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其實企業最大的敵人不是對手,而是自己/程天縱

創業者心中都有夢想,但失敗的主要原因都在於執行手段太理想化,容易走入「務虛不務實」的陷阱。他們往往從商業計劃書開始,就建構了一個沒有門檻、沒有對手、也不需要考慮客戶需求的「完美世界」;但傳統產業的困境,卻大部分是來自「過時的理想」。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留下來、還是往前走?職業生涯何去何從?〉發表之後,有讀者留言說:「謝謝老師的分享。不過,文章看到最後似乎有種未完待續的感覺;是我遺漏掉什麼嗎?還是真的會有續集呢?」
那麼,我們就用這篇來接著談談,為什麼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以及這一點為什麼對創業的老闆們尤其重要。

輔導新創
2012年6月底退休以後,我為自己規劃的方向是,輔導兩岸的華人企業成為跨國企業、同時培訓年輕的就業者成為專業經理人。
因緣際會之下,我在2013年認識了中國大陸的一批早期創客,改變了我的計劃:我開始參與海峽兩岸的創客運動,同時以我的專業經理人經驗協助創客創業。
2014年8月開始,透過投入網路媒體和社群營運的深圳新創團隊「深圳灣」協助,我在微信平台上面建立了T&F(Terry and Friends)社群,開始大量輔導新創公司。
這四年半來,我在深圳和台北輔導了近六百家來自海內外的新創公司;雖然有少數成功發展為中小型企業,但九成以上都是以失敗告終。
在開始輔導的前兩年,我認為新創公司遭遇到的困境,在於如何將產品量產;因此我運用過去的人脈,在供應鏈和代工製造方面做了很多的媒合。
結果是很令人失望的:成功率並沒有提高,反而因為量產階段產生大批庫存,讓新創團隊損失更大;供應鏈和代工製造廠商,也得不到投資回報。
我發現這些失敗的新創團隊,都有一些共通點: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並經本站重新編輯,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本站文章提供付費授權轉載或出版,請參閱授權說明、或來信 ask@tuna.to 洽詢。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喜愛」圖像、也歡迎分享到社群網站上!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