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祕密通信試刊號

  星期三的晚上十一點開始寫這篇本來要在當天發的文,實在是有一點尷尬,但也沒辦法,人生太難了,更難的是事情多得要命我卻沒有時間可以處理。   〈祕密通信〉本來是預定成為一個月裡會有兩次發文的題材,畢竟我以前在ASK上回答問題很有經驗,但換了平台大家都變得很矜持,只有發起人捧場,可惜我原來還期待有人會跟以前一樣,要麼問政治,要麼問戀愛問題。(這溫度差是怎麼回事)
  總之事不宜遲,容我先把唯一一條提問列出來。
問:有什麼分辨/衡量某件事對於自身之重要性的方法嗎?
 答:先假設我們並未對某人某事某物執著,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就很好的說明了某些需求之於人類的重要性。
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需求層次理論〉之條目
  金字塔狀的結構清楚表明我們必須藉由滿足下層的條件來往上攀爬,不過維持好生理需求以後,條件也就不再那麼絕對。比如說,青少年為社交需求而加入幫派,威脅到自身的安全需求。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有些人事物之於某人的重要性,是足以使之棄捨該需求下方的部分條件去追求的,所以若要論如何衡量其重要性,也就是為了這個東西,你願意放棄什麼,甚或是保有什麼、追求什麼。   當然這個方式是比較簡單粗暴了點,但也是因為具有剝奪性與迫切性,你會更直觀的明白這件事對你而言有何意義。
  如果你想問的是,「明明畢業以後只用得到加減乘除,為什麼我還要學微積分」這樣的問題,嗯我曉得我的例子舉得有點極端,不如說說常見的好了。   人為什麼要上班?   我相信這是一個只要在職場浮沉的人都曾經自問過的事情,但我們也都知道,最基本的部分是為了錢,你要有錢才能生活,繼而生存,從根本上來說,如今工作已經變成了保障生理需求(維持最低限度的生存)的條件之一。   一件事推到最後,一定有一個或以上牽涉到需求的原因,就看你需不需要、在不在乎。   以我的經驗來說,很多時候,當你發現那樣事物的重要性時,你就已經永遠的錯過了它。那些事情可大可小,有些你會覺得其實並沒什麼,有些則是感到遺憾,有些卻會讓你連回首都要躊躇,所以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應該說光是想到要問出來,那就表示絕大部分的事情都還來得及。
  要我說該怎麼判斷,我會說如果你不確定自己三五年,甚至是十年後會不會需要、使用那樣事物,那就好好的把它當一回事看待。我會這麼認為,是因為自己並沒有出色到可以踩上風口浪尖而不受時勢影響,也無法預測數年以後的未來將如何發展,所以完全不會知道自己到時候需要什麼,或者該問的是:你怎麼知道(以後的)你不需要?   我覺得很篤定自己不需要的人分兩種,一是他真的很確信自己的方向正確,二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幹麼,前者需要有很強的前瞻性或一往無前的決心,後者只要懶就可以了,雖然我想兩者沒有區別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但我必須說,即是前者也未必能在未來瞬息多變的情勢裡討得了好。   最好的方案就是弄清楚你要成為怎樣的人,無論是人格還是能力,維持自己的彈性與包容力,適度地接納每一個可能性,讓自己能擁有更多的餘裕,才能在必要的時刻有所選擇。   舉個例,ㄆㄊ小時候不學好,討厭背書所以英文很爛,所以現在求職的時候看到要求外語精通就只能跟那個職缺說再見,假設某日臺灣真要「回歸」都沒有本錢移民,但當時中二的ㄆㄊ就不在乎啊是能怎樣。(兩手一攤)   所以,要選擇讓自己能夠選擇的選擇(繞口),再來是人的精力有限,能夠關注的事情就那麼多,於是你想成為怎樣的人決定了你對事物的看法,而每樣事物的重要性也就因此而有了高下之分。
  不知道有沒有回答到問題的核心,我的意見大概就這樣。   歡迎大家贊助問題以便讓此題材能持續經營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