
  原文: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這一篇講的是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個人不要過於輕浮於事,輕率於事,為人輕飄飄的,有失威望。地處超然的態度道法之所在,行事與有榮焉。面對任何事情變化都要穩住,不可輕易相信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當我們說馬列外來時,共匪說民主也是外來。我回應:中國文化裏蘊藏的民主渴求,既有充沛浩大之源,又有清晰可見之流。大要如下: 1、《尚書》: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2、《左傳》: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上,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3、孔子作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 4、孟子: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這一篇要寫如何走出原生世界?原生世界就是不知善、不知惡、不知真、不知假。第一就是要好好的工作,解決人的需要,只是命運寫下我們的工作,因此可以走出原生世界也是有它的規定性的。總統不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為他們要統領三軍,必要時還要兵戎相見,他們的枷鎖是滿滿的,這是必要性的。 讀書人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
Thumbnail
《李光耀觀天下》 一般民眾和政治菁英的觀點有時是不同的。 愛也罷,恨也罷,70年的經驗加上已無須再證明什麼,展望前方,就未來的世界格局提供了質樸清晰的觀點。李光耀描述了一個在不可阻擋的崛起道路上,仍然癡迷於中央集權 的中國;一個儘管具有永不言敗的活力,卻必須分享其支配地位的美國;以及一個掙扎著...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2000/12/25 日前貴報刊載旅美學人童振源關於以「未來一個中國」去「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建議;甚能兼顧各方立場。...要中共接受基本教義派的「獨立」,與要台灣接受中共版的「一國兩制」可能性都是零。然而未來一中的中間路線,則無限寬廣,就看智略、格局如何。此偉業之價值決不亞於「玉碎」的悲壯...
Thumbnail
前言: 「倘若你不以自己為主體,倘若你一直認為自己是別人的一部分:甚是以別人為主自己為奴。那不管你擁有了甚麼珍貴的東西,隨時可能會被剝奪與失去。真心希望國民黨能以台灣為主體,而非視台灣為中國的邊陲或附屬。甚還堅持"必須相信習近平""台灣可以接受統一"。... 猶太人亡國千年以後,二戰後,終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