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裝甲十字符號之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附圖:行字演化】
「行」字在殷商甲骨文中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十字交叉的大道;另一種是南北向的大道,東西向有二條側向斜路。甲骨文的「行」字本義可能是「十字路口」。殷商甲骨文中,也有將「行」字用為動詞「步行」或「行動」、「出行」之類的意思,例如甲骨卜辭中就有「丁巳貞:小雨不行。」的記載。
「行」字作為「大路」、「十字路口」或「行走」、「行動」的字義,從《詩經》一直延用到春秋時代,例如:「置彼周行」、「謂行多露」、「遵彼微行」、「行道遲遲」、「攜手同行」、「行邁靡靡」、「如彼行邁」......等等。
東漢時期《說文》一書説:「行,人之步趨也。從彳亍。凡行之屬皆從行。」。《說文》在「行」部收錄了「行」、「術」、「街」、「衢」、「衕」、「衎」、「衛」、......等字,多半是與道路有關的名詞。
甲骨文中畫為「十字路口形」的「行」字符號,不僅在殷商時期被用於和道路、行動、運輸等相關事務的表示和記錄,也可能在漫長的歷史中,隨著文化交流和民族遷移被帶進歐洲,特別是在軍事方面的識別記號中。例如,WW2 二戰時期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機械化裝甲部隊就有類似的塗裝標誌作爲行軍的識別記號,它不僅和殷商甲骨文中代表「行」的「十字路口」形非常相似,也完全符合這個符號原本帶有的行動意義。
【附圖:WW2 二戰德意志裝甲部隊坦克車上的十字標記和殷商甲骨文中的「行」字符號相似 (圖片採自網路)】
【附圖:WW2 二戰德意志空軍戰機上的十字標記和殷商甲骨文中的「行」字符號相似 (圖片採自網路)】
在歷史考古學中,多半認爲殷商人是古代東方夷人部落的一支,而《說文》中也有這樣的解釋:「夷,東方之人也,從大從弓。」。「夷」似乎是古代黃河流域下遊東方的民族,而德語 (Deutsch) 中代表第ㄧ人稱「我」的自稱詞 "Ich" (發音 yi-h) 正好和漢語「夷」(yí) 發音相近。
這不禁讓人懷疑,三千多年以前刻畫了甲骨文、建立了漢字文化基礎的殷商文化雖然早已經在歐亞大陸的遠東地區成爲考古學家探索的神秘遺跡,卻不知怎麼的、潛移默化的,翻山越嶺、遠渡重洋的流傳到歐洲心臟地帶的德意志文化 (Deutsch Culture) 裡了?
從「德」、「行」兩字都包含代表「行」的簡化符號「ㄔ」來看,也許這樣的緣份不是偶然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LS. Salon / Rooms: 1.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Subtle Space of Texts 2.夢的原理 The Elements of Dream 3.易的故事 The Story of I.E. 4.橋接文字 Bridge Words 5.一籮筐詩詞 ALOPAL 6.爾爾藝廊 22Galler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克,甲骨文似「小兒對天呼號狀」,可能因為弱小者受到強勢威脅而無力反抗,於是蜷縮身子並張口呼號求援或咒罵退敵。 具有「克」字特徵的符號與其它「刀」、「戈」、「力」等符號的組合如「剋」、「勀」等字,可能就是明顯表現出蜷縮者呼號的原因正是來自某種強勢威脅的武器或力量。......
許慎在《説文解字》中記載:「士,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爲士。」。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是說:「士」就是處理所有的事務、從事整體的任務,也表示從數字一到數字十的全部,有總合、全體、團結爲一體的含意;而孔子也說,「士」就是把十個或許多推論歸納爲一個結論,同樣也有總合、總括、....
古早書冊上「畛」字的意思和後世多被解讀爲「田間小徑」的意義不ㄧ樣,《禮記.曲禮下》有「畛於鬼神」ㄧ語,鄭玄注解說:「畛,致也。祝告致於鬼神辭也。」。換句話說,帶有「田」(可指電) 和「彡」(可指气體、光影)和「𠆢」(可指具有方向性) 的「畛」字也可能代表ㄧ種傳訊用的氣態通訊媒介物,......
所謂「上下四方謂之宇、古今往來謂之宙」,古人定義「宇宙」是空間和時間的結合。但是,為何「宇」代表三個維度的空間、「宙」代表另一個維度的時間呢?古人又為何用「宇宙」這兩個字來描述灝瀚無窮般的廣大時空呢?......
漢字用來表示人體手部的文字主要有「手」和「又」。從早期的象形字來看,「手」字象徵手掌,「又」字則抽象的描繪出包含手掌在內的整個手臂的形象。......這個「三指手」的符號「又」及其衍生的部首符號「扌」和其它符號的組合,在遠古時期可能與「力」衍生出來的各種文字構成一套龐大的力學觀念。......
漢字文化可以約略區分為兩種文化,一種是「文言文文化」,一種是「白話文文化」。這兩種文化時而互相排斥、涇渭分明,時而互相聯手、緊密連繫,就像人腦通常區分為右腦和左腦一樣,各有不同的擅長能力和價值取向,......
克,甲骨文似「小兒對天呼號狀」,可能因為弱小者受到強勢威脅而無力反抗,於是蜷縮身子並張口呼號求援或咒罵退敵。 具有「克」字特徵的符號與其它「刀」、「戈」、「力」等符號的組合如「剋」、「勀」等字,可能就是明顯表現出蜷縮者呼號的原因正是來自某種強勢威脅的武器或力量。......
許慎在《説文解字》中記載:「士,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爲士。」。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是說:「士」就是處理所有的事務、從事整體的任務,也表示從數字一到數字十的全部,有總合、全體、團結爲一體的含意;而孔子也說,「士」就是把十個或許多推論歸納爲一個結論,同樣也有總合、總括、....
古早書冊上「畛」字的意思和後世多被解讀爲「田間小徑」的意義不ㄧ樣,《禮記.曲禮下》有「畛於鬼神」ㄧ語,鄭玄注解說:「畛,致也。祝告致於鬼神辭也。」。換句話說,帶有「田」(可指電) 和「彡」(可指气體、光影)和「𠆢」(可指具有方向性) 的「畛」字也可能代表ㄧ種傳訊用的氣態通訊媒介物,......
所謂「上下四方謂之宇、古今往來謂之宙」,古人定義「宇宙」是空間和時間的結合。但是,為何「宇」代表三個維度的空間、「宙」代表另一個維度的時間呢?古人又為何用「宇宙」這兩個字來描述灝瀚無窮般的廣大時空呢?......
漢字用來表示人體手部的文字主要有「手」和「又」。從早期的象形字來看,「手」字象徵手掌,「又」字則抽象的描繪出包含手掌在內的整個手臂的形象。......這個「三指手」的符號「又」及其衍生的部首符號「扌」和其它符號的組合,在遠古時期可能與「力」衍生出來的各種文字構成一套龐大的力學觀念。......
漢字文化可以約略區分為兩種文化,一種是「文言文文化」,一種是「白話文文化」。這兩種文化時而互相排斥、涇渭分明,時而互相聯手、緊密連繫,就像人腦通常區分為右腦和左腦一樣,各有不同的擅長能力和價值取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甲骨文學校》立基於歷史上架築了中華式奇幻浪漫,創建了一個有別於市面上常見西式魔法精靈的奇幻世界,孩童的視角更凸顯天真的孩童面對獻祭等儀式的不忍和千年觀念的巨大差異。
Thumbnail
在各大帝國的歷史中,軍隊和戰爭往往是最吸睛的部分。但完善的基礎建設,往往默默地扮演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角色。比如說,健全的道路系統,因有道路,大軍行進和運輸才得以順利進行。 而在拜占庭的歷史上,我們就不得不談一下巴爾幹半島的最大幹道了:「Via Egnatia」,伊格納提亞之路。 這條公路,是在二
Thumbnail
序 三 如何閱讀本書? 本書〈導論〉旨在鋪敘一個文化背景。這個背景包含兩大語系 —— 屈折語與位序語 —— 的比較,以及東西文明板塊接壤的某個位置上的一個單向理解。這個單向理解的出現源自兩個文明的相遇﹕一個文明由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驅動,另一個文明則生活在自我精神上的滿足。由此單向理解形成的一
Thumbnail
基業: 各位看前面的四字金,應該就有感覺了喔,如果問事情問到這一卦,嚴格說來並不能算是吉卦,宜預做準備。 「祖業紛紛東復西」,祖業這種東西,適合恆定累積而不宜四處動蕩,但這裡既然是東復西,代表了這件事情的基礎不牢,一下東一下西,有飄零的意象。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朱歧祥在《周原甲骨研究》中整理了「於(于)」這個字在殷卜辭跟周原甲骨的用法,如下: 前五個是雙方陣營重複的用法,後三個是消失於或未於周原甲骨發現的用法。 除了用法⑤想不出現在還有什麼例子外,當中好些用法經過3000多年仍不難理解,現在人還是這麼在用,例如「位於台灣」、「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04/25/2018 西稜來回 西狂   易經是中國古人的智慧,八卦中有中國大陸地形的標示。 每個方位都有相對應的卦象,先天八卦中西方則為坎卦。 坎為水。 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 因而大陸西邊多為水的發源地   而五行中也有相對應的方位,西方為金。 在五
Thumbnail
大甲歷史: 河洛話的大甲類似道卡斯(TAOKAS)的唸法,源於當時外來的漢人對以當地道卡斯族稱呼此地地名,所以之後部分學者認為大甲是道卡斯族的大本營。 但易經拆字學所帶來的說法不同,「大」- 「大字頭出天,兩腳八字開」;「甲」- 「甲字成田,帶有尾」等解釋。 清水歷史: 清水區,舊稱為「牛罵
在這條名為人生的道路上 有許多路標 是先人用智慧淬煉而成 往東 往西 往南 往北 既要及時行樂 又要活出價值 既要順其自然 又要未雨綢繆 矛與盾 黑與白 在這條名為人生的道路上 我迷失了方向 曾經遙遙領先 傲視群雄 曾幾何時 漸漸減速 直至停滯不前 一艘艘小舟劃過水
Thumbnail
『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百年前原本是原住民翻越大武山、交易物資的交通要道。 明清佔領台灣後,也陸續官兵、傳教士及日本等各代人民使用,所以整條步道留有許多人文遺址,包括「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
Thumbnail
《甲骨文學校》立基於歷史上架築了中華式奇幻浪漫,創建了一個有別於市面上常見西式魔法精靈的奇幻世界,孩童的視角更凸顯天真的孩童面對獻祭等儀式的不忍和千年觀念的巨大差異。
Thumbnail
在各大帝國的歷史中,軍隊和戰爭往往是最吸睛的部分。但完善的基礎建設,往往默默地扮演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角色。比如說,健全的道路系統,因有道路,大軍行進和運輸才得以順利進行。 而在拜占庭的歷史上,我們就不得不談一下巴爾幹半島的最大幹道了:「Via Egnatia」,伊格納提亞之路。 這條公路,是在二
Thumbnail
序 三 如何閱讀本書? 本書〈導論〉旨在鋪敘一個文化背景。這個背景包含兩大語系 —— 屈折語與位序語 —— 的比較,以及東西文明板塊接壤的某個位置上的一個單向理解。這個單向理解的出現源自兩個文明的相遇﹕一個文明由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驅動,另一個文明則生活在自我精神上的滿足。由此單向理解形成的一
Thumbnail
基業: 各位看前面的四字金,應該就有感覺了喔,如果問事情問到這一卦,嚴格說來並不能算是吉卦,宜預做準備。 「祖業紛紛東復西」,祖業這種東西,適合恆定累積而不宜四處動蕩,但這裡既然是東復西,代表了這件事情的基礎不牢,一下東一下西,有飄零的意象。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朱歧祥在《周原甲骨研究》中整理了「於(于)」這個字在殷卜辭跟周原甲骨的用法,如下: 前五個是雙方陣營重複的用法,後三個是消失於或未於周原甲骨發現的用法。 除了用法⑤想不出現在還有什麼例子外,當中好些用法經過3000多年仍不難理解,現在人還是這麼在用,例如「位於台灣」、「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04/25/2018 西稜來回 西狂   易經是中國古人的智慧,八卦中有中國大陸地形的標示。 每個方位都有相對應的卦象,先天八卦中西方則為坎卦。 坎為水。 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 因而大陸西邊多為水的發源地   而五行中也有相對應的方位,西方為金。 在五
Thumbnail
大甲歷史: 河洛話的大甲類似道卡斯(TAOKAS)的唸法,源於當時外來的漢人對以當地道卡斯族稱呼此地地名,所以之後部分學者認為大甲是道卡斯族的大本營。 但易經拆字學所帶來的說法不同,「大」- 「大字頭出天,兩腳八字開」;「甲」- 「甲字成田,帶有尾」等解釋。 清水歷史: 清水區,舊稱為「牛罵
在這條名為人生的道路上 有許多路標 是先人用智慧淬煉而成 往東 往西 往南 往北 既要及時行樂 又要活出價值 既要順其自然 又要未雨綢繆 矛與盾 黑與白 在這條名為人生的道路上 我迷失了方向 曾經遙遙領先 傲視群雄 曾幾何時 漸漸減速 直至停滯不前 一艘艘小舟劃過水
Thumbnail
『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百年前原本是原住民翻越大武山、交易物資的交通要道。 明清佔領台灣後,也陸續官兵、傳教士及日本等各代人民使用,所以整條步道留有許多人文遺址,包括「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