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重建記憶:六四三十週年的主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ource: wiki commons
明年,就是中國 1989 年民主運動被中共當局血腥鎮壓(史稱「六四事件」)的 30 週年了。
這場事件因為不僅是中國當代歷史發展的一個分水嶺,也是影響到冷戰結束的世界性的重大事件,因此,30 週年的紀念理應、也勢必引起外界重大的關注。歐美的一些主流媒體提前一年就已經在進行相關的準備,那麼,作為當年那場學生運動的參與者——我們——要為明年的六四紀念活動做什麼樣的準備呢?
坦率講,六四紀念活動已經進行了三十年,從紀念活動的形式上講,確實已經很難有更加新穎的空間。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紀念活動已經進行了三十年,我倒是認為有一個主題,可以作為明年紀念活動的主軸之一,那就是:
重建記憶。
以重建記憶為主軸,首先是因為三十年過去,即使是當事人也很容易逐漸淡忘,或者是記憶模糊;更不用說在中國國內,由於當局的嚴密信息封鎖,30 歲以下的年輕一代對於當年發生的事情,已經完全不知道了,或者即便知道也不是非常了解。
就算是在具備言論自由的西方世界,由於這個事件已經過去太久,相關的討論和紀念也都已經大幅度減少。這些說起來都是正常的現象,畢竟,時間本身就會逐漸磨滅很多事情的痕跡。但是於此同時,這些也是我們必須去正視和處理的問題,因為六四事件,遠遠還沒有到可以不再被記憶的時候。相反,今天中國的發展,與三十年前那場運動和那場鎮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要正確認識中國,離不開對於六四事件的深刻認知。因此,重建記憶,不僅是倫理性質的行為,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重建記憶,在我看來,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延續八九民運精神的一種體現。中國著名公共知識份子徐賁在他的《人以什麼理由來記憶》一書中曾經指出過:「在對人道災難的記憶中,最能幫助受害者重新找回生命意義和做人尊嚴的就是『見證』。」他進一步分析說:
「在『是見證』和『作見證』之間並不存在著自然的等同關係。『是見證』的是那些因為曾在災難現場,親身經歷災難而見識過或了解災難的人們。『作見證』的則是用文字或行動來講述災難,並把災難保存的公共記憶中的人們。第一種人只是災難的消極旁觀者,只有第二種人才是災難的積極干預者。

從『是見證』到『作見證』,是一種主體意識,道德責任感和個人行動的質的轉變。在一個苦難見證者眾多,但卻很少有人站出來作見證的社會裡,增強『作見證』的意識便更加是培養公民人格和發揮公民作用的重要內容。」
按照徐賁的觀點,建立歷史記憶,是一種積極的行動,是發展民主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公民積極地重建各種本民族和國家的歷史記憶,有助於這個社會的道德意識的健全發展。換句話說,重建歷史記憶,本身就是民主建設的一部分。
30 年前,我們這批大學生走上街頭,目的就是推動中國的民主化。今天,如果重建記憶也是民主化進程的一部分,對於我們來說,這無疑是紀念六四活動的重要的意義之一。此外,極權政府,通常會通過封鎖信息,讓人民失去記憶。因此,重建歷史記憶,有時候也可以成為對國家暴力的反抗。
通過重建記憶,我們將繼續我們三十年前的理想,讓八九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89會員
247內容數
作為一個寫作者,「王丹隨筆」這個空間,能夠讓我書寫的內容不被媒體的意識形態或流量給綁架,不需為了追求點擊而譁眾取寵,真正深入書寫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給每位讀者。除此之外,我希望在這裡不是單純的「我寫你看」,能有更多機會與讀者們互動,接受讀者的要求,批評。(當然,表揚也可以XD)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一個人的一生中,具有這麼多的悲劇因素,對很多人來說,大概只有崩潰在命運面前。但劉曉波沒有。他不僅坦然面對這些悲劇,而且用更溫和的態度,用更堅定的立場,做了更多對抗極權專制的事情。</p>
<p>在中共近三十年的歷史上,趙紫陽在政治上是最開明的領導人,而且是真正在經濟上有一整套自己的改革思路的領導人。中國如果繼續在他的領導下進行改革開放,早晚會走上民主發展的道路。</p>
<p>紀錄片說您是支持學生先復課的,可是最後運動還是被激進的領袖領導了。當時你們對如何退場是怎樣思考的呢?有沒有考慮過配合一下趙紫陽呢?或許可以和共產黨博弈出一個好一點的結果。</p>
<p>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每次大陸人提起「六四天安門事件」時,總要說那些學生受到西方反華勢力操控,是要以陰謀搞垮中國、分裂中國的。這究竟該怎麼回應呢?</p>
<p>自1989年5月13日學生走上廣場、開始絕食行動之後,曾有過幾次撤出廣場的機會。很多不了解事實的人,有的出於好意,有的處於惡意,都會疑惑或指責當年的學生為什麼不及時撤出廣場。但是,事情並非如此簡單,就讓我們回到歷史現場,再下結論好了。</p>
<p>今天的中國,確實很少聽到有人談論六四;問問年輕一代,有不少人連六四是怎麼回事都不清楚。27年了,中國官方不允許任何與六四有關的討論公開進行,更不允許與六四相關的真相出現在公眾場合;但重點是,也很少有人願意站出來,公開為六四說話,再加上27年也確實是個漫長的時間──因此,說中國人已經淡忘六四,似乎順理成章。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讓我們來仔細地分析一下。</p>
<p>一個人的一生中,具有這麼多的悲劇因素,對很多人來說,大概只有崩潰在命運面前。但劉曉波沒有。他不僅坦然面對這些悲劇,而且用更溫和的態度,用更堅定的立場,做了更多對抗極權專制的事情。</p>
<p>在中共近三十年的歷史上,趙紫陽在政治上是最開明的領導人,而且是真正在經濟上有一整套自己的改革思路的領導人。中國如果繼續在他的領導下進行改革開放,早晚會走上民主發展的道路。</p>
<p>紀錄片說您是支持學生先復課的,可是最後運動還是被激進的領袖領導了。當時你們對如何退場是怎樣思考的呢?有沒有考慮過配合一下趙紫陽呢?或許可以和共產黨博弈出一個好一點的結果。</p>
<p>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每次大陸人提起「六四天安門事件」時,總要說那些學生受到西方反華勢力操控,是要以陰謀搞垮中國、分裂中國的。這究竟該怎麼回應呢?</p>
<p>自1989年5月13日學生走上廣場、開始絕食行動之後,曾有過幾次撤出廣場的機會。很多不了解事實的人,有的出於好意,有的處於惡意,都會疑惑或指責當年的學生為什麼不及時撤出廣場。但是,事情並非如此簡單,就讓我們回到歷史現場,再下結論好了。</p>
<p>今天的中國,確實很少聽到有人談論六四;問問年輕一代,有不少人連六四是怎麼回事都不清楚。27年了,中國官方不允許任何與六四有關的討論公開進行,更不允許與六四相關的真相出現在公眾場合;但重點是,也很少有人願意站出來,公開為六四說話,再加上27年也確實是個漫長的時間──因此,說中國人已經淡忘六四,似乎順理成章。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讓我們來仔細地分析一下。</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不只是「找到佚失的計畫」將它撿起來做,而是當我們看見人的歷史、身體的歷史與物質的歷史時,我們發現我們處於的是受壓迫者的歷史。在神學世俗化的過程中,受壓迫者從猶太人、古代奴隸擴展或轉化為了無產階級。但敵人一直還在,人始終在受苦,所以馬克思主義者高喊解放、所以班雅明必須認真考慮救贖問題。
Thumbnail
隨著六四天安門35週年的到來,國際社會紛紛悼念這場歷史性的事件,但中國大陸卻依舊嚴密封鎖相關信息,嘗試抹滅對這段歷史的記憶。在這個重要日子,各地的中國異議人士、活動家和藝術家採取創新的方式來紀念這段歷史,保持這段歷史的記憶,同時也呼籲對人權和民主的追求。台灣又是哪個政黨與政治人物最早發文呢?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為什麼歷史上很多事件都是從「學運」開始? 為什麼總是學生先站出來?是因為年輕人特別容易被煽動嗎?
曾經在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場合,我見過一位七旬老翁,瘦小且頭髮花白,他是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先生。五十年前,他從馬來西亞前來台灣就學,卻沒想到後來牽扯進美國新聞處爆炸案。國家暴力不只向他施壓了十二年的冤獄生活,也剝奪了他獲得幸福的權利。 集體創傷的復原 國家人權委員會拍了一系列人權影片,將白色恐怖受
我曾說過,九一八事變后,國軍被共黨與日寇兩面夾擊。全面抗戰開始后,日寇與共黨仍然兩面夾擊國軍。共黨為了擴張地槃,攻擊國軍。國軍反擊,替共匪解圍的是正是日寇。下面我以共黨公開文件證明,請看以下兩例: 1、民國 30 年(1941 年)1 月 13 日,毛匪、朱德等致電劉少奇、陳毅:“據去春晉東
兩岸關繫的髮展曆經多年,曆經風雨,但兩岸同胞一直保持着對中華民族統一的濃厚情感。在當今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反對“颱獨”分裂活動,推動兩岸關繫和平髮展,成爲兩岸同胞共同麵臨的重大曆史任務。 首先,髮揚曆史主動精神,壯大反“獨”促統力量的根本目的是維護中華民族的根基。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曆史,
Thumbnail
位於湖口的好客文創園區是我們二二八走訪之地。昨晚跟孩子說了很久二二八事件,他似懂非懂,在歷史的洪流中,有很多無奈,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往前走,也為在當時被錯待的被害者及他們的家人表達深深的遺憾。 每個人讓自己幸福,滿足自己的需求,應該是集體改寫歷史的最佳解。
「三姓公廟」,從一個小小的陰廟,到全臺唯一二二八紀念廟,乃至於今日的三聖公廟,關於受難者的記憶日益模糊難辨,凸顯了紀念即遺忘的危機;而《沒有過去的受難者》,則是呈現著紀錄如何抗拒遺忘的過程,它讓受難者的身影在公共領域中變得可見。
Thumbnail
第二十七章  天安門事件 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星期六晚間,中共武裝部隊開進天安門廣場,對廣場上悼念前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示威抗議學生群眾們展開了武力鎮壓。消息見報後,台灣各界紛紛譴責中共暴行。由四家唱片公司、一百多位歌手共同錄製的歌曲「歷史的傷口」廣泛傳唱。週一校園裡大家交頭接耳都在談論著這起事件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不只是「找到佚失的計畫」將它撿起來做,而是當我們看見人的歷史、身體的歷史與物質的歷史時,我們發現我們處於的是受壓迫者的歷史。在神學世俗化的過程中,受壓迫者從猶太人、古代奴隸擴展或轉化為了無產階級。但敵人一直還在,人始終在受苦,所以馬克思主義者高喊解放、所以班雅明必須認真考慮救贖問題。
Thumbnail
隨著六四天安門35週年的到來,國際社會紛紛悼念這場歷史性的事件,但中國大陸卻依舊嚴密封鎖相關信息,嘗試抹滅對這段歷史的記憶。在這個重要日子,各地的中國異議人士、活動家和藝術家採取創新的方式來紀念這段歷史,保持這段歷史的記憶,同時也呼籲對人權和民主的追求。台灣又是哪個政黨與政治人物最早發文呢?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為什麼歷史上很多事件都是從「學運」開始? 為什麼總是學生先站出來?是因為年輕人特別容易被煽動嗎?
曾經在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場合,我見過一位七旬老翁,瘦小且頭髮花白,他是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先生。五十年前,他從馬來西亞前來台灣就學,卻沒想到後來牽扯進美國新聞處爆炸案。國家暴力不只向他施壓了十二年的冤獄生活,也剝奪了他獲得幸福的權利。 集體創傷的復原 國家人權委員會拍了一系列人權影片,將白色恐怖受
我曾說過,九一八事變后,國軍被共黨與日寇兩面夾擊。全面抗戰開始后,日寇與共黨仍然兩面夾擊國軍。共黨為了擴張地槃,攻擊國軍。國軍反擊,替共匪解圍的是正是日寇。下面我以共黨公開文件證明,請看以下兩例: 1、民國 30 年(1941 年)1 月 13 日,毛匪、朱德等致電劉少奇、陳毅:“據去春晉東
兩岸關繫的髮展曆經多年,曆經風雨,但兩岸同胞一直保持着對中華民族統一的濃厚情感。在當今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反對“颱獨”分裂活動,推動兩岸關繫和平髮展,成爲兩岸同胞共同麵臨的重大曆史任務。 首先,髮揚曆史主動精神,壯大反“獨”促統力量的根本目的是維護中華民族的根基。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曆史,
Thumbnail
位於湖口的好客文創園區是我們二二八走訪之地。昨晚跟孩子說了很久二二八事件,他似懂非懂,在歷史的洪流中,有很多無奈,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往前走,也為在當時被錯待的被害者及他們的家人表達深深的遺憾。 每個人讓自己幸福,滿足自己的需求,應該是集體改寫歷史的最佳解。
「三姓公廟」,從一個小小的陰廟,到全臺唯一二二八紀念廟,乃至於今日的三聖公廟,關於受難者的記憶日益模糊難辨,凸顯了紀念即遺忘的危機;而《沒有過去的受難者》,則是呈現著紀錄如何抗拒遺忘的過程,它讓受難者的身影在公共領域中變得可見。
Thumbnail
第二十七章  天安門事件 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星期六晚間,中共武裝部隊開進天安門廣場,對廣場上悼念前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示威抗議學生群眾們展開了武力鎮壓。消息見報後,台灣各界紛紛譴責中共暴行。由四家唱片公司、一百多位歌手共同錄製的歌曲「歷史的傷口」廣泛傳唱。週一校園裡大家交頭接耳都在談論著這起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