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關係擇學《六》你為了什麼而工作?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有沒有想過人為什麼要工作?

不就為了賺錢嗎!

不知看到問題的當下,你冒出的答案是什麼?和上面的答案一樣嗎?或者有其他?

年輕時,我常問自己這個問題,在不同的答案裡探尋,老一輩的父母總是說我們想太多,工作就是為了溫飽,他們也通常會告誡我們從事一份工作就要腳踏實地、克盡職責多承擔,就像早期台灣牛的精神那樣,後來也聽過有的人說要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才能持久並且發光發熱,卻也同時有人認為若把眼前的事認真做就會產生興趣⋯⋯,每一個人對於工作都有不同價值選擇。

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或者人為什麼工作等的命題,不知大家是否曾好好的思考與釐清過?

要書寫這一篇時,首先要面對的,是內在那個批評的聲音:「混了這麼多年,你到底混出什麼名堂來?」「學生時代說要讓父母過好日子,以及那些期許去了哪裡?」「人家五年、十年的都已經是某領域的佼佼者,你又在做什麼?!」⋯⋯等,光是這些聲音就讓人倍感壓力,不論這些來自過去教育環境下給的觀念或者世俗的標準,都讓人坐立難安啊!這感覺很像有一個姑且不論是誰給的目標,你不曾問「為什麼是那樣」,卻不斷努力著,依然有種達不到的挫敗感,「Loser!」有個聲音這樣說。

另一方面,假使用戀愛來討論與工作的關係,我覺得大部分的人與工作,就好像心中有一個理想伴侶,可是卻遲遲沒有遇見,或者遇上了卻認不出是它,更別說經營。而且不光只是和工作的關係,同事、老闆等旁人關係,也常影響一個如何看待眼前這份工作。所以,有的人明明不愛自己的工作,但是為了一些因素,還是讓自己留在這份關係裡;有的人則在不同領域工作中流連,為了找到真愛,卻始終尋不得。WELL,或許用戀愛來形容工作太浪漫而不切實際,畢竟工作的另一個現實是為了生存,可是工作確實也存有生存以外的東西,像是:意義、成就感之類的。

所以,你和工作的關係究竟是什麼?你又為了什麼而工作?在生命不同的階段中,對於工作你又有什麼不同的體會或理解?

年輕時的自己,很大一部分是為了獲得成就而工作,那份成就裡主要來自想要讓父母感到驕傲與欣慰,然而,因為從來沒有好好探尋自己的生涯興趣,加上戀愛會讓人昏了頭,尤其是初戀,所以反而一路走得跌跌撞撞呀。但是,年輕真的是本錢,有本錢這樣試,也應該這樣試,或者更好的是在學校裡就能早點啟動自我認識的探索,踏入社會後就能盡可能早點發揮所長,可惜這是早些年代不曾被重視的重要事。

爾後,生命有了孩子,女人的重心會放在家庭居多,男人則更多是為了養家活口而努力,當然,現代已是雙薪家庭,男女基本上都要外出工作,不過在社會結構裡,仍不可否認大多數時候依然存有如此的事實。這個時候,不論再有理想抱負,工作為了養家活口的比例或許佔更多?

及至孩子稍長,或者工作十餘年後,許多人會開始再次問起工作的意義,於是,有多很中年轉業的故事會在這個階段發生,某部分來說,中年轉業似乎相對年輕時更禁不起失敗,卻也因為人到中年,反更加珍惜所剩的寶貴時間,而且這個階段的人擁有相對年輕時較多資源與經驗,比過往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大部分這個時期由原先工作裡出走的人,多會開始回應內心真正渴望,或許,正如名演員兼畫家金凱瑞所言:「如果連做不喜歡的事都可能會失敗,那麼,不如投身自己熱愛的事物之中。

You can fail at what you don’t want, so you might as well take a chance on doing what you love.
即使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那條路,也可能會失敗,所以你也可以嘗試放手一搏,做你喜歡做的事


回顧自己的職涯,似乎也是如此。

一開始是懞懂的探索,然後有一段穩定的歲月,接著又開始不安於現狀地想要所有不同。及至現在,發現最終要經營的其實是自己的人生。以前對於「經營」二個字,體會似乎不那麼多,如今卻覺得,不論在哪一個面向,都脫離不了這二字,所言所行、所做所為,都將依著個人價值觀行動與累積,路上會有一些考驗,正是試煉自己,同時也再次檢視所信仰的價值是否經歷千帆後,依然相信。

此外,對於工作,我也嚐試做了一點區分。

工作裡應該有很多複雜的東西吧,舉凡:金錢、權力、名望、成就感、意義、價值等,人之所以這麼汲汲營營,所要追求的,有時候或許早已不是原來的那個初衷。如果此刻靜下心來,問問自己的努力究竟為了什麼呢?或許可以明白一二,當然,每個人答案都不同,也沒有所謂的好壞對錯,只是那個階段的選擇而已。

若是這樣看待,有些工作或許真的可以為了溫飽而做,有些工作即便沒有錢,例如:志工,但是因為有益於他人或者符合個人的價值主張,所以也還是很值得去完成。當搞清楚自己為了什麼而做以後,在面對不同的事務,也就有一致性的價值選擇:A這份工作就是為了收入而做,B則是因為興趣投入,可能收入多寡不是重點,C則當成前期投資,賠本也要投入,D能回饋社會,所以免費都沒有問題⋯⋯等,我的意思是,所謂「工作」絕對不是只有眼前那份有薪水(收入)的才叫工作而已,各類志工是一種職業、母親(父親)是一種職業、自由工作者的工作是一種職業、創業是一種職業⋯⋯,而人生,就在這麼多組合中形成。

也許把這些稱為「工作」感覺沈重了些,但如果生命是自己的,重要的是,你用生命做的每件事,是不是都是真心的選擇,是不是都能享受那份選擇,以及選擇後需要承擔的那些能否也甘之如飴,畢竟,工作佔了人生中好大一部分,怎麼能不讓自己享受其中呢。但最後,我們無非都希望,所做的事不但符合個人價值、興趣或主張,同時也因為這些才能帶給他人幸福之外,自己也豐盛滿溢。


若讀完這篇文章您也有身心靈各方的收穫,歡迎:
一個愛心的鼓勵、一回收藏的肯定、一份有價的轉分享、一次實際的隨喜贊助。
你的行動將是支持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謝謝 ❤

思嘉女郎的粉絲頁,也歡迎按讚追蹤哦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嘉的書寫與藝術陪伴
109會員
157內容數
沙龍分二部分,一個專以「心理」、「陪伴」、「藝術」、「生命故事」等為主軸的專題,另一部分則在上述專題以外的書籍或日常分享。期待透過這些用心書寫的文句,與不同時空的 你/妳 相遇,也因為書寫,帶來連結、感動或對話。
2023/05/17
薩提爾的對話與練習來到應對姿態以及姿態底下的情緒。 上一篇有提到應對姿態,包含: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以及一致型,而每一種應對姿態底下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情緒,可能是:生氣、難過、害怕、不安、自責、委屈、焦慮、煩躁⋯⋯等,如果留意一下,會發現多是負向情緒,那是因為⋯⋯
Thumbnail
2023/05/17
薩提爾的對話與練習來到應對姿態以及姿態底下的情緒。 上一篇有提到應對姿態,包含: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以及一致型,而每一種應對姿態底下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情緒,可能是:生氣、難過、害怕、不安、自責、委屈、焦慮、煩躁⋯⋯等,如果留意一下,會發現多是負向情緒,那是因為⋯⋯
Thumbnail
2023/04/27
第一期的藝術陪伴課程劃下了句點,這一期,算是我的另一種突破,很感謝參與成員在課堂最後的回饋,有的成員看見自己不懂求救,有的成員透過對話中發現自己好像容易追求完美,有的成員喜於自己的突破,有的成員則是因為每週的創作帶給自己安定的力量⋯⋯
Thumbnail
2023/04/27
第一期的藝術陪伴課程劃下了句點,這一期,算是我的另一種突破,很感謝參與成員在課堂最後的回饋,有的成員看見自己不懂求救,有的成員透過對話中發現自己好像容易追求完美,有的成員喜於自己的突破,有的成員則是因為每週的創作帶給自己安定的力量⋯⋯
Thumbnail
2022/03/25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忘記這一句話是在哪裡聽來的,但是,卻記憶了好多好多年。 後來,當小王子電影版再次上映時,我又記下了另一段話: 想要馴服一個人,就得冒著流淚的風險。 而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對於「關係」,每個人的看法、經驗各自不同,不知你的會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2/03/25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忘記這一句話是在哪裡聽來的,但是,卻記憶了好多好多年。 後來,當小王子電影版再次上映時,我又記下了另一段話: 想要馴服一個人,就得冒著流淚的風險。 而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對於「關係」,每個人的看法、經驗各自不同,不知你的會是什麼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採購專家,當然不能錯過11/11購物節的超殺折扣!本文將帶你深入瞭解蝦皮11/11購物節的完整攻略,從必領的各種優惠券、商城折扣,到限時的搶購技巧,讓你買到手軟荷包也不哭泣。更重要的是,揭密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零成本創業,透過分享商品連結,每月輕鬆加薪,開啟數位遊牧人生!
Thumbnail
身為採購專家,當然不能錯過11/11購物節的超殺折扣!本文將帶你深入瞭解蝦皮11/11購物節的完整攻略,從必領的各種優惠券、商城折扣,到限時的搶購技巧,讓你買到手軟荷包也不哭泣。更重要的是,揭密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零成本創業,透過分享商品連結,每月輕鬆加薪,開啟數位遊牧人生!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將近,這次分享一些蝦皮海外賣場購物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並且介紹雙11蝦皮購物的相關優惠;另外蝦皮分潤計畫持續招募新血中,只要分享購物連結即可獲得分潤,是很適合創作者的額外收入管道喔!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將近,這次分享一些蝦皮海外賣場購物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並且介紹雙11蝦皮購物的相關優惠;另外蝦皮分潤計畫持續招募新血中,只要分享購物連結即可獲得分潤,是很適合創作者的額外收入管道喔!
Thumbnail
即便這篇探討了工作的意義與迷思,但什麼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只有你自己能給出答案,沒有人有資格說對或不對。 有些人的貢獻感是來自工作,有些人可能是在不同的地方找到。正因為每個階段在意的事情不同,你才能隨時校正自己的生命解答。
Thumbnail
即便這篇探討了工作的意義與迷思,但什麼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只有你自己能給出答案,沒有人有資格說對或不對。 有些人的貢獻感是來自工作,有些人可能是在不同的地方找到。正因為每個階段在意的事情不同,你才能隨時校正自己的生命解答。
Thumbnail
不管是誰都有自己的路,即使在目前的人生狀態中,可能要面對很多挑戰,但回想小時候的我們是很有自信的,我們夢想著很多事情,覺得一切都有可能,但長大後的我們,因為人生路上遇到的挫折困難而失去對自我的信任感,但我們需要記得我們生而有自信,生而相信自己 並且人生有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不管是誰都有自己的路,即使在目前的人生狀態中,可能要面對很多挑戰,但回想小時候的我們是很有自信的,我們夢想著很多事情,覺得一切都有可能,但長大後的我們,因為人生路上遇到的挫折困難而失去對自我的信任感,但我們需要記得我們生而有自信,生而相信自己 並且人生有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對人生感到茫然,生活沒有目標」 自2021開始帶領自我成長課程開始 三不五時就會遇到學習夥伴問這一類的人生問題 我實在無法回答這類的問題 只能透過課堂中設計的活動 和分享一些心理學的概念 希望夥伴們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這陣子又不約而同地在不同場合中
Thumbnail
「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對人生感到茫然,生活沒有目標」 自2021開始帶領自我成長課程開始 三不五時就會遇到學習夥伴問這一類的人生問題 我實在無法回答這類的問題 只能透過課堂中設計的活動 和分享一些心理學的概念 希望夥伴們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這陣子又不約而同地在不同場合中
Thumbnail
我們應該捍衛這樣的觀念,訓練自己不管身在何職,都不影響你的自我,工作只是你選擇參與社會的一種方式
Thumbnail
我們應該捍衛這樣的觀念,訓練自己不管身在何職,都不影響你的自我,工作只是你選擇參與社會的一種方式
Thumbnail
幽默大師林語堂先生說:「每個人都想成為另外一個人,只要那個人不是現在的自己。」如果你也是這樣想,那麼你的困擾,應該不在於你現在的工作。
Thumbnail
幽默大師林語堂先生說:「每個人都想成為另外一個人,只要那個人不是現在的自己。」如果你也是這樣想,那麼你的困擾,應該不在於你現在的工作。
Thumbnail
# 26《斜槓青年實踐版》(中):我迷惘了,該怎麼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如果對於工作迷惘的話,這一篇的內容或許可以為你指點迷津一下,除了一步步帶你找出心中想望,更帶你探討心態面上的問題!你還在等什麼?
Thumbnail
# 26《斜槓青年實踐版》(中):我迷惘了,該怎麼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如果對於工作迷惘的話,這一篇的內容或許可以為你指點迷津一下,除了一步步帶你找出心中想望,更帶你探討心態面上的問題!你還在等什麼?
Thumbnail
這篇是以工作者的角度來切入思考的,現在許多人仍然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有的人取得很好的平衡,而有的人卻失衡,讓自己的生活、健康和家庭關係失去了圓滿的狀態。
Thumbnail
這篇是以工作者的角度來切入思考的,現在許多人仍然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有的人取得很好的平衡,而有的人卻失衡,讓自己的生活、健康和家庭關係失去了圓滿的狀態。
Thumbnail
偶爾會有人問我不清楚自己該做什麼,要如何選擇工作,也有人對於目前的工作感到不快樂、無趣,可是擔心換了工作未必比較好。我們聽過很多想要離職的理由,不管是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然而最關鍵的原因通常是錢給太少、工作太多或是老闆主管太討人厭。
Thumbnail
偶爾會有人問我不清楚自己該做什麼,要如何選擇工作,也有人對於目前的工作感到不快樂、無趣,可是擔心換了工作未必比較好。我們聽過很多想要離職的理由,不管是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然而最關鍵的原因通常是錢給太少、工作太多或是老闆主管太討人厭。
Thumbnail
工作裡應該有很多複雜的東西吧,舉凡:金錢、權力、名望、成就感、意義、價值等,人之所以這麼汲汲營營,所要追求的,有時候或許早已不是原來的那個初衷。如果此刻靜下心來,問問自己的努力究竟為了什麼呢?或許可以明白一二,當然,每個人答案都不同,也沒有所謂的好壞對錯,只是那個階段的選擇而已。
Thumbnail
工作裡應該有很多複雜的東西吧,舉凡:金錢、權力、名望、成就感、意義、價值等,人之所以這麼汲汲營營,所要追求的,有時候或許早已不是原來的那個初衷。如果此刻靜下心來,問問自己的努力究竟為了什麼呢?或許可以明白一二,當然,每個人答案都不同,也沒有所謂的好壞對錯,只是那個階段的選擇而已。
Thumbnail
生存重要,但沒有了被社會所需要的感受,似乎也行屍走肉。我們為什麼要工作?談談「被需要感」和「喜歡的力量」。 〔本篇原討論出自職場丼友:侯智薰〕
Thumbnail
生存重要,但沒有了被社會所需要的感受,似乎也行屍走肉。我們為什麼要工作?談談「被需要感」和「喜歡的力量」。 〔本篇原討論出自職場丼友:侯智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