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術VI》:一款能玩一輩子的RPG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如果問你這輩子最愛的一款遊戲,不分平台,不分類型,不分時間,你可以立刻回答出來嗎?
對我來說,這個答案再簡單不過了。自從1995年大二暑假的那個夏天,和室友畫滿整整兩本方格紙,每天絞盡腦汁和各種謎題奮戰,才終於辛苦破關(淚)之後,這個答案就再也沒有變過了。
 
我畢生最愛的遊戲叫做《Wizardry VI: Bane of the Cosmic Forge》,當年最先引進的新世界軟體譯為「魔幻英雄傳」,四片5.25吋的磁片只賣210元台幣,還出版了一本攻略。後來第三波取得正式代理權,按照原文的字面翻為《巫術VI:創世神筆之詛咒》,而且非常有誠意的發行繁體中文版,也就是我當年玩的版本。
不過,後來我的遊戲和那兩本方格紙被同學借走,再也沒有回來過了(NTUEE98級的王〇〇同學,如果你看到這篇文章,請把我兩個月的心血還給我好嗎?)。
2001年,我在美國攻讀研究所的時候,再度破關《巫術VI》;2006年,我結束美國的工作返台,在加入目前的公司前又破關了一次《巫術VI》;上個月趁著赴美出差前,我第四次破關《巫術VI》。各位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一款RPG要一破再破、破了又破,卯起來破,就算玩100次結局也不會改變啊——其實會啦,因為《巫術VI》總共有三個結局。
其實這就像好比看電影一樣。比方說我最愛的演員是Humphrey Bogart,所以說《北非諜影》、《梟巢喋血戰》、《碧血金沙》還有《非洲皇后》等這些由他主演的經典名片,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拿出來溫習。對我來說,重溫《巫術VI》不像是在玩一款遊戲,反而比較像是去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家坐坐,開一瓶Highland Park,一面小酌一面敘舊一樣。我會嘗試各種不同職業的組合,練習相對冷門的技能,不看地圖故意迷路亂逛,不執著多久能破關,盡量享受身處在遊戲中的每一刻。
 
既然是我畢生最愛的遊戲,當然想多花一點篇幅跟大家分享這款作品。巫術系列的歷史已經在小弟之前的文章中提過了,在此就不再贅敘,單純聊聊《巫術VI》本身的一些設定、故事與其吸引人之處。
如果和我一樣有創造隊伍癖,那麼《巫術VI》絕對能夠充分滿足你的慾望。像我這次重玩《巫術VI》,光是創造隊伍,就花了兩天的時間——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在擲出足夠的點數創造武士Samurai。首先,《巫術VI》提供了高達11個種族,包含了一些遊戲原創的詭異選擇:
  1. 人類 Human:幾乎每一款RPG的種族都會提供人類這個選項,但我很好奇真的有人會選嗎?
  2. 精靈 Elf:和人類、矮人並列RPG的三大標準配備。
  3. 矮人 Dwarf:擁有較突出的力量和活力,適合戰士類型的職業。
  4. 侏儒 Gnome:擁有遊戲中最高的虔誠,適合擔任牧師。
  5. 小精靈 Hobbit:就是魔戒中的哈比人,擁有遊戲中最高的個性,但個性只影響到買賣東西的價格,沒啥屁用。
  6. 小妖精 Faerie:雖然有天生AC-2的優勢,但因為身形限制,大部分的裝備都無法使用,所以不太推薦。
  7. 蜥蜴人 Lizardman:擁有遊戲中最高的力量和活力,適合擔任無腦戰士,因為智力和虔誠太低,最好不要選會施法的領主或女戰士等。
  8. 龍人 Dracon:自創種族,天生具有噴吐酸液的能力,不過到遊戲中後期就沒啥用處了。
  9. 貓人 Felpurr:自創種族,貓人的初始屬性點數不但平均且總和很高(僅次於小妖精),所以如果一開始就想創建高階職業,如僧侶、武士、忍者等,貓人是最佳選擇。我曾經組過一次純貓人隊伍。
  10. 狗人 Rawulf:自創種族,擁有不錯的虔誠、活力和個性,初始屬性點數也很高,適合牧師、領主或女戰士。
  11. 雪人 Mook:自創種族,適合施法系的角色,如法師、靈者或鍊金術士。
 
至於職業方面,肯定是《巫術VI》所有要素中我最喜愛的部分之一了。除了巫術標準的四個基本職業和四個進階職業之外,六代中又增加了六種新職業,因此總共有高達14種職業可供選擇,搭配上各職業專屬的法術、技能與裝備,讓有創造隊伍癖的我簡直欣喜若狂啊!(每次都要做個Excel來仔細研究才過癮)
茲簡單介紹這14種職業如下:
  1. 戰士 Fighter:這應該是自RPG開天闢地以來就存在的角色吧,可以使用遊戲中99%的武器和裝備,但不會任何法術的劣勢讓他不值得推薦(雖然我還是用過一次啦)
  2. 法師 Mage:法師的升級快,而且只要升級時專注在魔法學的技能,很快就能學到高階的攻擊法術。而且在《巫術VI》中法師可以使用短弓和鞭子,具備一定程度的物理攻擊力,因此非常推薦。
  3. 牧師 Priest:牧師的攻擊法術不多,能使用的武器裝備也有限,選他主要是因為各種治療傷害、中毒、麻痺、石化的輔助魔法。當然這十分重要,不過因為這些症頭也可以靠買藥水來解決,而且領主和女戰士這種攻擊力高不只一個檔次的角色也會牧師法術,所以可選可不選。
  4. 盜賊 Thief:和前三者並列巫術系列的四個基本職業,不會任何法術,最大的用處就是開鎖和偷竊。偷竊基本上在遊戲中沒多大作用,而開鎖的話其實流浪者、詩人或忍者也都可以學,加上盜賊的攻擊力有限,因此不甚推薦。
  5. 流浪者 Ranger:最擅長弓箭,會鍊金術和盜賊技能,適合擔任後排的遠距攻擊手,是不錯的輔助職業。
  6. 鍊金術士 Alchemist:鍊金術士有點像半調子的法師加上半瓶醋的牧師,會不少攻擊魔法但沒有法師厲害,會大部分的醫療魔法但又不會復活術、超渡術和靈界之門,初次玩的話不建議,但第二次可以嘗試看看。
  7. 詩人 Bard:堪稱最全能的職業,可使用不少的武器和裝備,會盜賊技能,會法師法術,而且還是遊戲中唯一能使用樂器的角色。不過缺點是放前排攻擊不夠強,放後排又無法使用長弓,加上升級點數有限,無法面面俱到之下,反而貪多嚼不爛,到最後就變成寶箱也開不好、法術也學不全、輸出又不夠強的雞肋,但基於我本人對詩人這項職業的熱愛,四次還是有三次用它。XD
  8. 靈者 Psionic:和鍊金術士一樣有點四不像的施法角色,我都玩到第四次了還是完全沒用過。XD
  9. 女戰士 Valkyrie:遊戲中唯一只能由女性擔任的職業,幾乎能使用所有武器和裝備,升級快,又會牧師法術,而且遊戲後期的神器女神之槍(Maenad's Lance)只有女戰士可以使用(力量+3,命中+3,致命+10%),比起戰士我更推薦她。
  10. 主教 Bishop:同時會法師和牧師的法術,乍看之下很威,但缺點是升級緩慢造成學法術也跟著變慢,我用過一次之後就不再用了。
  11. 領主 Lord:可以想成有雞雞的女戰士,但升級較慢且不如女戰士好用,我也是用過一次之後就不再用了。
  12. 武士 Samurai:雖然能使用的武器和防具有限,但會法師法術、二刀流、又有致命一擊的能力,個人非常推薦。升級時只要專心提升刺擊術就好,到遊戲後期入手村正妖刀和武士刀+1之後,幾乎無堅不摧。不過要求的初始屬性點數很高,如果不靠轉職的話,可能擲骰子要花不少時間。
  13. 僧侶 Monk:和武士很像,不過法術改為靈者,擅長空手搏擊,也有致命一擊的能力,高等級時AC會自動降低,但相較之下我更推薦忍者。
  14. 忍者 Ninja:遊戲中的終極戰士,能使用的武器和防具最少,但強大的空手搏擊能力與忍術,讓他幾乎不需要任何武器和裝備也游刃有餘,尤其是致命一擊練到高等級幾乎真的招招致命,加上會鍊金術可以補法師和牧師的不足,是我最推薦的角色。不過有兩個缺點,第一個是升級緩慢,第二個是要求的初始屬性點數也很高,如果不靠轉職的話,可能會擲骰子擲到厭世。XD
 
《巫術VI》的隊伍是由三位前排和三位後排組成的,我個人最推薦的前排組合是女戰士+武士+忍者,而後排則是法師+牧師+流浪者/詩人/鍊金術士擇一;流浪者的優勢在於他可以使用長弓,包含遊戲後期最強的精靈弓,詩人的優勢則在於他的多樣性,可以稱職地擔任救火隊的角色,而用鍊金術士可以讓後排有三個專職的施法者,怎麼選擇就看個人喜好囉。
《巫術VI》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設定就是技能。每個角色在創造或升級時,都會獲得若干技能點數(隨機產生,不滿意可以用S/L大法重來);技能分為三大類型,第一是武器技能,比方說刀劍、棍棒、弓箭或是空手搏擊等等,這種技能在戰鬥中會自動增加,所以千萬不要浪費點數在上面。第二是身體技能,比方說詩人的音樂、盜賊的開鎖、法師的吟誦等等,雖然也會隨著使用次數增加,但為較緩慢,建議在升級過程中有額外的點數可以多少加一點。最後就是學術技能,包含了法師的魔法學、牧師的神學、鍊金術士的鍊金術以及靈者的心靈學等等,這個就一定要在升級時手動增加,否則無法學會新的法術。另外影響武士、僧侶和忍者致命一擊機率的刺擊術也在這個範疇內,建議一定要盡快加到滿。
再來,我們聊聊法術的部分。《巫術VI》的法術分為六大派,分別是少林、武當、峨嵋、崑崙、華山和崆峒,他們因為中了成崑的離間之計一起出師圍攻明教總壇光明頂⋯⋯咳咳,我的意思是:火系、水系、風系、土系、靈系與魔法系。
法師、牧師、鍊金術士和靈者在各個領域中都有自己擅長的法術,純施法系的職業一開始就可以在六大系的魔法中選擇兩種,之後每升一級可以都再學會一種新法術;而非專職施法系的職業則要到等級三以後才能開始學法術,由於《巫術VI》的升級相對緩慢,就算是等級10的施法者總共也不過只會12種法術而已,加上SP的增加幅度也不大,所以必須要慎選。
其實遊戲中,施法系職業的物理攻擊手段還蠻多的,不像很多美式RPG中法師只能持匕首或是法杖,《巫術VI》中的法師可以使用短弓、鞭子、長棍,或是投擲飛刀、各種粉塵和炸彈等等,加上遊戲後期魔法所能造成的傷害十分有限,所以不用執著在拼命學習攻擊性魔法,就算是法師,一兩種也綽綽有餘了(像我後來都只用經典的火球術狂轟)。
反倒是很多輔助法術要優先學會,比方說魔法羅盤、開鎖術——尤其是如果隊伍中沒有專職盜賊的話——等等,對初期冒險會很有幫助。而就牧師而言,除了超渡術以外的攻擊性魔法其實都不是很有必要,比方說牧師專屬的閃電術和龍捲風,成功機率都不高,治療傷勢、治療麻痺、治療輕症等救命用的法術才是要優先學會的。
回到遊戲的故事本身。百年前一位殘暴的國王和一名邪惡的巫師結盟,妄想征服世界,在一場戰役中他們從惡魔口中得知了「創世神筆」的存在,任何用這支法力無邊的筆寫出的字句,最終都會成真。
 
國王和巫師雖然得到了神筆,但在猜忌之下最終還是導致了相互毀滅,只留下了荒煙漫草中的城堡廢墟,以及關於各種詛咒的流言蜚語。百年之後,六個冒險者組成的團隊終於踏進城堡大門,試圖尋找創世神筆的蹤跡,沒想到城門隨即在身後緊緊關閉,留給團隊一條危機四伏的不歸路。
帶著僅有的線索進入城堡中,你會慢慢抽絲剝繭發現關於國王、皇后、法師、主教、惡魔、私生女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其間的獵奇詭秘不輸給台灣的鄉土劇或是大陸的宮廷劇。
 
 
你可以在皇后的房間發現胸罩+2、皮鞭、適合3P的大床、偷情專用的祕密通道以及她酷愛大蛇的奇異癖好;你會發現在日記中驚覺城堡中各種關於人體實驗、人魔交媾、情慾背叛、亂倫弒母等匪夷所思的祕密,以及國王對永生不死的渴望導致一連串恐怖的陰謀,進而拼湊出整個為了爭奪創世神筆所衍生出的悲劇故事。
 
《巫術VI》有不少的謎題,跟一般RPG比起來算是偏多的了,不過都是可以用邏輯思考解決的。我大學玩的時候完全沒有攻略,也沒有網站可以參考,還是把所有謎題都解開了,當時的成就感真的很難用言語形容,可能也是因為如此,對這款遊戲才這麼有愛吧,這邊舉一個簡單的任務當例子。
 
  1. 在冥河你會遇見一隻毛毛蟲,因為找不到他的菸斗而唉聲嘆氣,唯一的線索是一張收據。
  2. 去找冥河的商人MAI-LAI交給她收據,但她還需要一組密碼來確認身分。
  3. 回去找毛毛蟲,沒想到這個廢柴自己也忘了密碼,必須要使用無所不知的神諭之瓶來找回密碼,他會交給你寫著問題的字條。
  4. 要製作神諭之瓶,得要使用遊戲一開始就找到的酒瓶(到這時才終於知道那個空瓶子是拿來幹嘛的)、字條和某個寶箱找到的瓶塞。
  5. 將字條塞進酒瓶中後蓋上瓶塞,到冥河亂晃直到找到神諭之瓶的放置地點,然後將瓶子扔進河裡。
  6. 到河的下游取回神諭之瓶,字條裡面就會寫著密碼了。
  7. 回去找MAI-LAI告知密碼,沒想到她去取貨時遇到了劫財又劫色的矮人BORK和他的巨人保鑣,嚇得花容失色落荒而逃。
  8. 幹掉矮人和巨人後,自己到密室中取回菸斗。
  9. 將菸斗拿回去給毛毛蟲(幹!這麼麻煩不如買一支新的),他抽爽爽之後就會送你三朵紅蘑菇,用來變小的——這根本就愛麗絲夢遊仙境啊。
  10. 紅蘑菇是遊戲最末期要逃出地牢用的,不過你會發現,如果有保留遊戲一開始拿到的邪神匕首,其實不需要蘑菇也可以離開地牢。那我這麼辛苦幫那個該死的毛毛蟲找菸斗到底是在幹嘛?(而且MAI-LAI離開後就再也不能向她買東西了Orz)
 
《巫術VI》是巫術系列中第一個離開地城的作品,不同於前五代單純只能在地下城的各樓層中探索,遊戲改由三個大場景所組成:第一個當然就是遊戲一開始團隊身處的城堡,第二個則是巨人山脈(含矮人礦坑與金字塔);猶記得20多年前我第一次離開城堡,搭乘升降梯踏上巨人山脈,看到靜謐的夜色,同時也是巫術史上第一個戶外場景,真的是激動到熱淚盈眶啊!第三個場景,則是城堡地底的冥河(含最後的亡者之廳、黑暗森林與邪神殿)。
 
坦白講,遊戲中的遇敵率並不算高,除了幾個事件發生的固定地點,以及第一次進房間時一定會遭遇敵人之外,隨機敵人的頻率算是偏低的(尤其跟日式的DQ或FF相比)。
這當然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就是你在解謎時或是走迷宮時不會動不動就被小嘍囉干擾,但缺點就是升級不易,雖然《巫術VI》的難度不比IV、V代來得令人髮指,但巫術畢竟是巫術,它的基本盤就在那邊,不稍微練一下會很辛苦的。特別是遊戲最後的黑暗森林,敵人數量變多,而且都皮厚肉粗,通常又不太吃魔法,動不動就將你催眠、麻痺或是中毒,等級不夠真的是舉步維艱啊。
 
印象中,我大學初次接觸《巫術VI》時,為了練功只好跑到城堡六樓的鐘塔,那邊只要用繩索盪到對面就一定會驚動一群蝙蝠——一隻蝙蝠經驗值99,一群最多只有四隻,有時運氣好會吵到巨妖蝙蝠,經驗值多一倍,砍一隻可以賺200點EXP,我的忍者從等級8升到等級9需要192000點經驗值,大概「砍死2000隻蝙蝠」就可以達標了。現在想起來,臉不往上抬眼淚都要掉下來了,當初到底哪來那麼大的毅力每天砍蝙蝠練功啊?
想嘗試《巫術VI》的朋友們,現在可以在GOG購得,如果不習慣看英文的話,SFC和SS也都有推出過《巫術VI》,價格也不貴,可惜當初的中文版不知道哪裡還找得到。
 
最後提醒一下,《巫術VI》有三種結局,如果三種都想看到的話,在聆聽完皇后鬼魂的故事,拿到銀十字架之後一定要先存檔,然後將檔案另外找地方存放(遊戲中只有一個存檔處),因為留著它和丟棄它會導致不同的走向,而且是無法回頭的。丟掉銀十字架的打法會比較輕鬆,不用跟最後的吸血鬼王和黑龍貝拉硬拚。
 
 
 
一講到《巫術VI》,真的是千頭萬緒紛至沓來,話匣子完全停不下來,可是不管打多少字,都不足以形容這款遊戲在我心目中的份量,當然「回憶」的部分也為喜好度加了很多分,尤其又是20年以上的回憶。但我想不管是誰,生命中能夠有一款遊戲,讓你難忘到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拿出來重玩一好好次回味,真的是非常幸福的。
每天每天,世界上都有各式各樣的遊戲被設計出來,讓無數的新玩家老玩家可以遊玩、討論、回憶。這真的是太美好了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7會員
174內容數
後見之萌,是由一群熱愛各種懷舊與經典復古趣味的作者,所精心打造的小巧共筆寫作專題。也許你因為生活與忙碌,已經淡忘了那份「深入探索某個嗜好」的樂趣,但我們會努力讓你回想起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只要是有一定遊戲資歷的玩家,應該都會有特別喜愛的系列作品吧。就是那種,只要相關的標題出現衍生作品,或者正統續作,就會盯著雜誌上、網路上,或者各大遊戲發表會如E3或TGS之類的直播不放,深怕錯過一丁點新消息⋯⋯。
用漫畫來引導兒童學習歷史的做法,在日本出版界與教育界行之有年,而對經歷過集英社《世界的歷史》各種神奇(近代史)台灣版本的我們來說,也是非常有親切感的主題;但是,其實早在江戶時代末期,在日本就已經有這種「看圖說故事」的歷史繪本存在了⋯⋯。
從ATARI 2600的年代開始,由電影、漫畫、動畫⋯⋯等其他媒體內容改編而來的遊戲就已經成為玩家生活中的常態。雖然在遊戲資歷夠長的老玩家眼中,「原作改編遊戲」往往帶有某種地雷的氣味⋯⋯。
就跟當時許多台灣同齡小孩一樣,我人生的第一台電視遊樂器,並不是「冒險家」、「賓果」這類ATARI 2600 Clone(因為已經退了流行),也不是原裝進口閃著紅白光芒的正牌任天堂紅白機,而是一台外型四四方方的台灣普澤公司「創造者70」主機。
由相米慎二執導,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水手服與機關槍》於1981年12月19日上映,電影上映後賣出約23億日圓的票房成績,這數字就現在看來仍然十分驚人。電影裏頭的藥師丸博子,身穿白短袖的水手服上衣,頂著一頭俐落短髮、手持機關槍的造型,至今依舊令人印象深刻,然而這一切的成功都不是偶然或巧合。
《銃夢》的好萊塢電影化計畫大約在2000年就開始了,這十幾年裡把它當作已經廢棄(畢竟好萊塢廢棄的企劃多不可數吧)、幾乎徹底遺忘這回事的讀者大概也不少吧。但電影即將上映這件事還是很重要的──因為漫畫也會有再版的機會啊!可是這個版本是!?
只要是有一定遊戲資歷的玩家,應該都會有特別喜愛的系列作品吧。就是那種,只要相關的標題出現衍生作品,或者正統續作,就會盯著雜誌上、網路上,或者各大遊戲發表會如E3或TGS之類的直播不放,深怕錯過一丁點新消息⋯⋯。
用漫畫來引導兒童學習歷史的做法,在日本出版界與教育界行之有年,而對經歷過集英社《世界的歷史》各種神奇(近代史)台灣版本的我們來說,也是非常有親切感的主題;但是,其實早在江戶時代末期,在日本就已經有這種「看圖說故事」的歷史繪本存在了⋯⋯。
從ATARI 2600的年代開始,由電影、漫畫、動畫⋯⋯等其他媒體內容改編而來的遊戲就已經成為玩家生活中的常態。雖然在遊戲資歷夠長的老玩家眼中,「原作改編遊戲」往往帶有某種地雷的氣味⋯⋯。
就跟當時許多台灣同齡小孩一樣,我人生的第一台電視遊樂器,並不是「冒險家」、「賓果」這類ATARI 2600 Clone(因為已經退了流行),也不是原裝進口閃著紅白光芒的正牌任天堂紅白機,而是一台外型四四方方的台灣普澤公司「創造者70」主機。
由相米慎二執導,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水手服與機關槍》於1981年12月19日上映,電影上映後賣出約23億日圓的票房成績,這數字就現在看來仍然十分驚人。電影裏頭的藥師丸博子,身穿白短袖的水手服上衣,頂著一頭俐落短髮、手持機關槍的造型,至今依舊令人印象深刻,然而這一切的成功都不是偶然或巧合。
《銃夢》的好萊塢電影化計畫大約在2000年就開始了,這十幾年裡把它當作已經廢棄(畢竟好萊塢廢棄的企劃多不可數吧)、幾乎徹底遺忘這回事的讀者大概也不少吧。但電影即將上映這件事還是很重要的──因為漫畫也會有再版的機會啊!可是這個版本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世界提供了一個我在《崛起》和手遊版中沒有經歷過的體驗,一種對「魔物」、對「生態」的敬畏。透過地圖設計、運鏡以及NPC說的話,玩家會得知有些魔物雖然在我們面前,卻不是我們當前應該要狩獵的對象。雖然對遊戲老手而言,那些魔物並非打不贏,但對新手而言,牠們是你不應該招惹的大自然暴力。
Thumbnail
最近在玩《活俠傳》,是二人團隊原始鳥熊所做的武俠遊戲。 發售前完全不知情,看了預告覺得有趣,本來想等到 75 折以下再入手,突然被雷打到載了試玩版來玩了之後,隔天立馬入手。即使入手的時候評價已經跌到大多負評了,但算你倒楣,我就喜歡這種極度負評的反骨神作......
Thumbnail
  最初的幾個任務雖然仍舊簡單,但並不拖泥帶水,很快便能開始與魔物對戰。同時,每次到新區域以及挑戰新魔物之前,和歌式的介紹很有氣氛,令人印象深刻外,也把這作魔物與神話妖怪之間的連結表現了出來。只要是對日本妖怪或鄉野故事有少許認識的人,都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額外的樂趣。
Thumbnail
學生時期接觸這款遊戲就對世界觀著迷不已,角色能力點數分配講究,同時派系與NPC也沒那麼正邪分明,如另類的俠盜獵車手同樣吸引人。這次Amazon Prime 推出同名改編影集,想到2008年的最佳遊戲三代我無暇顧及,這部上線正好給我機會品味。結論我覺得對科幻與遊戲有興趣的人而言很值得看,怎麼說呢?
Thumbnail
連假第二天外頭正在下雨,剛好非常適合觀看【魔女遊戲】。 這部經典女巫電影於1996年上映,剛好是我出生前一年上映的! 而且也是在5月份上映而我也是5月生。 從以前我就非常喜歡女巫文化、各種魔法這類奇幻的事物,同樣的這讓我與其他同齡的孩子根本沒有話題可聊,畢竟喜歡的東西就是不同。不過這樣也好身為社恐
Thumbnail
由於當年我並沒有深入遊玩一代,只記得戰鬥體驗不錯。 因此以二代新手的角度來簡評此遊戲。 目前我的進度大概在表面破關,還有後續尚未遊玩,為避免劇透,世界觀及設定等等,就不提及了,以遊戲角度來大概說說。 與隨從在路上挑戰巨型敵人; 大概是整個遊戲最刺激的一環了。 尤其是當敵人倒下,背景
近期加入遊戲同好社團(因為重玩超時空之鑰加入的),說起我的遊戲歷史,可是非常輝煌,我可以說我遊玩遊戲除了沒到住院那地步,其匪類程度真是...
Thumbnail
所謂尋道者,這類玩家對於角色扮演與探索世界有著極高興趣,同時他們也渴望扮演一個符合自己心目中畫風的角色。但是,或許是因為系統不符、也可能是預期方向不同,這類玩家始終覺得創造出的角色"差了點什麼"…
Thumbnail
民國五十年代,碟仙和筆仙等請神遊戲曾經紅遍街頭巷尾。後來隨著政府禁止,雖有短期沒落,但到了1970年間又再次復甦。這些遊戲究竟有何魅力?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小眉角呢?
Thumbnail
  世界提供了一個我在《崛起》和手遊版中沒有經歷過的體驗,一種對「魔物」、對「生態」的敬畏。透過地圖設計、運鏡以及NPC說的話,玩家會得知有些魔物雖然在我們面前,卻不是我們當前應該要狩獵的對象。雖然對遊戲老手而言,那些魔物並非打不贏,但對新手而言,牠們是你不應該招惹的大自然暴力。
Thumbnail
最近在玩《活俠傳》,是二人團隊原始鳥熊所做的武俠遊戲。 發售前完全不知情,看了預告覺得有趣,本來想等到 75 折以下再入手,突然被雷打到載了試玩版來玩了之後,隔天立馬入手。即使入手的時候評價已經跌到大多負評了,但算你倒楣,我就喜歡這種極度負評的反骨神作......
Thumbnail
  最初的幾個任務雖然仍舊簡單,但並不拖泥帶水,很快便能開始與魔物對戰。同時,每次到新區域以及挑戰新魔物之前,和歌式的介紹很有氣氛,令人印象深刻外,也把這作魔物與神話妖怪之間的連結表現了出來。只要是對日本妖怪或鄉野故事有少許認識的人,都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額外的樂趣。
Thumbnail
學生時期接觸這款遊戲就對世界觀著迷不已,角色能力點數分配講究,同時派系與NPC也沒那麼正邪分明,如另類的俠盜獵車手同樣吸引人。這次Amazon Prime 推出同名改編影集,想到2008年的最佳遊戲三代我無暇顧及,這部上線正好給我機會品味。結論我覺得對科幻與遊戲有興趣的人而言很值得看,怎麼說呢?
Thumbnail
連假第二天外頭正在下雨,剛好非常適合觀看【魔女遊戲】。 這部經典女巫電影於1996年上映,剛好是我出生前一年上映的! 而且也是在5月份上映而我也是5月生。 從以前我就非常喜歡女巫文化、各種魔法這類奇幻的事物,同樣的這讓我與其他同齡的孩子根本沒有話題可聊,畢竟喜歡的東西就是不同。不過這樣也好身為社恐
Thumbnail
由於當年我並沒有深入遊玩一代,只記得戰鬥體驗不錯。 因此以二代新手的角度來簡評此遊戲。 目前我的進度大概在表面破關,還有後續尚未遊玩,為避免劇透,世界觀及設定等等,就不提及了,以遊戲角度來大概說說。 與隨從在路上挑戰巨型敵人; 大概是整個遊戲最刺激的一環了。 尤其是當敵人倒下,背景
近期加入遊戲同好社團(因為重玩超時空之鑰加入的),說起我的遊戲歷史,可是非常輝煌,我可以說我遊玩遊戲除了沒到住院那地步,其匪類程度真是...
Thumbnail
所謂尋道者,這類玩家對於角色扮演與探索世界有著極高興趣,同時他們也渴望扮演一個符合自己心目中畫風的角色。但是,或許是因為系統不符、也可能是預期方向不同,這類玩家始終覺得創造出的角色"差了點什麼"…
Thumbnail
民國五十年代,碟仙和筆仙等請神遊戲曾經紅遍街頭巷尾。後來隨著政府禁止,雖有短期沒落,但到了1970年間又再次復甦。這些遊戲究竟有何魅力?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小眉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