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長輩們的一封信》-有關我們是如何被有心權力撕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這是最近二舅舅在LINE家族群組中傳的一張標準的長輩圖,通常被年輕人嫌毫無美感,但背後對於家族的情感以及祝福絕對真摯。
  各位長輩大家好,我是可安,這封信或許有些內容會顛覆過去你們的觀念,甚至是我在你們面前的形象。其實有點後悔幹嘛要把這些話講出來,很怕冒犯各位、甚至怕被大家討厭(出社會三年多了還是抗壓力不足,我是顆臭草莓),但由於對你們的愛,我還是必須要提出來聊聊。別家長輩如何我管不著,但自家輩若被有心人士利用,這我無法忽視。  
  我在群組中雖然很少發言,不過大家傳的訊息我每則都有點開來看。雖然大多是再平凡不過的日常對話、或是年輕人眼中毫無美感的長輩問候圖,但我知道大家想要藉由這群組關心對方的心情是一樣強烈的,所以圖醜不醜倒是無所謂了,但資訊正不正確,這我不能無所謂。我相信所有轉傳進來的資訊絕對都是在你們心中精選過後才會出現在我們群組中,但也由於我關心各位,所以我必須要藉由這封信來表達長期我潛水於我們群組中所觀察到的一些現象。
  講到這邊我就直接破題啦!(緊張萬分!)我確實是支持同志的人,甚至在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的同志婚姻議題中,我是採贊成的態度。聊到這邊可能有些人開始皺眉頭了,但請各位耐心往下看,看完要做什麼評論,我絕對百分百虛心接受。
  首先先說一個小故事,這故事連我媽都不知道,因為我認為這樣的事情提出來很丟臉。我在國小時,有段時間是過著被同學排擠的生活;排擠的理由現在說起來很沒邏輯,譬如說我家庭健全、我功課好、我皮膚比較白等等毫無道理的原因,不過就我的同儕性質來說的確有跡可循,因為班上同學不少是單親或隔代教養、原住民、或低收入戶,不難想像我的身分確實會招來妒忌。不幸中的小確幸是至少我只有被排擠而非被霸凌,但我有個同學就沒這麼幸運了。
  我們班上有個女同學,我都還記得她的名字,因為對她的愧疚直到現在都無法消除,這邊姑且叫她小麗。小麗有智能障礙,對於是非的辨別能力幾乎可說是無。小時候我們女生夏季制服是白色的襯衫搭配深藍色的百褶裙,那時大部分家長也不一定有完善的保護觀念,有些認為還只是小朋友,沒有必要讓她們穿安全褲,小麗就是其中一位沒穿安全褲的孩子。各位長輩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大概也清楚其實國小生對於性別已有模糊的觀念,所以知道什麼事情叫做「色色的事情」,我班上有些男同學就會對小麗做色色的事情。
  譬如說以跟她玩的名義,叫她自己掀裙子給大家看。
  但像前面提到的,小麗有智能問題,所以她不知道這樣的行為其實是不對的。我直到現在都還能清楚記得小麗邊開心大笑、邊掀自己裙子的模樣,但由於那時候的我也被排擠,我不敢站出來說這樣是不對的。
  你們可能想問那老師們沒做為嗎?有的,老師有做出懲罰,但懲罰後的教說根本治標不治本,因為小朋友在內心深處沒有尊重差異的概念。事後小麗的媽媽也有來關切,但她沒直接責怪霸凌她女兒的同學們,只是簡單的交代老師加強對於小麗的管教,並在那之後給小麗穿安全褲上課。我不知道為何小麗媽能夠忍下這口氣,但現在想想,在這樣的環境下小麗會遭遇這種事情根本是必然的過程,改變不了環境只能忍氣吞聲。
  故事說完了,會分享這故事是想表達,我的經驗中就有這樣一個因為我們的教育不夠完善而造成遺憾的例子。
  我把話題牽回主線。有關最近公投的第15項「您是否同意,以『性別平等教育法』明定在國民教育各階段內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且內容應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課程?」,大家最近接收到的消息應該是這法案「要把小朋友都變成同志」或是「教小朋友怎麼自慰或玩多P、人獸交」等解釋,想先請大家靜一靜,不覺得也太誇張了嗎?這邊幫大家闢謠這項公投案的真正內容:
  • 小學低年級介紹身體界線(哪些地方不能給別人碰)
  • 小學中年級強調破除性別刻板印象(尊重不論是陰柔的男孩或是陽剛的女孩、或是性別模糊的孩子)
  • 小學高年級教導青春期相關的衛教知識
  • 國中則從人際關係、性別關係打破性別刻板印象,並教導如何面對感情問題
  想想我們的過去,由於性教育不夠完善,所以有些遭到性騷擾或性侵的小朋友完全不知道如何拒絕;或是新聞上常出現的「因為得不到乾脆毀掉」的情殺案,這項法案就是為了降低這種事件的發生率。我們的過去總把讀書當作唯一重點,卻沒想過讀書之外的知識是否攝取不足,進而造成悲劇。可能有些朋友認為這樣的教育對於小朋友稍嫌過早,但是性侵犯可不嫌你的孩子小。
  說到這邊可能會有人想問我,「但同志得了愛滋又要靠國民健保治療,根本是國家一大負擔!而且我聽說如果這法案通過,國外的愛滋患者也會利用台灣婚姻來佔領健保資源耶!」
  雖然數據顯示,罹患愛滋的病患中近九成都是男性,但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的資料顯示:在亞太地區中由於男同志性行為而造成愛滋的比例其實才佔18%。另外愛滋治療是否會拖垮台灣健保?根據健保署統計,2017年健保花費前10大疾病,每一種都超過百億,第一名甚至高達503億。雖然有關愛滋治療費用的最新資料目前僅有2016年的紀錄,但2017年的數據估計相差不超過5億。由官方資料可得結論:反同方宣稱的愛滋拖垮健保說法,毫無道理。
  那國外的愛滋患者會不會因此來台占用健保資源呢?其實在來台享用健保資源之前,這些跨國聯姻者必須先符合台灣的法律規定與限制,因此得先付出相當的代價或成本。如加拿大、英國都是同時有提供愛滋藥物並通過同志婚姻的國家,但都沒有發生外國人為了治療愛滋而前往該國通婚的情況。這點台灣疾病管制署也曾公告闢謠。
  那另外同志婚姻會不會造成少子化更嚴重?這樣的問題其實也立足在「因為同志會把異性戀也變同志,所以沒人要生小孩了」的觀點之上,但說真的根本不會啦!我讀女校三年,到現在也有不少同志朋友,但我始終是個異性戀,而且還是對婚姻及生子有點排斥的異性戀。所以真正問題其實是我們這種明明是異性戀還不生的人造成,而我不想生就單純只是因為經濟不景氣,養自己都養不活了還生孩子。所以少子化的主因出在經濟問題,而非同志造成。
  舉了這麼多官方數據資料給各位看,真的由衷希望你們能感受到我的用心。雖然找資料很辛苦,你們看得也眼花,但我真正想說的是「我們的論點是建立在已存在的的研究之上」。我相信各位長輩在朋友之間獲得的反同言論五花八門,但大多卻都沒有真實的資料可支持,而且為何只有你們獲得如此荒謬的資料?因為有心人士正是抓準你們這世代不擅用網路找尋證據的弱點。我常常叫我媽少看政論節目,因為裡頭的政客也清楚他們的收視群大多不會找資料,因此就可以天花亂墜的亂講話。
  在這次的風波中,我們看到不少原先慈祥明理的長輩,因為遭到這些離譜至極的謠言洗腦而變得暴戾,對著他人口出惡言甚至動粗。捫心自問:真正為你們好、為我們的下一代好的人,真的會用這種利用謠言抹黑另一方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嗎?被這樣利用呼攏,你們不生氣,我都氣死了,誰受得了自己家人一直被騙。
  最後,以理性的觀點告訴大家,之所以會打這封信給大家看,並不是要說服大家跟我的論點必須相同,你們看完還是可以跟我說「啊我就討厭同志啊!所以我不想支持他們」。台灣最可貴的就是能夠包容不同聲音的民主社會,就算這件事情你們與我的觀點不同,我仍然尊重並持續的深愛大家,因為我們是家人。我寧願你們是因為自己思考過後的結果而做決定,而並不是因為那些謠傳的謬論影響而投下重要的一票。
  而感性的話,我則想說:與自己所愛的人結婚並走完一生是基本人權,所以我還是希望我們的同志人士們能夠享有與我們一樣的權利。雖然我是異性戀,就算這法案沒過其實我也不受太大影響,但我希望我的下一代不用再為此奮鬥(雖然目前不希望有下一代的可能)。如果這社會都與他為敵,怎能連我也成了他敵人中的其中一員。
  未來若大家允許,無論是政治話題或保健資訊,只要對於消息的真假有任何疑問,我都很願意利用空餘時間幫大家找資料闢謠。
  我是方可安,你們的姪女、表妹及後輩,無論立場差異,希望我們能同心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有包容力的社會,並讓我們的後代於內於外,都是在愛中成長。
  
  

avatar-img
2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ean F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是的,11月了。今年6月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們若以一畢業即開始工作的算法來看,大家踏入職場也快半年了。在大學時期曾打工或實習的人們應該已有基礎的適應力,但其實不管有沒有相關經
  是的,11月了。今年6月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們若以一畢業即開始工作的算法來看,大家踏入職場也快半年了。在大學時期曾打工或實習的人們應該已有基礎的適應力,但其實不管有沒有相關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小學五年級之前,都是男女混座的,原本大家都相處的和樂融融,變數是在一位男同學開始拉女同學的頭髮以後,所有的同學除了學音樂、學繪畫和成績很好的人之外,全部有了相同的行為!我有去問過最先開始的同學,他說是鄰居教的! 我們可以很輕描淡寫的說,就是小男孩想引起小女孩的注意。但是這種心念從它開始以後,就不會
因為社群接觸愈來愈頻繁,在Thread、X(Twitter)...顯示男生在表達喜歡上的笨拙與不懂,就像是國小男生會故意捉弄喜歡的女同學。如果在學習成長時能有更多舞會的社交參與,想必大家會更懂得彼此的界線,慢慢能接受正常的搭訕增加一點浪漫情懷,而透過媒體社會的討論男女亦更能夠瞭解彼此的喜好差異。
我是L,33歲女同性戀,日系短髮,穿著不是黑就是白,臉上表情大多是淡漠。 16歲那年,我談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初戀,對方是大我兩歲的學姊,娃娃音、嬌小的身材,讓我有滿滿的保護欲,也許也是從那時候讓我懂得什麼是愛。 不幸的是,我的家庭跟大部分家庭一樣很傳統,在戀愛沒多久,我的母親就發現藏在抽屜及衣櫃的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我們都好愛孩子,孩子接觸的環境也相對單純,但我們也需要幫助孩子瞭解人性有暗黑的一面、可能的危險、保有警覺與自我保護的方法。
Thumbnail
「現在想想,那個年紀的男生們,或許是沒有勇氣與喜歡的女生搭話吧。」Robin雲淡風輕地說。對於那些高中男同學來說,偷看與私下討論心儀的女性如同《那些年,他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劇情般青春熱血,但當時的她卻不知道怎麼成為沈佳宜。因為在學會兩性相處前,她擁有的只是性別焦慮與自卑。這是她的性別創傷起點。
Thumbnail
在幼兒園歷經“巴掌事件”後,本來就習慣一個人(長女關係)的我更加安靜。潛意識覺得這個是保護自己的好方法。說少錯少,不說應該就不會有錯。以為離開幼兒園的舊有環境後會得到嶄新生活圈子,從此快樂生活的我,在升上小學發現自己不被同性待見,還要被誤會還是污衊後的我開始覺得這個世界沒有想像中美好,甚至很討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Thumbnail
記得有一次接女兒放學過後到附近的公園玩耍,途中有一位女同學帶著一隻洋娃娃前來,沒多久被男同學接手把玩。此時,男同學的阿嬤焦急地大喊:「男生不要拿女生玩的娃娃啦!這樣不好看!」 我聽聞隨即告訴阿嬤:「其實娃娃不分男女都可以玩呀!就像是顏色本身也沒有性別之分⋯⋯。」我就這樣一路講到同婚的議題,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小學五年級之前,都是男女混座的,原本大家都相處的和樂融融,變數是在一位男同學開始拉女同學的頭髮以後,所有的同學除了學音樂、學繪畫和成績很好的人之外,全部有了相同的行為!我有去問過最先開始的同學,他說是鄰居教的! 我們可以很輕描淡寫的說,就是小男孩想引起小女孩的注意。但是這種心念從它開始以後,就不會
因為社群接觸愈來愈頻繁,在Thread、X(Twitter)...顯示男生在表達喜歡上的笨拙與不懂,就像是國小男生會故意捉弄喜歡的女同學。如果在學習成長時能有更多舞會的社交參與,想必大家會更懂得彼此的界線,慢慢能接受正常的搭訕增加一點浪漫情懷,而透過媒體社會的討論男女亦更能夠瞭解彼此的喜好差異。
我是L,33歲女同性戀,日系短髮,穿著不是黑就是白,臉上表情大多是淡漠。 16歲那年,我談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初戀,對方是大我兩歲的學姊,娃娃音、嬌小的身材,讓我有滿滿的保護欲,也許也是從那時候讓我懂得什麼是愛。 不幸的是,我的家庭跟大部分家庭一樣很傳統,在戀愛沒多久,我的母親就發現藏在抽屜及衣櫃的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我們都好愛孩子,孩子接觸的環境也相對單純,但我們也需要幫助孩子瞭解人性有暗黑的一面、可能的危險、保有警覺與自我保護的方法。
Thumbnail
「現在想想,那個年紀的男生們,或許是沒有勇氣與喜歡的女生搭話吧。」Robin雲淡風輕地說。對於那些高中男同學來說,偷看與私下討論心儀的女性如同《那些年,他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劇情般青春熱血,但當時的她卻不知道怎麼成為沈佳宜。因為在學會兩性相處前,她擁有的只是性別焦慮與自卑。這是她的性別創傷起點。
Thumbnail
在幼兒園歷經“巴掌事件”後,本來就習慣一個人(長女關係)的我更加安靜。潛意識覺得這個是保護自己的好方法。說少錯少,不說應該就不會有錯。以為離開幼兒園的舊有環境後會得到嶄新生活圈子,從此快樂生活的我,在升上小學發現自己不被同性待見,還要被誤會還是污衊後的我開始覺得這個世界沒有想像中美好,甚至很討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Thumbnail
記得有一次接女兒放學過後到附近的公園玩耍,途中有一位女同學帶著一隻洋娃娃前來,沒多久被男同學接手把玩。此時,男同學的阿嬤焦急地大喊:「男生不要拿女生玩的娃娃啦!這樣不好看!」 我聽聞隨即告訴阿嬤:「其實娃娃不分男女都可以玩呀!就像是顏色本身也沒有性別之分⋯⋯。」我就這樣一路講到同婚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